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掘墳先埋了送殯的】(慣)比喻別人好心給幫忙,卻暗算別人。
【第2句】:【誠無垢,思無辱】(諺)垢:污穢。 指為人誠實無欺,就不會招來壞名聲;做事謀算周到,就不會招致羞辱。
【第3句】:【百年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諺)修:修行。指能同舟共濟乃至做成夫妻皆因前世有緣。
【第4句】:【不知哪頭炕熱】(慣)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5句】:【鷺鷥不吃鷺鷥肉】(諺)鷺鷥(lusT):又名白鷺,長腿直嘴,捕食魚蝦等。指同類不相殘或同行不互相傷害。
【第6句】:【瞎貓抓耗子】(慣)比喻盲目行動。
【第7句】:不要虛胖,但求實壯。
【第8句】:【抽刀斷水,水不斷流】 釋義:比喻事情難以辦到。 例句:“還容易?開初我也說容易,可現在一做起來,就像抽刀斷水,水不斷流,不難也難?!?/p>
【第9句】:【捏著鼻子哄眼睛】(慣)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第10句】:【買不來有錢在,賣不了有貨在】(諺)買不來東西,錢還在;賣不出東西,貨還在。指買賣成交與否,全無所謂。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沒關系,不必憂心。
【第11句】:【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釋義: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 例句:你可挑揀那大而珍貴的,捉住一個打鐵的,頂一群小爐匠;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第12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釋義: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句。比喻首先體察和領受到。 例句:雷公樂呵呵地說:“你們看,這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呵!”
【第13句】:【放著河水不洗船】 釋義:比喻有條件不去利用。 例句:五娘嘴頭子雖利害,倒也沒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說好話,說爹在他身邊偏的多,就是別的娘多讓我幾分,你凡事旦有個不瞞我,我放著河水不洗船,好做惡人?
【第14句】:【烏龜墊床腳——硬撐】(歇)硬:本指堅硬(烏龜背上的殼),轉指勉強。撐:本指抵住,轉指支撐、支持。指勉強支撐某種局面。含譏諷意味。
【第15句】:【葫蘆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諺)葫蘆吊在架子上才能長大,嬰兒經??薏拍荛L大。指嬰兒啼哭是一種有益的運動,是正?,F象。
【第16句】:【家懶外頭勤】 釋義:在外邊勤勞,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例句:玉生是個“家懶外頭勤”,每天試驗這個,發明那個,又當著個民兵班長,每逢收夏、收秋、過年、過節就在外邊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17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俗語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閑事、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消極態度。 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贝苏Z誕生以來,流傳甚廣。要說對此語有獨到見解的,還是非魯迅莫屬: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倍鴮τ趬浩日邅碚f,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了?!?/p>
【第18句】:【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 釋義:眼力不同,有的識貨,有的不識貨。 例句:“嘿嘿,龍跟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我金某人在這方圓幾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幾年的風水,像這樣好的山形地勢見著的還不多?!?/p>
【第19句】:【瞎子摸團魚——摸不到邊】(歇)團魚:鰲。比喻弄不清事物的底細。
【第20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21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22句】:【飛得高,跌得重】(諺)物體上升得越高,跌下來摔得就越重。比喻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腳,受打擊受損失就越慘重。 也作“飛得高,摔得重”。
【第23句】:【一人在朝,百人緩帶】(諺)緩帶:放寬衣帶,形容舒適、安然的樣子。舊指一人在朝做官,親友都能過上悠閑的生活。
【第24句】:【眼皮子淺】(慣)形容人見識淺薄或目光短淺。 也作“眼窩子淺”。
【第25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熱自己知道,轉指各人的心事或處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26句】:【開夜車】(慣)指晚上不休息,加班工作或學習。
【第27句】:【黑名單】“黑名單”指反動勢力為進行政治迫害而開列的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的名單;也指有關部門對不合格產品或違反規約、不守信用的企業、個人采取相關措施而開出的名單,或內部掌握或向社會公布。 “黑名單”是個外來詞,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國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在中世紀時,這些學校規定對于行為不端的學生,將其名單、行為列案記錄在黑皮書上,誰的名字上了黑皮書,即使不是一輩子被人唾棄,也是從此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會使人在相當時間內名譽掃地,做很多事情都會受到限制。 學生們對學校的這一規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謹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這樣的黑皮書。 沒想到本來是學校懲罰學生的做法,卻被當時一位英國商人引申到商業活動中,用黑皮書來懲戒那些時常賒賬不還、不守合同、不講信用的顧客。 英國商人把這類顧客的名字開列在黑皮書上,后來又將一些破產者或即將破產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書上。 事情傳開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先是商人們爭相仿效,繼而,各行各業都興起了黑皮書。從此以后,黑名單的做法在各行各業中使用。當然,在特務活動中使用最頻繁后果最嚴重。從而黑名單多被社會詬病。 目前,中國也有了“黑名單”,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對不守信用的客戶采取相應措施。
【第28句】:【黃忠人老心不老】(慣)比喻人雖然老了,志氣卻沒有衰退。
【第29句】:【饅頭】“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特別是中原地區和北方。現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饅頭,北方人照吃大米。 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記載,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梢姟鞍l面”古已有之。有了發酵的面起餅,不愁沒有饅頭。 但饅頭的來歷卻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平蠻回到瀘水,忽然陰云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孔明問孟獲,獲日:“瀘水原有猖神為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平浪靜,境內豐熟。”孔明日:“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有主意?!彼烀袕N宰殺牛羊,和面為劑,塑成人頭,眉目皆具,內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 祭罷,云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至清代,饅頭的叫法發生了變化。北方把沒有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則把有餡的稱為饅頭,無餡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日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薄澳戏街^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現在,饅頭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叫法。在北方,對沒有餡的饅頭,有稱作“饃”、“卷子”的。在南方,對有餡的饅頭,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但,“饅頭”之稱南北皆通,而“饃”、“卷子”、“面兜子”、“湯包”都是地方性稱謂。
【第30句】:【天不怕,地不怕】(慣)指什么都不怕,無所畏懼。
【第31句】:【瞎貓碰死耗子】(慣)1比喻偶然獲得或事有湊巧。2比喻碰運氣。 也作瞎貓撞著死老鼠。 瞎貓碰到死老鼠。 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32句】:【毒蛇黃鱔分不清】 釋義:黃鱔:鱔魚,像蛇而無鱗。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壞。 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黃鱔分不清,好人壞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敵人的砒霜當冰糖吃,受騙上當??!
【第33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緒安定下來的言論或行動。定心丸不僅治“心病”,還確有其藥,它源自明代軍中。 古代戰爭是很殘酷的,刀光劍影,人嘶馬鳴,一場激戰下來,死傷很多。 受了戰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場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戰傷,有個起碼的條件,首先要恢復心神,于是人們就專門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為明代軍中必備之藥。明朝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的“定心丸”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分,母丁洋減半”,把這幾味藥合煉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戰爭結束后,傷員們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來,有些傷員轉回老家養傷,也把軍中這種吃定心丸的口語帶回了家鄉。凡遇到心中有底數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語來比喻。
【第34句】:【貂惜皮毛象護牙】 釋義:貂:一種動物,皮毛珍貴。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例句:他略頓了頓,又進一步開導說:“貂惜皮毛象護牙。咱們呢,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站穩腳跟,不被沖垮,保住烏紗帽。”
【第35句】:【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兩面三刀地暗算。 例句:“身處不公平的天地,識人可要識個透哇!俗話說得對,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p>
【第36句】:【狗怕彎腰狼怕站】(諺)狗怕人彎腰,是怕人們從地上撿磚頭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準它開獵槍。指狗和狼雖兇,但都有它們的恐懼點。
【第37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38句】:【挨打不記數】(慣)比喻吃虧受挫卻不記取教訓。
【第39句】:【頭頂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了】(歇)壞:本指身體情況惡劣,轉指人的思想品質惡劣。透:本指穿透,轉指透頂。指人壞到了極點。含責罵意。 也作頭頂長瘡,腳跟流膿——壞透啦。 頭上長瘡,腳心底流膿——壞透了。
【第40句】:【泥菩薩洗澡——越洗越臟】(歇)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點、錯誤或罪行,暴露出的問題就越多。
【第41句】:【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在民間廣泛流傳,恐怖嚇人。傳說生在世上作惡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它源自佛教。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人中國的。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暗鬲z”在“六道輪回”中最為低劣痛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 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指空間的上下,而是時間和內容上,尤其指在時間上。十八層地獄是根據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都比其前一層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時間增加一倍。 十八層地獄的名稱和懲治對象如下:第一層:拔舌地獄。懲治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和說謊騙人之人。 第二層:剪刀地獄。懲治唆使他人再嫁或為再嫁者牽線搭橋之人。 第三層:鐵樹地獄。懲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 第四層:孽鏡地獄。懲治在陽世間犯罪卻不吐真情或走通門路之人。 第五層:蒸籠地獄。懲治說長道短、以訛傳訛、陷害或誹謗他人之人。 第六層:銅柱地獄。懲治惡意縱火、毀滅罪證或報復害命之人。 第七層:刀山地獄。懲治褻讀神靈者。 第八層:冰山地獄。懲治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墮胎的惡婦。 第九層:油鍋地獄。懲治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謀占財產和妻室之人。 第十層:牛坑地獄。懲治隨意屠殺牲畜、殺戮罪重者。 第十一層:石壓地獄。懲治將嬰兒溺死、拋棄之人。 第十二層:舂臼地獄。懲治浪費糧食之人。 第十三層:血池地獄。懲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門邪道之人。 第十四層:枉死地獄。懲治不珍惜生命之人。 第十五層:磔刑地獄。懲治挖墳掘墓之人。 第十六層:火山地獄。懲治損公肥私、行賄受賄、偷雞摸狗、搶劫錢財、放火之人。 第十七層:石磨地獄。懲治糟蹋五谷、偷盜、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 第十八層:刀鋸地獄。懲治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
【第42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43句】:【打碎的盤子敲爛的碗】 釋義:比喻關系徹底破裂,不可挽回。 例句:她冷笑一聲,說:“你別做夢挖元寶,想偏心啦!咱們是打碎的盤子敲爛的碗,扔到坑里,撒在道上,你揀不回來,也對不到一塊兒。”
【第44句】:【馬瘦毛長,人瘦面黃】(諺)馬瘦了,沒膘沒肉,毛就顯得長;人瘦了,營養不良,供血不足,臉色就枯黃。指人面色枯黃,不是餓態,就是病態。
【第45句】:【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指那些世故圓滑、沒有是非觀念、凡事都說好的人?!昂煤孟壬本褪乾F在所說的“老好人”。那么,“好好先生”源自哪里呢? 東漢時有一個叫司馬徽的人,從不談論別人的短處,跟入說話,無論好事壞事都說好。有人問他平安不平安,他回答說:“好”。有人告訴他說人家自己的兒子死了,他也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責備他說:“人家認為你有德行,所以才告訴你,你為什么聽到別人的兒子死了,反而也說好呢?” 司馬徽說:“像你這句話也很好?!边@就是人們常說的“好好先生”,被后世記住了。
【第46句】:【一錐子扎不出血】(慣)1形容人不愛講話,對外界事物反應慢或無動于衷。2形容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第47句】:【開小差】(慣)原指軍人擅自離開部隊。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經同意擅離崗位。
【第48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諺)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長的暫時現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無法逃過自然法則,很快就會由衰到死。
【第49句】:【花有千種顏色,人有萬般脾氣】(諺)就像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一樣,每個人都有他特有的個性與脾氣。指百人百性,不能強求人人的脾氣都一樣。
【第50句】:【踏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51句】:【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諺)指樹林大了,有益鳥也就有害鳥,有善鳥也就有惡鳥,各種各樣的鳥兒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惡的人。 也作“樹林大了,什么鳥都有”。
【第52句】:腦怕不用,身怕不動。
【第53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 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 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54句】:【掛幌子】(慣)原指在店鋪門外懸掛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某種跡象顯露在外表上。
【第55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慣)《三國演義》中描寫:周瑜要火燒曹操戰船,一切準備就緒,只因冬天沒有東風,不能順風勢放火,因此而病。諸葛亮前來探病,索紙筆,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焙髞碇T葛亮“借”來東風,燒了曹操戰船,曹兵大敗。比喻事前什么都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必要條件。
【第56句】:【十耕蘿卜九耕麻】(諺)指農歷十月宜耕蘿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57句】:【火燒房子揀洋釘】 釋義:趁別人危難之際撈好處。 例句:俗話說:“火燒房子揀洋釘。”這工夫,連做夢都夢著發家致富的李富貴,趁人危難之際,又想伸手抓撓一把。
【第58句】:一縷棉絲難織布,一粒大米難做飯。
【第59句】:【只有千里人情,沒有千里威風】(諺)人情可以傳播到千里之外,威風只限于一定的區域。指人情比權威傳播得更遠,更能感動人心。
【第60句】:【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此語源于南宋羅泌撰《路史》,據載:大唐貞觀年間時逢盛世,萬國來朝,周圍的藩邦年年進貢,歲歲獻寶。當時,云南土司緬氏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異寶獻給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緬氏犯了躊躇。有個去過大唐的官員說:“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而羲之又很愛鵝,連帶太宗皇帝也有這個愛好。如果送只天鵝,必定會討大唐皇帝喜歡。緬氏一聽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潔白如玉的天鵝,連同另外一批珍寶,讓一個名叫緬伯高的官員擔負赴唐獻寶的重任?!?緬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這天,他們來到湖北沔陽湖邊,只見籠中的白天鵝張開嘴巴,喘息不止,顯出口渴難耐的樣子。緬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湖邊飲水。白天鵝見了清澈的湖水,不覺來了精神,轉眼就喝飽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飛上天空,緬伯高見狀大驚,急忙向前一撲,結果只抓到幾根羽毛,白天鵝卻不見了蹤影。緬伯高癡癡地望著手中的鵝毛,感到萬分焦急:繼續往長安走吧,卻丟了獻禮的珍寶;如果返回家鄉,必獲死罪無疑,不知怎么辦好。有個隨從勸緬伯高說:“不如拿這幾根鵝毛前往長安,雖然天鵝沒有送到,可我們的情誼到了,太宗皇帝是位開明君主,一定會體諒我們的苦衷,斷不會和我們計較!” 緬伯高聽后覺得有理,遂把幾根鵝毛用紅綾子包好,又在上面題詩一首:“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緬伯高一行繼續東進,披星戴月,不辭艱辛,終于按期到了長安。唐太宗見到幾根潔白的鵝毛,又仔細讀了那首詩,不僅沒有怪罪這位遠路來的使者,反倒為他忠于職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動,重重地賞了緬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傳開來。
【第61句】:【武大郎服毒——吃也得死,不吃也得死】(歇)《水滸傳》第二十五回描寫,武大郎被妻子潘金蓮、奸夫西門慶和王婆合謀吃了砒霜而死。 指無論如何也難逃一死。
【第62句】:【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諺)竹竿:撐船的篙多使用長竹竿。不會撐船,就不要去擺弄篙竿。指不是行內人,就不要強裝內行。也指凡事與己無關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撐船手,莫去摸篙桿”。
【第63句】:【好話不背人】(諺)指光明正大的話,不會避著人說。 也作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不瞞人,瞞人無好話。
【第64句】:【法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只耳朵,六耳指三個人。指機密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第65句】:【打狗就不怕狗咬,殺豬就不怕豬叫】(諺)比喻既下決心揭發惡類,就不怕他們打擊報復。
【第66句】:【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諺)指與人交往要寬容大度,留有余地。
【第67句】:【站在河邊上,要防水濕鞋】(諺)比喻經常和壞人打交道,要時時提防被腐蝕或被暗害。
【第68句】:【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釋義:螞蚱:即蚱蜢,一種昆蟲。螞蚱活不過冬天。比喻離死亡不遠。 例句:貼墻根站著的賈正,不耐煩地朝炮樓的方向一瞥:“媽的,看你這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第69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釋義:蒂: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比喻條件一旦成熟,事情就會順頁禾U力、成。 例句:邵思語耐人尋味地對玉蓉說:“至于你心中擔憂的,我看全沒有必要。 俗話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世界上好多事,都是這樣。”
【第70句】:【九月冷,十月溫,秋底下還有個小陽春】(諺)農歷的九月天氣乍冷,十月秋末,天氣又有幾天返暖。 指秋后天氣返暖,是氣候變化常有的現象。
【第71句】:【撐船撐到岸,幫人幫到底】(諺)撐船運送乘客,一定要送到對岸;幫助危難中人,一定要幫他徹底解除危難。指幫助人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
【第72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諺)陂:地面不平坦。沒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沒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報。
【第73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74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釋義:什么忌諱都沒有。 例句:一年四時八節,這個年節頂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歡樂的辰光。
【第75句】:【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諺)指人應當像螞蟻那樣勤勞,不可像麻雀那樣貪吃。
【第76句】:【許愿在前,還愿在后】(諺)許愿:迷信者向神佛求福,許下某種酬答。還愿:向神佛實踐自己的諾言。指許下的愿,要等見到實效,再去實踐諾言。
【第77句】:【一把屎一把尿】(慣)形容撫養孩子十分辛勞。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第78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慣)指本以為要尋找的人或物在很遠的地方,其實就在跟前或附近。 也作遠在天涯,近在咫尺。 遠在千里,近在眼前。
【第79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 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 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 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80句】:【喝墨水】“喝墨水”這一俗語,一指上學讀書,如:他沒喝過幾年墨水。二是形容知識多少,如“喝墨水不多”或說某人“胸無點墨”。 “喝墨水”在古代確有其事。史載,南北朝北齊時,在進行秀才、孝廉等會試時,朝廷下令對考核時“成績濫劣”者一律罰飲墨水,喝墨水的多少視其成績低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時明確規定“差謬者罰飲墨水一斗”?!端鍟x禮志》里也有規定:士人應試時,凡書跡濫劣的要罰飲墨水一升。 一直到唐代,這種惡習才徹底改變。唐太宗在還沒后做皇帝時,也曾想考試晉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罰喝墨水,只好打了退堂鼓。他當上大唐皇帝后,覺得此法害人不淺,遂頒布命令廢除喝墨水陋習。 這條荒唐的規定后來雖然廢除了,但用“喝墨水”多少來形容知識的多少,卻保留下來了,沿用至今。
【第81句】:【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 釋義: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處。 例句:唐連生見廠長和工程師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來,這次也許真能抱個金娃娃呢!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工廠出了名,他這位副廠長當然也光彩呀。
【第82句】:久住坡,不嫌陡.
【第83句】:【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84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 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 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 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 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 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 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笔缯f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85句】:【話經千人口,老鼠變成牛】(諺)指口耳相傳的話會越傳越離譜。
【第86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87句】:一根鐵絲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彎。
【第88句】:【神仙也有打盹時】(諺)打盹(dun):打瞌睡。神仙也有迷糊的時候。比喻即使是精明不過的人,也免不了有疏忽、失算的時候。
【第89句】:【另起爐灶】(慣)另外再壘砌爐灶。1比喻重新開始。2指分家另過。3比喻另搞一套。 也作另立爐灶。 另立灶火門。
【第90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 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 經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 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彩球就會出現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91句】:【行有行風,幫有幫俗】(諺)行:行業。幫:幫派。指行業也好,幫派也好,都各自有著一套習俗和講究。
【第92句】:【人貧智短,馬瘦毛長】(諺)人窮困,受著經濟的掣肘,就顯得智謀不足;馬瘦了,肌肉不豐,毛就顯得又長又亂。指貧窮能使人智謀受到限制。 也作人貧志短,馬瘦毛長。志:志氣。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第93句】:【打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94句】:【牙對牙,眼對眼】(慣)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95句】:【父子無隔宿之仇】(諺)指父子之間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第96句】:【處處有路通長安】 釋義:借指各種辦法都能達到同一目的。 例句:“朋友!‘處處有路通長安’,不會餓死人的,慢慢來!”
【第97句】:【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諺)煩悶苦惱并沒有找上門來,都是人自尋自找的。指一切煩惱都是人自身行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觀。
【第98句】:【戴著木頭眼鏡】 釋義:比喻目光短淺,也比喻看不起人。 例句:朱老忠說:“咱不能戴著木頭眼鏡,只看見一寸遠。老輩人們付下點辛苦,江濤要是念書念好了,運濤再坐著革命的官兒,將來咱子子孫孫就永遠不受壓迫,不受欺侮了。”
【第99句】:【皇上的旨,將軍的令——一口說了算】(歇)旨:圣旨。指一人說了就算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