夫妻和睦之家風小故事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
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
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第1句】: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第2句】: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第3句】:不能翹腿。
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
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
”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
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
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
”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夸獎是因為她長期處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
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于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庭和諧 家風良好讀后感600自
《關于家風的感想和反思》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
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
”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
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
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
”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
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初二,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
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尋找和諧家風心得體會
,“明禮知恥?崇德向善?樹家風”主題活動,以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精神為統領,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培養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為目標,面向婦女、兒童和家庭,廣泛開展體現時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群眾喜聞樂見的“崇德向善樹家風”主題活動,引導婦女、兒童和家庭在參與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傳承和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諧、友愛互助、積極向上的家庭美德和時代新風,以家庭道德文明建設的成效,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力量。
明確了五項主題活動:一是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以群眾自薦、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共同分享為宗旨,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吸引群眾,組織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通過廣泛尋找、推選、宣傳在弘揚家庭美德、體現文明風尚、詮釋幸福內涵等方面事跡突出、精神感人的家庭典范,激發廣大群眾和家庭踐行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內在自覺,爭做積極向上、文明高尚良好家風的建設者,爭做和諧文明家庭的創建者;二是開展“我的家風”征文活動。
開展以“傳家風 揚美德”為主題的“我的家風”征文活動,倡導廣大市民緊扣“家風、家訓、家教”等主題,講述“我的家風”,通過真誠、樸實的筆觸撰寫發生在自己家庭中的具體細微、短小精悍、精警感人的真實故事,以小窺大、見微知著,折射、反映、傳承優良的家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是舉辦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
舉辦以“優化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風”為主題的家庭教育骨干培訓班暨家庭教育大講堂,引導廣大家長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價值導向,通過自己的言教身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基本遵循,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開展家庭美德主題道德講堂活動。
在城鄉社區開展以“好家風伴我前行”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以家庭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采取“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通過學習“最美家庭-梁芙蓉的故事”等普通群眾中的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跡,讓群眾接受道德熏陶、感受道德力量,使家庭成為傳播厚德善行理念的重要基石;五是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堅持面向基層,層層組織發動,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選樹表彰一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夫妻和睦、孝老愛親,學習進取、科學教子,鄰里融洽、友愛互助,勤儉節約、熱心公益”的五好文明家庭戶,使活動成為普及家庭道德規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家風感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
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
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應該加強教育,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我認為良好家風的形成,要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
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
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
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
要讓家里多一分書香氣,茶余飯后,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這一點也不錯,耳濡目染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
居家里外,干凈、明亮、整潔、有序。
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著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里,諄諄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
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關于家教家風的演講稿:和睦幸福的家
關于家教家風的演講稿:和睦幸福的家 我的家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我們平凡地過著每一天,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家庭和睦而溫馨,生活快樂而精彩,受到鄰里和同事們的好評。
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我們夫妻結婚二十多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
我們知道,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就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我愛人常年從事交通運輸工作,經常在外,沒時間照顧家,特別是節假日,他更是忙碌在客運一線,每年大年三十把旅客都平安送到了家,他才能疲憊地回到自己溫暖的小家。
我理解他工作的辛苦,也體諒他的付出。
知道他駕駛客車,保障旅客安全是第一位,為了不讓他被家中事務所累,我主動承擔了家中的一切事務,把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條不紊。
孝順老人、教育孩子、積極工作。
就因為這樣,丈夫能夠集中注意力,時刻不分心,連年被評為優秀駕駛員,還獲得省級標兵稱號。
在我們這個家庭里,雖然夫妻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異,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關于你對“和諧”家風的理解
父慈子孝 夫妻恩愛 老少同樂 家庭和睦 風清氣正 勤儉致富 遠離陋習 移風易俗
樹良好家風,促社會和諧演講稿
中華民族素有“禮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史上見諸典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
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
“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
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
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
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
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
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
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
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上一篇:扶貧工作隊員獲獎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