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即使是呼吸的狀態,也是如此,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第2句】:【禪心佛語】觀照當下是修行的根本法門,我們要觀察當下每一個念頭,令善念增長,惡念消除,改善命運就在當下一念之中。
【第3句】: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第4句】:害人者終害己,正如俗話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當把他人推向危險的深淵之時,你同時也為自己挖好了陷阱。
【第5句】:發心菩薩,若于如是一切諸法,不愛著、不思想、不見不知、不聞不識、不取不舍、不生不滅,是則名為真發心也。《大寶積經》卷-。四,善住意天子會
【第6句】: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壇經一『千悔第六》
【第7句】:【禪心佛語】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第8句】:【禪心佛語】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黃金不是千年樂,紅日難消兩鬢霜。任君蓋下千間舍,一身難臥兩張床。與其十事九如愿,不若三平兩滿休。
【第9句】:圓機對教,無教不圓;理心涉事,無事不理。(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二
【第10句】: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第11句】:【禪心佛語】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第12句】: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后的回憶。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過好每個今天。
【第13句】:【禪心佛語】師開示三界不安,猶如火宅。因謂世人在苦不知苦,因不知苦,所以不能出離,常以世界上的樂,因為樂事。
【第14句】:【禪心佛語】沒有煩惱的那顆心,叫做本性。沒有執著、沒有顛倒、沒有分別的那顆心,叫做本性。
【第15句】:若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舍一法。若也單刀直入,則凡圣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唐)溈山靈佑禪師(《傳燈錄》卷十七)
【第16句】:【禪心佛語】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
【第17句】:【禪語人生】于一切處無處,即是法處即是道處。菩薩觀一切處即是法處。
【第18句】: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輻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十
【第19句】:【禪心佛語】敢想好事是改變的開始,立即行動是改善的發生。也許這個世界上改善自己就是最好走最效率最捷徑的路。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第20句】:【佛心禪語】于是他告訴睦州道:“早承激勸問法,累蒙和尚賜棒,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辭去。”
【第21句】:【佛心禪語】不取于人謂之富;不屈于人謂之貴;不卑于人謂之仁,不讒于人為之義。
【第22句】:【經典佛語】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第23句】:【禪心佛語】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
【第2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種懲罰。
【第25句】:【禪心佛語】佛力加持不可思議,找到了解脫的方向,繼續堅持修,認真修,老老實實地修,不能退轉,時時刻刻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就不會有違緣和障礙。
【第26句】:【佛語悟道】盛東西的用具雖然粗糙,但不要隨便丟棄,因為它們各有貯藏東西的用處;愚笨低賤的人雖然不賢,但是也不能隨便拋棄,因為他們也可以有各自的作為。
【第27句】:每一次靈魂的蛻變,亦是一個溫暖幸福的開始,也是打開良善之門的機緣。
【第28句】:【佛心禪語】倘若不能把虛妄舍掉,那個真實的東西就永遠得不到。為什么呢?因為你盡跟著虛妄的后面跑,怎么會認識真實的面目呢?
【第29句】:【禪心佛語】當你對事物放不下的時侯,如是就變成了我需要它。當你對事物能放下的時候,發現沒有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第30句】:諸法雖生,不住自性,是故無性。如嬰兒定住自性者,終不作匍匐乃至老年。(古印庋)龍樹《中論·破行品》
【第31句】:成功皆有理由,失敗均有原因。人生總是面臨成功失敗的交替,無論何種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顆強大的心靈去承受。
【第32句】:【言不可不慎】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君子一句話可以表現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話表現出他的愚蠢,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啊!
【第33句】:難與能與,難作能作,難忍能忍,密事相語,不相發露,遭苦不舍,貧賤不輕。如是阿難,有此七法,名為親友。《四分律》卷四十一
【第34句】:【佛語悟道】用外在的體力攻進去的力量是弱小的,用內在的心力打出來的力量是強大的。
【第35句】:佛教并不否認名與利。你有好的德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這樣的人一定“名稱普聞”。
【第36句】:呂新吾云:“論人情,只向薄處求;說人心,只從惡邊想。此是私而刻底念頭,非長厚之道也。”
【第37句】:【禪語人生】有時候我們的心平靜而清澈,像藍天碧水。偶爾出現一兩個念頭,像天邊的云朵,這是禪定的初期階段。
【第38句】:【禪語人生】于外相求,無有是處。于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于內覺觀,如一念傾,即證菩提。
【第39句】:【禪語人生】葉子的離開,不是風的追求,也不是樹的不挽留,而是命運的安排,是自然的選擇。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有時候離開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
【第40句】:根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仿佛一壺陳年的老酒,歷久彌香。
【第41句】: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于禪定之中。當能夠長時間自如地處于禪定狀態時,才能為最終生命解脫與開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42句】:慈悲能喚醒眾生內心深處的善念。一個修煉的人即使身陷魔難之中,慈悲也能在瞬間成為他最有力的法器,鏟除邪惡,救度善根尚存的生命。
【第43句】:【佛心禪語】作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會讓自己感到心安。
【第44句】:無常是苦,欲望是苦,身處安逸也是苦,只是人們只顧追求和享樂,而忘了一切事物背后都暗藏著無常的苦痛。
【第45句】:【禪心佛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變將來,從現在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改變未來。
【第46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天天都能很好的工作、很好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愉快的、成功的。
【第47句】:【禪心佛語】能夠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舍,同結萬人緣。”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證成。
【第48句】: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極樂,有佛無量壽。(當代)夏蓮居《凈語》
【第49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講話不討人歡喜,即使你賣得很便宜也不會有顧客上門。
【第50句】:思考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轉來轉去,更不要死鉆牛角尖,這樣只會越來越遠;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這樣才會有所突破。
【第51句】:【禪心佛語】為何我們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個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樣的速度,或許他耳中聽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讓他隨他所聽到的旋律走,無論快慢或遠近。
【第52句】:若不為心使,而能使于心,則能除煩惱,如日出無暗。《正法念處經》卷五
【第53句】:【禪語人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說話是一種責任,不是權利或享受,要尊重對方的自尊心。
【第54句】:謙卑不僅可以使人煥發出美麗的光彩,還可以使人看起來更加親切、寬厚,甚至超凡脫俗,這就是謙卑的力量。謙卑的人最有人氣,因為人們喜歡與謙卑的人相處。
【第55句】:【禪心佛語】科學帶給我們方便,也讓我們飽受痛苦,如:戰爭、污染、社會大亂。
【第56句】:心若有歸宿,日子便會馨香;心若隨緣,便無煩惱生成;心若超脫,便會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會來臨;心若有禪意,人生則豁然開朗。
【第57句】:世尊告日: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馬血天子品
【第58句】:把他人拿來作自己的鏡子,看到優點可以自我鞭策,看到缺點則自我反省。
【第59句】:【佛心禪語】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以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處罰,更容易收到教育的效果。
【第60句】:【禪心佛語】如果有本事找到逃避問題的辦法,其實也有本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61句】:此身一切悉無有我,唯有心、風因緣和合,示現種種所作事業,譬如咒力幻術所作,亦如箜篌隨意出聲。《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圣行品
【第62句】:菩薩共他嫌恨,他如法求悔,菩薩惡心不受,為惱他者,犯重垢罪。若無瞋心不受他悔,犯輕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第63句】:學佛是盡本分,在什么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寧靜最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心、養性,最美好、怡悅且崇高的境界。
【第64句】:【佛家禪語】悟而不度,眾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第65句】:清涼寂靜,故名涅槃。。非心意識、心所所行,故名涅槃。《大寶積經》卷二十二,被甲莊嚴會
【第66句】:【佛心禪語】生活中有太多的難題,往往是疑而不決。其實決定是很容易的事情: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一腳踢倒好了,何必猶豫?
【第67句】:【禪心佛語】兒子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打打,要不就顯不出@@的威嚴,臺灣問題就是如此。
【第68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心修好,就能有利于他人的安樂,所以先把自己的毛病改掉。
【第69句】:一切智道常現在前,未嘗散亂,是名禪那波羅蜜。《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70句】:人不管他是處在什么樣的地位,過著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耕云先生
【第7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72句】:宣化上人開示說:“參禪的秘訣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第73句】: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第74句】:【禪語人生】悠悠歲月,茫茫塵世。人生苦短,幾十年匆匆歲月,人生要過“萬重山”,更需要心淡如菊地簡約前行。因為,人生的歲月,逝去的就永遠也無法再回頭。
【第75句】:菩薩于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76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77句】:【禪語人生】越是想把自己背負的痛苦推到一旁,它越是成為一種負擔。
【第78句】:【佛心禪語】做事要果斷,要雷厲風行,不可慢吞吞,猶豫不決。否則,會毀壞前程。有史以來,成大事者在處理事情時都會當機立斷,拿得起放得下,干凈利落。
【第79句】:【禪心佛語】對待你的商業對手犯錯誤經常會出現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第80句】:【圣經文案】138他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跡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但6:27)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從做人做起,由真誠待人、關愛生命開始,在實際生活中漸漸讓福報增長,使功德圓滿,定力才會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圓滿。
【第82句】:【禪心佛語】每日提醒:大計劃一旦變成無數個小計劃,就十分容易達到。
【第83句】:“熱誠”可以讓人永不絕望,“登峰造極”可以讓人不斷超越極限,“意志力”可以讓人穿透困難險境,“妙趣”可以改變封閉的思考,“禪”可以讓人智慧大開。
【第84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根除自己內在的惡,只是對著世上的種種惡行發脾氣,與上述的做法并無兩樣。
【第85句】:【禪語人生】一方田園可養終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閑是人生最好的福氣。
【第86句】:隨處可見的落葉,燃盡了或喜或悲、或煩惱或愜意的日子,落下了紛紛擾擾的凡塵,只留下生命的余韻,讓生命有了禪意。
【第87句】:【禪心佛語】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
【第88句】:【禪心佛語】認準的事兒,一定要去做,如果不做,你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第89句】:別人對自己好或不好,不要求,不拒絕。別人的態度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強求別人對自己好,討厭別人對自己不好,如同模樣不好怪鏡子。
【第90句】:切莫輕視一盞小小的燈火或一支蠟燭的光亮,因為千千萬萬的燈火燭光,可以造就一個光明世界。
【第91句】:真正的平靜,不是你靜坐可以幾個小時不起,而是用一顆平與的心態,看人間萬象,聽花開的聲音,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第9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的遠,那么就一起走。
【第93句】:【禪語人生】我們都有一個通病: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才想要挽回,有的事情是可挽回,有的則是一去不復返。
【第94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第95句】:一個人要怎樣才能莊嚴此生,自尊己靈呢?惟有二字:“慚恥”。所謂的“慚”,就是犯錯了要趕快認錯,而且以后不會再犯,這才是真正有救的人。慚恥,就是有慚愧的心。
【第96句】:【禪心佛語】佛說:真正的快樂,是—種心中的寧靜、喜樂、清明、慈悲的體驗,這種體驗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條件,達到這個境界,則疼痛也好,舒服也好,你都可以快樂。
【第97句】:日月照諸花,無有恩報想,如來無可取,不求報亦然。《文殊師利問經》卷下
【第98句】:“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參禪學道過程中得到的境界。這樣的境界,是追求知識的結果。
【第99句】:【禪心佛語】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上一篇:好詞好句愛情(好詞好句愛情公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