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
原文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洞庭西望
注釋
洞庭西望楚江分:長江在湖北石首縣分兩道匯入洞庭湖,故云。
湘君:湘水女神。
賞析
乾元二年秋天,流落江南的李白在今湖南岳陽遇到被貶官嶺南的刑部侍郎李曄和被貶為岳州司馬的中書舍人賈至。老友重逢,于是一起游八百里洞庭。
這里的五首詩就是這次暢游的記錄。它們不僅記載了游中所見,還記載了游中所想;不僅描繪了日下洞庭,還描繪了月下洞庭和秋中洞庭;不僅寫船上的人物自己和兩個友人,還寫湘君這位魅力無限的水神和積淀在湖光山色之中的歷史人物。這方方面面結合起來,相當完整地刻畫出詩人此時的精神風貌和內(nèi)心世界。
第一首是總寫洞庭,是大場面的勾勒。在起伏的洞庭水波之上西望,滔滔的江水下分出兩道水脈,灌溉著這一片水域;回首南眺,一派水國蕩漾在無邊晴朗的天空中。如此壯麗的景象,讓詩人佇立船頭,左顧右盼,精神飛越。
天空沒有一絲云彩,太陽快要落山了,低低的太陽用一抹金色裝點秋色。滿天滿地的大好秋色在詩人眼前一直伸到岳陽南邊的長沙,又從那里延展開去,消失在為視力所不及的遠方。
那是一個人類墮落以前的神話的世界。知道舜嗎?他是一個半人半神的人物,贏得了娥皇、女英姐妹倆的愛情。為了神的事業(yè),舜渡過洞庭,往南過了長沙;再往南,死在蒼梧之野。思念著的兩個女人追呀追呀,渡過洞庭,往南過了長沙;再往南,追不上親人。于是哭啊哭啊,淚灑修竹,斑斑點點;淚盡人亡,化為哀怨著的水神,被感動著的江南人民尊稱她們?yōu)橄婢?/p>
現(xiàn)在,在詩人的腳下,翻涌著的湖水恰似愛情的淚水和傾訴;在詩人面前,碧空如洗的秋色又像美麗的面龐和不息的腳步。詩人遙遠的記憶被喚醒了。于是,被貶謫長沙的西漢才子賈誼來了,自投汨羅江的楚國屈原也來了。
詩人多想和這些人類的精英暢敘幽情啊!在這首詩前兩句所勾勒出來的壯麗的景色里,詩人獲得了具體描繪洞庭湖的自由天地;而通過三四兩句喚起的神話與歷史,詩人又可以含蓄蘊藉地抒發(fā)情感。第一首詩為詩人縱橫馳騁、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南湖秋水夜無煙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注釋
南湖:即洞庭湖。
耐可:能不能。
賞析
詩人喜歡洞庭湖的秋夜。夜的靜謐撫平了神經(jīng)的皺褶,而秋天的夜晚讓人更加恬靜安逸。
現(xiàn)在是洞庭湖上的秋夜。水面上煙霧皆無,干凈得很。一輪明月懸在空中,也沉在清澈的水中;蔚藍的天空含著一輪明月,也托著一葉扁舟和詩人頎長的身影。
水波涌起,波光粼粼,小船在清澈的水面上搖晃,也在蔚藍的天空里搖晃。能趁著水流劃到天上去嗎?詩人迷惑了。天分明是在頭頂,依附在大地上的人類怎么才能夠踏上去半步呢?然而現(xiàn)在,腳下這個巨大的透明的晃動的晶體,似乎就在天空里蕩漾。
自己身在何方呀?月色就在身邊,白云就在身邊。好,那就在這大好的月色里,在這水洗了的白云旁,舉杯暢飲吧!
洛陽才子謫湘川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注釋
洛陽才子謫湘川:洛陽才子,指西漢的賈誼,曾被貶長沙。賈至此時也被貶南方,而且兩人都是洛陽人,又是同姓,所以詩人用賈誼比同游的賈至。
元禮同舟月下仙:元禮,東漢名士李膺的字,這里指李曄。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桓譚《新論》中有“人聞長安樂,則出門向西而笑”的說法,來表達對長安的思念。西天,借指長安。
賞析
李膺,字元禮,是東漢末年讀書人的一位領袖人物。那時候朝政混亂,法度廢弛,李膺為官剛正不阿,除奸惡不避權貴,執(zhí)法如山,讓貪官污吏聞風而逃,躲在家里不敢出來。
李膺受到了讀書人的衷心擁戴,大家以結識他為身份的象征,就是為他駕車,也感到無比的榮幸。李膺和另一位名士郭泰是好朋友。郭泰還鄉(xiāng)的時候,二人乘舟渡水,送行的人都很羨慕,以為是神仙。李曄這時也因為剛正不阿得罪了朝中權貴而被貶官。現(xiàn)在站在李白身邊,讓詩人感到無比的榮幸,就像來到了文人的楷模李膺身邊,要和他同舟共濟一樣。更何況還有賈至這位西漢才子的本家呢!
月光下,洞庭湖的小船上并肩站著三個人。這三個人,兩個是從朝廷貶官出來,一個是早已被趕出朝廷,又剛剛遭到了流放。月光下,他們不約而同地思念著長安。美麗的月夜讓人留戀,讓人愿意為她再努力一次!
充滿了美好事物的生活是美好的,是值得為之付出的。美麗的月夜恢復了詩人對生活的信心,月光下,洞庭湖的小船上并肩站著三個精神矍鑠的人!
洞庭湖西秋月輝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注釋
《白苧》:江南民歌《白苧歌》。
賞析
夜已經(jīng)深了。秋夜的月光,一片清輝;遠處飛起幾只早起的鴻雁來,在晨光熹微處將它們的身影投進詩人的湖心;在蕭瑟的夜風中,嘎嘎的鳴叫和著滿船的歌聲,在今天和明天的臨界點上共鳴,飄滿了八百里洞庭,一直傳到悠長的瀟湘那邊去了。
船上的人們醉了。夜的霜灑落在頭上,不知哪里是白發(fā),哪里是月光;露水浸濕了衣裳,也不知道是酣飲著的美酒,還是身單衣薄的涼意。三個失意的人在酒醉中懷念著長安,把他們滿腹的哀愁撒向了洞庭湖。
帝子瀟湘去不還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注釋
帝子:即湘君。
明湖:洞庭湖。
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山,因傳說湘君曾經(jīng)居住過而得名。
賞析
詩人和他的朋友終于沒有等來理想的湘君。浩淼的瀟湘水云泛起層層波浪,似乎是她路過的腳步;而洞庭湖邊茂盛的秋草卻分明聞不到她的芳香。似乎只有明凈的湖面上還安放著她梳妝時的玉鏡,因為你看,微風吹過,那不是她正在淡淡地描她的眉么!
綠草如茵,不見人的蹤跡;而明凈的水面,卻清楚地搖蕩著詩人的面容。
詩人微笑了。云將自己投在水里,來和詩人做伴;藍天也將自己投到水里,裝載著詩人的船。還有君山,她也將自己投進水里。詩人抬起頭。那是湘君畫出的一幅畫兒,交給你,她是我們心心相印的信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涂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年間已有詞調(diào)。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
《洞庭西望》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夏夢悠遠》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吹笙鼓簧是什么意思》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