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2句】:人世間的以惡治惡,無法起到根除邪惡的效果;當一個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敵人的時候,那種能量是比刀劍更強有力的武器。
【第3句】:【佛心禪語】 個人成功的基礎在于承認錯誤,敢于面對自己錯誤的判斷、錯誤的決 策、錯誤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如果面對錯誤只會逃 避、推脫,甚至歸罪于他人,這不只是工作失敗,也是道德失敗。
【第4句】:一個有思想和遠見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獨闖大業,才能培養做事能力。敢于放膽一搏,就不愁夾縫里擠不出一條生路來。
【第5句】: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們竭盡全力游向岸邊,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么也游不快。岸邊的同伴問他怎么啦?那人說:“我腰上纏著千金,太重了?!蓖橹钡溃骸懊伎鞗]了,扔掉吧?!钡@人堅持不扔,結果被淹死了。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第6句】:覆尋生死,只為攀緣。返照攀緣之心,心性本來清凈。……動處常寂,寂即無求;念處常真,真無染著。無染是凈,無系是脫。染即生死之因,凈即菩提之果?!稒遒熧Y記》
【第7句】:猶如有人自己沒溺,復欲度人者,終無此理。己未滅度,欲使他人滅度者,此事不然?!对鲆话⒑洝肪硭氖?,善惡品
【第8句】:酲夢般悠遠寧靜的音樂,如珠落玉盤的清音在心底繚繞回旋。靜靜聽來,清遠虛淡,高雅古拙,佛曲繚繞于室,禪意纏綿于心,持一卷禪意的韻文,讓身體與心靈在一曲天籟中休憩停泊。
【第9句】:以是發心當得佛故,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虐l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嘆?!度A嚴經》卷十七,初發心功德品
【第10句】:不從有所得中無所得,不從無所得中無所得。須菩提,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是名無所得。無所得,即是得,以是得,無所得?!赌υX般若經》卷二十三,三慧品
【第11句】:有一個佛教故事:有一個富家女,愛上了一個相貌極英俊的僧人。他拒絕了她的愛,但她仍不改癡心。他就問:“你究竟愛我什么呢?”她說:“我愛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給她。富家女大駭,同時大悟,于是洗凈鉛華出家了,隨青年僧人一起修習佛道。
【第12句】:倒是人心總是紛亂復雜,起伏不定,愚癡的人總想改變什么,智慧的人能夠順其自然。
【第13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改變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觀念,就無法做到慈悲待人。
【第14句】: 人類社會的任何組織,小至家庭,大至社會、國家,要和諧共存,都 離不開“包容”的意識。人們的性格不同,對事物的見解也是完全不同 的。如果缺少包容的意識,人人各執己見,見面只有爭吵,那永遠也不會 有美好和諧的一天。
【第15句】: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人,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唐)澄觀《華嚴經大疏》卷二
【第16句】:若煩惱斷則名為常;滅煩惱火則名為寂滅;煩惱滅故則得受樂;諸佛菩薩求因緣故,故名為凈;更不復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名為我;常于色聲香味觸、男女、生住滅、苦、樂、不苦不樂不取相貌故,名畢竟寂滅真諦?!洞蟀隳鶚劷洝肪硎?,圣行品
【第17句】: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斗ň浣洝肪砩?,多聞品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督浖返谑拢读种饕共娼洝?/p>
【第18句】: 以平常心對待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但平常心并非“四大皆空”, 平常心更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
【第19句】:譬如有人咽喉閉塞,則能斷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諸見,唯有我見斯能斷于智慧命根?!洞蟪藢氃平洝肪砭?/p>
【第20句】: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為眾生故,然盾乃得成菩提道。《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21句】:若父母先無信、戒、聞、舍、慧,子令其修習,名真實報恩。恭敬給所需,唯現世安樂,令修信、戒等,究竟證涅槃?!侗臼陆洝肪硭?/p>
【第22句】:【震撼人心的禪語】【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第2句】: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镜?句】: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第4句】: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23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24句】:【佛法無邊,是正因你思維有限】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正因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我錯的時候,他便一開始長大了。
【第25句】:若約當人分上,從來地事,不論初入叢林,及過去諸佛,不曾乏少。如大地水,一切魚龍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一《安國慧球禪師》
【第26句】:人要學會與自然天地宇宙對話,向天地佛陀祈請。正如水能夠感知愛的信息,自然萬物都能感知愛的信息,并將它轉化成一種推動世界的力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27句】:房屋,只要把根基保養好,就不怕傾倒;樹木,只要把樹根保養好,就不至于枯萎。我們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襲了。
【第28句】:一輩子看不上別人,換一種說法就是,從來沒看清過自己?;畹酵ㄍ福艜炎约嚎吹谜媲?。通透,就是隔著前塵,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著喧囂,把自我沉到闃寂。就是按下妄念,心無所執,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從此不越雷池一步。
【第29句】:后來,我從了凡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凡因語”就是追溯本源,從我們當下所看到的物象好壞,推斷事物的吉兇,同時反觀內省,掃塵除垢,為明天后天我們要看到的世界種下善緣,重塑生命,收獲善果。
【第30句】:若從聞思得自證悟,無有是處。不但能以聞思慧解而能證人一切法門?!八氖A嚴”卷三十二
【第31句】: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原。究撿心原既不得,當知諸法并無根。(梁)傅翕《行路難》
【第32句】: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斗鹫f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三
【第33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觀察與包容、喜悅與平靜。禪是生命的自在,禪是生活的灑脫,禪是內心的無礙,從心地到生活的活潑運用,豁達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生命積極嶄新的詮釋。
【第34句】: 順境時,她是清醒;逆境時,她是冷靜;坦途上,她是制 動;困難中,她是引擎;成功時,她是淡定;失敗時,她是韌勁。她 往往讓你一見傾心,靈魂震動;她常常令你頓生豪情,如沐春風。她 是世間的最美,她的名字叫自信。早安,朋友!從現在起,愛她、擁 抱她,帶著她一起迎著朝霞出發。
【第35句】: 心靈的自主和快樂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結晶,它源于佛家 “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中本來就有許多憂愁煩惱,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 心,就會將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身上的重擔放下,才能解脫自己,找到 真正的快樂。
【第36句】: 早安!朋友。早安!眾生。我的真誠問候將伴著晨風朝霞, 攜著鳥鳴新露,帶著溫馨吉祥,越過千山萬水,抵達你初醒的心田, 蕩起快樂的漣漪。我愿以一己小小的快樂,喚醒你內心的快樂;我愿 以一己小小的激情,喚起你內心的激情;我愿以一己小小的良善,喚 來人世間的大善。
【第37句】:用清凈的心眼看人,就不會彼此碰撞。聲無形無量,色乃假相,不必拿聲、色來壓迫自己的心眼。
【第38句】:【天天禪語】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與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第39句】:盡管無法背棄的宿命,會演繹出無法預料的結局。我們無法用平凡來與之抗爭,任憑故事浮沉幾度,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從浪濤中,平靜地走出來。(白落梅)
【第40句】: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毀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若人房舍城邑宅中,鬼復常掃其腳跡。一切世人皆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欲見。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惰缶W經》卷下
【第41句】:【佛學經典文案】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最好的學習和修行方法。那比讀書和參禪打坐更有價值。
【第42句】:平時,我們談生論死,侃侃而談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時,我們談名利如浮塵,恨不得視之為糞土。但是當死亡的恐懼、浮名的誘惑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從容對待呢?
【第43句】:我曾在佛前與你緣定三生,卻可惜路途遙遠與你有緣無分;現只在堂前為汝永世禪燈,不奢求轟轟烈烈,只愿能平淡安存。
【第44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我們能不能擁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第45句】: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斷常、凡圣等一切對立面完全統一了之后所顯示的無分別智,才是平常心。
【第46句】:生離死別之苦,非人人所愿,卻是人人都必然經歷的過程。難道因為苦,就放棄生命?然而死也不是對痛苦的徹底解脫,因為人們把死也看成了痛苦。既然無論如何也逃不脫苦,那么,與其叫苦連天,蹉跎了歲月,不如珍惜現在,減少憂慮,坦然生活。
【第47句】:禪宗中有一句格言,“萬物唯心造”。也就是說,心外無一物。心外的世界不過是人心折射出的世界,每個人看見的風景無不是虛幻,過眼即逝。人心如果執著世間萬物,就會有千種折磨,萬般煩惱;人心如果隨緣任運,人就會處處自由,時時瀟灑。
【第48句】: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利與感情,而是慈悲與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第49句】:欲望是人的一種自然之性,也是煩惱的來源。兒女情長的欲望讓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錢利益的欲望讓人迷失本心。我們一旦陷入“追逐物欲”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不容易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欲望,往往是我們登上人生頂峰的阻礙。無欲則剛,修一顆清凈無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長久。
【第50句】:文殊師利大圣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51句】: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獅子吼菩薩品
【第52句】: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男人大多是外向的,喜歡交際,喜歡朋友喝酒打牌。在婚前,為了陪女友,他已經犧牲掉許多陪朋友的時間來迎合你,聰明的女人應該理解,男人陪你的時間少了,并不是不愛你了,而是他們天性的需求。
【第53句】:越親近自然,焦慮越易消失大自然具有無窮無盡的美,能給人們疲憊的心靈帶來撫慰。王維詩云: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嗚春澗中。
【第54句】:紛紛擾擾的世間,總有無盡的誘惑,如果一味地追求浮華,沉迷于花花世界之中,心中所求太多,只能使自己疲憊不堪,寢食難安。
【第55句】:事無大小,從偉大的心中所做的事,都是偉大的事。事再小,也要用滿滿的誠心去做,就是大,故說凡事恭敬;事再大,不經心,即是小。
【第56句】:人類要謙虛一些、慎重一些、節制一些……倡導生態文明的關鍵是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自然,尊重現實,擺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叭恕弊脂F在寫得太大了,應該寫小些,把“人”寫在應有的位置上。
【第57句】:【唯美古詩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六祖慧能禪師。
【第58句】:佛性對比天上的明月,文字就像我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卻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過手指。一慧能禪師
【第59句】:應勤修常不輕心,謂于諸眾生了性平等,不于貧下生輕賤故?!八氖A嚴”卷三十一
【第60句】:【慧心禪語】開口不說他人非,閉目心中生蓮花。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忍一時風平浪靜??跔幍脽o常煩惱,讓三分心平氣與。知足之人心常樂,能忍氣者身自安。
【第61句】:藕池無日不花開,四色光明映寶臺。金臂遙伸垂念切,眾生何事不思來?(元)明本《懷凈土》
【第62句】:禪宗認為,一個人只有把一切受環境影響的東西都放掉,萬緣放下,才能夠逍遙自在,才能萬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第63句】:【禪意人生】交有道之人,絕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戒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第64句】:心田要多播善種,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土地不耕種,雜草必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只是舉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第65句】:大氣是一種深度。別人可以猜測不到你內心有多深,但永遠不要讓別人對你抱有懷疑和敵對心理。做到真正的大氣很難,如果做到就成功了。
【第66句】:佛家是十分講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靈,佛法中不殺生、眾生平等的觀念都極為深刻地體現了佛法對世間生命的尊重與關懷。一個生命,無論其多么卑微,在這個世界上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67句】: 稻田里難免有稗子,不能因為稗子就不種田;出門難免遇 雨,哪能因為怕遇雨就不出門?是農民,種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該 上路還得繼續上路。
【第68句】:清凈法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顛倒而生。《勝天王般若經》卷三
【第69句】: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 的善待。憤怒是毒藥,寬容是良藥。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 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70句】: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養一顆平常心。當你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時,就不會去較真,不會有不滿,就如慧海禪師所說,「吃飯時不百般索取,睡覺時也不千般計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樂。
【第71句】:佛家說:“只要心跡存在,就會被人洞察。”只有心外無物,超然處之,才能達到真正豁達的境界,才可以擺脫羈絆,尋求真我。心中無外物,就是懂得放棄人世間的一切欲望,做到心無雜念,用心來感受世界,從而達到真正的平靜。
【第72句】:一者思惟諸佛發菩提心,二者觀身過患發菩提心,三者慈愍眾生發菩提心,四者求最勝果發菩提心。(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上
【第73句】:當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懷有懺悔之心。067。
【第74句】:【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處豁然開朗,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靜心破迷而不慌亂,就是智慧。
【第75句】:人海茫茫,人際關系錯綜復雜,許多非原則的事情不必過分糾纏計較。凡事都去認個真、較個勁就會得罪人,就會給自己多設置一條障礙、多添加一道樊籬。所以,認真需要去仔細權衡。雞毛蒜皮的繁瑣無須認真,無關大局的枝節無須認真,劍拔弩張的僵持則更不能認真。
【第76句】:我們應該多一點執著的精神。一心一意地向著一個目標穩步前 行,百折不撓,一定不會失敗。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陽的光束,就算是 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來。不要因一時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自己選擇 的目標,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學會等待、忍耐,對每個人來說,機會都是平 等的。
【第77句】:“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參禪學道過程中得 到的境界。這樣的境界,是追求知識的結果。
【第78句】: 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接近真理的方法,也有愉悅,平淡的愉悅。平淡 中有妙不可言的滋味。也許你甘于平淡的原因很簡單:如果能夠平平安安 地度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
【第79句】: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金錢的確很重要,但我們必須明白,金錢并不是萬能的。金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錢重要千萬倍的東西,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掙錢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所以我們必須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第80句】:作為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第81句】: 懂得舍棄,才能行布施之道 在佛家看來,懂得舍棄,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報;在現實中的人 看來,懂得舍棄,才能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第82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無形至大者,莫若虛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響,故見空不空,見形非形?!蹲习刈鹫呷?/p>
【第83句】: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84句】: 可以嘲笑自己,不可以嘲笑祖國,因為祖國是祖宗之國,也是 子孫之國。不管我們認還是不認、愛還是不愛,我們的根都深深地扎 在那里。
【第85句】:直面困厄的勇氣:從絕路中走出路來每日滿懷希望、腳踏實地的人,生活給予他的不會是絕望。
【第86句】:一個人如果一生中沒有享受到生活的樂趣,沒有品嘗到生命的真味,那么,就意味著這個人缺乏生命的自覺與自省。沉浮動靜皆人生,用心體悟每種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沉浮得失皆是生活的賜予,才能于生活的每一處細節中品味到樂趣。
【第87句】:(一)凈土莊嚴,彌陀本愿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斗鹫f阿彌陀經》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斗鹫f阿彌陀經》
【第88句】:生活的禪法是心的歷程,它是從內心去除那些復雜的負擔,接受生活的棒喝,叩問內在的迷惑,去告誡我們關于生活里能夠傷害的負面情緒,還有面對得失所秉持的態度,充滿信念的去生活,不要挑剔生活是個什么樣子。
【第89句】:佛性就是理,但不離事用,不壞事相。因此,就理體來講是絕對的;就事相上來講則千差萬別。開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勐煞◣?/p>
【第90句】:慈悲是智慧的具體展現,它源于對一切生命互為依存這一事實的認識。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時甚至要舍己利人。
【第91句】:為善獲其善,為惡受惡報,為惡及其善,隨人之所習,如似種五谷,各獲其果實。《增一阿含經》卷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92句】:覺后為“空”,而未覺之時,則是一種世事無常,被這莫測的人生捉弄的感覺。一切事物生滅變化,遷流不住,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就像《佛說無常經》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第93句】:風過葉蔬,云逝難找,世事如是紛沓往復,許多物情也便于這無息年歲里,漫然地被撕裂得支離破碎,不堪回首。但眾生萬相,各有其貌,就如這人間百態,當中總攜帶著許多不可言說難以參透的玄機。然,也許正是這些禪索,才讓人們更為靈動而又熱愛著生命地探找下去。
【第94句】: 氣壓很低,日頭很毒,先別急著趕路,找個樹蔭的地方歇 歇。等一等,恢復一下體力,看清楚要去的方向,觀察一下走哪條路 方能抵達。不要以為這是消極的躲避,如果你是經驗豐富的旅人,必 定懂得避讓和迂回。無謂的中暑或被烤成木乃伊,就注定不能抵達目 標,勇敢不是魯莽,成功需要智慧。
【第95句】: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缎牡赜^經》卷八,觀心品
【第96句】:【禪語感悟】 這個世界,隨時隨地可聽見罵聲,可看見罵人事件。“罵”字兩個口, 祖先造字時用了兩個口,想必有其用意。罵人是兩張嘴對著罵,罵人者自 會得到被罵者的回應,其實也就是通過別人罵自己。
【第97句】:處處退一步,步步饒一著,豁達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小節的瀟灑,歡喜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
【第98句】:人需要改變的,往往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內心。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生命是由一連串的因緣組成的,我們要體驗更深刻的生命,發現內在的靈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質生活。
【第99句】:我知道,我總也走不進與你相濡以沫的煙火。我知道,時光老了,我依然在。待所有的過往,終將成為過往。我只靜守一份佛前的禪音,拈花一笑。安然著,時光里一份執著守候的靜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