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大班,下學期就要升學前班了
開家長,蒙氏數學教師發言稿,
幼兒園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區的教具上百種。
但是,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獨特的個性,也就把蒙氏教具個性化了。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蘇格蘭的男人穿裙子”,從這兩個陳述中,我們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質:(1)它依各個文化的不同, 內容也就不會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 大都可納入這一項目中。
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這項訓練列出教具的目錄,而希望導師能協調“智能啟發”與“文化常規”的雙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制定教學方案。
美國將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1)動作:例如,劃直線走路等。
(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脫子、衣服等。
(3)照顧自己的環境:例如,拔草、澆花。
(4)禮貌:例如,打招呼等。
中國人更重視幼兒智能訓練,把認知、動手融入日常生活教育當中,因為對幼兒來說,感覺器官是智能的發育核心,手眼的協調也為他們將來的日常生活、學習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
比如說想要寫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發育起來,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練習;時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發達到有握筆描畫的力量,和越來越準確的“有模有樣”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進而學習彼此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能力,使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合群、自信的個體。
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等習性,奠定良好發展的基礎。
蒙氏教具也可以培養社交能力,比如說:活動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當兒童甲在玩倒水,乙也想玩兒就必須“等待”。
更如禮貌、問候等日常生活常規也包括在這項練習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機會,俾使他們從中了解社會行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入手處,假如這個部分沒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現象(秩序→專心→反復練習→協調),而往后的感官、數學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了。
幼兒園獨立夜感想
今夜不回家,我們共成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需要溫柔細致的照顧,還需要通過各種鍛煉,使其擁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園作為培養寶貝獨立性的重要場所,應該注意創造機會,培養幼兒自己做選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民主、寬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其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培養他們堅強勇敢的品質,同時也為孩子們在幼兒園留下美好的回憶。
秉承這樣的理念,我園特此舉辦了首期獨立夜活動
一、活動設計意圖: 明確指出:應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知自己和他人,養成對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技能。
但在對孩子能力的培養中,我們家長往往重智力培養,輕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部分家長的過度呵護和包辦替代,也使孩子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較弱等不良行為習慣。
大班、學前段是孩子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通過獨立夜活動能提高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增進小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能獲得獨立生活的體驗,更能獲得成長的快樂,獨立夜活動也必將給孩子們留下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
二、方案策劃 為了取得家長和孩子們的支持,主班老師會提前跟班級家長溝通,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參加活動的家長與老師及時溝通自己孩子晚間的注意事項。
在師資方面,班級老師陪同孩子們開展的各項活動,并安排了幼兒園所有管理及本班的三位老師整夜值班陪同。
三、活動目的:
【第1句】:在無親人的陪伴下能安然入睡,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2句】:在獨立生活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成長的喜悅、成功的快樂。
【第3句】:培養幼兒良好的的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
體驗與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增進小朋友之間的情感,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4句】:給孩子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四、活動準備:
【第1句】: 手電筒;事先在教室走廊、樓道區角、地下活動室區域等埋好寶藏;每個幼兒一份藏寶地圖;小勇士胸章紀念品。
【第2句】: 幼兒自備:洗腳毛巾一塊、洗腳盆一個,睡衣,牙刷、牙杯各一。
早上吃的牛奶、小點心若干; 四、活動時間: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五 五、活動參加人員:大班、學前班小朋友 六、活動報名:自愿參加
七、主要活動流程有:、集體晚加點、餐后散步、小小電影院、小圖書館閱讀、洗浴換衣、睡前安撫、講故事等。
八、為了鼓勵寶貝,活動結束后,我們將評選出“勇敢小寶貝”的榮譽稱號
幼兒園家訪,家長應該怎么寫意見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
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幼兒園里公開課后家長有什么感想
蒙特梭利的教育:尊童,尊重兒童的需要,作為一種的教學方法之人們廣泛地關注,但我們對他了解甚微。
所幸的是我能在暑期參加了北京蒙氏教學培訓機構的培訓活動。
對我來說是一次了解蒙特梭利教學新理念的好機會。
當我帶著對蒙特梭利教育的熱誠學習發現幼教界已呈現出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各種教育理念紛紛涌入,各種課程方案紛沓而至,面對這一切,僅僅是學習和模仿已遠遠不能適應,我們必須學會學習,學會選擇。
通過暑假蒙氏實踐培訓,現就我個人的理解談談學習的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需要成為蒙特梭利教師是一個復雜,個別化且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要不斷的充實知識,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項能力,增進自信,即使面對挫折,也能達到蒙特梭利教師自我實現的心靈升華。
我們在學習和實踐蒙特梭利教育的過程中,大家的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
蒙特梭利的許多優秀思想侵入我們的心靈。
我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尊重兒童,什么是科學的觀察和引導…… “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是我在培訓中學習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并且能在操作中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在學習中,看著程老師在操作,自己看著好像很簡單,覺得一幕了然,真正到自己操作時才感到“做了就會了”這句話。
通過學習讓我聯想到這作為小班教師,應該給予孩子多點空間讓他們動手嘗試,給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喜歡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穿衣,脫衣,用餐,掃地等,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
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各種選擇的自由。
孩子也會和我們一樣:聽了就忘記,看了就知道,做了就明白。
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礎特色就是必須保障兒童的自由,為他們提供一個準備好的環境。
“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一切從兒童出發”的教育理念,這是蒙特梭利教育和我園現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
“一切從觀察兒童和研究兒童和家庭環境”入手,同時“以兒童和家長的忠實朋友”身份出現在孩子面前。
熱愛他們,關心他們。
它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兒童自我需要和價值,促進兒童個性和協發展,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
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兒童,研究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提示兒童的自然發展過程和規律性。
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在兒童自由和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智力的,精神的,身體的和個性的自然發展,他還強調兒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
成人必須重新看待孩子,發現孩子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任意將自我意識加強在孩子身上,而抹滅了兒童的人格意識。
同時,我認為對于蒙特梭瑞教育理念,我們應取其精華,汲取最有利于我們的幼兒教育發展的部分,充分結合我國幼兒的世紀發展需要,不斷探索蒙特梭瑞中國化的最佳方式。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一點體會。
蒙特梭利教學有著它豐富的內涵,有待于我們一起進一步去挖掘,去延伸。
同時,真心的希望以后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這會使我們對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豐富,更深刻,更真實的認識,跟上時代的腳步,把最先進的理念在第一時間帶給我們的學生
幼兒園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怎么寫
一、走線的指導思想: 蒙氏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真正獨立,成為正常化的兒童。
而正常化兒童的特征之一即專注,每天的走線活動正是專注能力培養的開始,是蒙氏教育工作周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瑪麗亞·蒙特梭利在講學時曾經到過印度,在那里,她為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所吸引。
特別是印度的“瑜珈”對她觸動很大,引發了她的靈感。
于是,她將其融入在蒙氏教育的走線工作中,使孩子心靈沉寂,專注平靜,為孩子一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的需求,走線過程可進行全身肌肉的控制,肌體的協調練習亦可鍛煉孩子的意志力,益于孩子的身心發展。
二、走線的目標: 要做好走線工作,首先必須明確它的目的性,其目的有三:
【第1句】:發展孩子的肌肉統合、自我控制、協調能力;
【第2句】:穩定孩子的學習、工作情緒;
【第3句】:發展秩序感、方向感。
清楚了目標后,在孩子走線的幾個發展階段,由于年齡、能力的差異,教師應有不同的目標要求。
三、走線的幾個階段:
【第1句】:同方向運動。
要求孩子學習保持距離,不推擠別人。
【第2句】:兩腳走在線上。
【第3句】:有控制的較正確的走線。
此時孩子應具備三個概念:一是控制距離的概念,二是走在線上的概念,三是正確走線的概念。
【第4句】:持物走線
【第5句】:綜合性增加難度的走線。
【第6句】:赤足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