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的苦必須通過自己覺悟才能解決。主體覺醒了、覺悟了,不但能夠解決自身的痛苦,還能幫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發菩薩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第2句】:【禪語人生】中國話說:一切都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當年,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佛陀便因此把正法眼藏傳給了迦葉,就是如此。
【第3句】:多聞圣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于貪伺,凈除其心。《中阿含經》卷三,業相應品
【第4句】:一個人吃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住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交往的人專挑自己喜歡的。那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就會感覺無法接受。其實,外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快樂,只有學會適應不喜歡的,才能讓快樂永遠下去。
【第5句】:【禪語人生】有時候看起來,現代人吃得好、穿得靚,似乎很成功,可在心靈層面,現在的人卻遠不如古人,尤其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汲取古人的智慧。
【第6句】:【佛心禪語】不但自己惜福,還要教育子女、學生惜福,為他們而惜福。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給兒子做棉衣,家里本來有絲棉,她把絲棉賣掉換成棉絮。
【第7句】:人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可見,金錢對于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但是人切忌將錢財看得過重,更不要去刻意追求。因為,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第8句】:真正的菩薩存在于人們的心中,他是慈悲與善良在人們心中的人格化,所以菩薩就在我們的身邊。舍近求遠去尋找理想中的菩薩,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那只能使自己失去寶貴的生存機會。
【第9句】:這世間,難過的不是有形的歲月,而是無形的心結,能夠體諒,能夠寬恕,因為所有的事、所有的人、所有的路,走過,再不回頭。就算生活的失誤再多,總不能辜負自己獨一無二的經過,讓生命所有經過的每一個日子,平和,溫和。
【第10句】:【經典佛語】“善男子聞他聚落有男子、女人疾病困苦,乃至死,聞已,能生恐怖,依正思惟,如良馬顧影則調”——第一善男子于正法、律能自調伏。
【第11句】:所有的問題、矛盾的存在都是緣于我們主觀世界的看法和客觀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煩惱。一切苦厄都是由自己制造出來的,自作自受。要消除這些苦厄,別人代替不了,還要自己來解決。
【第12句】:生命讓人生經歷磨難,人生讓生命承受負擔;人生承載著生命,人們在學問中找著世界,學問豐富著內心世界;學問中的社會是和諧或不和諧,學問中的人生是快樂、幸福或不悅、痛苦!
【第13句】:【禪語人生】心靈無私是保持高貴的唯一秘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貴也是這樣,沒有一種高貴可以遺世獨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身的純潔和華貴。
【第14句】:【禪心佛語】何時紛爭一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愚癡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完成空。
【第15句】:【禪語人生】無感每日十念共修:【第1句】:端身正意,合掌【第2句】: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如能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最佳。【第3句】:回向: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第16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條路,走一步有一步的景觀。上天不會眷顧誰,你有勇氣放棄,才有機會得到。華麗的跌倒,勝過無謂的徘徊;哪怕敗得徹底,就當趕上了命運的另一盛宴。
【第17句】:非未見諦,而能見識。識不可視,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識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識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應當見識。賢護,恒沙諸佛見識無色,我亦如是。《大寶積經》卷一一0,賢護長者會
【第18句】:【禪語人生】有些煩惱是我們憑空虛構的,而我們卻把它當成真實去承受。想得太多只會毀了你,讓你陷入忐忑,讓實際上本不糟糕的事情,變得糟糕。陽光這么好,何必自尋煩惱。
【第19句】:【禪語人生】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無止境的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
【第20句】:【禪心佛語】謹慎守護自己的心,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不墮入貪、嗔、癡、慢,疑的牢籠,如此你還要到哪里去修行呢。生活在人間,不慕虛榮,不貪華麗,不攀權貴,不交惡人,平淡天真。
【第21句】:【禪心佛語】活著需要一點耐心,活得久,那才能站在山頭,欣賞自己走過的崎嶇山路。人的困境可能會持續很久,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找些事做,然后等待轉機。若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自然,就會越來越覺得充實。
【第22句】:一者蘊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緣起善巧.五者諦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于智慧。《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23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你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第24句】:對人生抱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使得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這種自我封閉的心情,同是試圖深入封閉狀態中并勇往直前的心情之間的矛盾,總是使自己陷入孤獨,并且成為我們總是嘟囔著人生真沒意思那句口頭禪的根本原因。
【第25句】:【禪心佛語】難得糊涂是一種境界,心平如鏡是一種修養,順其自然是一種超脫,威武不屈是一種品格,富貴不驕是一種情操,常笑就是健康,快樂成就人生。
【第26句】:【經典佛語】不嫉妒、不貪婪、不造作、沒有私欲,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佛陀格言)
【第27句】:當心中充滿無私的愛,愿意分享幫助與平等看待任何生命,其實這時的我們身處的就是天堂;而當我們吵架、猜忌、比較、充滿憤怒與恨的時候,我們無預警下所創造的卻是地獄。
【第28句】:同一句話,和聲言之,則聞者喜;厲聲言之,則聞者怒。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多。言語簡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第2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寬懷大度一點,機會便多了,世界也大了;褊狹小氣,機會便少了,世界也小了。心態決定狀態,心胸決定格局,眼界決定境界。人只有改變內在的心態,才能改變外在的世界。
【第30句】:【佛家禪語情】人生如茶,濃淡冷暖各有緣法。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不必嘆時運不濟,不必傷無力自拔。品茶的人會舉起茶杯告訴你:“所有的榮華和清苦,都應該像這第一泡茶一樣,潤杯即可倒掉,喂給野花雜草。”
【第31句】:能夠在喜、怒、哀、樂面前,應付得過去、排解得開、不生心、不動念,那才是真正的自在,那才是我們做功夫所要達到的境界。
【第32句】:【禪心佛語】生命是懷著愛意向這個世界和其它人敞開自己的一個過程,最終的目的,是將自己推向浩瀚的大我。
【第33句】:【禪心佛語】念菩薩不可壞故生歡喜,念如來教化眾生故生歡喜,念能令眾生得利益故生歡喜,念入一切如來智方便故生歡喜。
【第34句】: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茍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第35句】: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一、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36句】: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37句】:譬如比丘,于四重禁法,若犯一事,非沙門,非釋子,是人現身不得四沙門果。《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夢中不證品
【第38句】:【禪心佛語】慈悲心是希望所有眾生獲得快樂,使所有眾生脫離痛苦,這樣的心愿就是慈悲心。無我布施,能感知一切眾生的痛苦、不忍眾生苦,且能善待一切眾生,并想幫一切眾生擺脫痛苦的心,這就是慈悲心。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的心胸就好比芥子,能包容世間的一切。胸襟寬闊、氣度非凡的人會產生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旺盛的斗志。真正做大事業、有大成就的人,都需要有寬大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
【第40句】:【禪心佛語】識別人不是聽其口若懸河,更不是偶然的行為表現,而是不經意的、細微的習慣最真實。沒有堅定的意志力,沒有經歷長期反復訓練是不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第41句】:【禪心佛語】人通常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經失去,不會再擁有。
【第42句】:入如果生活在跟別人比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聲和贊美,博取別人的羨慕,那就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就會慢慢地迷失自己,否定自己。——鄭石巖
【第43句】:不必回頭看咒罵你的人是誰根本不必回頭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第44句】:【佛家禪語人生】佛教微博經典:做一個堅強的人,哪怕沒有別人的同情,至少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種大度的風范,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和悲傷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嶄新。
【第45句】:怎么才能得到快樂?只要放棄滿腹的牢騷,摒棄虛偽的喬裝,放棄對金錢的渴望,放棄對權勢的窺探,你會發現快樂隨之而來,懂得放棄才能收獲快樂!
【第46句】:【禪心佛語】對自我要有約束力,對他人要有親和力,對處世要有寬容力,對求知要有精進力,對困境要有忍耐力,對成功要有推動力。
【第47句】:【禪語】所有的經歷,都會是一種收獲,教會我們從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以期化蛹成蝶。所有的一切,我始終相信因果循環,今日種下的因,來日必結什么樣的果。所以,不悲不喜,安之若素。
【第48句】:心中光明還是黑暗,非眼所知,唯心能知。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外面的光再大,內心黑暗,整個世界便黑暗。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個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亞寒流。腳前有路,心中無路,必定還是絕路人。
【第49句】:【禪語人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會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打倒你的是你的心態。
【第50句】: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種植自己的糧食,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們說著別人發明的語言,使用別人發明的數學。我們一直在使用別人的成果。使用人類的已有經驗和知識來進行發明創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51句】:時光在寂冷中淡漠,人事在無常中聚散。有些事沉淀后會成為回憶,徘徊,在離和合之間,聚散,在輕和重之時。淡笑,在尋遍繁華之后的沉默。紅塵,多情未必真情人,無心也許傷心客。情,是如此。緣,亦如此。
【第52句】:【禪語人生】這世間最能承載的不外乎大地,包羅了故事,化解了怨恨,消亡了失落,奉獻了生機,世間功德最大者為大地,承載著,延續著,希望著。要學會做自己的大地,承載這一生,包容這一切。
【第53句】: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一個人從出生后發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
【第54句】:【禪語人生】要有一種主動的承擔精神、奉獻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這種主動,就能夠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清凈的生活氛圍、禪修氛圍。
【第55句】:【禪心佛語】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達樂觀的生活襟懷,反身求己的思過習慣。人格有品,生活才會有質。
【第56句】:【佛心禪語】自然是神圣偉大的,生活在這萬能自然之神的庇護下本身就需要很強的能力,如果不能改變自然。就只有適應自然。
【第57句】:【佛心禪語】宗教同體宗是依性說教,明教修心,破教顯性。教是依相悟宗,明宗舍妄,覺性歸真。依性顯相,會相歸性。性相無礙,本是一心。
【第58句】:【禪語人生】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會你怎么與它們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第59句】:【禪心佛語】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個人得失于不顧,視榮辱毀譽如浮云,就能做到無私無畏,勇敢抗爭,從而戰勝困難,走出逆境。
【第60句】:路,坎坷難走,需學會擔當,心,人人都有,卻人人不識。心,生生世世、永永遠遠跟學隨我們,我們卻常常忽視它。宇宙間一切萬象,人生中一切際遇,莫不是由這顆心所變現、所幻化。
【第61句】:【禪語人生】這些禪理,又被他們精妙地寫作一首首禪詩。讀這些詩中的禪、禪中的詩,既是文學的享受,又是禪理的感悟。
【第62句】:學佛必須遵守佛陀教育我們的三個原則: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動的宗旨,用來教誡我們不做壞事;行為不發生差錯,心就有定力,精神就會統一,如此就可產生智慧。
【第63句】:惡人先告狀,無理先報屈。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法律不能松,松了亂哄哄。放眼看天下,歡顏向人生。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瘋子說瞎話,瞎子說夢話。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俸薄儉自足,官小清自高。
【第64句】: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自己過失不易察覺。傳播別人的過失如同丟棄稻殼一般容易。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那般的狡猾。——《佛陀的格言》
【第65句】:【禪心佛語】他聽了很生氣,破口大罵:『你們這樣當眾羞辱我,希望你們以后變成吃糞的大蟲,永遠住在糞池過生活。』僧人見他已經造下惡口罵人的惡業,就不再說下去,擔心他會造作更大的口業。
【第66句】:【佛心禪語】★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走一程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其實幸福離你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
【第67句】:【禪語人生】至于有沒有成就者,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末法時代有62萬億的恒河沙菩薩來人間示現,誰都沒用辦法調查,漢傳佛教有沒有成就者。
【第68句】:【禪心佛語】人身非常難得。我們應下定決心修持佛法,不要把生命耗費在無意義的活動上。能終身修持佛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的話,起碼要好好皈依,因為皈依是佛法的精髓,同時可以關閉墮入下三道之門。
【第69句】:無藥可延父母壽,有書可教子孫賢。無易事自無難事,能虛心方能寬心。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虹。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第70句】:【禪語人生】有了目標,不要總是考慮離目標還有多遠,還有多久才能實現,越是對時間恐懼,目標就會越遠,甚至可能會消失。只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并積極努力去追求就可以了,不要考慮什么時間能夠實現目標。
【第71句】:解”,我們就能常保歡喜、快樂自在。當我們具備善解的能力時,前面所提的忍讓、吞下、消化的功夫,就可備而不用了。
【第72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很多雙高跟鞋,你決定穿哪一雙上街,你覺得哪一雙最漂亮,哪一雙最合腳,這些只有你自己穿過才能真正知道。
【第73句】:【一日一禪語】千萬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沒有修行的,就整天煩惱痛苦;有修行的,也不煩惱,也不痛苦,而是看著對方可憐。這是有修行與沒有修行的差別。
【第74句】:【四大原則】無論做什么,都要學會運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這四大原則,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7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看見了不好的行為,一定要懷著憂懼的心情反躬自問。-自己有了好的品行,一定要堅定不移的加以珍視;自己有了錯誤,一定要如同被玷污了一樣感到厭惡。
【第76句】:這個世界上還活著的已沒有唐朝人,沒有清朝人,甚至很少有民國人。朝代是用來更替的,人生下來是為了死的。人生其實就這么簡單。為前人掃墓,實際上是為了讓后人為自己掃墓。
【第77句】:生命真義:人常會懈怠,有如睡夢中人,消耗時日,昏沉墮落。當我們整天為工作忙碌,精神耗損、體力不繼時,適度的睡眠,確實能維持身心的平衡,并保有充沛的活力。然而,休息的功能也僅止于此,并非用來享受。
【第78句】:愛的瞬間,是迷人而絢爛的,同時也能夠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孤獨與清雅。宛如一盞清茶,在淡香裊裊的幽韻間,展示著人生的際遇與心緒的沉浮起宕。
【第7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快樂,其實你所需要的都在你的心里,追求是追求不來的,越追越追不上,越求越得不到。
【第80句】:【驥不稱其力,稱其德】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篇》)☆對于千里馬,不要稱贊它的力氣,要稱贊它的品質。
【第81句】:【禪心佛語】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孜孜引路,如愿而歸。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教認為這個世界不會多一法,也不會少一法,物質存在的形式永遠處在無常變化之中。一切事物只有生滅變化,不會消失。一切事物的生滅變化,只不過是在相互轉換位置而已。要以樂觀的心態,靜觀萬物的變化。
【第83句】:第一善知識,能呵責過患者是。如譽我,非上師也。此為要門口訣。(古印度)阿底峽四、勝進心·出離心·菩提心
【第84句】:人生要解決的問題,都取決于我們每一個心念,如何來確定我們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選擇對了,就是順善法的,生命的發展就會沿著善業的軌道升華。
【第85句】:佛學對生活有個確切的定義:一切美好的事物加一切快樂的心靈,就等于生活!有人說,把快樂與人分享,快樂就會加倍;把悲傷與人分享,悲傷就會減半。人生在世,快樂是最不可少的,但最快樂的莫過于從他人那里收獲得到的快樂。
【第8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放棄的過程。放棄童年的無憂,成全長大的期望;放棄青春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愛情的甜蜜,換取家庭的安穩;放棄掌聲的動聽,換取心靈的平靜。
【第88句】:寂寞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寂寞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同行者,寂寞是為了孤獨背后的解脫,寂寞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真愛的過程。找不到對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改不掉正確的自己。
【第89句】:【禪心佛語】哥哥的兩條腿在這次事故中殘廢了,這個變故使他痛苦至極。想自己幾年來無私付出,為何仍遭此大難?他叫弟弟背著自己又去了西山。
【第90句】:七老八十,身體老邁,不堪驅使,只念一句佛,說得過去。年紀尚輕,以一句佛為幌子,打著念佛的旗號偷懶,說不過去。
【第91句】:【禪心佛語】世上太復雜了,充滿了喧囂,充滿了苦惱,充滿了不理解,人活在世上真累。人對于生活只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放是瀟灑,放是美麗,放是智慧。唯獨開心快樂,才能坦然地面對生活,坦然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第92句】:【禪語人生】用一種淡然一笑的態度,經歷著一場人生悲歡,越是執著,越是心痛,這世間不存在任何真正的煩惱,只存在自己的癡癡執迷,記得一句話,明天還要上路,那么就需要善待這眼前的茫茫人海。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生十大好:一、好父母,二、好身體,三、好事業,四、好上司,五、好部下,六、好丈夫,七、好妻子,八、好子女,九、好朋友,十、好老師。
【第94句】:【禪心佛語】人之所迷,因在局內,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滿變數,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寧靜看自己。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快樂狀態,并快樂地行動做好每天該做的事和未預見的事情。
【第95句】:【佛心禪語】財布施是圓滿財富的因。但是財布施并不是必須要拿出很多錢財,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也可以做財布施。比如我們為家人、社會奉獻和付出,也可以成為財布施。什么叫奉獻、付出?你把自我放下了,才有真正的奉獻和付出。
【第96句】:【禪語人生】真心為無價之寶,賢愚凡圣、天堂地獄、穢土凈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顯了真心,證自性佛。人能將種種習氣斷盡,則真心自顯,自佛即證。
【第97句】:若見眾生受諸苦惱,當作是念:我長夜輪轉生死以來,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數無量,當勤方便,斷除諸有,莫令增長。《雜阿含經》卷三十四,第943經
【第98句】:有些人遭受打擊和困苦,依然挺身直行,有些人卻從此一蹶不振。堅持走下去的人可能會遭受更多苦難,然而也必定擁有更多收獲。苦難能錘煉出更具韌性的生命力,當一個人直面苦難時,便能受苦而不覺苦。
【第99句】:【禪語人生】修行要有‘雨天聆聽雨聲,晴天沐浴陽光’的心境,不論順境、逆境,都能處之泰然,也就是要心不執著、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