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下列比喻手法運用不恰當的一項
A.隱(暗)喻,將"母親眺望的眼光"比喻成"無形的線",把無形的思念比喻成無形的線.
B.句子的意思原本是想頌揚人民群眾的革命干勁,結果卻錯誤的把它想成決堤的洪水,這樣一來,也就寫成了貶義了,不符合語境
C.這個句子的本體是眼淚,"子彈","油"是它的喻體,屬于擴喻
D.借"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來比喻他這次來的用意,實際上是隱藏了主體了的
所以ACD對了,而B卻不是很恰當
明喻
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佛。
隱喻(又稱暗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詞。
回喻
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
擴喻
本體和喻體都是短句,它們常常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體在前,有的本體在后,不用喻詞,但其比喻的含義卻很明朗,這種比喻的擴大形式叫做擴喻,又叫類比。
縮喻
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但不出現比喻詞,本體與喻體極其緊密地連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縮喻。可分為:
【第1句】:并列式縮喻。即本體與喻體在結構形式上是并列關系。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本體是“彎彎的月兒”,喻體是“小小的船”,中間沒有喻詞,二者構成復指短語。
【第2句】:偏正式縮喻。即本體與喻體組成偏正關系的名詞短語,形式上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如“黃金季節”就是兩個名詞直接連在一起,前者修飾后者,而修飾語是比喻性質的,只是沒有用“像、似的”之類的比喻詞罷了。
縮喻語言簡練,結構緊湊,生動形象,是古漢語的寶貴遺產。
博喻
極光有時出現時間極短,猶如節日的焰火在空中閃現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可以在蒼穹之中輝映幾個小時;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的色彩紛紜,變幻無窮;有的僅呈銀白色,猶如棉絮、白云,凝固不變;有的異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輝;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絲;有的結構單一,狀如一彎弧光,呈現淡綠、微紅的色調;有的猶如彩綢或緞帶拋向天空,上下飛舞、翻動;有的軟如紗巾,隨風飄動,呈現出紫色、深紅的色彩;有時極光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極光如山茶吐艷,一片火紅;有時極光密聚一起,猶如窗簾慢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極光」是本體,「彩帶」「火焰」「銀幕」「青絲」等都是它的喻體,屬于一個本體可以帶多個喻體的類型。)
【第2句】: 怎樣把句子寫生動具體(整理)
怎樣把句子寫得生動形象 把句子寫得生動形象,不僅能幫助讀者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更深刻地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要把句子寫得生動形象,就要+恰當地使用比喻、夸張、排比、擬人等常用的修辭手法.(一) 怎樣寫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用打比方的修辭方法來說明、描寫、敘述人物或事物,把人物、事物寫得更加形象,使人讀后能感到親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1構成比喻句的三個條件.比喻句一般由三個成分構成:①被比喻的事物(稱為“本體”);②用來作比喻的事物(稱為“喻體”);③把“本體”和“喻體”連接起來的詞(稱為“比喻詞”).被比喻的事物和用來作比喻的事物必須是根本不同的兩類事物,且必須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點.【第2句】:寫比喻句要積極展開聯想想象.在比喻句中,被比喻的事物是我們所見所聞的事物,是擺在我們眼前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用來作比喻的事物,就是根據自己要說明、描寫、敘述的事物的特征,聯想想象出來的事物.因此,要寫好比喻句,必須積極展開聯想想象.如: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飛過來.(第九冊《草原》)這句話里,“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是作者目睹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是作者聯想到的,用來比喻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奔跑在小丘上的場景.【第3句】:比喻要通俗易懂.用來比喻的事物應該通俗易懂,為大家所熟悉、所了解,不要用少見的、陌生的、深奧難懂的事物作比.同時,要比得恰當、自然,被比喻的事物與用來作比喻的事物必須在比的方面有相似之處.寫比喻句常用像、像……一樣、好象、好象……一樣(一般、似的)、如同……一般、仿佛、似、恰似、猶如等詞語,把被比事物和作比事物聯系起來.有些暗偷的句子則用判斷詞“是”或用“成了、成為、變為、叫做”等詞語來連接.有些借喻句則不一定出現比喻詞.如:①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象是天空著了火.(第六冊《火燒云》) ②兩邊的建筑物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第九冊《威尼斯的小艇》) ③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第十一冊《桂林山水》)④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 寶庫.(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⑤茂盛的大榕樹成了鳥兒的天堂.(第十一冊《鳥的天堂》)但是,用上“好象……”等一類詞語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如: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象在等待周總理回來.這句話雖然用了“好象”,但沒有出現被比事物的作比事物,不是比喻句,而是對人們不愿離去的一種心情的描寫.又如: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一縱一縱地,慢慢兒,使勁兒向上升.這是形容,也不是比喻.(二)怎樣寫擬人句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感情、思想、神態、動作、形貌.運用擬人的寫法,把事物人格化,能使語言具體、形象、鮮明、生動,增強文章的語言表達力.擬人的寫法主要有以下三種:(1) 用描述人的詞語來描寫事物.如:“松影下開著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很親熱地落在客人身上.”(2) 用人跟動物、植物對話的方式來描述事物.如:(3) “他只顧跟牛說話,冷不防旁邊一頭驢伸過嘴來吃簸萁里的料.趙大叔推開它,用一個指頭指著它的腦門說:‘你啊,就愛占便宜!批評你多少次了,一點兒也不改.’”(4) 完全把事物當成人來寫.如:(5) “在果園里,蘋果樹變得神氣起來了.它想:‘既然把我從樹林里移到果園來,說不定是罕見的樹呢.’它傲慢地看著四周一棵棵丑陋的小樹樁……”擬人這種寫法,把事物寫得跟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能說話,能行動,簡直和人一模一樣.(三)怎樣寫夸張句夸張,就是把所要描寫的事物作必要的擴大或縮小,以加強語言的表達力度.夸張不等于說大話、說謊話.它是在本質真實的基礎上,運用突出的形象化的語言來揭示事物的某一特征,以激發人們的感情.那么,怎樣寫夸張句呢?(1) 從數量上進行夸張.如: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第七冊《望廬山瀑布》)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第七冊《絕句》)(2) 在程度上進行夸張.如: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象半天里起了一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第十二冊《景陽岡》)。
【第3句】: 找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不恰當成語,并簡要分析
【第1句】:惟妙惟肖,形容刻畫的非常到位,這里這樣用不合適. 應為 淋漓盡致
【第2句】:先斬后奏,一般是用來說明下屬對上司的一種極不尊重的做法
【第3句】:三長兩短用在這不合適,一般是貶義詞,用來形容危及生命的意外.
【第4句】:義無返顧是指本來應該做的是義氣上的事,應為毅然決然!
【第5句】:姹紫嫣紅形容非常奪目的顏色,菊花屬于清新淡雅型的,用五彩繽紛合適一些.
【第6句】:莘莘學子是指大批的學子,就好像人民不能用來指代某一個人一樣,“這位”限定了是一個學子。
【第7句】:不恥下問是指學問高的向學問低的請教.
【第8句】:長命富貴是長輩對晚輩的良好祝愿.
【第9句】: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的教化讓人感覺很好,老教授讓同學們如坐春風才合適
【第10句】:妙手回春是指挽回了一個不好的局面,多用來形容行醫之人.
有機會可以多交流一下
上一篇:很經典的人生哲理句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