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體現在既愛“雙優”的學生,更多地關愛“欠發展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合集六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1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科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第2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千年,每一件保存下來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筑都是彌足珍貴的國寶。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就如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畫卷,它忠實地反映了我們的過去。
中國古代傳統建筑能否在當代人手中繼承下去,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所有人正視面對的嚴峻問題。保護和傳承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也是歷史托付于我們的重要使命。
保護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就是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任何一座中國古代傳統建筑都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產生的,所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及科學技術水平、工藝技巧、藝術風格、風俗習慣等等。
傳統建筑體現出傳統的倫理觀念。從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宮、殿、門、閣,體量、形制、色彩中我們可以判斷等級、貴賤,從庶民的宅院到帝王的宮殿,都是有嚴格的布局、井然的秩序,反映著人的關系與地位的差異;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善于將功能多樣、風格迥異的建筑單體通過空間序列上的安排、組合,取得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反映了傳統文化追求多樣性統一的特點。
每一座中國古代傳統建筑都是一件藝術臻品,或厚重雄渾,或華麗繁縟,臺基、立柱、斗拱、屋頂,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比例協調生動美觀的圖畫。
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是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早在1994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布達拉宮集西藏宗教、政治、歷史和藝術諸方面于一身,不僅承載了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見證了藏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建設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進程,保護與傳承布達拉宮及其古建文化,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好這些彌足珍貴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筑
對中國古代傳統建筑進行保護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課題。中西方國家對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保護都在進行探索。歐洲的一些國家不僅在大學里開設了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保護和修復專業,而且社會上也有專業性極強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修復類工程公司。我國在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保護與重修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創新。
例如:隨著越來越多朝圣者與游客走進布達拉宮,布達拉宮采取了多種措施平衡古代傳統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服務。九牧集團也積極協助西藏政府進行文物保護工作,捐贈具有布達拉宮文化元素的衛浴潔具,用于布達拉宮廁所改造項目,進一步助力布達拉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保護與傳承布達拉宮及其文化貢獻力量。
現階段文化遺產保護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拓展,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專家到百姓對遺產的認識正逐步加深,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日益重視,這必將提高我國的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也必將會大大提高我國古代傳統建筑保護的水平。
第3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首先要認清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是什么,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哪里,要結合歷史、結合農村實際,只有充分認識和理解了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建立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試想,中華幾千年的文明,難道不如西方短短幾百年的文化思想嗎?西方人的信仰是什么?是鬼神。中國人的信仰是“天地君親師”,信仰的是對自己有恩的人或物;西方人提倡的所謂“自由、平等、博愛“都是“假、大、空”,是無源之水,自相矛盾。試想,一個不知道感恩的民族,一個靠掠奪發達的國家,純粹是一個野蠻的民族,與禽畜何異?還有什么”仁愛“可言?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能有什么”平等“?一個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的國家,能有什么”自由“?試想,一個沒有被教化的人,還算是人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思想文化深厚,有著重大的優秀的文明成果,是西方文明所不能比擬的;西方國家的長處在于科技領先,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更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搞全盤西化,要樹立對自有文化的自信,傳承好中國優秀的傳統的思想道德文化。
第4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擁有文化底蘊,并積極投身實踐中,進行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利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2)培養自己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要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要糾正自己對于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在各種外國文化不斷進入中國后,很多大學生盲目地崇尚外國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近年來韓劇、美劇、泰劇、日劇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將外來文化作為自己最愛的文化。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看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外來文化,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區發揚光大,而不是以外來文化為榮。
(4)對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古為今用,符合時代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大學生要主動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第5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此為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為八目。三綱八目合而為之則為大學之道。這是古人對于大學的理解,而做到三綱八目才算成就大學之道,也就成了圣人。
而今對于大學生的理解則是: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正在或已經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大學生是一個國家崛起中的后備力量,大學生學古通今,對于如何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則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融匯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正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愛國主義不抽象,而是具體的。要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就必須發揮“骨干”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是新時代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具有“骨干”的作用。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教育自己,不斷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二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即堅定信任中國共產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當代大學生,要積極學習黨的大政策,貫徹黨的思想精神,積極進取,努力完成學業,成為優秀的接班人。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時代潮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代大學生應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第6篇: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5000年的歷史沉淀,有著厚重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的面也很廣泛。那么對于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做到哪些事情呢?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我們現在對于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筑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么我們通過博物館一些旅游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我們通過觀看韓其實就看到了一種傳播文化的形式。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于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我們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通過對年輕人的傳統文化教育來弘揚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傳承方式不僅讓文化進入課堂,甚至進入課本。
上一篇:旅游的計劃書1000字精選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