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解縉敏對”相關文言文,答案作文內容:
解縉,江西吉安府人,明代初期大臣,文學家。和徐渭、楊慎并成為明代三大才子,才氣超過鼎鼎大名的唐伯虎。他自幼穎悟絕人,書法、文章皆佳,代表作《古今列女傳》、《太宗實錄》、《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主持編纂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等。
解縉畫像
解縉十八歲就考取鄉試第一名,十九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明太祖朱元璋對年輕的頗有好感,一次把解縉召到身邊,談論時政,還鼓勵他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解縉對皇帝的信任無比感動,當天就下筆萬言,寫成萬言書,上呈朱元璋,這就是著名的《大庖西封事》。
后來解縉又經過深思熟慮,針對時弊,上了《太平十策》里,里面提到明初分封諸王的隱患。從歷史上看,這是一個正確的預言;但從政治上看,這是一個禁忌的話題。后被朱元璋解職回家著書,一直到朱元璋病逝才回到都城南京。
朱元璋畫像
明成祖朱棣時期,解縉又被重用,官至首輔大臣。明成祖曾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后因介入朱棣立太子之爭,受到讒言和誣陷,被捕下獄。永樂十三年,錦衣衛指揮官紀綱上呈囚犯的冊籍,朱棣見到了解縉的姓名,就別有意味地問:“縉猶在耶?”紀綱馬上就會意了,在監獄用酒先將解縉灌醉,而后拖到積雪中埋起來凍死,卒年四十七歲。
解縉墓
解縉的聰敏妙對當世無雙,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典故。
一次解縉陪朱元璋在御花園游玩,朱元璋有意考驗一下解縉,當他走上一座橋時問解縉:“看我現在走路的情形,有個說法嗎?”解縉答道:“這叫一步高一步。”等到下了橋,朱元璋又問他同樣的問題,解縉答道:“這叫后邊又比前邊高。”
又一次,解縉與朱元璋在御花園的池塘釣魚,解縉接連釣了幾條大魚,而朱元璋則一無所獲,心情比較郁悶。解縉對朱元璋說道:“陛下,你沒發現魚也如此知禮節嗎?” 朱元璋說:“為什么?” 解縉說有詩為證:“數尺絲綸入水中,金鉤拋去蕩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朱元璋龍顏大悅,心情頓時大好。
又有一次解縉到一大商賈家。事前,商賈家的女兒知道解縉的才能,想為難一下他。就在宅前貼上對聯,對聯云:“閑人免進,盜者休來。”解縉看罷一笑,拿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原來補寫為:“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還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雞冠本是胭脂染”,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后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今日為何淡淡妝?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為高興。
還有一次解縉到李府辦事,李尚書糾集一群當時的奇才賢俊,想為難一下解縉。其中一人見解縉身穿綠襖,便譏諷他道:“井里蛤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隨即道:“鍋中螃蟹著紅袍”。
李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解縉看到眾人存心為難他,于是舉杯祝酒說:“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題贈一聯助興”。尚書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立即寫道:“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然后擲筆而去。
1941年,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整風中,寫過《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引用了解縉“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一句,以此批評那些“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