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第2句】:【禪語人生】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的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后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
【第3句】:【禪語人生】無念是沒有一切世俗的塵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的大智慧。
【第4句】:智者要想積累財富,只有施舍才能保住,要想井水經常充盈,只有汲取才是門路。(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句】:【佛心禪語】最良好的管理方式,是以授權來代替干涉,是以己心來體恤他情。
【第6句】:【禪語人生】種下一種道德,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個人生。
【第7句】:【禪心佛語】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第8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厚呢?觀念幼稚,思想單薄,做的東西浮在面上,那就不夠厚。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因為地力肥厚,文化的花朵與果實才會生長。
【第9句】:【佛語摘抄精選】譬如海中船,貪重故沉沒。(《迦旃延說法滅盡偈》),
【第10句】:【禪語人生】正確運用加、減、乘、除人生運算法則:報告成績忌用加法,接受任務忌用減法,計算報酬忌用乘法,檢查錯誤忌用除法。
【第11句】:人出生時,是一身赤裸裸地來;在世間忙碌了幾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帶而赤裸裸地走!
【第12句】:生死即涅槃,二無彼此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爾,無得無不得。(古印度)無著《攝大乘論》卷下
【第13句】:【禪心佛語】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14句】:所有技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優婆塞戒經》卷二,名義菩薩品
【第15句】:【禪心佛語】是啊,石頭本無意,何必自生怨?由石頭到人,由人到人,我們都需要寬容和諒解,如此一來,煩惱不再,快樂永恒。
【第1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甚至是傷天害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17句】:【佛心禪語】【放下這八件事,就離成功不遠了】【第1句】:放下壓力;【第2句】:放下煩惱;【第3句】:放下自卑;【第4句】:放下懶惰;【第5句】:放下消極;【第6句】:放下抱怨;【第7句】:放下猶豫;【第8句】:放下狹隘。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
【第19句】:【禪語人生】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有,緣散則無。能得失隨緣,則心地泰然。
【第20句】:【禪心佛語】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
【第21句】:煩惱其實本沒有真實性。像佛陀一樣煩惱非煩惱,這樣生活,該有多好!
【第22句】:不殺生即是仁,仁者愛也。萬法皆由愛心起,一切善行離不開愛,因為有仁心愛念就不忍殺生害命,進而能積極地救護一切眾生。
【第23句】:人人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會的警察,共同來維持秩序。(當代)星云《如何建設人間凈土》
【第24句】:一位企業家說,他掙的錢幾輩子都花不完,但并不快樂,快樂的是讓這筆錢這輩子花光,而且要花得有意義,于是,他踏上慈善之路,踏上快樂的征途。
【第25句】:【經典佛語】朋友不僅是心靈的向導,也是溫馨的避風港,在真誠的朋友面前,我們可以輕松的喘氣,可以自由的呼吸,一顆憂傷和躁動不安的心,也會歸于安寧.
【第26句】:【禪心佛語】凡做事無條件無目的才是真布施、大供養,否則只是結緣而已。
【第27句】: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旦我們懂得放慢腳步,為自己尋找安靜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難時仍擁有幸福的感覺,也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第28句】:【經典佛語】[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最大的差別,只在當事人的「心態」而已。
【第29句】:【禪心佛語】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慈悲,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包容,越來越有力量,讓人產生一種能力,面對所有的外在,都能夠快樂,都能夠遠離痛苦。
【第30句】:【禪心佛語】為人老實不誑夸,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第31句】:【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相處,要學會包容,若總是想著改變對方,結果將會是對方不快樂,自己也不開心,彼此可能會陷進一個水火不容的境地。
【第32句】:萬物因為大地的寬容顯現無盡生機,百花因為嚴冬的寬容才有濃濃春意。寬容,于人于己都是一種“精神補品”。
【第33句】:當你還是一只貓的時候,記著你的目標要成為一只虎。當你成為一只虎的時候,別忘了你曾經是一只貓。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第34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第35句】:【禪心佛語】所謂的人類是指那些有在試著調伏自心的人,他們心靈質地較為好,比凡夫更有智慧,他們發展出高尚的心靈,因此提升至人類的層次。
【第36句】:常有父母為孩子吵架而煩惱。師言:“那只是一種游戲;是孩子們社會經驗的開始,他們并不一定認為是在吵架。父母不必去加重這種意識。”一證嚴法師
【第37句】:【禪心佛語】去除雜念,心靜如水,人的天性便會出現。不求得心的平靜,卻一味追尋人的天性,那就像撥開波浪而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第38句】:【禪心佛語】適時的低頭,不只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忍的境界;適時的低頭,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深謀遠慮。
【第39句】:【禪心佛語】佛教最反對愁慘、苦惱、悔罪、郁悶等心理狀態,認為這些都是體證真理的障礙。
【第40句】:【禪語人生】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于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著老死。
【第41句】:【禪心佛語】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第42句】:【禪語人生】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遇而安。
【第43句】: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44句】:于諸一切助道具中,菩提之心最為第一,悉能滅除一切煩惱生死怨故。“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第45句】:驕傲的活這一天,瀟灑的走這一輩子,沒有人看不起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過去的每一天都將是一個殘影,不要去懷念以前,只要現在能過的好就行。
【第46句】:【禪語人生】只要事情還有些許轉機,我們就應該力撐到底。但若人事已盡,而事實已然如此時,就讓我們學會撒手吧。
【第47句】:【禪心佛語】假如,你正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實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對這件事物的觀感。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張空白的書卷,我們面對的其實就是一道道檢測自己的試題,等待著我們用智慧去填寫,等待著我們用巧手去描繪。
【第49句】:我們念佛、參禪,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門頭,使眼不貪美色、耳不貪美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染一切六塵緣影之法。
【第50句】:【佛心禪語】自古以來,禪者都重視生活,離開了生活,因然沒有禪,離開了工作,更無法深入禪心。
【第51句】:【禪心佛語】佛教的禪定是在禪定的當下沒有離開菩提心,在禪定開展的時候,它主要的作用是破我執,斷煩惱,這是它的作用,這才是真正的禪定。
【第52句】:【禪心佛語】所以,別讓迷茫蠱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會有船,才會有渡口,才會有明天。
【第53句】:人之“心思”如鏡,若欲顯發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54句】:【禪心佛語】雞足山是迦葉尊者的道場,尊者并未入滅,而是在久遠定中以無言之言宣說著佛法密意。
【第55句】:【禪語人生】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斷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確的理念、法門付諸實踐。
【第56句】: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是一個殺人犯,當他放下惡念一心向善時,也會最終得到善報。
【第57句】:【禪心佛語】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化入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禪,離性無別禪。
【第58句】:【禪心佛語】舍錢不如舍身,舍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萬古,性靈不昧。
【第59句】:相比起黃河斷流,長江的洪災更是給肆意開采自然資源的人類敲響了警鐘。
【第60句】: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決痛苦的辦法。向上者,求證無上大涅槃;向善者,從一點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第61句】:若說法時,應凈三輪:謂所為眾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別自為法師,于所說法而無住著。如是說法,是名說一相法門。《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62句】: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都會發生。
【第63句】:內樂、涅槃樂,是樂不從五塵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從外來。心樂亦如是。(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
【第64句】:【佛家禪語】行善的果報是幸福與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與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怎么能夠何棄療,人生既然要做到隨時隨緣,那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活潑與客觀。讓生活的所有變化去適應命運發展的方向。既然命運有傷,那么一定別棄療。
【第66句】:十一、自治其心·自凈其心若人善治心,則除諸過患,離過乃智人,于苦則不受。《諸法集要經》卷五
【第67句】:問:“如何保任?”師日:“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龍潭崇信禪師》
【第68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系”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第69句】:你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
【第70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字面上的意思所束縛,永遠不可能真正地智慧起來。
【第71句】: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干姜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72句】:【禪心佛語】禪心之中何處有恨?太遙的,不是煙霞,不是明月,是人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鳥一天堂,生命若弦,雙手彈指之間,處處是禪意。
【第73句】:【禪心佛語】成功呈概率分布,關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的那一刻。
【第74句】:先哲云:“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第75句】:一切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離方,隨所至處,即處自滅。《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二
【第76句】: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不名義施。《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77句】:【禪心佛語】為行善而行善的人,雖不求取歌頌,也不求取報酬,但兩者終將來臨。
【第78句】:【禪語人生】學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覺悟,即是從生活禪進入禪生活的過程;學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眾生,即是從禪生活回到生活禪的過程。
【第79句】:多聞圣弟子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于綺語,凈除其心。《中阿含經》卷三,《伽彌你經》
【第80句】:以應薩婆若心,行五波羅蜜,勤修不息,亦安立一切眾生于五波羅蜜,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毗離耶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81句】: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第82句】:【禪心佛語】如果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雜的世界,在一切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找到智慧。
【第83句】:想用謊言欺騙人,實際是欺騙自身;說一次謊話的人,再說真話也不信。(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84句】: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已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僑慢。《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85句】:人應該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時刻堅信一點,即最優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界限,進而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86句】:何謂菩薩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8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要以功利的心來做好事,更不要以功利的心來發慈悲心,實際上,那種慈悲是很狹隘的。
【第88句】:【禪心佛語】命運是隨時都在改變的。佛法的因果觀、行為價值觀,是讓我們了解說一切行為所產生的能量,是不斷的在我們身心上去展現它的力量。
【第89句】:【禪心佛語】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變酒賣,還嫌豬無糟。
【第90句】:覓心無處更何安?嚼碎通紅鐵一團。縱使眼開張意氣,爭如不受老胡謾。——《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91句】:【禪語人生】我們以善法之水,除去身穢心垢,內在熱惱頓歇,身心寂靜和適。不寒不熱時,今夕橫塘自碧,田田幽香,飛入素月小窗。
【第92句】:【禪心佛語】所謂鬼是指那些說壞話、做惡事的人,即使是和尚或沙彌也一樣,如果他們不遵守或不認識正法及戒律,他們也一樣可以叫做鬼。
【第93句】:【佛心禪語】不說人的不對,是消陰命;能忍才可以消陰命;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許多陰命。
【第94句】:擁有幸福的人通常都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犯一下糊涂。婚姻也是如此,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而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
【第95句】:【佛語摘抄精選】罪福響應,如影隨形,未有為善不得福,行惡不得殃者。(《旃檀越王經》)
【第96句】: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第97句】:【禪心佛語】所謂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樣平淡,不易覺察。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她的珍貴。
【第98句】:【禪心佛語】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良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99句】:【禪心佛語】人要有骨氣,尤其是男人,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要堅持你所堅持的,總有人認為你是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