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諺)三九:冬至節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三伏:夏至節后的頭伏、二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指練習武功,貴在堅持,冷不避三九,熱不避三伏。 也作冷練三九,熱練三伏。 熱練三伏,冷練三九。
【第2句】:【看風向】(慣)比喻觀察形勢發展變化的情況。 也作看風勢。 看風頭。
【第3句】:【銅鈴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銅鈴打鼓,除了鼓聲,還有鈴聲;轉喻話里有話,另有用意。
【第4句】:【膽小不得將軍做】(諺)膽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將軍。指只有膽量大的、敢作敢為的人才可以領兵打仗。也泛指膽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膽小的得不了將軍位。 膽大做將軍。
【第5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釋義:拔:超出,高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品德才能出眾。 例句:不為習俗所移,不為貧窮所詘,其乎其類,拔乎其萃。
【第6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諺)駐軍的軍營像鐵鑄一般,經久不動;軍營里的士兵卻一撥去了又來一撥,流動不停。指軍營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動的。 也作“鐵打軍營流水的兵”。
【第7句】:(《五燈會元》卷十九)老婆心好比葛藤糾纏,不符合禪宗“單刀直人”的宗風。
【第8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教把眾生世界分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間和地獄;色界包括四禪十八天;無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眾生生死輪回的處所,充滿痛苦煩惱,被喻為“火宅”?!拔逍小痹侵袊糯恼軐W概念,指構造物質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質特征,而且相互之間有生成、克制等聯系,從而構成了萬物及其運動變化?!俺鋈缤狻本褪浅錾垒喕?,“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質的障礙。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第9句】:鐵生銹則壞,人生妒則敗
【第10句】:【近人不說遠話】 釋義:給親近人說話不用繞彎子(yipinjuzi.com)。 例句:“咱們是近人不說遠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家伙們跑了?!?/p>
【第11句】:【孩兒不嫌娘丑】見“兒不嫌母丑”。
【第12句】:要想睡得人輕松,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第13句】:【不圖打魚,只圖混水】(慣)不為捕魚,只想把水攪混。比喻不圖得到多少好處,只為把事情攪亂。
【第14句】:【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歇)羅漢:佛教稱斷絕了一切嗜欲、解脫了煩惱,應受人供奉的尊者,我國寺廟中供奉的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觀音:南海觀世音菩薩。指主體比客體還多。
【第15句】:【顧了翻鍋,忘了燒火】(慣)比喻顧此失彼。
【第16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17句】:【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諺)要少喝酒,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多曉事,開拓見聞的領域。指少喝酒就少出麻煩,多曉事就多增見識。
【第18句】:多銼出快鋸,多做長知識。
【第19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慣)指不顧路途遙遠,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20句】:【樹林子大,什么鳥都有】 釋義: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樣的人都有。 例句:“真是樹林子大,什么鳥都有,居然有人誣告盧華?!?/p>
【第21句】:【晌午吃晚飯——早些哩】(歇)晌午:中午。指時間或事情還早得很。
【第22句】:第一義佛教稱徹底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度肜阗そ洝肪矶骸暗谝涣x者,圣智內證,非言語法是智境界?!彼宕亍秳禀呓泴毧摺肪砩现骸袄順O莫過,名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為義。”隋代慧遠《大乘義章》卷一:“第一義者,亦名真諦,第一是其顯圣之目,所以名義?!碧圃娭袑乙姶嗽~,如李頎《題神力師院》詩:“每聞第一義,心凈琉璃光?!焙蠖嘤谩暗谝涣x”指某家某派最高最深的理義。如《明儒學案》卷十八引羅洪先《淪學書》:“力行是孑L門第一義。”
【第23句】:【心眼】佛教指觀察了悟事物之心,心之洞察如眼之明見,故稱“心眼”。如《觀無量壽經》:“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焙蟪蔀橐粋€多義詞。或指存心,心思。如唐·李德裕《慎獨論》:“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況為惡者乎?”又如·劉天迪《齊天樂》詞:“甚新雨情懷,故園心眼,明日西江,斜陽帆影轉?!币嘀感貞?、心地。如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她的心眼兒向來是大方的?!庇秩缌罕蟆恫セ鹩洝匪模骸澳由性谄浯?,要緊的是心眼好,脾氣正直,將來能頂門過日子?!保ɡ蠲鳈啵?/p>
【第24句】:【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諺)指做生意要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領,傲多大事情。
【第25句】:【住持】護持佛法,使之久住于世間的意思。如《圓覺經》卷上:“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庇秩纭读焊呱畟鳌肪硎唬骸按宋辶_漢,次第住持。”用于僧職意義的住持之稱,早在南北朝期間已經產生了。《金石萃編》卷七八《東林寺碑》記載:“(梁)有果、[往/日]二法師,僧寶所欽,克和止觀,法物為大,用繼住持。上座曇杰,寺主道廉、都維那道貞等,皆沐浴福河,棲止凈業。”從這段記載可見,“住持”之職不在上座、寺主、都維那“三綱”之列,也不是禪宗首先設置?!峨沸薨僬汕逡帯ぷ〕终隆氛f:“(百丈)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睉恰白〕帧笔加械氖聦??!白〕帧币卜Q“方丈”,大致上是某一寺院的精神領袖,一般由年高德劭的僧人擔任。住持精通教義,擅長說法,指導弘法,通常不直接參與具體的寺務。也稱為住持僧。如明·都穆《都公談纂》卷上:“陳氏既平,上至南京,置顛仙于靈谷寺,顛仙日與住持僧聒惱。”后道教亦沿用此稱,稱主持道觀者。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七:“常見廟宇寺觀稍有規模者,必慎擇住持,演法蓄眾。”住持又可作動詞用,謂擔任住持之職。如宋·蔡·《鐵圍山叢談》卷五:“(道楷)大觀間,住持東都之凈因禪院。”又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棲真》:“這里是女道住持,從不留客的?!贝颂幹傅烙^中的當家。(李明權)
【第26句】:苦中作樂指身處困境,猶強自歡娛。宋代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詩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园俗譃轫崱!鼻宕木]《瑞筠圖》第十一出:“這叫做黃連樹下操琴,苦中作樂。”語本《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心如喬鉤,苦中作樂想故?!币馑际牵合朐谌松目嗪@飳で髿g樂,會造成更大的痛苦,如同吞下鉤子一樣扎心。
【第27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釋義:比喻還有本事更高的人。 例句:地球人無能為力的事,竟由f也f門—語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28句】:【既來佛會下,都是有緣人】謂在燒香、拜佛等佛事活動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緣分的。也泛指相會的人都有緣分。如元·楊暹《西游記》第六本第二一出:“要經文,準備的貝葉全新,著東土開發群迷度萬民,不枉了孫行者驅弛受窘,豬八戒奔波逃遁。恁既來佛會下,則恁這班兒都是有緣人。”又如《西游記》第三六回:“你不濟事。但是和尚,即與我們一般。常言道: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你且坐,等我進去看看。”(李明權)
【第29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諺)苦海:深重的苦難。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達彼岸。原指苦難無論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無論犯的罪惡多大,只要改惡從善,就有出路。
【第30句】:【火候不到不揭鍋】見“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31句】: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
【第32句】:愿為眾人死,不為一人亡.
【第33句】:【好狗架不住一群狼】 釋義:比喻一個人本事再大也敵不過一群人。 例句:唉,完了完了。好狗還架不住一群狼呢。
【第34句】:取經求取佛經。我國古代有許多高僧不畏山長水遙,到印度、西域取經。
【第35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諺)發大水之前,魚有反應;起大風之前,水有反應。指水災、風災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36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37句】:【鬧戲還在后頭】見“好戲還在后頭”。
【第38句】:【老虎不吃回頭食】(諺)老虎不回轉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氣的人做事,認定目標,勇往直前,絕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頭食”。
【第39句】:不知不覺鳩摩羅什所譯《維摩詰經·不思議品》說:“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山名)之高廣,內(納)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巾,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后因以用“不知不覺”形容不經意,沒有覺察到。如《野叟曝言》第三回:“兩人不及細說,將身上衣裳略攪掉些水氣,不知不覺,天已昏黑?!绷x如茅盾《色盲》二:“林白霜手里的筆,不知不覺就停下來了?!?/p>
【第40句】:【鐵杓子碰鍋沿】見“馬勺碰鍋沿”。
【第41句】:【痢痢頭上拍蒼蠅——來一個著一個】(歇)著:打中。指來一個就勾搭或籠絡住一個。也指來者不拒,統統接納。
【第42句】:【男兒當自強】(諺)指好男兒應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43句】:清水才能裝進竹心,真話才能裝進人心
【第44句】:【開門七件事】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說每戶人家開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東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其實,宋代就有了“早晨起來七件事”的說法。不過當時的七件事與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鹽、醬、豉、姜、椒、茶?!?而且這七件事的說法在宋代并沒有完全定型,還有“八件事”的說法。南宋吳自牧編撰的《夢粱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酒醬醋茶?!钡搅嗽?,七件事才固定下來。元雜劇《劉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當家詩》:“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辈粌H這一首,很多元雜劇,例如《玉壺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內容。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懷詩《除夕口占》:“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歲暮清閑無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實生活,連過年都吃不上油鹽醬醋,何況平時乎! 明朝還有一首無“醋”詩歌,蠻有意思,不得不錄。當時有一才子,不顧其妻再三規勸而納下小妾,其妻十分憤怒贈詩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儂今洗手不理家。開門諸事都交付,柴米油鹽醬和茶”。耐人尋味的是,在開門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獨留下了一件——醋。個中滋味,不難理解。
【第45句】: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第46句】:【將軍肚】“將軍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軍肚越來越多。在過去很多人以將軍肚為榮,認為有氣派。其實,將軍肚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現在時興減肥。 將軍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為什么把大肚子稱為“將軍肚”而不稱作宰相肚呢?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將領有關,他就是湘軍統帥之一的左宗棠。 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歡開玩笑,詼諧幽默,他曾指著自己的大肚子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將軍肚”因此廣泛流傳開來。 左宗棠尤其喜歡拿自己的大肚子開玩笑。左宗棠領兵駐甘肅時,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身邊的侍從:“你知道這大肚子里裝的是什么嗎?”侍從回答說:“都是燕窩魚翅?!弊笞谔穆牶螅Τ獾溃骸澳阏f的是什么話?”侍從又說道:“那裝的是甲魚、火腿了?!弊笞谔穆牶蟠笮Γ骸澳悴恢肋@里面裝的是絕大侖嗎?”侍從不解,卻又不敢直言左帥,出來對人說:“什么樣的金輪,將軍能吞到肚子里,何況還是絕大的?!比藗兟犃吮欢旱门醺勾笮?。 還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說:“你知道我肚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有人說是滿腹經綸,有人說是甲兵百萬,也有人說是包羅萬象。左公聽后搖頭說都不對。忽然一小校站起來大聲說:“大帥的肚子里沒有裝東西,都是屎?!?此語一出,驚壞了四座,人們都為這個膽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沒有處罰這個小校,還帶著喜色地說:“這話還差不多。”像這樣的故事在左帥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溫和幽默的方式處理,可見左帥為人之率真。
【第47句】:人群里有聰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銀。
【第48句】: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第49句】:【放著他的,擱著我的】(慣)指把當時的情況放下不說,以后再看結果。
【第50句】:【人不壓眾,貌不驚人】(慣)指人的相貌不出眾,很普通。 也作“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衣:衣裝,衣飾。
【第51句】:【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見“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
【第52句】:經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唐代道世《諸經要集》卷第九:“潔其心而凈其意者,則三涂報息,四德常滿。防意如城,守口如瓶?!?/p>
【第53句】:【打虎先掰牙】 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 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编嚺辔湔f了一句?!皦永镒綖觚?,跑不了的?!碧沾蟛畼泛呛堑卣f。
【第54句】:【何首烏】何首烏,是我國特有的一味名貴中藥材,其莖、根皆可入藥,而且藥用價值很高。 相傳在唐代,有一個姓何名田兒的人,因其體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五十歲仍無子。有一天晚上,他飲酒過多,醉臥田野,在朦朧中看見兩株樹藤相距三尺,苗蔓相交,覺得很奇怪,就連根掘起,根部長得像一男一女兩個小娃娃。何田兒把此物帶回家,但無人認識。有人對何田兒開玩笑說:“你年老無子,這可能是天賜神藥,有兒有女為何不吃吃試試?”田兒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許。說也奇怪,連服數月后感覺精力強盛,舊疾都痊愈了;相繼服用了一個時期,原來已經花白的頭發也都變烏了,并且在十年內生了幾個子女;他改名能嗣,活到一百多歲。能嗣的兒子延秀、孫子首烏,終生服用此藥,都健康長壽,晚年須發仍然發黑。由此,這一藥的名聲傳開了。 后人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為藥名,叫“何首烏”。
【第55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56句】:別具只眼另有一番獨特的眼力與高超的見解,與眾不同,俗謂之“別具只眼”。如宋代楊萬里《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第57句】:【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諺)指遇到問題總要設法解決,不能讓事情把人難住。 也作“活人哪能讓尿憋死”。
【第58句】:【七手八腳】謂人多而手忙腳亂。出于《續燈錄》卷三二:“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痹馐牵翰还墉h境如何嘈雜,人來人往,我自耳不聞,眼不見,心中泰然。后俗語中常用“七手八腳”指動作忙亂。如《紅樓夢》第三三回:“眾人一聲答應,七手八腳,忙把寶玉送入怡紅院內自己床上臥好。”又如老舍《二馬》第二段三:“馬威七手八腳的把箱子什么的搬下去。”也指手腳很多。如《何典》第十回:“不過兩個養發強盜,又不是三頭六臂、七手八腳的天神天將,就這等怕如折捩!” (李明權)
【第59句】:【蘿卜精——頭上青】(歇)精:精靈。頭:本指蘿卜頂部,轉指人口頭。青:青色,諧“清”。本指蘿卜露出地表的頂部是青色的,轉指人(多指官員)只是口頭上清廉。常含譏諷意味。
【第60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諺)人畢竟不是圣人賢人,誰能生來不犯錯誤呢?指人人都有局限,免不了要犯錯誤。 也作“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第61句】:【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釋義:沉溺于男女私情,英雄的壯志就會消磨掉。 例句:這平生的大志,都被這嬌妻美妾消磨盡了。常言道:“兒女情長,英雄氣短?!?/p>
【第62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63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64句】:【肩膀寬】(慣)形容人能力強,能擔起重任。
【第65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 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 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66句】:【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釋義:比喻不管少了誰,事情照樣辦。 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唄;一句話說到底: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第67句】: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第68句】: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69句】:【八竿子打不著】(慣)形容二者沒有關系或關系十分疏遠。
【第70句】:【春耕宜遲,秋耕宜早】 釋義:春耕應該晚些,等土地徹底解凍;秋耕應早,爭取在封凍前耕完。 例句:語云:“春耕宜遲,秋耕宜早。”宜遲者,凍漸解,地氣始通,雖堅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來春宜苗也。
【第71句】: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一分。
【第72句】:【馬虎】“馬虎”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事草率或粗心大意。馬、虎和粗心大意這風馬牛不相及的三者,怎么會聯系到一起,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固定詞語“馬虎”呢? 相傳,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非常喜歡畫虎,有一次,他剛畫成一只虎頭,有位朋友登門來拜訪,請他畫一幅馬。這位畫家大筆一揮,非常隨便地在虎頭之下添上了馬的身軀。朋友見他如此不認真,便質問他說:“你這畫的到底是馬呀還是虎呀?”沒想到這位仁兄隨口便答道:“管它什么呢,馬馬虎虎吧!”朋友見狀,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別人不要,畫家就把自己這幅“得意之作”掛到墻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后很奇怪,用手指著畫問他:“爸爸,那上面畫的是什么???”“是虎”,畫家漫不經心地回答。后來二兒子也好奇地問他,畫家又隨口支吾著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碰上一匹馬,卻以為是虎,搭上箭,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馬主人不干了,要他賠償,害得畫家不得不原價賠償。后來二兒出門,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以為是馬,就想去騎,結果被老虎吃掉了。畫家聞訊,悲痛萬分,就把《馬虎圖》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庇谑沁@位畫家贏得了一個“馬虎先生”的外號。從此,“馬虎”這個詞獲得了新義,流傳至今了。
【第73句】:【褒彈是買主,喝彩是閑人】(諺)褒:稱贊。彈:彈嫌。指品評貨物好壞的才是真買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幫閑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優點也指出缺點才是對人真正的關愛。 也作“褒貶是買主,叫好是閑人”。
【第74句】:【吐壞水兒】(慣)比喻出壞點子,耍狡猾手段。
【第75句】:【太太死了壓斷街,老爺死了沒人抬】(諺)壓斷街:形容出動的人多。太太死了,有老爺的權勢,誰敢不來送殯討好;老爺死了,權勢沒了,沒有人會出來為他抬棺材。 形容舊時人們對有權勢者的炎涼情態。
【第76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77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慣)指人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臉面而寧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78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79句】:【人有同貌人,物有同形物】(諺)世界之大,偶爾也會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形狀完全相同的物。指人和人、物和物相像,這是大自然的巧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第80句】:【稍瓜打驢——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種菜瓜,長而脆。本指用長而脆的菜瓜去打驢而斷成半截,轉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緒、財物等衰減了一半。
【第81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82句】:一問三不知,神仙沒法治.
【第83句】:【枇杷黃,醫者忙;橘子黃,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生忙;橘子皮色發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84句】:【矮檐之下出頭難】(諺)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體彎曲,難以伸直頭顱。比喻人身處強大勢力的壓抑之下,身不由己。
【第85句】:【受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86句】:【排檔】“排檔”,是指敞開式的簡易大眾就餐場所。排檔是廣東口語。 “排檔”可能源于“排當”。元代劉一清撰《錢塘遺事》細述南宋舊事,卷五有“排當”一則云:“宮中飲宴名排當。理宗朝排當之禮多內侍自為之,一有排當則必有私事密啟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給事陳宗禮有日:‘內侍用心非借排當以規羨馀,則假秩筵以奉殷勤。不如聚幾州汗血之勞而供一夕笙歌之費?!苏f可想矣!” 原來,“排當”是宮中飲宴的名稱,是古代一種腐敗現象。根據發現的南宋宮廷菜單考證,皇宮里下人也不是每天花天酒地,皇宮里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有時宮廷內侍們就自己掏腰包,請皇帝、貴族、大臣吃飯。一下子競成風氣,由于輪流請客,排隊當值,稱為“排當”。剛開始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報銷,到宋理宗的時候,開始拿到中央或各級財政的金庫報銷了。 后來,排當流到民間,成為簡易、廉價、大眾消費的形式。由于經常設在街邊,擺有大量桌椅,同時廣東人稱攤位為“檔”或“檔口”,進而轉變為“排檔”了?,F在“大排檔”風靡全國。
【第87句】:【往火坑里推】(慣)比喻使人遭受苦難,陷入悲慘的境地。 也作“向火坑里推”。
【第88句】:【一根筷子吃面條——單挑】(歇)指自己單獨干或獨自一人生活。
【第89句】:【本來面目】指不加飾偽的真相。宋·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憋@示出詩人曠達而真率的性格?!氨緛砻婺俊痹嵌U家語,源于《壇經·行由品》,謂六祖惠能接受衣缽后,南行到大庾嶺,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聲明“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先讓他“屏息諸緣,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當下大悟。“本來面目”在禪門中指真心、本性;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明心見性”。從《壇經》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惡,一念不生,即所謂“本來面目”。(李明權)
【第90句】:【為人無主見,吃虧在眼前】(諺)為人處世沒主見,隨時都會吃虧。 指人應有主見,行事不能隨風倒。
【第91句】:三天吃一只羊, 不如洗腳再上床。
【第92句】:【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歇)指花了很大力氣,卻沒有得到好的回報。 也作“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
【第93句】:路直行人多,人直朋友多
【第94句】:【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釋義:拾掇:收拾懲治。比喻一個一個地對付、一個一個地解決。 例句:若不說井底蛙,眼光短呢!這事是心急吃不了熱鍋粥,咱們是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第95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諺)指寧肯餓死也不做賊,因為偷竊是擔賊名、喪人格的;寧肯屈死也不告狀,因為官府衙門敲詐勒索,不為民作主。
【第96句】:習氣猶言習慣,系長期養成的難以改變的行為、語言和意向。如宋代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復長篇書小草。”陸游《抄書》詩:“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暁狻倍嗪H義,如謂“官僚習氣”、“流氓習氣”等。
【第97句】: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
【第98句】:家有一老,強似活寶。
【第99句】:常用于平行機關,相當的意思。如:相應函達;相應咨復。
上一篇:大徹大悟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