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指預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2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3句】:【不到黃河心不死】(慣)比喻不到走投無路時不死心。也比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第4句】:【 渾身都是嘴】形容會說話。浩然《艷陽天》:“你們為什么 不講話呀?人背后渾身上下都是嘴,動真格的了,舌頭都讓 狗咬去了!”
【第5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6句】:葫蘆里賣藥——不知啥名堂
【第7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8句】:【透口風】見“露口風”。
【第9句】:【猴子屁股——坐不住】(歇)本指猴子生性好動,一刻也坐不穩;轉以形容人性情急躁,不穩重。
【第10句】:【這個一榔頭,那個一錘子】釋義:比喻你一言,他一語,意見不統一。例句:你還說民主管理指在巖上選組長,做計劃,籌資金。在船上還能這個—铘頭,那個一錘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亂套了?
【第11句】:晚上,爸爸檢查我的練習冊,發現好幾道題我馬虎了,就說:“馬虎也是病,治療不及時沒準會鬧別的病(注:這句話套用的是一句廣告詞)。今后實行一個新招——發現立即擰。”(遼寧·岫巖)
【第12句】:【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人,仁同音借用。謂 遇到可惡的人。劉彥林《春風得意》:“隔重門戶隔重山,隔 層樓板隔層天。吃瓜子吃出蝦米來,這里什么人(仁)都有 呢。”
【第13句】:【五體投地】現在比喻對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極點。那么“五體投地”中的“五體”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處?原來,“五體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種表示虔誠的行禮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拔弩w”又稱“五輪”,指兩膝、兩手掌、頭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的意思。其具體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佛教認為,行禮時,“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因“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寶,當將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通常是佛和菩薩,以表示皈依的虔誠。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廟禮佛時,都行五體投地大禮。
【第14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15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媽無精打采地從醫院回來——聽說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癥。鄰居王奶奶說:“天哪,這真是越咸越吃鹽,越熱越加棉。這么大的打擊,她難扛?。 保ê幽稀そ棺鳎?/p>
【第16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諧“惺惺”。形容聰明。也指聰明的人。
【第17句】:【新來的媳婦三日勤】新到一個地方工作,總會積極一些, 時間久了,就漸漸疲塌。清代《醒世姻緣傳》:“狄希陳也沒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聛淼南眿D三日勤’,看看兩口子 倒也罷了。”
【第18句】:我們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長讓人將大小配勻后再分。他說:“瘦婆娘騎胖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第19句】:【桃李滿天下】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的學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的人哪。
【第20句】:【人看起小,馬看起蹄】人的秉性,從小時候的表現就可看 出。周立波《暴風驟雨》:“郭全海真不錯,起小我就看出來 了。人看起小,馬看起蹄。”
【第21句】:【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第22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23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24句】:【千日吃了千升米】(慣)比喻住的日子已多,花銷很大。
【第25句】:賣孩子唱大戲——慶的什么功
【第26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綴有一排扣子,看似沒有實際用處,純屬裝飾。其實不然,它的來歷是大有作用的。在十八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視部隊的軍容。但由于士兵們常常用袖子擦臉,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臟。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釘上金屬扣子,來改變士兵用袖子當手巾擦臉的習慣。命令發出后,整個部隊的儀表果然變得整潔多了。沒想到這樣一來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不僅改變了部隊士兵的不良習慣,還起到了裝飾作用,顯得更瀟灑。從此,這種服裝很快流行開來。
【第27句】:月亮底下曬谷子——白費工夫;不頂用
【第28句】:【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見“木邊之目,田下之心—一相思”。
【第29句】:【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個完了】(歇)指事情越來越麻煩,沒個了結的時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沒完。 西瓜皮揩屁股——沒完沒了。揩:擦,抹。
【第30句】:【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歇)小兒:小孩兒。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第31句】:星期天,鄰院的小東在街門口面對一群小朋友指手畫腳地講著“孫悟空喝十八碗酒以后上山打老虎”的動人場面。正好路過此地的成伯伯聽了,哈哈一笑,指著小東說:“你驢嘴對那豬頭上,騙著一群小和尚?!痹趫龅暮⒆觽兌紭妨?。(河南·濟源)
【第32句】:爸爸想把爺爺奶奶從鄉下接到城里住,可爺爺奶奶就是不肯來,說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河南·確山)
【第33句】:【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諺)指人生下來兩手空空,到死時一錢一物也帶不走。勸人要淡泊名利,知足知止,不可在財物上貪得無厭。
【第34句】:【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敵人厲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變心則易壞事。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老話說,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奪權,想霸產,想在這小院兒里來個牛打江山馬坐 殿!”
【第35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諺)既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就不會說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話。多指彼此關系親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說見外話。
【第36句】:不搭棚的葡萄——沒有架子
【第37句】:等公雞下蛋——沒指望
【第38句】:狗嘴里掉不出象牙來——什么人說什么話
【第39句】:【左耳進,右耳出】見“這個耳朵進來,那個耳朵出去”。
【第40句】:【水溝不通四處流】(諺)水流的渠道如果不暢通,就必定四處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達,必定造成麻煩。
【第41句】:【老梅花,少牡丹】釋義:梅花植株越老越好,牡丹則相反。例句:“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植株以年老的為好,看這株梅花開的熱鬧勁兒,怕正是又年老又年輕的。
【第42句】:【挨打不記數】(慣)比喻吃虧受挫卻不記取教訓。
【第43句】:【近人不說遠話】釋義:給親近人說話不用繞彎子。例句:“咱們是近人不說遠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家伙們跑了?!?/p>
【第44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煩
【第45句】:【騎著瞎馬撞南墻】(慣)比喻由于盲目行動而遭受挫折。
【第46句】:【來無跡,去無蹤】(慣)來去沒有蹤影。形容行動詭秘或神速、隱秘。 也作來無蹤跡去無影。 來無影,去無蹤。 來無蹤,去無影。
【第47句】:【黃瓜茄子不能一攬子抓】釋義:比喻要區別情況,不同對待。例句:要知道,你是你,他是他,黃瓜茄子不能一攬子抓。我們的政策是有區別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待方法。
【第48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諺)指商店資格老,規模大,就往往會慢待顧客;顧客財大氣粗,又往往會刁難商店。 也作“客大壓店,店大壓客”。
【第49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第50句】:爸爸愛串門,不是打牌就是下棋,整日和鄰里幾個小伙子嘻嘻哈哈,沒個穩重樣兒。媽媽憤憤地說:“一年長不成,到老也是驢駒子!”(河南·南召)
【第51句】:【解鈴須用系鈴人】(諺)要解下老虎項下的鈴鐺,還得請那位系上鈴鐺的人才行。比喻問題是由誰引起,還得讓誰去解決。 也作“解鈴仍著系鈴人”。
【第52句】:【被盜經官重被盜】(諺)重:再次。被賊偷盜,去官府報案所花費的,就同再次被盜一樣。指舊時官衙勒索厲害。
【第53句】:【把眼藥吃到肚里】釋義:眼藥不能吃,比喻把事情搞錯了。例句:“有人說咱張獻忠服輸了,真想投降,這可是把眼藥吃到肚里啦?!?/p>
【第54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55句】:我村一家的東西被偷了,爺爺說:“這真是馬有轉韁之病,人有旦夕禍福!”(河南·滑縣)
【第56句】:風箏脫了線——扶搖直上;搖搖欲墜
【第57句】:【糞不臭,挑起來臭】(諺)指糞便不動它不臭,要是挑動它,就臭不可聞。比喻見不得人的丑事,不張揚則已,一旦張揚開就難以收拾。
【第58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慣)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處于中等水平。
【第59句】:【一會兒風一會兒雨】(慣)形容人情緒變化快,喜怒無常。
【第60句】:某村干部在群眾大會上講自己是如何秉公辦事的,可在宅基地的審批中,還是給他的親戚開了方便之門。爺爺忿忿不平道:“說歸說,笑歸笑,禿頭和尚向老道?!保ê幽稀ぽx縣)
【第61句】: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第62句】:【城隍廟里的菩薩——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轉指捏造、編造。指某些話語或事情是人編造出來的。
【第63句】:【樹林大了,什么鳥都有】見“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第64句】:瞎貓碰著死老鼠——湊巧;好運氣
【第65句】:【火燒烏龜——肚里痛】(歇)烏龜被火燒著時,外面硬殼沒事,里面疼。指內心感到痛苦。 也作“火燒烏龜——里面疼”。
【第66句】:小鬼吹氣——陰風
【第67句】:【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釋義: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例句:你鄭科長原來怎么說的?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吃著咱們種的糧粒兒,你還為不為民作主?
【第68句】:墳頭兒不叫墳頭兒——土包子
【第69句】:【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造的趣語。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為了去采購猴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梢?,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段鲙洝分械摹凹t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第70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71句】:【此可忍,孰不可忍】釋義:此:這,這個。“此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什么,哪個。這如果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指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例句:到現在,竟自屈膝自卑,叫外來的居上,此可忍,孰不可忍!
【第72句】:【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見“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
【第73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74句】:井里吹喇叭——低聲下氣
【第75句】:【只知道鑼是一面響,不知道鼓是兩面敲】釋義:比喻辦事只顧一個方面,不顧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鑼是一面響,不知道鼓是兩面敲?!彼谓鹕郊钡谜酒饋?,往外走了幾步,又轉身回來弓著腰說:“戲臺是大家搭的,戲要大家來唱才唱得好,誰也不管,還不垮臺?”
【第76句】:【爹娘親,娘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諺)娘舅:母親的兄或弟,即舅父。指子女跟父母和娘舅的親情,任何外力都不能隔斷。 也作“娘舅親,骨肉親,打折骨頭連著筋”。
【第77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78句】:拉磨的驢——瞎轉
【第79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80句】:【下馬威】“下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展示自己的威風,起震懾作用,以圖站穩腳跟?!跋埋R威”來源于“下車威”?!稘h書·敘傳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班伯這個人志氣很高,有勇有謀,勇于任事。當時定襄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和爾格林縣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亂。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經歷,且年輕力壯,自請擔任定襄郡太守,扭轉社會治安糟糕的狀況。定襄的豪門大戶和動亂分子都聽說過班伯厲害的名聲,“畏其下車作威”,囂張氣焰有所收斂。而班伯也確實來了個“下車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將所屬官吏集合起來,嚴厲打擊地方惡霸勢力,懲處制造動亂的不法之徒,社會秩序很快好轉,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顯示了他的“下車威”。這樣的“下車威”值得叫好。 “下車威”后來怎么變成“下馬威”了呢?原來,這與古代官員的乘坐工具有關。春秋戰國時期,官員就按照級別乘車。到后來,馬的位置逐漸代替了車子,官員們出行改為騎馬,由過去的下車到任變成了走馬上任,一F車威”的官習沿襲下來,由“下車威”變成了“下馬威”?,F在,新官乍到,對壞人和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地整治,當然是好,這個“下馬威”使得。如果對百姓耍威風,講派頭,擺官架子,這樣的“下馬威”(有的官員改坐“寶馬”豪車了)要不得。
【第81句】:【無可無不可】(慣)1指沒有什么絕對可以,也沒有什么絕對不可以。2指對事情沒有主見或拿不定主意。3指不固執己見,怎么都行。 4形容高興得不知怎樣才好。 也作“無可不可”。
【第82句】:【 珍珠陪著綠豆賣】謂降低身價。陪,也說:摻。周立波 《暴風驟雨》:“那一幫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兒呀?楊主任他也 跟他們混在一堆,珍珠摻著綠豆賣,一樣價錢也抱屈,慢說 還壓在他們底下?!?/p>
【第83句】:【不是武二郎,不過景陽岡】(諺)武二郎:武松,排行第二,故稱,《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以在景陽岡上徒手打死猛虎出名。指不是英雄好漢,就不敢獨闖險地。
【第84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85句】:黃鼠狼和狐貍結親——臭味相投
【第86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87句】:【近水樓臺先得月】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處。例句:鳳琴真有這樣的鐘愛之情,為什么不單獨寄信給他?摻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場子里的瘋姑娘們,安能不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把給他的信拆開呢?
【第88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第89句】:【胳膊擰不過大腿】(諺)胳膊細長,大腿粗壯,胳膊無力扭過大腿。 比喻弱勢者拗不過強勢者。 也作胳膊扭不過大腿。 胳膊肘彎不過大腿。
【第90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談崩了,愁得奶奶直鬧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說:“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門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91句】:【東西】“東西”合成一個詞的時候,“東西”非東非西,它指的是物品。來源于朱熹與他人對話的一段妙語。在南宋,朱熹和盛溫如都是大學問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溫如,正巧在街頭相遇。朱熹見他手里提一只新編的竹籃,便隨口問道:“拿這籃子去干什么?”盛溫如回答道:“去買東西?!敝祆渎牶蟊汩_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為己任,為何不買‘南北’,只買‘東西’呢?” 盛溫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和火我這竹籃是不能盛的。而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和金裝在籃里卻不要緊,所以,我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盛溫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說,解釋了買“東西”的道理,從此傳開,“東西”一詞使用至今。
【第92句】:【虎落平原,插翅難逃】釋義:比喻身陷不利的境地,無法逃脫。例句:石匠于,你要動一下,我就叫喊,門口就是我們的人!你們如今是虎落平原,插翅難逃啦!你饒了我,我也放了你!
【第93句】:【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程咬金是《說唐》中的人物,小說 寫他是一位福將,雖然武藝不高,但經常得勝。謂事情受到 阻礙,遇到橫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 櫚》:“可要當心呀!以講學為名,以尋侶為實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當心半路殺出程咬金來!”
【第94句】:【快刀不磨是塊鐵】(諺)指快刀也要常磨礪。比喻天資聰明的人也必須奮力學習,積極進取。
【第95句】:【 不知者不為罪】不是故意違反,可以原諒。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說,不知者不怪罪,我那會兒真是為兩邊好的,沒 想惹下這么大的禍。”
【第96句】:大年初一翻日歷——頭一回
【第97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慣)比喻出了問題只是臨時應付一下,不從根本上解決。也比喻處理問題不從全盤上考慮。 也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頭痛醫頭。
【第98句】:穿著汗衫戴棉帽——不相稱
【第99句】:【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見“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
上一篇:《一日禪的經典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