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游后感
游南山寺有感南山寺是我給朋友推薦的三亞必去景點,去了三次,每次都是不同的心情。
似乎是與佛有緣,從小就對寺廟、庵堂有一種莫名的向往。
一直對林清玄先生散文中的那種情景感到熟悉而溫暖——“在許許多多的端中,我都能感覺到一種溫暖的情懷,燒香的時候,就好像把自己的心清放在供桌上,燒完香整個人就平靜了。
也許不能說只是端吧,有時是寺,有時是堂,有時是神壇,反正是有著莊嚴神明的處所,與其說我敬畏神明,還不如說是一種來自心靈的聲音,它輕淺的彈奏而觸動著我。
” 正是這種來自心靈的聲音,讓我對南山寺的迷戀達到一種癡迷的地步。
沒有常人眼中看到的美麗風景,也沒有平素旅游的那種匆忙和走馬觀花,我眼里看到的只是顫抖著斷落的香灰、裊裊消散的輕煙、金色大佛的慈悲的臉。
這次在三亞停留了長達一年之久,卻只去過一次南山,究其原因也就只是因為路程太遠,懶于奔波而已。
目前市區還沒有直到南山的公交車,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打出租車,方便但價格比較貴,從市區到南山一般在50元—100元之間。
另外,在三亞汽車站西站附近有旅游大巴到南山,票價在8元左右。
如果要從南山返回市區,最好在下午5點之前結束游覽。
佛家講求清心、寡欲,因此我并不喜歡人多而嘈雜的著名景點。
第三次去的時候已經基本了解了各個景點的分布,所以只去了幾個游人較少,但卻頗能靜心的地方。
梵鐘苑是第一次去時被忽略的地方,第二次去也只是匆匆過客,第三次便是特意尋訪。
39口古鐘呈列在小苑四周,上面的斑斑銹跡是時光留下的印跡。
穿過一片草地,便能看到三口祈福鐘。
一位灰衣僧人從我身邊經過,我雙手合十打個問訊,他微笑著還禮。
擦身而過的時候,他的衣袂飄動,散發出淡淡的檀香,讓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熟悉。
另外,在南山寺住宿的游客可以跟僧人一起上早課。
南山寺大概有60位出家人,每天早晨5:30左右,108聲晨鐘暮鼓,僧人們便陸續到達大雄寶殿,開始誦經。
佛寺里明亮輕柔的鐘聲,在山中余韻裊裊,深深地滲入人心,有一種驚醒與沉靜的力量。
曾有一個法師說一百零八是在斷一百零八種煩惱,鐘聲有它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不知道鐘聲是否能斷我煩惱,只是感覺自己滿是灰塵的心靈突然被鐘聲清掃,使我能夠有勇氣有精神去面對今后的凡塵俗事。
相較于整個南山景區的廣闊,正殿的建筑并不覺得十分宏偉。
正殿門口就能看到海上108米的觀音像,碧海藍天中的觀音大士臉上是萬年不變的悲憫。
平日里很少能在寺院內遇到修行的大師,也許只有誠心禮佛的善男信女才能有緣得見。
曾經看過一段文字“陽光正從窗外斜斜照進,射在法師手上的一串念珠。
那念珠好象極古老的玉,在陽光里,飽含一種溫潤的光。
”也正因這段文字,親見一個活生生的法師帶給我的震撼,遠遠多過于寺院里披瓔珞、戴寶冠的神佛塑像。
最后,用林清玄先生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吧——對我們來說,西方凈土是那么遙遠。
可是有時候,有某些特別的時候,我們悲憫那些苦痛的人、落難的人、自私的人、癡情的人、愚昧的人、充滿仇恨的人,乃至于欺凌者與被欺凌者,放縱者與沉溺者,貪婪者與不知足者,以及每一個不完滿的人不完滿的行為……由于這種悲憫,我們心被牽引到某些心疼之處,那時,我們的蓮花就開起了。
贊美青城山的句子
【第1句】:
【謁青城山】趙抃 背琴肩酒上青城,云為開收月為明。
觀宿有詩招主簿,廬空無分遇先生。
【第2句】:
【游青城山】白遜 青城山中云茫茫,龍車問道來軒皇。
當封分為王岳長,天地截作神仙鄉。
【第3句】:
【游青城山】平湖如鏡山含黛,赤壁圍城景色奇。
三十六峰入畫境,百零八景掛天梯。
天獅問道祥云裊,溶洞尋幽紫氣怡。
仙履清涼奇幻景,上清晨霧掩鶯啼。
浙江安吉好玩嗎
如果說蘇州之行讓我初步了解和領略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的話,那么杭州之行就是徹徹底底的讓我沉醉于江南美景之中了。
從蘇州出發,我們一家人乘坐大巴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杭州。
在坐大巴途中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南方的農戶人家都住著二層小樓或者更高的樓房,院子都很大。
難道這個現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江南的經濟發達么
我想,這對于任何一個初來南方的北方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解之謎啊。
我們的車在杭州汽車東站停了下來。
在家鄉的時候聽每一個去過杭州的人都說杭州給他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字----熱。
可能是我們一家去杭州的時候正趕上陰雨天氣,這個熱的感覺我并沒有深刻的體會到。
杭州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干凈,這個城市差不多是我見過的最干凈整潔的了,和秦皇島有一拼。
從車站到賓館的一路上我細心的觀察后發現杭州的道路還是很寬的,而且在馬路上幾乎見不到與路面顏色不同的不和諧音符。
在賓館簡單的休整一下之后我們一家人就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杭州西湖。
西湖不大但是處處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
近處的清澈湖水,湖中隨波蕩漾的小船,湖中央小島上的雷峰塔,還有遠處的群山交織成一幅美麗的江南畫卷,而空中的小鳥似乎又給這畫卷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乘坐游船吹著湖面上的陣陣涼風我們來到了著名的景點---三潭印月。
所謂三潭印月就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筑精致,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
島南湖面上有三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月光映潭,塔分為三”之說。
歷來人們將這里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島蔭凝秀,園林精雅,文脈蘊藉,豐姿綽約,據說晚上來到這里能在水中看到16個月亮。
。
。
。
離開了三潭印月已經是黃昏時分了,我們一家人決定去西湖邊散步,沿著西湖邊的小路慢慢行走你會看見遠處許仙和白娘子相會的那座橋,白色的橋身,圓形的橋洞,恰到好處的橋寬,一切浪漫的音符仿佛都在這座橋上跳動。
走著走著我們走上了“蘇堤春曉”。
就是一個長長的堤壩,壩面很寬的那種,壩面就是一條公路,公路兩邊還栽了兩排小樹,這個大壩很長,長得已經把整個西湖分成了兩半
夜幕降臨,對岸杭州城的燈光都亮了起來
在蘇堤春曉上看杭州城的夜景的確是一種享受,對岸的霓虹燈花花綠綠反襯了蘇堤春曉上的自然風光,似乎讓人在遠離鬧市的地方找到了靜心的好地方。
湖邊上一對一對的情侶更讓人仿佛真的進入了浪漫的天堂。
杭州之行結束了,但是我的心卻仿佛還留在這個美麗的城市久久不愿離開,杭州,但愿我能再回到這個地方與你相會。
。
。
。
我的家鄉館陶500字作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下是寫作方法:
【第1句】: 了解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規定的“寫作能力要求”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工整。
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在實際考查中,初中作文考試的重要內容大多是寫記敘文,因此掌握記敘文的寫作尤為重要。
【第2句】:了解作文的評分標準 依據大綱對寫作的要求,作文評分標準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給分,第一是書寫,要求書寫時字跡工整,標點正確,書寫格式規范,都符合要求這項一般占作文分的四分之一,約10分左右。
第二是內容。
要求作文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具體。
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三分之一,約占20分左右。
第三,是表達,要求作文的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語言順暢,敘述具體、描寫議論得當。
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二分之一,30分左右。
從評分標準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對書寫、中心、語言表達三個方面要求比較高。
學法指導1.學會確立中心 確立中心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列提綱。
根據題目的要求,思考作文想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即文章的中心),然后再考慮選那些材料來寫,確定詳略,再安排結構,將這個提綱寫好后,再二次審題,看自己的提綱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如有差誤,有時修改(避免成文后才再改,已經來不及了)確得文章能扣題,符合題意。
2.學會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
作文中凡是能突出中心事件、人物都要有詳細地描寫,如《合作》一文,詳寫的部分應是你如何與別人共同完成一件事,那么,你們之間如何合作的過程就非要具體描寫不可,而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就可以簡單幾句話略寫,甚至不寫。
在記敘文中恰當地議論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出現在開頭、結尾。
在結尾時適當地進行議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要注意的問題是:議論的語句一定要緣事而發,針對記敘的內容,或談它的意義,或揭示其規律,或表明自己的態度。
3.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要有語言的儲備庫 作文平時要多讀書,好的文章要背下來,精彩的詞句段應抄下來。
②要有語言的實踐訓練 平時應加強寫作的片段練習,比如仿寫續寫改寫縮寫擴寫 ③要精寫和多寫相結合。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勤動筆,以我手寫我心 怎樣寫應試作文
《水滸傳》前三十回 讀后感 急~~~~
讀《傳》有感 《水滸傳》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 很早就聽說《水滸傳》非常好看,張老師也覺得適宜我們初一學生課外閱讀,我便央求媽媽買。
正好媽媽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給了我。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把《水滸》的上冊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
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
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斗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
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
”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
”作者觀察細致入微,雖然在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
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呢
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
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
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么理由殺他
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
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這也能稱作好漢
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
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
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
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水滸傳讀后感500字 樓主適當 再編點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 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 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 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 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 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 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 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 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 ,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 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 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 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 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 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 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 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 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 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 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 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 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 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 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 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 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 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 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 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樓主這篇也可以800字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臺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臺山的和尚當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 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臺山的關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愿讓他剃度一僧.于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準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臺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后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生辰綱事發與晁蓋的關系網 劫了當朝太師的生辰綱,絕對是死罪一條.作為這樁劫案的首犯,晁蓋在生辰綱東窗事發之后,利用他多年精心編織的關系網居然安然逃脫,遠走高飛.《水滸》雖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小說,不過里面的108將很少是正兒八經的正宗農民,晃蓋當然也不是. 晁蓋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一名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他獨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氣.晁蓋有很多錢,也很會花錢,他的錢絕對不會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綱都敢劫,他還有什么事不敢做的.晁蓋用大量的錢財精心編織了許多的關系網,而這些關系網在緊要的關頭發揮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縣衙門作事的宋江從濟州府捕頭何濤處獲得秘捕晁蓋的消息后,便立即前去通風報信,使晁蓋得了寶貴的時間.在圍捕行動中,鄆城縣的兩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時得了許多好處的都頭朱仝,雷橫更是心懷鬼胎,陽奉陰違.打前門的的雷橫故意大驚小怪,高聲叫嚷,暗示晁蓋快逃,打后門朱仝更是不但放過了他,還特意為他指出了一條逃生之路說 quot;你不可投別處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關系網織到這個份上,誰還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興旺發達,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絕路,真可謂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應該說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還是為山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徹底拋棄了王倫的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線,廣納天下豪杰,使得山寨一片繁榮.他還常親自下山,率領一幫弟兄沖州過府,立了不少軍功,三打祝家莊,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勞.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當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 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要行.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看完了燈會之后他還去逛妓院,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光見面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他的旅游,嫖妓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水滸傳》讀后感 我對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情有獨鐘.《水滸傳》是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巨著.它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中塑造了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個性之鮮明,在中國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這些英雄豪杰的斗爭之中,卻隱藏著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托.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的威猛仗義,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那是忠義二字. 他是一團火,一團抗爭的烈火.在他身上,永遠體現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是桀驁不馴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縛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于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托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向往.然而,他一生追隨宋江,忠義不二,即使對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滿,最終仍然選擇服從,因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遠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仍說: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邊的小鬼. 希望能幫到LZ
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
一、董存瑞烈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懷來縣南山村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在黨的培養下參加了黨領導種抗日活動。
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工作用心、做戰勇敢,先后立過四次大功,得過三枚獎章。
1946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戰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于盡,為勝利開辟了道路。
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董存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要學習英雄精神,沿著英雄的道路奮勇前進。
二、蘇中少年英雄一周銀海1947年1月18日清晨,對侯河地區進行“掃蕩”。
周銀海發現敵情后,立即通知鄉干部,為了掩護這些鄉干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
敵人逼他供出誰是共產黨干部和干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明白!”。
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
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
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 我還是不明白!”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后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
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
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黨干部和干部家屬。
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 “鄉親們,解放軍必須會打敗反動派!”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
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
剛滿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三、孟起安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
9歲進私塾讀書。
1939年冬結婚后,在蔣垛處館教書。
。
1940年10月, 參加減租減息斗爭,成為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后任五抗會主任。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干事、組織科長。
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
1943年夏, 任姜南區區委書記,組織“二五”減租,開展懲奸運動。
1945年8月,調任蔣垛區委書記,組織發動了對地主的清算斗爭。
1946年秋主力北撤,領導群眾開展游擊斗爭。
由于關節炎發作,行動不便,組織上讓他暫時離職休養。
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后港,不幸被捕。
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透過其親友誘他自首, 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斗爭。
2月21日,在姜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桿_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姜堰中學內),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家伙一齊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倒在血泊中。
四、劉胡蘭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縣,云周西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劉胡蘭從小就受到革命教育。
她最先學會的幾個字是“,共產黨萬歲”。
她用心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
1946年7月,盤踞在汶水的閻匪軍狗急跳墻,風狂反撲,襲擊了云周西鄉村。
劉胡蘭同志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英勇頑強,堅貞不屈。
她跨過了戰友的遺體,踏著烈士的血跡從容來到軋刀前,振臂高呼,“鄉親們,敵人的末日不遠了,新中國就要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萬歲。
”劉胡蘭同志犧牲時, 年僅15歲。
劉胡蘭同志犧牲后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高度贊揚了劉胡蘭同志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她沒有死,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五、王小二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我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方。
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
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之后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