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關于菩提的句子
【第1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
【第2句】:最愛芳香何處,花落菩提深深,隨緣即應,落花瀲滟。
【第3句】:微雨燕雙飛,落花人獨立,花落菩提。
【第4句】:菩提樹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換一錢。瑯琊煙臺亭雨月,怎堪琴瑟淚輕涎。
【第5句】:菩提洗凈鉛華夢,世間萬象本為空。
【第6句】:試問菩提當何如?隨緣隨遇亦隨風。
【第7句】:手捻菩提似念經,目中無物兩耳空,
【第8句】:辛苦不為成佛道,只為菩提早日紅。
【第9句】: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無常心。如法隨捻眾數子,聲聲禪定皆凈土。
【第10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由來無一物,何出惹塵埃。
【第2句】: 有關菩提的句子
【第1句】: 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提以煩惱為菩提。
【第2句】: 若能像現在這樣了悟,明澈,也未嘗不是菩提一朵。
【第3句】: 挑青燈,憶菩提,千載焚經而刻,畫不出一個佛字了得。
【第4句】: 我何時亂了菩提,變作春泥,只身闖進這情海紅塵。
【第5句】: 月夜焚香,只為菩提。愿,三生三世的祝福,換一世幸運給你。
【第6句】: 來世,做一株佛前的青蓮,靜守夢中的菩提,潛心修行,看世事浮沉。
【第7句】: 芳蹤不定杳佳期,菩提怎解相逢意,箋中詩緒,個中愁若,彩蝶舞衰衣。
【第8句】: 很久之前,釋迦牟尼在一棵足有百丈高的菩提樹下,得道成佛。
【第9句】: 就在這緣分的六月,只想在心田種一棵菩提樹,也和釋迦摩尼大師一樣,在菩提樹下慢慢的徹悟。
【第10句】: 菩提樹的綠,就像一汪天泉,灑入我貧瘠的心,蕩滌我的靈魂。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任那抹翠色灼傷我的雙眼。
【第11句】: 菩提樹的葉子最善于捕捉微風的呼吸,搖搖擺擺地舞動著,婀娜多姿,如裙裾曼舞。
【第12句】: 菩提千年,你是我紅塵中最美的緣。
【第13句】: 終有一天,會有涼風約夢,心似菩提。
【第14句】: 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
【第15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第16句】: 花花世界,菩提樹下,能有幾回夢?
【第17句】: 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樹,在寧靜中的鳳凰花是吵鬧的,好像在山上開了花市。
【第18句】: 一樹一花,菩提樹下,擦身而過,站定成佛。這一次,真的真的,我不認識你。
【第19句】: 菩提樹下佛祖擺脫了世間紛擾。菩提樹下他又將哀思,煩惱留給誰人?
【第20句】: 菩提樹下,我一站千年,只為等菩提花開。
【第21句】: 我們所要擁抱的,是那顆圣潔、清凈的菩提心;所要放下的,是那些在生死輪回中,不斷累積的執著、煩惱與惡習。
【第22句】: 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
【第23句】: 愿有一顆菩提樹,安然一顆菩提心。
【第24句】: 此生愿能尋一顆菩提,枝蔓纏繞,藤條纏身,散發著神秘的古香與凈悟的禪香。
【第25句】: 菩提樹那絕美的綠色,就像要淌出一條溪流,彎彎繞繞,釋放著生命光芒。
【第3句】: 關于白玉菩提根的優美詩句描寫
白玉菩提是油棕的種子,成熟時間短,幾年成熟一次,但是產量很大,一般個頭較小,而且白玉菩提的制品上多有留下芽眼(洞眼);菩提根是貝葉棕的種子,60年成熟一次,但是產量也極大,個頭比白玉菩提要大,而且打磨出來是沒有芽眼孔道的。
你上述的20左右的,一般是菩提根,你可以看看珠子上有沒有孔道,有孔道就是白玉菩提,沒有孔道一般都是菩提根。另外,白玉菩提相對油一些,油潤沁進去的感覺,亮澤度高,像玻璃珠子的那種感覺;菩提根相對柔和的白。
因為兩者產量極大,價格很便宜,一般沒假貨,因為造假不值得。
【第4句】: 佛語人生經典語句
佛說,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說:五百年前結緣來,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佛說: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佛說:百態之世存百態之人,人即有百態,世也便需百態,又何分苦海與岸,出世入世。人之生來,歷百難而成,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樹,便需歷百態而成百態,喜則喜矣,悲則悲矣,痛則痛矣,樂則樂矣。
一味無欲便樹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氣。佛說:你記得回來的路,卻為何忘了人間的距離。
這岸的魂,莫問對岸的魂來自哪里?對岸的魂,莫問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時分的奈何橋底。
無緣何生斯世,無情盡累此生!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多情自古空余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認真!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佛說:悟有兩種:頓悟和漸悟。
頓悟時,那靈性閃爍的一剎那,猶如霹靂驚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開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間,才能看見自己內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說:你要靜靜等待,等待花開的時刻,等待風拂過花萼,以喚醒前世種下的夢。我于是虔誠地祈禱,愿你,能盛開最溫柔的飽含滄桑的回眸一笑。
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說: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說:人臉就是一字——苦。眉毛是一橫,兩眼是兩點,鼻子是十字,嘴是口。
佛說:人就是苦今生修來生。佛說:皈依我佛吧!跳出紅塵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
佛說: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煉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
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 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于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樂。
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說:不可因傳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經典所載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傳統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邏輯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根據哲理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權威而信以為真。
人藉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說: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他們才會變得不快樂…… 佛最后嘆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佛語——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言下之意若吃飯時不肯專心吃飯卻有百種思考,睡覺時不肯安睡卻千般計較,自然無法達到“用功”的境界,在我的理解,似乎就是要將吃飯睡眠降低到最低的基本滿足階段,不餓時不吃也罷,不困時醒著又何妨呢,只有關于生命本真的思索,才能夠與那些飛逝而過的時光價值相匹配。佛 語 佛什么也沒說 佛只是攤開手掌 地里長出的虔誠,妄想著 徒步走到靈山 苦難在鐘聲里消失 西行的路上長滿羽毛 佛伸出五根手指,撫摸著 一只飛翔中的鳥 佛說 人生在世,如身在荊棘中 心不動 則人不妄動 既不動,則不傷 心如動 則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 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5句】: 佛經中的美句
您好:
佛經中的美句太多了,給您介紹一部分吧。
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菁華錄:
1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三昧經)
2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3 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嗔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華嚴經修慈分)
4 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于一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5 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梵網經)
6 離貪嫉者能凈心中貪欲云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7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8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于他人,數生于喜怒?(諸法集要經)
9 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后世,人不喜見。(佛遺教經)
10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佛遺教經)
11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有部律周利盤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12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有部律)
【第6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相似的句子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地藏菩薩本愿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金剛經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國土中。所有眾生。各具一心。則其心有若干種。如來以清凈五眼。皆盡見而知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要解上》:“諸佛世界者。百千萬億僧只等數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顯世界之多矣。”
《黃龍死心新禪師語錄》:
送禪人持缽
融融春景絕纖埃。五葉騰芳七葉開。子內子生枝上菓。一花一葉一如來。
《佛海瞎堂禪師廣錄》:“一花一葉一如來。一佛一剎一報土。”
《憨山老人夢游集卷第三十七》: 懷大都千佛寺 憶昔千花七寶臺。一花一葉一如來。不知近日花閑佛。可似當年震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