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要評論人嗎?要發表不同意見嗎?等一等!先問一問我們的心:是不是心平氣和?是不是柔軟慈悲?若不是,慎開其口。
【第2句】:風吹來,細雨蒙蒙,雨點打落而下,打濕了古鎮,撩動著被塵封的歲月,古剎傳音,廟宇鳴鐘。這世間少了一種浮華,多了一種平淡。經卷翻動,禪唱陣陣,似是訴說著又一個輪回的落幕,隆盛中傳世,為江南添上清寂。
【第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物質上窮,容易解決;精神上窮,就比較棘手了。若想找到解決之道,心就要“穿越”回古代,從古人的傳統文化中找答案。
【第4句】:【禪心佛語】既然每個人都有改善生存條件的權利和需求,那就必須相互尊重。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顧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將其物質財富據為已有,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第5句】:便宜莫買,浪蕩莫收。冰霜是水,閻王是鬼。不能正己,安能化人。不受好心,不是知音。不希榮達,不畏權勢。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癡人畏婦,賢女敬夫。粗飯養人,粗活益身。
【第6句】:具有上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上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中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下等的悲憫與加持;根本沒有信心之人,得不到三寶之絲毫的悲憫與加持。
【第7句】:【禪語人生】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拿的起,才會放的下,凡事要豁達,才不會鬧心糾結。有了陽光和快樂的心態,你才能充實灑脫。
【第8句】:能忍諸法無生無滅,是名般若波羅蜜。能出生無量智,是名方便波羅蜜。能求上上勝智,是名愿波羅蜜。一切異論及諸魔眾無能沮壞,是名力波羅蜜。如實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羅蜜。《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9句】:【禪心佛語】千萬不能養成擺架子的毛病,放下架子,從基礎干起,低姿態更容易把事情辦好,謙卑的姿態會讓你順利通過所有的門庭,“官架子”要不得,架子越大,層次越低。
【第10句】:布施的真正意義是放下貪慳,而不是懷著吝嗇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義是降伏自心,而不是執著于極端苦行。
【第11句】:石頭放在頭上是壓力,放在腳下是助力;別人的錯誤放在心里是煩惱,拋之腦后是福氣。要想舍掉痛苦,必須肯舍掉利益。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那些坎坷,還有那些不必要的枉自嘆息,也都會成了生命的內涵,生命總是須要在困境中明朗覺醒,自強不息,可以這么理解,自己的突破與創新,創造著自己與世界共處的善意的人文情懷。
【第13句】:人要切記,不要被表面現象牽著鼻子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中,或許都有這樣那樣的暗流,無論你如何躲避,它們都依然存在;無論你怎樣面對,它們都不會浮現到生活的表面上來。
【第14句】: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遂向外求覓,起功用行,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15句】:【禪心佛語】景岑由外歸來,仰山問他到哪里里去,”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這說明了禪人來去,順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說是”春意“,難道”秋心“不好嗎?這就是禪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第16句】:【禪語人生】知恩報恩,是做人的根本。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寬大,施者所獲得的快樂比受者更豐富。唯有分享快樂給人,唯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第17句】:【人心禪語】人生苦短,沒有彩排。成長是過程,每個人都要經歷,我們必須擁有一顆寬容、體諒、善良、正義的心態去做每一件事情,要做一件好的事情他的背后是需要一件成功的事情最主要的成功之徑是取決于心態的細節。
【第18句】:【禪心佛語】快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精神不太正常,卻能夠沉浸在一種非常純凈的幸福當中,他們總覺得一切都很順利。但是這樣的快樂并不是你我所要追求的。
【第19句】:每個人都會經常面臨煩惱,生活不是為煩惱去找找推卸的借口,而是去承擔改善的責任,禪的精神就在于當下承擔,認識生命的過程,解決生命的麻煩,發現生命的生機,去把握與實踐,做一個生命的實踐者,而不是煩惱的傀儡。
【第20句】:【禪語人生】學佛得人一定要發愿,愿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邁進,不會誤入歧途。發愿不實行,好象開妄華的樹沒有用處。
【第21句】:【佛心禪語】不殺害生命,不欺蒙眾生,只愿利益有情。輪回中的一切蕓蕓眾生,皆是往昔曾做過我們的大恩父母。
【第22句】:【禪語人生】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穩智慧越深。把簡單的變成豐富,是聰明。把豐富的變成簡單,是智慧。
【第23句】:【禪語文案】花開在歲月,經歷著無常。演繹著虛無,萬古色是空。不論晴雨,不管春秋,一杯禪茶靜中飲,品茶,問茶,似茶,非茶。木然一問,是夢里還是夢外。一念之間,心自淡然。眾生平等,因果平等。終究散去,不留痕跡。
【第24句】:【佛心禪語】《經集》的世界觀相當明確:由于行為,世界才存在;由于行為,人類才存在;痛苦產生于生存因素,進而長久輪回,其實,諸色不存在,愛欲是名想,無知蔽世界。圣與俗相反,將滅寂身體的存在看做快樂。
【第25句】:【佛心禪語】愛,是一種態度,懂得珍惜你現在所愛的,就沒必要再對其他人動心動情。既然走在一起就是緣,即使他(她)不是最好的,但是最適合你的;需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第26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哲學,所謂“眾生”、“個人”及“我”,只是經常在變動著的物質與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綜合。
【第27句】:【禪語人生】一切法門,都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有成就,凈土法門當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須專修,不能雜修。
【第28句】:【佛心禪語】所以,大王。不要說:今天我作福已經功德圓滿,你應當說:今天我所有身、口、意的所作所為,都要趣向解脫,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但求能得到長遠無量的安樂。”
【第29句】:【命運在你自己的手中】別人能夠幫得了你一時,但幫不了你一世,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真正幫得了你一世,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第30句】:慈就是愛,是清凈的大愛。“無緣大慈”,是指沒有污染的愛:他與我雖然非親非故,而我卻能愛他;愛得他快樂,我也沒煩惱,這就是清凈的大愛。
【第31句】:【禪心佛語】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
【第32句】:【禪心佛語】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經濟能力,但如果過度的貪婪、執著,就會痛苦。我們努力去工作,擁有多少,就知足常樂吧。
【第33句】:【禪心佛語】根松仁波切:嗔是什么?嗔是前世帶來的習性,這個習性不改變,最后自己連一個親人朋友都沒有。嗔恨心的嗔就是習性中的無明怒火,要克制改變自己,盡量用加行中的發菩提心、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調節自己的心。
【第34句】: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愿。不以一眾生惡故,舍一切眾生。《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35句】:因此生彼,若無此因,便不生彼;因此有彼,若此滅者,彼便滅也。所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無明滅,則行便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中阿含經》卷十一,《頻婆娑羅王迎佛經》
【第36句】: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塊田,這塊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個懶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將滿是荒草蛀蟲;而一個充滿希望、辛勤勞作的耕夫,會把田地耕種得豐收連連。
【第37句】:【禪語人生】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在自己感到不快樂時,憶起他人的痛苦,因而生起悲心和利他的心態,這將帶領我們以實際行動來幫助他人解決痛苦。這么一來,苦難本身便能成為修道上的一個修持。
【第38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逆境、有困難,這都是正常的。內心不要害怕、著急、攀比,正是這些負面情緒消耗了我們的時間與心力,削弱了我們的勇氣和信心,讓困難變得無法逾越。把逆境視為正常,做一個堅韌的人。
【第39句】:廣欽老和尚開示說:“受戒是受忍辱,耳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那就是戒。”與其讓別人說你好話,遠不如別人罵你來的痛快。
【第40句】:【禪語人生】我們拖著一個亞健康的肉體和如此脆弱的心理狀態,卻要去面對這么復雜的人際關系和高壓生活,如果沒有精神的特殊力量和訓練,很難感到幸福,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去讀一讀佛陀的書籍。
【第41句】:【禪心佛語】人生總會有潮起潮落,逆境不過是人生暫時的“低潮”。當你身陷逆境,遭受挫折時,不必怨天尤人,應學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它。
【第42句】:此五陰者,舉體即是一念。一念者,舉體全是五陰。歷歷見此一念之中無有主宰,即人空慧;見如幻化,即法空慧。(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六十九
【第43句】:【禪語人生】我們努力生活、修行,都是為了離苦得樂。但是世間所認識的苦樂,與佛法所認識的苦樂完全不同。
【第44句】:【禪心佛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人要真誠、謙和,善待別人,溫暖自己。人,是活給自己看的。別奢望人人都懂你,別要求事事都如意。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沒人心疼,也要堅強;沒人鼓掌,也要飛翔;沒人欣賞,也要芬芳。
【第45句】:恭敬于法及說法者,為法,欲法,樂法極樂,助法,住法,持法,護法,堅住于法,贊嘆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為力,施法器杖,唯法為務。《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46句】: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風霜可以刻畫容顏,歲月會老去,永不老卻的是心中的愛與溫暖。靜夜,我沉醉在流年里,聽一曲云水禪心,捻一抹心香,攜一抹陽光將心開成一朵蓮花。惟愿人長久,愛永恒,情永遠,歲月靜好。
【第47句】:【佛心禪語】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48句】: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生活時常和我們開著玩笑,放棄凡事爭個明白的傻念頭吧,真正的智者從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他們總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樣評說,而時間最后總會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第49句】:一個心懷天下、氣度恢弘的人是不可能只成就小事業的,他必定成為人上之人。而一個做事謹小慎微,瞻前顧后的人,也決定了他成就不了大業,只能守著方寸基業過活而已。
【第5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于事的,也是最無知的行為。
【第51句】:逆境使人成熟,絕境使人醒悟。人生的每一筆經歷,都在書寫自己的簡歷。生活中有很多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永遠不要去質疑一個人的善良,因為在絕境面前,眾生早已情不自禁地學會了原諒與寬恕。
【第52句】:【禪語人生】我就守在“自我”的碉堡里,左手重機槍,右手手榴彈,對抗一切,所有人都攻不進來。我很得意。但卻不知:我把“自我”頑強地守住了,表明的勝利卻是真正的失敗,我正一次次走向深淵。
【第53句】:生命是虛無而又短暫的,在于一呼一吸之間如流水般消逝,永遠不復回。一個人只有真正認清了生命的意義和方向,好好地活著,將生命演繹得無比燦爛、無比美麗,才是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第54句】:【佛心禪語悟人生】人有喜怒憂悲。青春的逝去并不可怕,人性是極可惡的東西,它對得到的往往不珍惜。所以,當你被人傷害,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把自己放低了。想要別人疼惜你,首先要自己疼自己。高貴的,才珍貴。
【第55句】:真理之路追求真理者,就像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且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第56句】:【禪心佛語】人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無限,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用陽光的心態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朋友,你陽光,世界也會因你而光彩。
【第57句】:【佛心禪語】《佛陀的格言》中說:“莫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第58句】:在為人處世中吸取每天的經驗教訓,用心琢磨,做人才能日趨圓滿。把氣量拓展得寬闊些,生命的外延就得到了伸展。人生就活出了大境界。
【第59句】: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卻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圣成賢。
【第60句】:【禪語人生】緣分是在轉角后的再次遇見,是兩個人的美麗邂逅。牽手是前世的約定,是兩個人的誓言。共度一生是所有人的憧憬,但卻是兩個人對平凡一生的考驗。
【第61句】:【禪心佛語】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第62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63句】:【佛心禪語】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心靈的死亡;所以我們凡事要看淡些,心放開一點,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第64句】:【禪語佛心】佛陀說:“動一仁念,出一良言,盡一分力,助以適需(供養出家人所需要之物品),皆名為施;所得施福,六天(六欲天上)人中,往返十世。”改造命運最好的秘訣,就是發心修福。
【第65句】: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懷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
【第66句】:生活中,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了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法寶,只是兜兜轉轉忙忙碌碌的生活讓人無法靜下心來體悟自己已有的財富,更多時候仍是像上了發條的機器盲目地追求著自己也不確定的目標。
【第67句】:眼前依舊一片氤氳的仙氣,流水潺潺,仙鹿漫步、靈鶴高飛,遠處傳來低低的囈語,恍若少女思念的傾訴,又如神人道破天機的禪語,如夢如幻,讓人著迷。
【第68句】:【佛心禪語】不能接納自己的缺陷將一無所成;自憐亦將使你一無是處。人必須勇敢的接受人生可能的遭遇,并使自己在際遇中脫穎而出。
【第69句】: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懲尤猬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共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勿巧。
【第70句】:【佛心禪語】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再莊嚴,也是假相,真正的佛是什么呢?覺悟的心,一顆覺性,我們這一顆清凈的心,舉凡每一個人,如果找到這顆清凈的心,當下我們就是佛。
【第71句】:【經典佛語】不要總把自己與別人比,人各有自己的特點,做不成大樹,可以做小草,做不成船長,可以做水手,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做個最好的自己。(短文學)
【第72句】:人生如喝過的茶,少了苦澀多了平和,淡了青春的氣息,濃了成熟的味道。要善于接納和包容,學會品味和欣賞,以從容的心態,微笑面對人生;以樂觀的心態,感悟云起雨落;以隨和的心境,靜觀花開花謝。
【第73句】:【佛家經典禪語】無論繁華與否,寂寞與否,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們要有勇于面對繁華的格局,也要有能夠沉淀寂寞的胸懷。由于繁華,我們知生知滅,便能頂得住風浪;由于寂寞,我們心空智生,便能明了萬物。
【第74句】:【佛心禪語】自我實現是一種內心的需要。成長在于消除壓抑及束縛,使個人得以“做他自己”,得以如發光發熱般將內在的本性和潛能發放出來。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心態,無畏成長中的挫折苦難。
【第75句】:藝術并非起源于貴族,而是起源于大眾。“公共”是藝術的固有屬性,藝術如果失去了“公共”,就很難成為最優秀的藝術。
【第76句】:【禪心佛語】六是少俗氣。俗氣的人既粗俗又庸俗。談吐時臟話滿口的人,會讓人感覺缺少文明和修養;舉止粗野、沉迷黃賭毒,缺乏高雅情趣的人會讓人看不起;缺少積極向上心態的人也不能給人帶來好影響。
【第77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為生命提供一種化解煩惱的動力與能量,不去分別所有的遭遇如何的不恰當,而在于提醒自己如何去運用一種恰好的態度,恰好的理解,恰好的協調,和恰好的安排。
【第78句】:【禪語大全】有人說,如果你夢見一個久未見面的人,那是代表對方正在遺忘你。水清無魚,人清無徒,誰又不會跟誰一輩子,一些事放在心中也算了。有時候,你選擇與某人保持距離,不是不在乎。是因為你清楚的知道,那人不屬于你。
【第79句】:【禪心佛語】人們無論從傳統文化角度,了解一點《道德經》“觀復歸根、沒身不殆”那種身雖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還是從佛教了解一點真常不壞的如來藏道理,都不至于被那樣無知的謠言所蠱惑。
【第80句】:用一種豁達觀察生活,不是用眼淚來描述生活,就算對命運懷一種慈悲,那就讓命運活一場智慧的簡潔,一個能夠快樂的人,才能活出一種快樂的風格。善待自己活著的每一天,請君看看東流水,就知人間別離遠。
【第81句】:【禪語人生】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還不滿足。知足常樂,開心來自于內心: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在社會中努力做好一個人,多看書、多聆聽,用智慧確定生命的價值。生活就是修行,佛法不離世間法。
【第82句】:我們要把食物當做“正事良藥”;為了療養血肉之軀,以免消瘦、生病,應該端正心念來食用這餐“良藥”。如此,才有充足的精神與豐沛的體力為社會大眾做事。
【第83句】:【禪語人生】我們總是習慣去傷害離自己最近的人們。因為我們的能力也只限于傷害那些身邊的人。所以,謝謝你能夠這樣的忍耐我。
【第84句】:【靜的禪語】不論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腳;不論什么樣的姻緣,最美妙的是和諧。切莫只貪圖鞋的華貴,而委屈了自己的腳。別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腳。腳比鞋重要,這是一條真理,許許多多的人卻常常忘記。
【第85句】:【佛心禪語】九、人與人之間貴乎體諒別人的立場,不要用自己的觀點主觀的立場,苛刻的去要求別人去吹毛求疵,這樣不但對自己的修養有所束縛,對于別人也是一種壓力,不是一個世間的君子,更談不上是一個修行的人。——慧律法師
【第86句】:【言不可不慎】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君子一句話可以表現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話表現出他的愚蠢,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啊!
【第87句】:人生一世光陰極為有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平平常常、歡歡喜喜過一輩子,即使對方有什么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關愛給予諒解,這樣,人就會有和睦的人際關系。
【第88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心中裝著別人,裝著衣食父母、親情悠悠的男女老少,裝著需要照顧、需要超度的蕓蕓眾生,“肚子”能不大嗎?笑容能不爽朗嗎?
【第89句】:【禪心佛語】事實上佛教信眾現在嚴重缺乏正見和佛教常識。常識是最缺乏的,在面臨生存問題時佛法又會出現一些更新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賤賣佛教,這又是一個讓我們會覺得比較咋舌的問題。
【第90句】:恒榮法師:人生不在于活得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的生活。
【第91句】:人生萬里路,走好每一步。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登峰觀海月,面壁讀奇書。
【第92句】:【交往哲言】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長于交往,“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的情緒要儲存”,就象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第93句】:人只要陽氣充足,就可心想事成,自得其樂!反之,就會出現陽不居陽,鳩占鵲巢,就好比陽氣這個喜鵲沒有在窩里占住位置,邪氣這個鳩鳥就會乘機跑進來一樣。說到底,人的吉兇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第94句】: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四十二章經》
【第95句】:【經典佛語】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我無時不是和你同一體;雖然你聽不見我,但我無時不在聽你訴說;雖然你感受不到我的體溫,但我無時不在感受你的呼吸.
【第96句】:【佛心禪語】美國加州工學院的史柏理博士也認為:“人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是超越物質并且非常嶄新、重要的一種非物質,它只出現于復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中,并實際控制大腦每一部分的活動。”
【第97句】:面對痛苦和不幸,只需記住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人生一世,應求一份自然本真活著究竟為什么?佛日: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一《金剛經》
【第98句】:人的心像一塊田,你撒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心胸狹窄的人凡事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其實最后的苦果還是要自己嘗。
【第99句】:古人云:“計利,當計天下之利。”若以“樂人之樂為樂、利人之利為利”,即是真智慧;若只圖利己之利,則叫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