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優秀教育工作者個人主要經歷怎么寫
圍繞工作性質和內容寫感想,最好是身邊某人的亮點觸動你的心靈感受。
如接待客戶時,某同事迎上去問候冷暖辛苦并遞上一杯熱水,你在旁學到了質樸的禮儀和誠摯的情義,心靈中升騰起職場的家庭般溫暖
引用通知類公文需要加書名號嗎
如果是在中引用,也就是公文的標題中套了另一個通知的標題,那般不用名號。
而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規定,凡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以及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名稱在公文標題中出現時,應加書名號;凡被批轉(轉發、印發)的請示、報告以及方案、意見、規定、決定等文件的名稱在公文標題中出現時,不加書名號。
如果是在公文正文的句子中引用另一個通知,那么應當給通知標題加書名號。
寫一篇關于如何學好語文的周記
我覺得這個學期學好語文,首先要把語文這一科當作自己的興趣,每個人的興趣都是自己選的,把語文當作自己的興趣,你會努力去學習,慢慢把自己的興趣培養好。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
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
其實,這還不夠。
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
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
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
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
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的做下筆記。
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
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
提高要從點點滴滴做起。
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
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
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水平,提高文化素養,至關重要的。
因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
”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
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
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章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
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給學生讀書的自由,再相機引導,逐漸轉化他們的興趣點大家知道,學生并不是對一切書籍都不感興趣,常聽到一些家長嘮叨:“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話》
偏偏喜歡‘奧特曼、武器
’”事實上這樣的孩子,他們也有著強烈的閱讀的欲望,只是興趣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而已。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或批評,相信學生,先給他們以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欲。
三、讓每個學生都與書交朋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首先,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絡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
其次,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幾乎“讀得懂”所有“說”出來的書,對書的“聽”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讀”的興趣上來。
因此,語文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視等視聽媒體多讓學生“聽”書。
,從而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
第三,語文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講《荷葉圓圓》時,我打開幻燈,出示荷花的圖面,簡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荷花,在美麗的荷花塘的風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
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部動力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且能夠自覺地、發自內心地閱讀,還要解決學生的內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像去讀。
經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閱讀的習慣。
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厚實,從而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從而使學生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增強。
五、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
因此,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積累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通過講故事的情境吸引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
所以,這時候,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但是,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還遠遠不夠。
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
這樣,學生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
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六、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
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學生從開學就為他們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他們看。
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圖文并茂的兒歌、童話故事。
學完拼音后,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
以后學生學完課文后,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怎樣讀。
其次,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看完報紙之后,應該怎么寫讀報心得
我和報紙
【作者:日本高知縣土佐塾中學三年級 田香纮志(日本)】 薦評教師:后藤龍二 編者按: 通過探究性課程來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其自我學習研究的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是目前國內很多學校正在嘗試的一種方法。
這里我們就給大家推薦一篇日本初三學生所寫的探究作文——這種研究學習課可不是中國的獨創哦。
小作者原本是被迫每周翻看大量報紙,寫讀報心得,可是堅持了一兩年下來,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比如比較不同報紙對同一條新聞的不同報道和處理,從中竟可以看出記者和編者的各自風格和想法。
進而得出結論,報道會因人而產生差異,要想更客觀地了解事件本身,必須多方收集資料,并獨立思考…… 9月的一個星期日早上,我比平時稍遲了點起床,睡眼蒙眬地下樓梯,向媽媽問聲“早安”后,就走向洗漱間。
然后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電視上著名主持人的節目,嘉賓們正對時下的各種事情評論著。
那些事情,有的我剛剛知道,有些則是深有同感,意味深長。
一吃完早飯,我就隨手翻閱身邊的報紙。
嘩啦啦地翻著報紙,有選擇地進行閱讀。
與喋喋不休的電視節目不同,看報紙則要在“閱讀”上下功夫。
因為整天忙于學習,如果光看電視報道的話,不用思考,光是接受,總覺得腦袋會生銹似的。
一 進入初中后,有“讀報筆記”作業。
每周要歸納所關心的兩個報道的內容,進而寫上自己的感想。
開始這對我來說簡直太難了。
首先是為能寫出感想,必須煞費苦心地探求報道的來龍去脈。
雖說這些報道只要看一遍,但一整周的報紙都必須一一過目,依舊是件非常費力氣花時間的事。
其次寫感想時,如果不用心思考,那么作業就會顯得非常單薄,人云亦云,缺乏新意。
所以,很不擅長寫作的我,在好不容易盼到的星期天里,不得不花去大半天的時間,用在讀報筆記上。
就這樣經過兩年的努力,到了初三時,我已能得心應手地查找自己要找的報道了。
比如以“環境”為例,我會把探討環境問題的所有報道統統查找出來,這樣就比較容易總結,自己也能寫出一兩個觀點來。
與剛開始做報紙筆記的一年級時比,現在的感想內容充實多了,真可謂“堅持就是力量”呀。
我是從上幼兒園時開始看報紙的。
當時是看四幅漫畫組成的短故事。
不過常常看不懂漫畫有趣在哪里,就請媽媽講解。
到了小學,我開始能看報紙上的電視廣告欄了,偶爾也看看三版文藝欄。
我是從報紙后面往前翻看的,不知不覺地對時事問題開始有興趣,在學校被稱為“博聞多識的人”。
但那時僅僅停留在所知道的事情上,不像現在這樣看報道,勤思考。
二 到了初三,國語課里,有四種報紙的比較研究學習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某地發生的毒咖喱飯事件的關聯報道。
從報道內容上看,A報就與其他三種報紙不一樣。
其他三種報紙認為被告的動機是特定環境所致,但A報否定這種說法。
這可以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另外,同樣認為被告動機是特定環境導致的其他三種報紙,在報道結尾寫法上也有相當差異。
這就是說,去法院采訪的記者以及完成稿件的人看法不同,報道的內容也就會不一樣。
所以我們在看了各種報紙后,由此留下的印象也會不同。
這就是說,人們在看許多相同的事情時是存在差異的。
所以,我認為并不是從一張報紙就可以正確捕捉到事物本身,要注意多方面的信息。
由于報社的不同,其新聞報道也會不一樣,這是對四種報紙比較后,我才了解的。
此外A報在使用大標題之外,還用許多小的鉛字加以說明,所以其大致內容一看就清楚了。
B報與其他報紙比較,有很多記者的意見和評論。
在評論中可以窺視到記者的推理乃至其“斷定”的強有力的自信。
而C報則是聽了他人的看法后所完成的報道,這也充分顯示出記者多方面了解再加以評斷的個性。
D報的報道,配合使用圖表和照片等,讓法院審判時的狀況更具體更細致。
這樣我就發現,發生了一件事要報道在報紙上,各種報紙對此條新聞的重要性的處理是不一樣的。
放在報紙的第一版顯著位置的報道,誰都會最先看一眼,字要是比平時見到的更大的話,馬上就會覺得發生了什么事吧。
把什么報道放在第一版
鉛字的大小如何處理
在有限的版面里,要登載各種報道,編輯們是要頗費腦筋的吧。
三 前年9月11日,在美國同時發生多起恐怖事件。
就在打開電視的當兒,映入眼簾的是飛機撞擊大廈的情景。
剛好來到房間的爸爸問我:“是新片電影
”我說:“哪啊,是NHK呀。
”頓時,我們兩個人面面相覷。
電視作為一種媒體,具有直觀的宣傳報道作用。
而報紙則是通過閱讀傳遞信息的。
眼睛看到文字后,在腦海里進行思考,使其形象化,直至成熟。
看電視如同流淌的河流中的一葉小舟,自然地隨流而去。
看報紙則是幽靜的湖泊中漂浮的一只小船,你不拼命地劃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
四 在日常生活中,報紙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早上起來,首先把報紙瀏覽一下,無論在哪個家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情景。
不過,究竟怎么看,有很大差別。
就拿沒有多少空余時間的我來說,有時只看電視欄和體育欄之類的,然而也有看所有報道的人。
后者可以說是充分地利用了報紙吧。
長時間地閱讀報紙,能培養閱讀能力,促進對文章的理解。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只要一個電子郵件,整個世界的新聞瞬間可得。
我們生活在豐富的多樣化的媒體之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必須合理使用這些媒體,使其發揮真正的價值。
在使用多樣化媒體時,必須親手整理信息,從多種視點中觀察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抓住事物本質。
今后,在繁忙的應試學習之中,我一定要騰出時間來,盡量增加閱讀報紙的機會,培養自己準確的把握能力。
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博學,洞察力強,思維成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