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心燈】凈土不在腳下,而在我們的心中。也許現在的你還在思考腳下的路該如何走。未來的希望又該如何去詮釋,未來的人生又在何方。有時候,想著想著,你會哭;哭著哭著,又笑了。這就是成長。當你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軌跡越來越明顯時,也許你就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成熟了?!哟牖罘?/p>
【第2句】:【佛法無邊,是正因你思維有限】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正因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我錯的時候,他便一開始長大了。
【第3句】:窮人可能沒有錢,沒有優裕的生活,沒有足以稱道的事業,然而只要擁有健康的體魄、聰慧的頭腦以及明確的志向,擁有寧靜的內心,擁有不斷攀巖、永遠向上的斗志,那么,窮困便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做一個自信、樂觀、勤奮的人,財富就能積少成多,慢慢地會聚到我們手中。
【第4句】: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遍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日本)空?!都瓷沓煞鹆x》
【第5句】:前先,以珍惜所擁有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間,以少欲知足讓安定的心穩同;最后,以放下貪執讓穩固的心發揮用。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的心安定、穩固及發揮功用的方法。
【第6句】:【禪語人生】這參話頭,一旦參起來,就要沒完沒了,今生今世往下參,甚至就是開悟了以后還往回參,還要利用這個話頭除習氣,所以說它的力量非常大。你參了幾句就感覺到了它的好處,是不是?特別是昏沉、掉舉啊,它都非常對治。
【第7句】:【清心禪語】①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②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③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④寧愿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⑤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⑥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⑦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廉價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8句】:【佛心禪語】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p>
【第9句】:【禪心佛語】禪宗以我們的真實本性為依歸,以我們的“真心”在修行時的表現和體現為依歸。禪不依賴特定的教法,也不會用教法來取代修行。我們修禪是為了表現真實本性,不是為了得到開悟。達摩的教法是“即參禪,即參悟”,起初,這或許只是一種信仰,但不久之后,學禪的人就會體驗到事情確實是如此。
【第10句】:【禪語人生】修行的實質并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實質就是反復的深入我們的心相續,并且改變它,否則,這個寶貴的人身會被浪費,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回,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第11句】:【禪心佛語】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總是愿意相信一句話:生活在別處。很輕易地放棄一份工作,很輕易地放棄一段愛情,很輕易地放棄一個朋友,莫不是因為這種相信。很久之后才能明白,這世上并不存在傳說中的“別處”。人所擁有的,也不過是手上的這些。而兜兜轉轉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是在第一個站臺錯過的。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有時候我們也總是不能給自己做主,我們傻乎乎地,北風吹來了往南倒,南風吹來又往北倒。遇到開心事了,喜笑顏開;碰到不順利了,憂心忡忡。我們的心,總是隨著外境轉來轉去,一忽兒喜,一忽兒悲。我們總是要走過了很遠的路以后,才明白曾經的自己有多么的幼稚和可笑,這也是悟。
【第13句】:【禪心佛語】從無量劫到今天,我們已經離開家很遠很遠,很久很久,現在我們想回家,還是靠行,不行則不能到家,佛陀所講的一切法,都是為了我們去行,佛陀所講的一切經,都是我們修行所依的路。所謂‘經者,徑也’。我們要回家,必須有路,有了路還必須去行。
【第14句】:【禪語人生】在人生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看到眼前的一點,并且認準這個目標后一意前行。其實,在大家都看到這點的時候,你不要走這個大家擠在一起的道路,退后一步,靜靜思考,向左看向右看,沒準,另有蹊徑。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四季,繁華過后終歸平淡,不可能一直繁華似錦,不可能一路花香四溢。人生也是起起伏伏悲悲喜喜,這才構成完整的人生。無需拒絕平淡,無需恐懼風雨,正是在平淡中我們感悟人生的真諦,在風雨中鍛煉我們的堅強,人生正是因為在酸甜苦辣咸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更加富有內涵。
【第16句】:學以奮為貴,事以恒為貴,識以博為貴,友以直為貴,誼以久為貴,鄰以睦為貴,昆以讓為貴,妯以諒為貴,體以健為貴,神以凝為貴,官以清為貴,政以廉為貴,家以和為貴,父以嚴為貴,母以慈為貴。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生看淡了,不過是無常。事業看透了,不過是取舍。愛情看穿了,不過是聚散。生死看懂了,不過是離合。珍惜瞬息萬變的此刻,珍惜稍縱即逝的激情。
【第18句】:【禪心佛語】水,最柔弱;水,最堅硬;水,最低就;水,最包容。水,與天地同形。誰修煉成了水的秉性,就幾近得道。成大事偉業者,非其莫屬。
【第19句】:【佛語悟道】行惡就會得到惡果,仿佛種下苦種,就會收獲苦果。行惡的人自己承受罪責,行善的人自己得福。學習善行則得到善,如同種下甜種,就會收獲甜果,既能使自己得利,也有利于他人,多有好處而不會白費精力。
【第20句】:【佛道禪語】這個世界上,陪伴我們最多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但我們常常太過關注別人,而忽視了自己。在人群里,你看到的總是別人,你追著別人的步伐,以為那就是你想要的,可是你有沒有停下來過,問問自己的心。
【第21句】:我們要用佛法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配合禮法來調治自我心理,使自己的心理與形態健康,再推及于家庭、社會。使貧者能感受到內心的富有,富者懂得喜舍,怨者除恨消業;社會就會和樂融融。
【第22句】:【禪心佛語】夢做太深難以清醒;話說太滿難以圓通;調定太高難以合聲;事做太絕難以進退;情陷太深難以自拔;利看太重難以明智;人做太假難以交心;書讀太雜難以求知。
【第23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和天賦,因此佛家在度人的時候也講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出于《論語》,這種教育宗旨對中華民族傳統教育的影響極為深遠。它主張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第24句】:【心靈禪語】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終成過眼云煙。越想擁有的,常不屬于你;越想把握的,只留一生空忙。越是看重的,越是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東西,大都不在你的身邊,人生總是在追逐中不斷修行著,在得失中不斷感悟著。不執著一切隨緣。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第25句】:【心靈禪語】佛教不是喜極,更不是悲戚,而是中道。所謂中道,就是如實的觀照世間的實相,真誠地面對,不自欺,不逃避。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指放下內心的執著,并不排斥現實中正當的努力。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第26句】:【看透世事的禪語】人生在世間,風雨輾轉,煙一程,雨一程。人生不是一種簡單的存活,而是一種義務,還有承擔,路過許多的陌生,相逢許多的聚散,送遠那些陌生和熟悉,這人生的滋味,就是需要幾分勇氣和膽識,去實踐自己的信念,生活讓我們懂得,生活不只是嘆息,活著一場人生,給心找一個寬闊平坦的歸宿。
【第27句】:【禪語人生】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落葉,每天要很長時間才能掃完。有人對他說:“你打掃前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明天就不用打掃了?!毙『蜕杏X得很對,就高興的照辦了,可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活在當下。
【第2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后的記憶。而今天的時光總是很短暫,不管多想身在其中,但時光還是會悄然離去,只是當太陽落下去時,我們可以欣慰的說,今天的生活真有意義。每一天,都將心調整到最好的狀態,平常之心,面對發生的事。寬厚之心,善待遇到的人。腳踏實地走好每一天。
【第29句】:人生在于修行,修行則在于領悟。歲月難饒,光陰不逮,幸福并不復雜。餓時,飯是幸福,夠飽即可;渴時,水是幸福,夠飲即可;窮時,錢是幸福,夠用即可;累時,閑是幸福,夠暢即可;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第3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真味,就蘊藏在“平淡”二字中。心存淡泊,靜享平淡,就會坦坦蕩蕩、輕松愉悅。人生如夢,歲月如歌,無論得失,無論貧富,名利榮辱都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折射。在平淡中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淡定從容,瀟灑自如。
【第31句】:【生活十建議】【第1句】:心里一定要充滿陽光;【第2句】:時常保持感恩的心態;【第3句】:能者多勞,不要抱怨;【第4句】:不要吝嗇微笑,適時贊美他人;【第5句】:人敬一尺,我敬一丈;【第6句】:做人做事無愧于心;【第7句】:不攀比,因為人比人,氣死人;【第8句】:經常運動,運動可以忘記煩惱;【第9句】:知足常樂;【第10句】:不開心時,要用正確途徑釋放出來。
【第32句】:【禪心佛語】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種明白的心,就是反迷歸覺的一種心,就是舍邪歸正的一種心,就是明辨是非的一種心,也就是不顛倒的心,就是一個直心。直心里邊沒有一切的委曲相,沒有彎彎曲曲的這一些個行為。菩提心也就是利人的心,自覺覺他的心,自利利他的心,這都叫菩提心。
【第33句】:【佛語禪心】所謂風水,就是我們希望從自然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但是我們要從自然汲取智慧和能量,必須首先清楚我們和自然的關系是什么。我們僅僅知道我們生命與宇宙同源、同體還不夠。我們還必須知道,我們和自然的關系是你我互有,但絕不是你我相互占有。
【第34句】:【禪心佛語】如果心變得仁慈了、柔和了,不會動不動就生氣,即使見到有些人和事不滿意,也能平心靜氣地對待。這樣遠離了嗔恚,就恒時擁有喜悅。因為沒有什么事要生氣。不生氣,心里就一直喜悅,做什么就都喜悅,走路喜悅、上班喜悅、吃飯喜悅、睡覺還喜悅。這時才發覺喜悅這么容易得到,不花一分錢就充滿內心。
【第35句】:【禪心佛語】世間與出世間并不是兩回事。一切從對立的心態出發,就是生死,就是世間;若能心包太虛,煩惱即刻成菩提,世間也就是出世間。
【第36句】:【心靈禪語】有些事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都要發生,有些人不論我們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愿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都會來,沒有選擇,無法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和面對,默默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用善良感染生活,用愛心感染人生,且行且珍惜。
【第37句】:【禪心佛語】客觀的理解生活,生活是一種擔待、溫和和希望,那些心頭的想法,更多的符合腳下的旅途,這世間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心頭一片寬闊,這世間哪有什么夕陽西下,心頭幾分狹隘,人間天天都是面紅耳赤。
【第38句】:【禪心佛語】金剛是最硬的東西,所以要立金剛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責,不以為是加福,反而生氣,是剛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氣,是剛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剛志。
【第39句】:平安即是福??v大富大貴,在無常面前,一切也不過是夢幻泡影?;蛟S你曾渴望生活精彩跌宕,歷盡坎坷磨難后,卻又渴望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有多少福德就承受多大福報,人生不要有太多非分之想,有些不該得到的僥幸得到也是徒增一份隱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最好的日子也不過是一份安心而已。
【第40句】:今日虛度,放縱一回。發現路遠和路近是相對的,譬如去同一目的地,有兩條道,一條距離遠,一條距離近,走距離遠的那條可能先到達。道理很簡單,近的或堵車,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或正在修路,要求車輛繞行;而遠的那條因為遠,車輛稀少,路況也好,反而暢通無阻。由是觀之,走捷徑風險很大。
【第41句】:千里送鵝毛,物輕情義深。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謙可平人怒,讓可息禍殃。前門方拒虎,后門又進狼。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錢多腰桿硬,力大嗓門粗。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他忙。潛心存遠志,得意會高朋。
【第42句】:【佛心禪語】我剛開始禪修時,驚恐地發現比起未禪修以前,我反而體驗到更多的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我的心非但沒更平靜,甚至還更加煩躁了。“別擔心”我的老師們告訴我,“你的心并沒有變得更糟。事實上,這些心念一直都在,只是你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而現在愈來愈能清楚地察覺到它們罷了?!?/p>
【第43句】:【禪語人生】有時想一想,修佛的目的是為了什么?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為了顯示自己了不起?還是為了脫離輪回呢?還是修為人處世。佛教最基本是,教我們人倫道德十善業,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一點一滴做起。以身示范榜樣的力量永遠勝過你說一千道一萬。
【第44句】:逆境使人成熟,絕境使人醒悟。人生的每一筆經歷,都在書寫自己的簡歷。生活中有很多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永遠不要去質疑一個人的善良,因為在絕境面前,眾生早已情不自禁地學會了原諒與寬恕。
【第45句】:只追求成長,不追求成功,讓成功成為成長的必然結果——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確的道路。我們都見過飛舞的蝴蝶,在展翅飛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麗,但請別忘了,在美麗的背后,它曾經有過毛毛蟲笨拙的爬行、織絲成繭的辛勞、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繭化蝶的痛苦。
【第4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占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并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第47句】:【佛心禪語】不管得到了什么,得都不必喜。因為你有這個福報了才能得到,你的所得是你的福報換來的。所以得到時,我們要做的不是狂喜,盡情享受,而是要惜福,繼續培福,這才是有正確的做法。
【第48句】:佛家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個人做一件善事容易,但堅持終生行善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堅持終生行善呢?那就要時常懷有一顆“菩提之心”。
【第49句】:【禪心佛語】錢能買到的東西,最后都不值錢?!镜?句】: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第3句】:出路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镜?句】: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第5句】:創造機會的是能人,等待機會的是常人,放棄機會的是蠢人。【第6句】:我們都是遠視眼,往往模糊了離我們最近的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