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常勤修習方便慧,起殊勝道,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休息廢舍,行住坐臥乃至睡夢,未曾暫與蓋障相應。《華嚴經》卷五十,十地品
【第2句】:【禪語人生】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完成自己。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禪者的榜樣。
【第3句】:【佛語摘抄精選】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佛說孛經》)
【第4句】:悲心與空性,為成佛要伴。通達空性為見,見凈為定,悲空不二為戒。(古印度)阿底峽
【第5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安樂國。
【第6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世間紛擾本來多,有的說不清,有的說不得。又沒必要患得患失,冷靜的看透這世間的喧鬧,告訴自己一句話,糊涂真好。
【第7句】:【禪心佛語】社會或個人總是存在順境和逆境,有順境必然有逆境,這是普遍的現象,人類應該正確的認識它。
【第8句】:只有兩種病:一是騎驢覓驢,二是騎卻驢了不肯下。。若不騎,十方世界廊落地,此兩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一《舒州龍門佛眼和尚小參文案》
【第9句】:人們往往無法固守曾經熾熱的愛,這恰恰說明了愛之難,也說明了愛不僅是最絢爛的那一刻。
【第10句】:【禪語人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你要愛護地球;地球上只有一個我,所以你也要愛護我。
【第11句】:【禪語人生】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第12句】:【禪心佛語】能夠說出的委屈,算不上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便不算真愛。
【第13句】:【禪心佛語】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不怕待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走得早。
【第14句】: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知一切法無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15句】:【禪語人生】在失去時后悔,為什么沒有抓住。其實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可笑的錯誤。
【第16句】:【禪語人生】有一所尼姑庵遠近馳名,大家都稱之為萬燈庵;因為其中點滿了燈,成千上萬的燈,使人走入其間,仿佛步人一片燈海,燦爛輝煌。
【第17句】:【佛心禪語】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
【第18句】:禪的最高境界,緣于“放下”。“放下”的禪理類同于“得與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種痛苦,也是幸福。因為只有失去,空下的雙手,才能拾起新來的幸福。
【第19句】:一旦看清了自己的心性,明白了自己所處的位置,自然就有了方向和動力。
【第20句】:教授平靜地回答:“買,我挑選的都要買。”隨即將挑好的水果交給小販,并禮貌地請問,總共要多少錢?
【第21句】:值得深思的一句:所有最精彩的旅行,都不是發生在外在,而是在每個人的靈魂之中。發掘內在的自己往往更勝于到外面走一萬里。
【第22句】:有些人,沒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獄,一直為貪圖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獄而貪圖功德,這麗者都是“迷”。——證嚴法師
【第23句】:【禪心佛語】失去了明辨的能力,則真理、善良幾乎都不起作用。正如一個沒有武裝的士兵卻走上戰場。
【第24句】:誰若依自己所愛,去干別人的事情,別人也就同樣的,以其所愛來回敬。(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25句】:塵網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須論;息交豈獨忘知已,為愛吾廬夏木陰。——蓮池
【第26句】:“努力”這兩個字聽起來簡單,可是要做到卻很難,雖然你很不愿意去做,但是并不能回避這兩個字,因為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努力。
【第27句】:如果能了悟“諸法無常、諸苦是空”的道理,解脫身心束縛而沉浸于正法的快樂,即是忍辱。
【第28句】:佛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人般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楞伽經》卷三
【第29句】:菩提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維摩經》卷上,佛國品
【第30句】: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第31句】:【禪心佛語】見識越廣,計較越少;經歷越多,抱怨越少;越閑,越矯情;越閑,越是非。
【第3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有水的胸懷,就不畏流言。如果你有水的寧靜,就無視紛擾。
【第33句】:所學所言皆是心意識使然,倘若無學無聞,一物不為而閑坐,亦是有所為也。學而得之,不學而避之,皆是相上文章,若要直探心源,卻又不在他途,就在不離為與不為處。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場戲,而死亡不是生命的斷滅,只是這場戲演完之后,進入下一場戲的換場過程。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入戲很深的演員,只不過沒有認識而已。
【第35句】:【禪心佛語】世界不以“我”為中心,別人想什么,做什么我們控制不了。
【第36句】:【佛心禪語】要讓口舌上沒有過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慢說,在說話之前考慮一番,不要讓往日的習慣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第37句】:【圣經文案】5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
【第38句】:【禪心佛語】多時候,不是父母不愛我們,而是我們沒有一顆覺察到被人愛的心。
【第39句】:菩薩乘人雖持凈戒,于諸眾生應當隨順,聲聞乘人不應隨順,是故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人持盡護戒。《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40句】:富足的境界窮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無聲色之欲,無功名之累,這就是富足的境界。
【第41句】: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眾生都是太過偏愛自己,才會主動去攻擊對方,這便是所謂的“含毒”。
【第42句】:天堂本來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為天使之純凈而美好顯現,地獄因為魔鬼之邪惡而示現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天堂地獄隨心而現,隨識而變。
【第43句】:【第1句】: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人,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44句】:青年人要在現實中把握理想。現在的年輕人多半理想多于現實,而生活正是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的藝術,所以應該將二者合理調和。
【第4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第46句】:【禪心佛語】凡是拿虛偽做武器的,在還沒有損害別人之前,先損害了自己。
【第47句】:人生最有價值的,就在一個信字;若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就是半個人生,也是不健全、殘廢的人生。因此要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必須先在人群中建立讓人信任的人格。
【第48句】:【禪語人生】我們妄念雜染的心,要用菩提正覺,用禪定養心,用念佛清凈,心中充滿般若,降低心中的一分欲望,就能涓涓不斷地流出智慧和福報。
【第49句】:【禪心佛語】當你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的時候,就不會去較真,不會有不滿。
【第50句】:【禪心佛語】但于一切事上覺了,無心即是修行,更不別有修行。故知無心即一切,寂滅即無心也。
【第51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變得衰老。
【第52句】:【禪心佛語】司馬光云:“積金以饋子孫,子孫未必能享;積書予子孫,子孫未必善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積陰德(即積善)以庇蔭子孫,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
【第53句】:【禪心佛語】明心見性不是像死人,不是什么都沒有作用;是什么都作用,而什么都放得下。
【第54句】:當我們以正面心態去修行,即使做世間瑣事,也會成為獲得解脫的緣;當我們以負面心態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業,也會成為墮落惡趣的因。
【第55句】:相約江南,聊春一枝梅,梅香封喉,青梅煮酒,禪意寫生。梅雨季節里,百轉愁腸,無言無聲無人訴說。執手杯尊話離殤,斜倚東窗貼花弄詩情,凝心鎖眉孤鴻添心愁。
【第56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意思是:無需老師的指導而自己覺悟了四圣諦,也能夠教導其他眾生覺悟的人。
【第57句】:【禪心佛語】世界是屬于青年人的,理所當然,禪文化的發揚光大也是屬于青年人的。這個世界的希望是青年人,佛教的希望同樣是青年人。
【第5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反觀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實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閉門思過,并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第59句】:【禪心佛語】若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話題了,你可以分享彼此共有的東西,那就是「沉默」。
【第60句】:【佛心禪語】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的人,不起貪著、執愛心。
【第61句】:【禪語人生】物質財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財富是生命的重要內涵。物質財富只有暫時意義,精神財富則具有永久意義。
【第62句】:【禪心佛語】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第63句】:菩薩應修二種忍:一者一切眾生惡口罵詈,若加刀杖瓦石,瞋心不起。二者一切法無生法忍。《摩訶般若經》卷二五,一念品
【第64句】:若應了禪意,自來處來,往去處去,虛空中無處是起始與歸途,活著越久,周遭人與物皆化為塵土,人海茫茫,說穿亦是孑然一身。
【第65句】:【禪心佛語】如果人能夠平心靜氣地思考問題,就會降低誤判的風險,消除很多誤解和矛盾。
【第66句】:【佛心禪語】「煽不動」,是學問有了基礎,「挑不動」是修行有了基礎。
【第67句】:【禪語人生】要想了解對方、必先關愛對方。沒有溝通不了的事,只有不想去溝通的人。沒有不好的法,只有不會用法的人。不會用法、只因不愛其法。
【第68句】:我們唯一能抓住的實際的東西其實也是虛空的,實有其實是虛空的另一種表現。
【第69句】:弱者憤怒有何用?強者何必把氣生?為了辦事而憤怒,這是無謂的自焚。(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70句】:用事寧失于寬,勿失于急;寧失于略,勿失于詳。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緩。(宋)佛眼禪師(《禪林寶訓》卷三)
【第71句】:【禪語人生】我的意思是,對于缺憾,我們應當理性地看待,冷靜地辨別,進而有效地掌控。
【第72句】:【禪語人生】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于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
【第73句】:讀圣賢書,須從實踐功夫,盡些人道;處世間事,只要本分去做,求個天知。
【第74句】:福慧資糧:人世間有富與貧、福與禍的差別;為何人生有這些差異呢?那是由于各人過去所造的善惡業不同,因果酬報自然也不同。
【第75句】:擁有一份隨緣之心,你就會發現,天空中無論是陰云密布,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總會擁有一份平靜和恬淡。
【第76句】:【佛心禪語】我知道,天不算冷,我也知道,風不算大,可我就是不知道不算冷的天,為何身上這樣涼,我也不明白不算大的風,為何渾身冷嗖嗖的·····
【第77句】:【禪語人生】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天。
【第78句】:【禪語人生】直到成佛,無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斷除一切習氣因緣,成無上正覺。
【第79句】:【禪心佛語】夢中所見的境并不是真實的。就好像在夢中一般,由于我們心的迷惑,將各種的外境安立了各種的名相,但事實上這些境并不是真實存在的。
【第80句】: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能屈能伸,既能在萬丈崖壁上揮毫潑墨,好似銀河落九天,又能在幽靜山林中蜿蜒流淌,自在清泉石上流。
【第81句】:【禪語人生】有名可能得到尊敬、崇拜、羨慕,但“名”也不等于幸福。
【第82句】:【禪語人生】信心與理性必須聯合起來。人類需要理性以求進步,需要信心以求更豐富的人生。
【第83句】:【禪心佛語】打開窗戶吧。別叫它遮蔽了碧藍的天空;讓花的陣陣幽香,飄進我的屋內;讓太陽最初的光芒,灑遍我全身的每個角落。
【第84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吉祥圓滿?身心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圓滿。
【第85句】:【圣經文案】54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詩23:5)
【第86句】:在行走時,保持持續地覺知禪修業處,這是在修止;持續地觀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觀照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這是在修觀。
【第87句】:【禪心佛語】世上最不快樂的人是意志很差想得最多活在非現實的那個人。世上最痛苦的人是無法克制欲望懂得太多活在回憶里的那個人。
【第88句】:【禪心佛語】公眾的視野中,靈隱寺向來展示出“財大氣粗”的一面。但在經濟發達、人員往來稠密的地區,相比于經濟利益,宗教形象的純潔和清凈才是更需要重視的。
【第89句】:【慈悲喜舍、予樂拔苦】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難之行,予樂拔苦,締造清新潔凈之慈濟世界,為修佛之道。
【第90句】:【禪心佛語】所謂的「超越世間」不是指升到天空、天堂或類似那樣的地方,而是指超越情緒感受、超越一切諸苦。
【第91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有許多經驗是無始以來的積累,而這些經驗又會影響著未來的生命,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業力。
【第92句】:【經典佛語】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了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
【第93句】:恬淡安詳是生命的禪,是現實的法,是身心健康的良藥,是人最高的生活藝術。有些情,有些話,有些夢,把他們深藏在心底也許比講的明明白白要更加可貴。
【第94句】:【佛心禪語】當別人都說同一種話的時候,你千萬別再重復同樣的話,因為那樣很無聊。我也曾這樣無聊過。
【第95句】:【禪心佛語】佛的四無所畏空,佛的十力空,佛的十八不共法空,因為略廣因緣中,求果不可得嘛。
【第96句】:欲深無底,貪無止盡。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會有失的痛苦。
【第97句】:【佛心禪語】比爾蓋茨: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比爾蓋茨把這種愛擴展到了團隊,最后擴展到了全世界。
【第98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是因為人們走的多了就踐踏出一條路來。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撓堅持攀登,勤奮學習刻苦鍛煉,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99句】: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于己為是,以他為非。則愛惡異同不生于心,暴慢邪辟之氣,無自而人矣。(宋)山堂禪師(《禪林寶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