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要經得起逆境以及“逆増上緣”的磨練,把浮躁的心靜下來,靜能生定,定能生慧;磨難是導師,指引我們走向光明,感悟真實的人間,升華境界。
【第2句】:見罵見擊,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謂梵志。若見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調,是謂梵志。避爭不爭,犯而不慢,惡來善待,是謂梵志?!斗ň浣洝肪硐?,梵志品
【第3句】:【禪心佛語】佛說: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的眼睛就不會輸入邪惡了。
【第4句】:學佛先從做人開始,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
【第5句】:【禪心佛語】瓦特在實驗室,家里人給他兩個雞蛋,叫他餓時煮來吃,到想吃雞蛋時,一看煮的卻是懷表。
【第6句】:向心底深處問:我這樣做,對法門有利嗎?對眾生有利嗎?彌陀歡喜嗎?久之,就能聽到彌陀的無聲之聲,確知彌陀與我同在。
【第7句】:【禪心佛語】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8句】:不從有所得中無所得,不從無所得中無所得。須菩提,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是名無所得。無所得,即是得,以是得,無所得?!赌υX般若經》卷二十三,三慧品
【第9句】:你的敦厚最要緊,敦厚是誠信的綠葉,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部。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第10句】:【禪心佛語】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第11句】:【禪心佛語】生命要掌握在投資在你不會后悔的地方,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第12句】: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過得富足,每日說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讓每一天都充實無憾地度過。
【第13句】:學做人、學技藝或求學問都必須敬重師長;更何況是引導我們學佛入道、培養慧命、教導并洗煉我們心靈的師長,其恩德更是深重。
【第14句】:正如小馬過河,要真正知道小河的深度只需自己親自去試試。有些事情,只是想并沒有用,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
【第15句】:因為有癡,不能洞悉宇宙自然的真相,不能認清人生幸福的真諦,難免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產生錯誤的認知,到頭來頭腦中必然裝滿偏見執念。
【第16句】:在佛的眼中,世間的一切事、物、人都在不斷變幻,沒有一刻停留。萬物有生有滅,沒有瞬間停留,這也正是佛教中所說的“無常”。
【第17句】:【禪心佛語】過去斃兩個地委干部全國震驚,現在斃一串省級干部大家連睫毛都懶得眨,漲價了。
【第18句】:父、母、佛、子弟,病者及看病,遠來、遠去人,此八決定施。《文殊問經》
【第19句】:【禪心佛語】惠能證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20句】: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全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污泥中便有蓮花出現也。(彭二林)
【第21句】:不貪圖錢財,不追逐名利,只愿知足常樂。生起出離心而趨向解脫,是放下對世間瑣事的執著而獲得。
【第22句】:【佛心禪語】愛,使你不會因別人的過失而不愉快,但會因為真相而喜悅,要一直準備著去原諒,去信任,去希望,還有去忍耐。
【第23句】:【禪語人生】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第24句】:【禪心佛語】婆娑世界充滿了痛苦、無奈、委屈、不平,如何才能活得自在,唯一的辦法,是以自己的般若智慧找到心中的凈土。
【第25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要心分別有。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度A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26句】:圣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在定?!哆_摩大師悟性論》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28句】:佛說:“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將錯就錯、不肯悔過;二是不可一錯再錯、積重難返?!闭^: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29句】:人生不足貴,天壽盡亦喪,地獄酸痛苦,唯有涅槃樂?!对鲆话⒑洝肪砭?,慚愧品
【第30句】:【禪語人生】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制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灼放出光輝。
【第31句】:生:“頓悟見性,究竟是怎樣的境界?”心:“迥超一切相對境界。究竟如何?你當切實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光
【第32句】:【佛心禪語】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總是要求別人做到,凡事換位思考,理解是金。
【第33句】:【佛心禪語】不執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與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34句】:持、犯之利害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淡,寤則常歡?!斗ň浣洝肪砩?,戒慎品
【第35句】:【佛家禪語】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對的事,人生就不會后悔。
【第36句】: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嶇與坎坷,甚至會有一時難以跨越的溝坎兒。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第37句】:【禪心佛語】當您快樂時,您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您痛苦時,您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38句】:是金子,總會經過歲月的磨礪變得光彩奪目;是千里馬,也總會被伯樂發現你的價值。如果我們想通這些,時時反觀內省,汲取心靈的營養,就一定能找到屬于我們的快樂。
【第39句】:【禪心佛語】懂得喝酒的人,找到感覺;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樂;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懂得關懷的人,找到朋友。
【第40句】:一者如佛菩薩發菩提心;二者正法將滅,為護持故,發菩提心;三者見諸眾生眾苦所逼,起大悲念,發菩提心。《如來智印經》
【第41句】:【禪心佛語】人要有骨氣,尤其是男人,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要堅持你所堅持的,總有人認為你是對的。
【第42句】:【禪語人生】由上可知,《道德經》義理與佛教核心教義之間,是何等地微妙共融。
【第43句】: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秋風黃葉亂,遠岫白云歸”?!墩刑嵛┱慷U師》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試題一共有四道題目:學業、事業、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任一題目上。
【第45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當我們抱怨人間的愛太少的時候,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愛心。
【第4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第47句】:【佛心禪語】不要幻想生活總是圓滿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么,這是世之常理。
【第48句】:【禪心佛語】世間許多事情本來就很平常,無需計較是非黑白,看開了就是快樂。
【第49句】:【佛心禪語】一天,兩人又在一起坐禪,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道:“和尚,你看我禪坐的樣子像什么?”
【第50句】:人的觀念常隨萬緣而浮動,隨身外的境界而遷移,因此,時時無明、常常造業,故名凡夫、眾生。
【第51句】:如果能消除內心的苦惱、憂慮,使心智大開,了悟道理;或成功遠離淫欲之事,勤奮進修,并能將自己的心得傳播給他人,以道度人,即是忍辱。
【第52句】:【禪心佛語】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經濟能力,但如果過度的貪婪、執著,就會痛苦。我們努力去工作,擁有多少,就知足常樂吧。
【第53句】:是什么樣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首飾不能戴在腳上,腳鐲不能頂在頭上。(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4句】:【禪語人生】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第55句】:【禪心佛語】獨處,也是一種短暫的自我放逐,不是真的為了摒棄什么。
【第56句】: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佛說無量壽經》卷下
【第57句】:【禪心佛語】所謂“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學問服務一方父老鄉親,立起道德和心靈標桿的人。
【第58句】:慎獨:修學佛法,實非三五天的事,應學茲在茲,時刻不離修心養性、端正行為。
【第59句】: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第60句】:【禪心佛語】其實,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心境,快樂就是簡單,快樂就是知足,快樂就是隨意。
【第61句】:富足的境界窮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無聲色之欲,無功名之累,這就是富足的境界。
【第62句】:只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每一朵花的花瓣之間,都不是平直的,都是有“褶子”的。正是這些高低不平的“褶子”,使花朵美麗起來。
【第63句】:【禪心佛語】佛教并不要求人人出家。很多佛教經典特別是大乘經典如《維摩詰經》《優婆塞戒經》,都稱贊在家學佛。
【第64句】:權力不是罪過,富裕不是罪過,貧窮也不是罪過。權力怎么運用,富人的道德取合,窮人的志氣長短,最終區分了善良與罪惡。
【第65句】:【禪心佛語】放生一事,原為啟發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則全吾心之純仁,大則弭世界之殺劫。
【第66句】:【禪心佛語】猛獸不可畏,惡友不可不畏。因猛獸只破身,而惡友則破心。
【第67句】:一位朋友的處世三原則:1.我不害人,信守最起碼的道德底線;2.不被人害,堅持必要的防護原則;3.萬一被害,就從上面兩條找原因。
【第68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都能制造幸福、和平,能與眾生相愛、兼容,禪教我們對愛對情對事更專心、更投入,對萬物更有慈悲心憐憫意。
【第69句】:見乞丐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應供養,禽獸非福田,不應供養,是非菩薩法?!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六,四攝品
【第70句】:禪韻,那菩提樹下“拈花一笑”的掌故,讓多少人問禪?讓多少人著相?讓多少人膜拜?讓多少人頓悟?讓多少人明心?
【第71句】:奉勸一切世人,法性本來空寂,時時反省為要,因果絲毫不爽。每日動念行為,自做還是自受,檢點功過多少,誰也替你不了。
【第72句】:【禪心佛語】上天賦予的生命,就是要為人類的繁榮、和平和幸福而奉獻。
【第73句】: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認、敢于面對、敢于擔當。人生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第74句】:【圣經文案】397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藤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弗6:16)
【第75句】:機輪未轉,大地黑漫漫;古鏡當軒,沙界凈裸裸。坐卻意根無動轉處,塞卻咽喉無吐氣處,卻是個真實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間,撥著便冰消瓦解。——《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6句】:【禪語人生】有的人,花園別墅,只覺天地窄小,因為他沒有感受生活之美。有的人蝸居一角,即覺天地寬廣,體會出逍遙自在的快樂,因為他有生活的美感。
【第77句】:諸佛菩薩之情是清凈、覺悟的大愛長情,為了普度眾生、救濟苦難,而倒駕慈航返入娑婆;無論眾生到哪里,佛菩薩也跟著到哪里。此為佛菩薩所發之大乘菩提愿心。
【第78句】:我釋迦文佛壽命極長,所以然者,肉身雖取滅度,法身存在。《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
【第79句】:【禪心佛語】是非對錯不是寫在紙上、掛在嘴上的,那沒有用,只有把是非對錯銘刻在心里,才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第80句】:【禪心佛語】生活在五濁惡世,不必逃避,只要在心田存養佛法,即如同污泥中的蓮花,能吐露芬芳的香氣。
【第81句】:熱衷于找裂縫、挑差錯的人不是朋友;與他相處,就像兒子睡在母親懷中,這樣的人才是朋友?!督浖返诙罚谌隆缎邜u經》
【第82句】:【禪心佛語】人生活來不容易,那么就把這一場人生活成一場歡喜。莫被固執誤一生,簡單,簡潔,簡約。
【第83句】:【佛心禪語】禪定與般若是一體的,只定無慧,易生邪定。只慧無定,會增長邪見,此慧非般若智慧,只能稱為干慧。
【第84句】:【佛心禪語】自利與自度之后自我,從中找到無我與非我。幸福屬于“自我的”。痛苦屬于非我的,成敗屬于無我的。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安樂與和諧的生活,那么只有好好修滿足的心,才能得到安樂。
【第86句】:任運不知名,輕輕著眼聽。水上青青綠,原來是浮萍。——《法演禪師文案》
【第87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有錚骨,錚骨挺,直人生。錚骨無,媚骨生,玷人生,污人世,塌了脊梁,奴顏婢膝,喪失尊嚴、氣節,斷了魂靈。
【第8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問:心是什么?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第89句】:【禪心佛語】做官不象官可以,但是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和尚不開悟可以,但行為不能不象個和尚。
【第90句】: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若人求祖,是人失祖。——《宗教箴言錄》
【第91句】:【禪心佛語】你現在的起心動念,決定了你的行為,而你現在的行為,也影響到了你的將來。
【第92句】:【禪心佛語】人間現實的生活就是靈性的訓練中心,訓練到任何東西都難不倒你,很難放下的也統統放下,我告訴你,你已經接近佛菩薩的境界了。
【第93句】:【禪心佛語】擁有一棵慈悲心和清貧的境界、人類才能脫離底級趣味兒、靈魂才會開花、才會證入空性、萬物才會嗅到你的芬芳。
【第94句】:【禪心佛語】當下每刻只是去做的是心是十分重要的。當下的心是沒有主體和客體,你只是在這刻清晰的運作。
【第9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果,不必去羨慕他人。
【第96句】:【禪心佛語】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第97句】:【禪語人生】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你流浪人間,不要陷入其中。人在紅塵中,心在萬物上。天地有芬芳,隨緣共花香。
【第98句】:【禪語人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想辦法和什么樣的人混在同一層面,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自然就能交易,可惜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整明白這點事啊。
【第99句】:【佛心禪語】不執著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感情,欣賞自己的喜怒哀樂,但不會被它沖昏頭,使自己順其自然。
上一篇:奶茶優質好評(奶茶優質好評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