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愛心是照顧好自心——對內,不起煩惱;對外,不破壞形象。
【第2句】:【禪心佛語】彌陀不離眾生心,是三無差別;極樂遍在一切處,舉一全收。微塵剎海,十際古今,一印頓圓,了無余法。
【第3句】:【佛心禪語】幫別人做事既是成全別人、也是成就自己。堵別人的路,最終是堵自己的路。
【第4句】: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
【第5句】:【溝通技巧】佛法是讓我們認清生命,并不是拋棄世界。是需要我們溝通人間,并不是挑剔人間。悲并不是讓我們單純的悲憫人情,慈悲的作用在于我們要用什么態度溫暖人心。
【第6句】:【禪語人生】一個狼群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部隊,統一行動,絕對服從,協同作戰,這就是狼的紀律。
【第7句】:【禪心佛語】很多很多的過分強調,不合時宜的強調:佛教的正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就被無情地賤賣了。
【第8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有眾生的存在。而且肯為眾生當作牛馬,為眾生服務。
【第9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7經,《中阿含經》卷二
【第10句】:生活怎么樣,如其抱怨,不如積極,平凡的日子在于客觀的認識,不是在煩惱中無法自拔,而是能夠突破內心固執的瓶頸,活出對生活的了解、信心與改變。
【第11句】:【禪語人生】眾魔比丘命終之后,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第12句】:總而言之,要時時刻刻打開信任之門,接受陽光的照耀:讓我們共同掃除“疑心”的陰影,走向踏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第13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神秘莫測,浩瀚無邊,引導我們無限遐想;生命的邊際雖然不可及,但是,我們自由的夢想卻可以隨時抵達它的邊際。
【第14句】:受人批評,等于上了一課。應該認真聽、仔細做,謹言慎行,去除我慢心,無我執、無我相,修心養性,端正自己的行為。
【第15句】:【禪心佛語】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時識攝色,迷時色攝識。但有心分別計較自心現量者,悉皆是夢;若識心寂滅,無一切念處,是名正覺。
【第16句】:【禪語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不要自視清高;不要輕易求人;不要強加于人;不要盲目承諾;不要取笑別人;不要亂發脾氣;不要信口開河;不要小看儀表;不要封閉自我。
【第17句】:所學所言皆是心意識使然,倘若無學無聞,一物不為而閑坐,亦是有所為也。學而得之,不學而避之,皆是相上文章,若要直探心源,卻又不在他途,就在不離為與不為處。
【第18句】:【禪心佛語】看得破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破的人,處處都是困境。
【第19句】:講話要有分寸,談吐婉轉,言之有理,那么你講的話就會美妙動聽。——《佛陀的格言》
【第20句】:【禪語人生】我們千萬不要做任何不利于佛法的事情,我們不能做點利于佛法的事情也就算了,就請別做誹謗佛法的任何事。
【第21句】:一潭靜水、一朵白云、一聲蟬鳴、一個背影,在云林深處,煙火人間,皆隱藏著淡淡的禪機。
【第22句】:我直抒胸臆,將自己全部坦露給所有人看,其實也有自己小小的企圖,就是希望看的人不要白看,每看一次都能有所體悟。
【第23句】:【佛心禪語】要讓口舌上沒有過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慢說,在說話之前考慮一番,不要讓往日的習慣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第24句】: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當代)圣產《108自在語》
【第25句】:【經典佛語】“佛就坐時,手腳永遠擺在最合適的位置,神情泰然,絕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佛也從不蹺二郎腿,用手撐著身體或支頭而坐。
【第26句】:【禪心佛語】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第27句】:【佛心禪語】別等太陽升起,才去尋找光明,黎明時分,就應該起程,未來總是屬于那些醒悟最早,行動最快的人。
【第28句】:【禪心佛語】生活幸福與否,并不是以生活水平的高低來決定,而是以我們對生活的態度來決定的。
【第29句】:【禪心佛語】替別人考慮的越多、工作的越多,福德就越大,開悟的就越快,反之就越來越愚昧。
【第30句】:文化是一個中性詞,有精華有糟粕,有先進有落后,區分的標準:真善美還是假丑惡。
【第31句】:人之相處,貴在和字;和則順昌,不和則弊端叢生;弊端生則事事緊張、處處痛苦。所以,要時時保持寧靜的心念;能心靜氣和,自然能身心健全、家庭和睦、社會安定。
【第32句】:【禪語人生】印光大師開示說:心一放縱,諸不如法之念頭,隨之而起矣。的確如此,心一放縱,自私自利的念頭會占上風。到頭來墮落下去,不可收拾,釀成人生的悲哀。
【第33句】:【靜心的禪語】生活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過什么樣的生活,關鍵還是取決于自己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的一生如此短暫,我們何不拋開煩惱,瀟灑過一生呢?
【第34句】:【禪語人生】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別人,尊重對方的自尊心,時刻重視對人的尊重和說話的禮貌,尊重觀眾贏得成功。
【第35句】:古人云:“計利,當計天下之利。”若以“樂人之樂為樂、利人之利為利”,即是真智慧;若只圖利己之利,則叫聰明。
【第36句】: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37句】:五、慧——定法攝慧,內性自照,照了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執著,破一切偏狹小乘之慧。
【第38句】:為什么愛心是給自己的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地關心自己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一分善念。
【第39句】:以德報怨是美德,以直報怨也是美德。以德報怨日仁,以直報怨日智,仁者愛人,智者渡人。
【第40句】:【佛家禪語】有一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41句】:【禪心佛語】放下自怨自艾心態。之所以痛苦是消極的反復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不要相信任何消極的自怨自艾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好。
【第42句】:富人妻,墻上皮,掉了一層再和泥;窮人妻,心肝肺,一時一刻不能離。
【第43句】:【禪語人生】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改變自己的心態,付出多一點,要求少一點,多一份恬淡,也許人生便會多一份釋然。
【第44句】:【佛心禪語】佛者無憂,并不是脫離現實的盲目樂觀,也不是對悲苦“沒心沒肺”的麻木,恰恰是一種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態,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第45句】:【禪心佛語】什么樣的人是善良的人?一個人只有達到真正的宗教境界時,才能算是善良的人。然而,所謂的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指智慧與意志的和諧。
【第46句】:【禪心佛語】鍛煉身體需要循序漸進,可能第一天能做二十個俯臥撐,堅持一周后,可以做到三十個,如此每周加一點量,一年后或許你一次就能做一百多個。
【第47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生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死板不變的結局。通過修行,一步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方向,轉化內心的煩惱與痛苦。內心開闊了,處處都是路。
【第48句】:吃一碗,唱一曲,自歌自在無拘束;客來相歡奉清茶,客去還將猿馬縛。
【第49句】:【佛心禪語】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個學生說:“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所以我們會喊。”
【第50句】:眾生皆有佛性,眾生平等,既是如此,我們就都無權剝奪、破壞其他眾生的生存權利,這也是慈悲的佛教徒首先應該做到的。
【第51句】:【禪心佛語】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煩惱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煩惱中流,離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這個過程都在我們當下的一念完成。
【第52句】:用菩薩的智慧教育自己的子女,子女就會依照父母日常生活的行為來待人處世。如此一來,親子之間,自然一片祥和慈愛,再無苦惱與壓力存在。
【第53句】:【禪語人生】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覺著痛了。也記不清楚那些班駁的光影。
【第54句】:【禪語人生】我們每一步,都走的太早。學會愛之前陷入,學會體諒之前離開。
【第55句】:【禪語人生】這里萬籟俱寂,什么也聽不見。“什么是只手之聲呢?”思量之間,他忽然聽到了滴水的聲音。“我終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聲了。”東陽在心里說道。
【第56句】:心素如簡,淡雅一世,一杯香茗體悟人生的得失,榮辱,苦樂,炎涼。茶苦如生命,茶香如愛情,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驀然回首中感悟。
【第57句】:【禪心佛語】請您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您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第58句】:【禪心佛語】四曰互助樂魚水生存,人人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有難大家幫,一家有事百家忙;我幫別人要忘卻,別人幫我記心上。
【第59句】:提高生命質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每個消息都當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當成財富,就能把每個日子當成好日子過。
【第60句】:【禪心佛語】生死一體:悟后覺得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第61句】:【禪心佛語】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過兩個很大的蘋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頃刻間,兩個蘋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個干凈。行者撫摸著自己鼓脹的肚子疑惑地看著禪師。
【第62句】: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閑看花開,靜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凈如始。
【第63句】: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64句】:【禪心佛語】任何事物,只要讓你心情沉重、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阻礙你前行的、把它丟掉。
【第65句】:只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這就是禪宗的特色。——耕云先生
【第66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最難做到的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常常占著我們的心房,哪里還有快樂存在的地方?
【第67句】:【禪心佛語】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第68句】:有時候,我們的愛心就像一枚小小的火柴,能夠照亮別人,也能溫暖自己。愛心能積少成多,匯聚到足夠的能量,便能照亮整個地球,普照人間大地。
【第69句】:【佛心禪語】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第7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從說謊所得到的全部收獲是—當他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不相信。
【第71句】:【禪語人生】一件善事,正像一枝蠟燭,在這罪惡黑暗的世界上大放光輝。
【第72句】:假如你真正堅持,誰也無法讓你放棄。哪怕有一點點放棄,都是你沒有真正堅持的結果。定力不夠,常常會因為外界的影響變得輕飄飄。
【第73句】:【禪心佛語】吃虧是福口中念,有幾人真肯吃虧?難得糊涂墻上掛,有哪個甘心糊涂?所以覺行合一,方能修得佛陀果。
【第74句】:【禪心佛語】放下真的很難,執迷終究害己。勇敢正視內心的懦弱你才能真正的站起來。
【第75句】:【佛語悟道】打擊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還擊,做出令人怨恨的事情就會得到別人的怨恨,謾罵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回罵,對別人發怒就會引起別人對你發怒。
【第76句】:【禪心佛語】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個人得失于不顧,視榮辱毀譽如浮云,就能做到無私無畏,勇敢抗爭,從而戰勝困難,走出逆境。
【第77句】:【佛心禪語】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嗎?”
【第78句】:心如明鏡。雖然外在景物不斷轉變,但鏡面卻不轉動,此即境轉而心不轉。若心隨境動轉不息,則人我是非皆成昏擾,不能自己。
【第79句】:【禪心佛語】活命運的一回安然,活命運的一場歲月,在安靜里安身立命,活一場命運美好的悄然。
【第80句】:【禪心佛語】佛是普度眾生,我們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佛普度眾生,這是“上報四重恩”。
【第81句】:諸有為法才得自體,從此無間必滅歸無,若此處生即此處滅,無容從此轉至余方。(古印度)世親《俱舍論》卷十三
【第82句】:【禪心佛語】對上師三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你自己的相續中也能產生這些功德。你喜歡,你相信,你想得到,這就是信心。
【第83句】:【禪心佛語】六度者運也,六波羅蜜喻若船筏,能運眾生,達于彼岸,故名六度。
【第84句】: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處事接物,人生所到之處就會充滿真善美。
【第85句】:人生在世,總免不了被罵。至于罵人,不管多少,也都會有的。有修行的人可以管住自己不罵人,但管不住別人罵自己。如果有人罵我,該如何應對?
【第86句】:自以為燈,自以為靠當你肚餓口渴時,我的飲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須自己飲食;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第87句】:【禪心佛語】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第88句】:社會上說到生,就想到要恭喜,佛教卻認為死才是真正值得恭喜,因為它已消掉一段業緣。
【第89句】:人生于世間,不一定活在別人的目光里,但卻要活得像個人樣,不能自私自利孤立于世間。
【第90句】:【禪心佛語】平安即富貴,心靜大吉祥。這世間萬事,悠悠來往,拿起多少,放過多少,全在心量寬窄之間。
【第91句】:【佛心禪語】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忍耐、寬容、節制。做人的最高策略是:勇于斗爭,善于讓步。站著是做人應有的骨氣.低頭是必不可缺的人生智慧。
【第92句】:【禪語人生】現代人只有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才能獲得尊嚴,才能產生責任感。
【第93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94句】: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第95句】:【禪語人生】在自然界中,諸如桃李等小小的果核,能長出無量的桃李果實,與此外因果相比,內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極為明顯。
【第96句】:【禪心佛語】高爾夫球員抱怨命運讓球掉在沙坑上,但一桿進洞時,功勞全算在自己頭上。
【第97句】:“舍”就是要舍去我們凡夫的心態,要在平等地看待眾生的前提下,發慈心、發悲心、發喜心。
【第98句】:【禪心佛語】生命如樹木,是依靠我們的活力延伸它堅實的根基。因此,保持旺盛的精神,我們才能有效地發散生命的熱能。
【第99句】:【禪心佛語】夢自己想夢的,去自己想去的,做自己想做的。完整的人生應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機感。傷感一類的情緒,是對短暫的生命的浪費,實在沒必要。
上一篇:心靈禪語,年度經典文案-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