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項事業的成功,一個目標的實現,都是努力進取、奮斗不息的過程,都是由小及大、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鏈條。如果小有進步即告滿足,囿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見,那就永遠無法到達勝利的頂峰。
【第2句】:【經典佛語】“參公案”不是猜測揣摩,不是用頭腦推敲思索,不能用常識及佛學的知識來解釋它。許多人為解釋公案,而出了很多書,那都只是在解釋,而不是在“參”,這對悟境是不相干的。那么,公案可以解釋嗎?可以的但是對于禪修的功能而言,分析公案是沒有作用的。
【第3句】:有一次我去海邊散步。當我看天空時,天空仿佛告訴我,心就像天空一樣廣闊;當我看陽光時,陽光好像告訴我,心就像陽光一樣明亮;當我看大海時,大海似乎告訴我,心就像大海一樣平靜;當我看沙灘時,沙灘好像告訴我,心就像沙粒一樣放松;當我感受微風時,微風好像告訴我,心就像微風一樣自在。
【第4句】:【佛心禪語】一個人走在世間,不只是一段時光而已,更是一種伴隨,理解與善意,包容與寬恕,生活不是強調自己的孤獨和矯情,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生活是愿意認同別人,更需要理解和融合身邊這個世界。#延參法師中秋講座#
【第5句】:【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慈悲很重要,但是人和動物之間的關愛慈悲,我覺得更重要。因為這些動物很可憐,很無明,它們較之人類更為低劣。人再笨也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但動物旁生卻不會,它們沒有這個能力。
【第6句】:如果夢想還很遙遠,你盡管勇往直前;如果夢想舉步可入,你則需小心翼翼。因為一旦走進夢想,夢想可能就成了另一個現實,并不一定比曾經的現實美好。
【第7句】:【禪語人生】現在世間人忘恩負義,不懂得道義,不懂得仁義,不知道情義,不知道恩義。我們學佛人要落實“知恩報恩”,給一切社會大眾做正面的好榜樣。
【第8句】:【靜的禪語】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蕓蕓眾生莫不如此。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風不沐雨,沒有起也沒有伏,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腳步抬起,什么也沒有留下;而那些經風沐雨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不停,就像一雙腳行走在泥濘里,他們走遠了,但腳印卻印證著他們行走的價值。
【第9句】:【禪語人生】與其相見,不如懷念,與其攀緣,不如隨緣,一切皆如是。漸漸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寬容,淡定了躁動的心。喜歡把盞清茗,在那淡淡幽幽的清香里感悟浮華背后的人生。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風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你會發現,你的煩惱原來是那么微不足道。
【第10句】:生活的真諦就在于勇敢的面對生活,莫怨命運誤了誰的前程,那些跋山涉水的苦苦追尋只是差了幾分回頭是岸的勇氣,既然哪里都可以尋找,怎能忽略心地?人活的就是幾分心態,心里不忽略幸福,從頭到尾都是幸福,不問來處,不問去處,不心酸就是好活路。
【第11句】:常常有朋友說對生活感到迷茫,看不清前路。迷茫有時是一種心情的宣泄,平衡著我們的內心,有時它如同彩虹前面的烏云和暴雨,與美麗同在。但是,如果將迷茫上升為逃避,那就成了一種借口。借口,最終欺騙的,還是自己。所以,別讓迷茫蠱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會有船,才會有渡口,才會有明天!
【第12句】:【一日禪語】客觀地認識幸福,不是誰所期待的一帆風順,它是一種生活信念的契而不舍、覺知和洞察,它并不是一種我執的煩惱,或盯住煩惱不放,惱上加惱。幸福的價值觀,應該是一種寬闊的視野,明了世間的緣起,接納那些缺憾,甚至是遺憾。
【第13句】:此十分難得的清凈人身,如果用它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此難得暇滿的人身,不用它來學佛,而讓它白白地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14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15句】:【精短禪語】人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戰爭。每一個人的身上,都依附著兩個自己:好的自己和壞的自己。讓積極打敗消極,讓高尚打敗鄙陋,讓真誠打敗虛偽,讓寬容打敗計較,讓快樂打敗憂郁,讓勤奮打敗懶惰,讓堅強打敗脆弱,讓偉大打敗猥瑣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第16句】:人生這一場歲月滄桑,在時光面前真的猶如飛絮輕揚,誰和這個世界相逢也不晚,到頭來誰流去也不會返,生命路過的痕跡不是受了一身的傷,而是需要自己用一種平和去承擔,去相遇,去慈悲。不必感嘆流年太匆忙,你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渲染,就算不握手也是一種力量,你曾經活過,并且正在活,這是世界最真實的美好。
【第17句】:【禪心佛語】當下不能呈現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大原因,在于我們的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所遮止。因此從初次進入佛門乃至今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應起到對治煩惱的作用,若不能調伏內心,西方極樂世界對我們而言,仍舊非常遙遠。
【第18句】:【佛心禪語】佛陀告訴我們,輪回的一切系列過患、無窮無盡的痛苦,皆是從無明開始,因無明引發。如第j三世大寶法王在《了義大手印》中所說:“從本未有白現迷為境,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由二執故流轉于諸有,愿斷無明迷亂之根源。
【第19句】:【佛語悟道】事理由于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意識隨著身處的環境而產生,如果能夠把事物和身處的環境都忘記,心胸就會像千山萬水一樣開闊。
【第20句】:人生的苦樂,其實都是自心的一種認知。出于本能,人在極力遠離痛苦,追求快樂。如果說光陰分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顆找尋快樂的心穿行在黑暗與光明交正確的時光隧道,因此,追求人生的快樂沒有捷徑,卻有智慧的路徑,善用心者得之。
【第21句】: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無法讓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樣。所以不要苛求別人,也不要埋怨自己。有時候,我們覺得累,是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忘記了去哪。不要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第22句】:【禪心佛語】妄想、妄念,是我們累生累世積累的,這叫習氣。習氣就相當于習慣,比習慣更深刻、更堅固。習慣有可能好調,習氣呢就更難一些。妄想紛飛,妄想不斷,前念未斷后念又升起,念念相續,念念紛雜,這是我們累生累世養成的、積累的。積累養成這樣的現象,就叫做順生死,就是凡夫。
【第23句】:當于佛法中,勇猛常精進。譬如微少火,樵濕速令滅,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鉆燧求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止滅,懈怠者亦然。《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24句】:【禪心佛語】生命原本是一場漂泊的單行線,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遇到的每一個人,最終都將成為驛站,成為過客。總是喜歡追憶,喜歡回顧,喜歡眷戀,難以忘卻。最后不料卻發現,曾經的驛站,只能駐足,不能停留,曾經的過客,只能感激,不能苛求。
【第25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簡單,是生活最高境界。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再精煉為簡單。簡單,開始是一種單純,最后是一種高度濃縮。不經歷復雜的簡單,品不出豐富的味道;嘗盡人間百味,還是清淡最美;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簡單,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
【第26句】:【禪心佛語】獲得向上的力量,一是來自愛,來自愛的引導;二是來自阻力,來自阻力壓制下所激發的動力。有了這兩種力量,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都能健康地向上生長。
【第27句】:【禪語人生】消滅煩惱最好的辦法并不是找到煩惱的來處,而是相信生活還有更多可能的創新和余地,幸福是什么?既然能愛生活,那就讓心醒過來。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少年時渴望成年的自由;中年時卻懷想著童年的純真。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滿足自己的現狀,而又無力去改變。不管這個世界給了我們怎樣的深奧和滋味,每一天都在真實地度過。內心的反抗,言行的順從,糾結的矛盾與明智的決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追求人生的完美而自我挽救。人生有窮達,知命則無憂。
【第29句】:【佛語摘抄精選】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涅槃經》卷十九)
【第30句】:【禪語人生】我們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給自己溫暖。學會獨立,告別依賴,對軟弱的自己說再見。生活不是只有溫暖,人生的路不會永遠平坦,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對。
【第31句】:人生的八個承受:【第1句】:承受幸福。珍視幸福而不是沉迷幸福。【第2句】:承受痛苦。把痛苦變成無價的財富。【第3句】:承受平淡。平淡是人生最真的美。【第4句】:承受壓力。像種子一樣在壓力下崛起。【第5句】:承受孤獨。向世界敞開胸襟。【第6句】:承受失敗。把握新機會。【第7句】:承受責任。充滿使命感與崇高感。【第8句】:承受情誼。親情、友情、愛情。
【第32句】: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愧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佛遺教經》
【第33句】:【禪語人生】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痛苦是與人比出來的;疾病是惡習造出來的;心態是經歷煉出來的;快樂是知足養出來的;健康是活動練出來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解脫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輕松。所以,做自己該做的事,若自己已經盡力了,剩下的一切隨緣,凡事順其自然。
【第34句】:【欲速則不達】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辦不成大事。
【第35句】:我們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父母,感謝食物,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維持。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會平和下來,因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謙卑地面對自然。
【第36句】:這些無辜的生命在無比的恐懼和難忍的痛苦下被殘殺,然而多數人并沒有體會到它們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憐憫它們,還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肉食。尤其是舉辦大型宴會時,有些人為了炫耀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餐桌上會準備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會被浪費。這種行為是不尊重生命和對地球環保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37句】:【禪心佛語】看得破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破的人,處處都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都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都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做何人,在自己;小自我,大天地。
【第38句】:【佛語摘抄精選】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憨山《勸世文》)
【第39句】:習慣都是養成的,并非與生俱來。習慣的養成都有引導,既有個人內心的引導,也有社會現實的引導,有什么樣的引導,就會有什么樣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必須三思而后選擇。與其養成假丑惡的習慣,不如養成真善美的習慣;與其養成憤怒仇恨的習慣,不如養成平和友愛的習慣。
【第4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糾結和摩擦,塵世間的繁瑣與爭端,需要自己的一份謹慎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心地的平靜和平坦。莫嫌人生憂慮多,只因心地無閑田。
【第41句】:【經典佛語】我們都曾幻想過,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將所有的遺憾重新來一次,這樣的人生該多完美呀。可是沒經歷過失去的遺憾,又怎會懂得珍惜呢?許多事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懂,也只有經歷過許多的人才明了該以一顆平常心應對無常的人生。不要計較這一路走來的苦與痛,感恩昨天的經歷,追逐明天的幸福。(東方微博)
【第42句】:【禪心佛語】佛法里說讓人“放下”,很多人卻想到一大堆問題,感覺很消極的狀態。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棄,更不等于消極處世。佛陀讓你放下的不是你的工作和社會責任,而是你心中無底洞般的貪欲與執著。只有心無掛礙,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社會公用,才能積極地完善自我,服務大眾。
【第43句】:富人思來年,窮人思跟前。腹中書萬卷,身外酒千杯。趕路怕腳懶,學習怕自滿。干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高山有靚女,平地有好花。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了知足的心才會有快樂,俗話說得好:“知足常樂”,佛經云:“知足人是圣賢”。所以人人都要知足,知足是福報,我們要珍惜福報;知足是快樂,我們要珍惜快樂。
【第45句】:【禪心佛語】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走彎路如同病人吃藥,明知很苦也要接受。我們從懵懂走向成熟,走一些彎路,受一些傷害是難免的。這是我們成長的代價,不要因為畏懼而躲避,因為保護而拒絕。有些彎路,我們走了,傷痛只是一陣子;繞過了,傷痛卻是一輩子。地基不牢的高樓遲早要倒塌,彎路不走的人生早晚要吃虧。
【第47句】:清茶以待靜者,淡茶以待明者,濃茶以待強者,好茶以待善者。觀茶煙悟其飄渺,因無心而生其道。茶是水寫的文化。茶是靈魂入水,水的靈魂入心,心的靈魂入道,茶是水中至善,茶不入禪,皆為俗事,禪不入心,皆為妄語。拈花微笑,一壺揮塵,品至真至凈的茶,悟至真至凈的心。
【第48句】:恬淡安詳是生命的禪,是現實的法,是身心健康的良藥,是人最高的生活藝術。有些情,有些話,有些夢,把他們深藏在心底也許比講的明明白白要更加可貴。
【第49句】:【佛言禪語大合集】破繭而出,必須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試煉;破繭而出,必須要能調伏自己的欲望與執著:破繭而出,必須學習反省與接受失敗;破繭而出,必須接受新知和增加知識,破繭而出,必須結交善友與增廣見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