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古詩
春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農歷的第五個節氣。它標志著晝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各為十二小時,天氣逐漸變暖,大地開始回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與春分相關的詩歌。
1.《春分》——唐代:李商隱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春分》描繪了春分時節大地新生、萬物復蘇的景象:
風卷殘云過夢洲,露濃花瘦蕊凝愁。
蕭疏殿閣空悠悠,斜日荒庭彩鳳樓。
不覺鎮河明月至,花開花落舊人頭。
這首詩以“風卷殘云”開篇,形象地表現了春風拂面、云彩消散的場景。接下來,“露濃花瘦蕊凝愁”這句話則將讀者帶入到一個靜謐而充滿生機的世界中。最后兩句則表達了時間的流轉,以及人們在這個節氣里感慨歲月更迭的情感。
2.《春分》——唐代: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春分》則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出發,描繪了春分時節各種生物的歡騰:
青山半落青天外,朝暮長安一水間。
短發巖前千嶂暮,疏鐘樓上五更寒。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白居易的詩歌中有許多描寫自然和動物的部分。《春分》這首詩也是如此。開篇即以“青山”、“青天”為主題,并提到“朝暮長安”,將讀者帶入了大自然與城市交匯的場景之中。接下來,“短發巖前千嶂暮”、“疏鐘樓上五更寒”等詞語則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在這個節氣里歡騰、生機勃勃的狀態。
3.《春分日重至》——宋代:陸游
宋代文學家陸游的《春分日重至》則更加直白地表達了人們在這個節氣里的情感。下面是詩歌的開頭:
生涯豈料春分日,夢里空聞到鳥啼。
這首詩的前兩句話,借用了“生涯”和“夢里”等詞匯來表達時間流轉、歲月更迭的主題。第三句則使用了“鳥啼”來象征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景象,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對這個節氣充滿期待和渴望。
4.《春分》——明代:于謙
明代文學家于謙則在他的《春分》一詩中,以比較抒情的方式描繪了春分時節下雨后大地變得更加清新、明亮的場景:
寒塘渡鶴影,冷澗殘冰身。
初晴方覺眼,處處有香塵。
水色看煙寺,山光入畫樓。
閑花落徑上,靜鳥啄庭新。
整首詩歌都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題。詩歌中的“寒塘渡鶴影”、“冷澗殘冰身”等詞匯,描繪出即便是在春分時節,自然界仍有寒意。不過接下來,“初晴方覺眼,處處有香塵”則表現了雨后大地變得更加清新、明亮的場景。
5.《春分》——元代:馬致遠
最后一首詩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的《春分》。這首詩以對比手法描繪了春天和冬天的區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南山北徑千條,春水橋邊野草齊。
更那堪把衣推,月落烏啼霜滿地。
這首詩歌中的前兩句話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并展示了春分時節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第三句“村南山北徑千條”,則將讀者帶入到田園生活的場景之中。最后一句“更那堪把衣推,月落烏啼霜滿地”則表現了春分時節和冬天的區別,以及人們在這個節氣里感到的喜悅和愁思。
以上是幾位著名文學家創作的關于春分節氣的詩歌。這些詩歌或是描繪了大自然萬物復蘇、歡騰的景象,或是表達了人們在這個節氣里感慨歲月流轉、期待新生的情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