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形容遭人陷害等的成語
【成語】:惡語傷人
【發音】:è yǔ shāng rén
【釋義】:用惡毒的語言污蔑、傷害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事例】: 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跟前,~六月寒。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
【近義詞】:造謠中傷、惡口傷人
【反義詞】:善言規勸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 造謠中傷
【拼音】: zào yáo zhòng shāng
【解釋】: 中傷:攻擊和陷害別人。制造謠言,陷害別人。
【出處】: 《后漢書·楊秉傳》:“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傷。”
【舉例造句】: 這人品質惡劣,對別人慣會造謠中傷。
【拼音代碼】: zyzs
【近義詞】: 蜚短流長、含血噴人、血口噴人
【反義詞】: 歌功頌德
【成語】: 含血噴人
【拼音】: hán xuè pēn rén
【解釋】: 比喻捏造事實陷害別人。
【出處】: 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含血噴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
【舉例造句】: 況且沒有把柄的事,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八回
【拼音代碼】: hxpr
【近義詞】: 惡語中傷、血口噴人、含沙射影
【成語】: 血口噴人
【拼音】: xuè kǒu pēn rén
【解釋】: 比喻用惡毒的話污蔑或辱罵別人。
【出處】: 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含血噴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
【舉例造句】: 她鎮靜起來,從炕上摸起一件上衣往身上披,用生硬的口吻說:“你別血口噴人!你,你不安好心……” ——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拼音代碼】: xkpr
【近義詞】: 含血噴人、含沙射影
【反義詞】: 逢人說項
【歇后語】: 擦胭脂親嘴
【燈謎】: 被打破嘴的罵大街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污蔑或辱罵別人
【第2句】: 形容古代將軍被小人陷害的詩句.
云臺高議正紛紛,誰定當時蕩寇勛。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舊將軍》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40卷第159首。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六0年),下令把輔助光武帝建立中興大業的三十二位功臣大將畫像于云臺。在后世的文學詞匯中,云臺就作為一個論功行賞的地方。這首詩的第一、二句是說云臺上議論紛紛,決不定誰是當時掃蕩敵人的功臣。第三、四句也用了一個典故:西漢時名將李廣告老家居時,有一天,帶了一員衛士入山打獵,在農村里朋友家飲酒,不覺夜晚,已到宵禁時間。回到霸陵旗亭,被一個喝醉酒的霸陵尉斥罵,不準通行。衛士便說:“這是前任李將軍。”霸陵尉道:“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許犯禁夜行,何況你這個前任將軍。”這個故事形容人間的勢利,以李廣那樣立大功的人,一到退休林下,失去權勢,便為一個小小尉官所瞧不起。李商隱在這首的第三、四句概括了這個故事,聯系上面兩句,可以知道這首詩是寫一個功高的將軍,非但不能畫像于云臺,而且為卑官小吏所輕視。那么,李商隱所同情的“舊將軍”是誰呢?馮浩以為是李德裕。因為宣宗大中二年七月,曾命令繼承太宗的故事,增畫功臣圖像于凌煙閣上,想必當時一定有紛紛議論,誰應該算是功臣。李德裕有攘回紇、定澤潞之功,可是非但沒有被定為功臣,而且已于上年貶官為潮州司馬。當年十一月,又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李商隱這首詩,作于大中二年,為李德裕鳴不平,情事完全符合,用典也非常貼切,我以為馮浩的箋釋是無可否定的。這是一首藝術手法很高明的諷喻詩。
百度注釋如下:
①作于大中二年秋。《新唐書·宣宗紀》:“大中二年七月,續圖功臣于凌煙閣。”馮浩云,李德裕有攘回紇、定澤潞之大功,無人訟之,且將置之于死地,詩所為深慨也。
②云臺:漢代宮中高臺。《后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
③《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屢建功勛,但未得封侯。后退居藍田南山,以射獵消遣。一次夜出飲酒回,被喝醉酒的霸陵尉呵斥。廣的從騎說:“故李將軍。”尉說:“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故:全詩校:“一作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