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的本身,倒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為消除眾生煩惱而忙碌卻不認為這是煩惱;為開悟而修行卻忘記本在修行中。
【第2句】:【禪心佛語】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3句】:我們應該學習圣人包容萬物的寬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脫;否則盡管信仰虔誠、禮敬拜佛,終究還是會墮入魔道。
【第4句】:【禪心佛語】佛陀雖然是一位具足智慧與慈悲的偉大導師,但他卻不喜歡人們對他進行盲目的崇拜。
【第5句】:【禪心佛語】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非。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六祖惠能大師也曾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看別人不好,不是別人真的不好,是我們的心動了。
【第6句】:多在意修身養(yǎng)性,保持淡泊人生、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窮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第7句】:事物本身沒有快樂與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樂還是痛苦,關鍵是看我們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許只是我們的感受造成的。
【第8句】:信佛不是要求財勢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對自己有信心,培養(yǎng)毅力,發(fā)揮勇氣,訓練自己莊敬自強,不依賴他人。
【第9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你微笑一下,然后再去回味。生活也就是你痛苦一會,休息一會,然后再去擦掉眼淚。最后才明白,生活就是哭了累了,繼續(xù)活。
【第10句】:【佛心禪語】愛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為所愛的人獻出生命;這一點,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第11句】:由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處,就是開始觀察、反省現(xiàn)在混亂的生活,耐心地一點一滴地調整我們每天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覺非
【第12句】:嘴巴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惡,有時候,用嘴巴所作之惡可能造成很壞的影響,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第13句】:【佛語悟道】通曉治理社會道理的人,寧可舍棄一個惡人來保護全家;寧可舍棄一個不好的家庭來實現(xiàn)對一個地方的治理。
【第14句】:【禪語人生】修行不能遠離社會人群,不能逃避現(xiàn)實生活。我們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當中提升自我、凈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第15句】:有一種存在無聲無息,就在清寧的世界氤氳的花開。風羈草色隨心傾,如夢浮生禪心靜。
【第16句】:【禪心佛語】如果將一只硬幣放在空氣中,久而久之它必氧化而生銹。同理,一個人若不能時常磨煉自己的身心,也會像鐵一般,于不知不覺中腐朽。
【第17句】:【圣經(jīng)文案】330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的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
【第18句】:【禪語人生】以佛性看人,世界不會是從前的那個世界。懷著善意的生靈,從頭到尾地真實,于“苦海”眾生相之寬容,壓制眼前塵埃開始善的救濟。而這充滿愛的行動,已經(jīng)顯示出生命的高貴與偉大。
【第19句】:【~前世~】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么,我們的前生曾會是什么?【佛說】萬物于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第20句】:慧遠大師勸導后學:“常避無義,不親愚人,思從賢善,親附上士。”因為賢人善士能引導人增長慧根福德;愚癡小人會使人誤入險道,所以要慎選良師。
【第21句】:身閑為富,心閑為貴。身有傲骨,胸無傲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不更名,死不改姓。生不認魂,死不認尸。生男好聽,生女好命。生有壯志,死無雜念。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圣賢言語,雅俗并集。
【第22句】:【禪語人生】修行不能離群索居、閉門造車,而應該將自己的修行與救度眾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與一切眾生同憂同樂。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如訴,高山流水。人生如寄,如煙如雪。如果凄涼,莫如梅花。如果哀愁,也如山嵐。雪花送給梅花一個承諾,我若歸去,便是春色。
【第24句】:【禪心佛語】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歸到自身的當下,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該做的事情。
【第25句】: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閃,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第26句】:【禪心佛語】儒家主張凡事求諸己,日省吾身三次;禪者則認為隨其心凈則國土凈,故有情眾生都應隨時隨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葉,即所謂“佛塵掃垢”,還自己一片清靜。
【第27句】:你得有善功德!舍錢不如舍身,舍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我們救命是救一時之苦,救性才是救萬古。
【第28句】: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自然心難安穩(wěn)。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是惡,只要起心起惡也是惡,無愧于心,心自安。
【第29句】:【佛心禪語】不論什么時候,當煩惱襲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一聲: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第30句】:一者如佛菩薩發(fā)菩提心;二者正法將滅,為護持故,發(fā)菩提心;三者見諸眾生眾苦所逼,起大悲念,發(fā)菩提心。《如來智印經(jīng)》
【第31句】:【禪心佛語】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觀心、觀相。追求形式,執(zhí)著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遠也成不了佛。
【第32句】:【禪心佛語】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周滅佛”中的幾位皇帝,結局都十分凄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拆除寺廟,焚燒佛經(jīng),搗毀佛像,坑殺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愛謀殺,其父子都不得好死。
【第33句】:【佛心禪語】最大的功德和福報是明心見性、是開悟成佛;最大的犯戒是無明、是沒有開悟。
【第34句】:內心的豐盈會讓人走向沉默,這種沉默,是安靜,是清喜,是淡然,是歷經(jīng)世事后的徹悟。輕輕淡淡的放下執(zhí)著,放下煩惱。溫柔??、克制、樸素、在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
【第35句】:【佛心禪語】《維摩經(jīng)》上面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無住。所以,無住是一切法的一個總的規(guī)律、總的形態(tài)。
【第36句】:【禪心佛語】人生也許會經(jīng)過隧道,但不要被隧道一時的黑暗所挫敗,因為我們總會和光明相遇。
【第37句】:也許你的行為和夢想得不到認可和滿足,但又何必在意呢?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快樂。
【第38句】:【禪語靜心】緣分,不是偶然,要心向心;朋友,不是隨興,要誠對誠;感情,不是兒戲,要惜對惜;相識,不是新鮮,要真對真;懂得,不是隨便,要忠對忠。真情本無語,盡在珍惜,盡在真心。
【第39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事是每個人終生必修課。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絕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的。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尊重是一把金鑰匙,能打開所有上鎖的靈魂。
【第40句】:信如手,如人有手,人寶山中自在取寶。。無信如無手,無手人人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人佛法寶山,都無所得。(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一
【第41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不論是社會人士或修行者,都應該隨時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我常說,一般人常講“愛心、愛心”,意思指不忍心看他人挨餓受凍,自己身邊若有錢即發(fā)心布施,稱之為愛心。
【第4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快樂甜甜,也不乏痛苦連連。快樂時無需大喜大樂,因為快樂的長度并不長;痛苦時亦無須大悲大痛,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
【第43句】:【佛心禪語】一只小鳥尚且知道選擇個好地方來棲止,何況修行人,能不找個善知識依止嗎?
【第44句】: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求禪,要學活禪。平日生活里,舉止動作無不是在禪中,這才是真正的活禪。一證嚴法師
【第45句】:【禪語人生】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會做出對他人會造成傷害、對自己會受到良心譴責的事情。
【第46句】:【經(jīng)典佛語】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
【第47句】: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第48句】:【佛心禪語】老人堅定地說:“對。我才四歲。因為,我在四年前所過的生活,是很胡涂、懵懂的人生,那不是真正的人生。后來很幸運地得聞佛法,所以我接受佛陀的教育才四年。”
【第49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紙張上,無論是通過行為還是借助修飾語,能讓你保持住你的尊嚴的東西就是善良和斯文。——約瑟夫·布羅茨基《悲傷與理智》
【第50句】:做一個安靜的人,讀書,旅行,給自己一段柔軟的時光,不用太遠,不用太貴,去一個安靜的地方將自己釋放,撫慰。旅行,就應該只是單純地出去走走。去哪里,并不重要。心寬,便是遠方。
【第51句】:【禪心佛語】哭的時候,就畫條黑眼線,它會提醒你,哭會很丑;傷心的時候,對著鏡子微笑,大笑,狂笑。你會發(fā)現(xiàn),你在鏡子里的那張臉上找到了堅強。
【第52句】:【禪心佛語】寂然法師知道兩萬多名難民已經(jīng)讓棲霞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收留抗日官兵,無疑增添了更多風險。一旦日本人發(fā)現(xiàn)寺內有抗日官兵,所有避難民眾與僧人都將性命難保。
【第53句】:慈悲心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獲得快樂,希望所有眾生都能脫離痛苦,這樣的心愿就是慈悲心。
【第54句】:【佛語摘抄精選】夫吉兇之與善惡,猶善惡之乘形聲,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理惑論》)
【第55句】:【禪心佛語】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達樂觀的生活襟懷,反身求己的思過習慣。人格有品,生活才會有質。
【第56句】:【禪心佛語】心佛眾生皆名假立,不起諸幻,寂滅常樂。念起法生,幻亦生。一念若明,千幻萬化何處存身。大千滅盡,覺性常存。
【第57句】:【禪心佛語】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第58句】:若有智慧人,一念發(fā)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華嚴經(jīng)》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59句】: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與手背。其實二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無法拿東西,若反過來用手心,則雙手萬能。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我有許多難解的問題,關乎心靈,涉及思想,讓我困惑不已。隨著人生境遇的不斷改變,禪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第61句】:【禪心佛語】二品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熱烈,不張揚,默默相伴,若即若離亦不棄。
【第62句】:人生得意時,記得看淡,人生失意時,記得隨緣。任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學一種灑脫,學一種恬淡,看人間冷暖,賞天高云淡。
【第63句】:【佛語悟道】勸君不用在石頭上刻文字來旌(表揚)功,路上行人的歌頌就是旌功的石碑。
【第64句】:【禪心佛語】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65句】:【禪語人生】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么因,得什么果”,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66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轉化自己的態(tài)度,讓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靜的專注,以及智慧。
【第67句】: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鬼也不上門。有錢四十稱老翁,無錢七十逞英雄。有錢王八大三輩,宰相家奴七品官。有事但逢君子說,是非休聽小人言。
【第68句】: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外,還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并不是要求得對方的感謝,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謝對方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第69句】:【禪語人生】幸福的意義就在于時常去理解生活,樂觀生活,小煩小惱,沒什么大不了哦。
【第70句】: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yè),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yè),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惡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第71句】:【禪心佛語】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舍,尊貴來自謙恭一樣,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第72句】:【禪語人生】想到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按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第73句】:每個人都在承擔著生活的壓力,但同樣也承載著生命的信念,沒有誰會不堪一擊,那些軟弱不過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借口,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目標多么遙遠,而在于能夠選擇開始的勇氣。
【第74句】:訓練堪忍精神的要點是:心胸要開闊,任何風雨是非都不會傷害我們心中的菩提樹。這棵大樹如果受不了風雨的摧折就輕易倒下,那豈不是不堪一擊嗎?
【第75句】:【禪心佛語】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嫉妒別人,仇視異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瞋之人,時時地獄。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第76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我們應以仁愛為自己的本分,在日常生活中付出愛心,保護一切眾生。
【第77句】:【禪語人生】做一個堅強的人,哪怕沒有別人的同情,至少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種大度的風范,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和悲傷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嶄新。
【第78句】:住持之要,當取其遠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決,宜咨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問于識者。(宋)晦堂禪師《與草堂書》
【第79句】:【佛心禪語】做人不為時尚所惑,不被積習所蔽,不被浮名所累。堅信夢想成真的執(zhí)著,勇敢接受挑戰(zhàn)的坦然。
【第80句】:【禪心佛語】是人就需要自由,是人就應該有悲心,是人就應該有修煉,是人就應該不斷的完善自己、影響身邊的人向善。
【第81句】:自己解脫了,立下度脫廣大有情眾生的宏愿。如此發(fā)心,才是學禪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獲得正果。——耕云先生
【第8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第83句】:【經(jīng)典禪語】恒靜法師:世上本沒有不平事,而是我們那顆善變的心失去了平衡。再遇煩惱,仰望晴空,藍天白云留不住,烏云密布終消散,低低頭緩口氣寬寬心,在路上前行是最本性的選擇。
【第84句】:【禪心佛語】從家是說了再做,我卻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卻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第85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別有用功,別有修行。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禪師們所說的不修之修。
【第86句】:養(yǎng)子不教如養(yǎng)驢,養(yǎng)女不教如養(yǎng)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千古賢文-倉廩虛,就是倉庫空了;禮義疏,就是缺少禮義】
【第87句】:【禮敬諸佛】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第88句】:自己的行為就為他人樹立了榜樣,以身作則者的行為必須是內心的自然外現(xiàn)而非故意。這第二點最是其中本質!
【第89句】:【佛心禪語】現(xiàn)代人生活的腐敗,尤其是愚劣的情況,大部分是由于他們陷入爛醉狀態(tài),無法自拔而產生,爛醉的人又如何靜下來,做他在世界上該做的事呢?
【第90句】:【禪心佛語】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我們每天都該干一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以求心靈平靜。
【第91句】:菩薩摩訶薩應先具足學一切道,道智具足已,應分別知眾生深心。。入眾生深心相,人已,隨眾生心,如應說法。《摩訶般若經(jīng)》卷二十四,種善根品
【第92句】:【佛心禪語】做一件事情,只有最初五分鐘熱情的,叫失敗者;最后五分鐘仍有熱情的,叫成功者。
【第9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不想做情緒的奴隸而想做情緒的主人,那就要修禪定。唯有禪定,才能給我們帶來控制情緒的力量。
【第94句】:【佛心禪語】別人對待你的方式,都是你所教的。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忘記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記住自己。
【第95句】:【禪語人生】我不確定自己能用多少時間把你忘了,也不敢保證我就能真的把你忘了,我只能像現(xiàn)在這樣,不吵不鬧,不悲不喜,安安靜靜的與你,再無交集。
【第96句】: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聰明之人,是戰(zhàn)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第97句】:【禪心佛語】根據(jù)此生修行的程度和發(fā)心,往生極樂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凈土者應該精進修行。
【第98句】:【禪心佛語】和你在一起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和你一起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會忘記。
【第99句】:【禪心佛語】他前生是個沙彌,因為未到受具足戒的時候,就死了,所以還是個小沙彌而已。他做沙彌的時候,凡是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任勞任怨。天天做苦工,來護持道場。
上一篇:每日清晨微語,言簡意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