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飲食是為了生存,唯有攝取營養,保持健康,才能發揮身體的功能。所以應適時適量,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第2句】:【禪心佛語】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弦,心靜時,過往的糾纏都可以擱置在一邊晾曬,而你獨享此刻寧靜的光陰。
【第3句】:【禪心佛語】即使這一切相聚最后都是分離、也要將慈悲傾注到骨髓。即使這一切發生都是命中注定、也要將心修行到無我之境地。
【第4句】:【佛心禪語】最喜歡胡說八道的人,都是那些對事情不專心的人。因為,人們想得越少,就說得越多。
【第5句】:【佛心禪語】【大意】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為清白;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為高明了。
【第6句】:【禪心佛語】生命是無常的,這給我們提供一個改造生命、解脫生命的機會;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了。
【第7句】:所以說,這棵菩提樹應該堅固地種植在我們的心田深處——“八風吹不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從而建立正知、正見、正思和正行。
【第8句】:【禪心佛語】順風與逆風,都是能飛翔的動力。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哪怕跌落得遍體鱗傷你也是英雄。
【第9句】:得利心不高,失利心不下,其心堅不動,譬如須彌山。《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10句】:【禪心佛語】擋人財路,不如自辟財路,擋人財路就如斷人“活路”,不要一條道兒走到黑,你贏,也要讓他贏。
【第11句】:【禪語人生】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第12句】:【禪心佛語】內心越污染,所見現象越惡劣;內心越清凈,所見現象越莊嚴。
【第13句】:【禪心佛語】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個人信心十足地朝目標邁進,他終究會獲得成功的。
【第14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需要豁達,人生需要包容,少一些糾結,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幸福。大路寬寬,不要把人生活窄了。
【第15句】:【禪心佛語】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第16句】:【禪語人生】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離自性。
【第17句】: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起貪嗔癡,即大持戒。不人我是非,即大忍辱。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第18句】:【佛心禪語】不要說謊、失信:對朋友同事說謊會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從再相信你,這是你最大的損失。要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第19句】:菩提之道,不可圖度。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大包天地,細入無間,故謂之道也。——《欏伽師資記》
【第2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鐘,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第21句】:父母過分愛子女的心力會反射成子女的煩惱,對子女放心,他們才能安心。——《佛陀的格言》
【第22句】:【禪語人生】用心品友,相知、相敬、相助、相輝、相惜、相契。用德做人,仁,義,禮,智,信。你的人生才能快樂幸福。
【第23句】:【禪語人生】吾人當學佛之大慈大悲,實行戒殺放生,才是學佛之行。是以學佛者,不僅持律戒殺,尤當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第24句】:把生命都耗費在名利上,到頭來只能是一場空。清閑自在才是生命的至寶,它使我們遠離空虛,不受世俗傷害,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本真,找到人生的快樂。
【第25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與事。
【第26句】:【禪語人生】眾生行為的差別,構成了這個世界,包括精神和物質的兩個方面。
【第27句】:【禪語人生】我們由于不知道這種微細的煩惱,所以把苦看成是樂的,而事實上,它是白光中的一絲黑暗,還是會不知不覺的剎那生起。
【第28句】:悲智相應,名菩提心,發此心已,方得無作戒。又須二六時常自省察,念念相應,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薩戒得失意罪。(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29句】:【佛心禪語】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縱有能人,不歷執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綜智能。
【第30句】:但著衣吃飯,行住坐臥,晨參暮請,一切仍舊,便為無事人也。——《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文案》
【第31句】:世間森羅萬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們在主觀上存在妄想執著,才改變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第32句】:【禪心佛語】健康才是美麗的,合適才是最好的,常新才是迷人的,平凡才是偉大的,堅韌才是長久的,真實才是永恒的。
【第33句】:理想便是希望,是力量和快樂的源泉。一個人的理想可以不遠大,卻不可缺少,否則生活就會沒有目標,以至于一生碌碌無為。
【第34句】:【佛心禪語】行善的果報是幸福與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與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35句】:【禪語人生】有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被之人”,可見,一個有寬容心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人上之人。
【第36句】: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閑,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37句】:【圣經文案】434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第38句】:【禪心佛語】說到生病,色身肉體上自然有生老病死,但法身本性上就沒有生老病死了。
【第39句】: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將心煩的事情告訴他,因為他每次處理的方式都讓你接受不了。
【第40句】:人之所迷,因在局內,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滿變數,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寧靜看自己。
【第41句】:一切諸法皆從自業因緣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緣念念不住,猶如電光。《無字法門經》
【第42句】:【禪語人生】有了嗔恚卻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時止住奔駛的快車,這就叫做善于駕馭自己的心身,能夠舍棄黑暗入大光明。
【第43句】:【禪心佛語】統統地把我忘掉,別老帶著我,摻著我。不要這個我了,為眾生活著吧。
【第44句】:用慚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無邊佛法、無邊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第45句】:【禪心佛語】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寶,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皈依三寶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寶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寶、信仰三寶非常重要。
【第46句】:走在佛堂里,看罪惡與善良不過是一顆心的距離,不對,還有思想,看開,看透,淡定,放下。紅塵遠遠,心凈,禪明,點亮一盞慈悲燈,取暖灑人間。
【第47句】:自謙自我修養如同開辟一畦良田,先前一定要下功夫去除雜草、亂石,也就是要先清理自己的心地。
【第48句】:無常是苦,欲望是苦,身處安逸也是苦,只是人們只顧追求和享樂,而忘了一切事物背后都暗藏著無常的苦痛。
【第49句】:【圣經文案】94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箴19:14)
【第50句】: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無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普明禪師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總是在幸福的時刻并沒有那么多的幸福感,在失去的時候才感覺那已經是相當的幸福了。
【第52句】:【禪語人生】喜歡歸罪于別人的人,是一種缺乏勇氣的態度,以及懦弱的表現,佛弟子應時時具備,一顆了解責任與知反省的心。
【第53句】:【禪心佛語】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
【第54句】:【凈化心靈禪語】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夢境,不必在乎太多,也不必為自己的失敗而氣妥,生命終歸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主宰你,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才是生活最好的唯一!
【第55句】:【禪語人生】證悟了空性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毀謗,也不會在意別人的贊嘆。
【第56句】:【佛心禪語】信與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惡,與你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第57句】: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生,云何名為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58句】:【禪心佛語】人們對物質現象的認識,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通過顏色來認識,一是通過形象來認識。
【第59句】:“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祈愿大家彼此鼓勵、去惡向善、仁民愛物,為后世留下和樂凈土與優良典范。
【第60句】:于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系念持,飯食系念故,顏色常鮮澤。未來心馳想,過去追憂悔,愚癡火自煎,如雹斷生草。《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5經
【第61句】: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個真理時,他便開始遠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凈的路子。——《佛陀的格言》
【第62句】:【禪語人生】在你不害怕的時間去斗牛,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時不去斗牛,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時還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第63句】: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64句】:【禪語人生】心是個無形的容器,可以只裝一滴水,也可以容納無邊無際的大海,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人生是寬容的進行式。
【第65句】:【禪語人生】我們只要放下那為保全自己和鞏固自己所作的努力,當下即是覺境。
【第66句】: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第67句】:【禪心佛語】佛教微博精選: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也要學會釋懷。生活是開水,不論冷熱,只要適合的溫度,生活是口味,不論酸甜苦辣,只要適合的口感,就是最好。
【第68句】:【寶藏的琢磨】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
【第69句】:【禪心佛語】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70句】:【禪語人生】一切嚴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都會有消極的影響。
【第71句】:【禪心佛語】好和壞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執著了,一切都是好的,壞的也會變好,如果執著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會變壞了。
【第72句】:以平常心對待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但平常心并非“四大皆空”,平常心更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
【第73句】:安詳,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沒有祥和之氣的人,永遠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從內心要有“安詳”兩個字。要能夠“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顆祥和之心。
【第74句】:【圣經文案】440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圣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2:21)
【第75句】:【禪心佛語】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個姿勢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
【第76句】:【羅狀元醒世詩其22】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道轉如車。去年妄取東鄰物,今日還歸北舍家。分外錢財湯潑雪,騙來田地水堆沙。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第77句】:【佛心禪語】做人必須要有節制,節制是抵制誘惑的力量,不節制只會是煩惱和痛苦纏繞的人生甚至會走向災難。人生有節制,生活就有幸福。
【第78句】:學佛修道的意義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霧,當陽光出來時總會消散,從而很快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保持寧靜快樂的心境。
【第79句】:【佛心禪語】習性是物欲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第80句】: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第81句】:【禪語人生】學圣學賢,無所謂過早過晚老少之別,但能一念覺悟,眾生即佛。
【第82句】:【禪心佛語】精通贊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于當他死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都會覺得惋惜。
【第83句】:把壓力當做自然的狀態去接受,面對壓力,抱定不退縮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決問題。
【第8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上,你要學會珍惜,珍惜美好的一切,因為當你一旦失去時,你將會追悔莫及;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沒有打開。
【第8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自己做事若太不小心,最好就不要怪別人,埋怨別人。
【第86句】:【佛心禪語】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六祖慧能大師
【第87句】:追求真理者,就像一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且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第88句】:師德若不全,悉地無堪能。若得真依怙,終身應依止。(明)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89句】:有生就會有死,因為生就是死的開頭;反過來說,死也就是生的起點。凡夫生死不能由己,隨業力而舍此投彼,今生依照各人所造不同的業力,來人間受著不同的苦。
【第90句】: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么職責,就等于駕駛空車一樣,是白白浪費。——海濤法師
【第91句】:【佛心禪語】“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志。
【第92句】:【禪心佛語】天氣的晴雨不能決定心情的晴雨和我們的心態,人生的道路需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心晴是要開懷,心雨時亦要開懷,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93句】:【佛語摘抄精選】在此是好事,在彼是壞事。無全好之事,無全壞之事。(《佛本生故事選·劍相本生》)
【第94句】:【禪語人生】有一次,他將自己的書籍呈送給黃檗禪師,希望能得到黃檗禪師的指點。
【第95句】:【禪心佛語】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
【第96句】:【禪心佛語】菩提不在遙不可及的天堂,而在我們生活的世間,是最平凡的東西。
【第97句】:時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前頭將什么抵擬?莫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無汝掠虛說大話處。——《云門文偃禪師》
【第98句】:人的心神意識,無時不向外奔馳,消損精神,耗竭思慮,致使自性冥暗——無明,是非顛倒,迷失本心。
【第99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以為我不求福報,只求開智慧。但是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不行。你的福報有了,就把福報轉換為智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