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濫竽充數
【第2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糟鼻子被誤認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
【第3句】:筍子變竹——節節空
【第4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5句】:盤里魚兒甕中鱉——跑到哪里去
【第6句】:黃河的石頭——經過大風浪的
【第7句】:病人拍皮球——有氣無力;少氣無力
【第8句】:【風馬牛干部】即刮共產風、拍馬屁、吹牛的干部。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幾年提拔了一批刮風、拍馬、吹牛的干部——風馬牛干部,不但自己說假話,還逼著群眾大說假話。”
【第9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10句】:火車進隧道——長驅直入
【第11句】:堿地里的莊稼——稀稀拉拉
【第12句】:見著貓兒當老虎——大驚小怪
【第13句】:出土的竹筍——躥得快
【第14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15句】:鵝卵石掉醬缸——糊涂蛋
【第16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舊時窮苦人。指日子越來越艱難或境況越來越糟。
【第17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18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19句】:海上不吹風——波平浪靜
【第20句】:船老大坐后艄——見風使舵
【第21句】:【鐵路巡警——你管不著這一段】(歇)巡警:舊時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轄范圍,互不干涉。也指不該管的管不著。也作鐵路警察擺手——管不著這一段。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22句】:垃圾堆里的畫——廢畫(話)
【第23句】:叔叔見義勇為,各方面的表揚獎勵紛至沓來,這讓叔叔很不好意思。嬸子說:“好馬配雕鞍,好人配稱贊。你又不是袁世凱做皇帝——欺世盜名的,有什么難為情的呢?”(河南·南陽)
【第24句】:檢驗員量車件——卡得緊
【第25句】:人情一把鋸——有來有去
【第26句】:死胡同里趕大車——拐不過彎來
【第27句】:老天爺不下雨——靠自澆(覺)
【第28句】:稻場打網——撲空
【第29句】:跛腳馬上戰場——有死無活
【第30句】:草帽戴在膝蓋上——不對頭
【第31句】:我看到媽媽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媽媽急忙攔住說:“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夠一吃(尺)喲!”(山東·蒼山)
【第32句】:韭菜煮豆腐——青(清)二白
【第33句】:呂布拜董卓——挑肥揀瘦
【第34句】:蝎子敲門——毒到家了
【第35句】:隔山買牛——不知公母
【第36句】:楠竹搭橋——走的空路
【第37句】:吃了三天齋就想上西天——功底還淺
【第38句】:拖拉機進弄堂——轉不過彎
【第39句】:斜嘴開口——盡說歪話
【第40句】:乘火車誤了點——趕不上了
【第41句】:船到江心才補漏——晚了;遲了
【第42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43句】:桃花潭水深干尺——無與倫比
【第44句】:渾水池子——看不透
【第45句】:【蘿卜雕寶盒——不是個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適人才。|
【第46句】:老太婆摜權——有氣無力
【第47句】:虱子躲在皮襖里——有住的沒吃的
【第48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歇)八仙:道教傳說中的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備的神妙莫測的能力,今指特別高超的本領。相傳八仙渡海到蓬萊山赴蟠桃會,一路上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領,或各有各的一套好辦法。也作八仙過海——各使神通。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第49句】:晚飯時,我蒸了兩個雞蛋給媽媽吃。我問媽媽味道如何,媽媽高興地說:“兩個啞巴睡一頭——沒得說!”(湖北·黃石)
【第50句】:歪嘴爛舌頭——說不出好話來
【第51句】:石頭打的鎖——沒心沒眼
【第52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歇)指人不知危險,膽子太大。常含譏諷意味。
【第53句】:入市烏龜——得縮頭時且縮頭
【第54句】:墨斗彈出兩條線——思(絲)路不對
【第55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56句】:六月的冷空氣——反常
【第57句】:隔年蠶作繭——無新絲(無心思)
【第58句】:秋后的螞蚱——蹦罡達不了幾天
【第59句】:飯熟揭鍋蓋——氣沖沖
【第60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61句】:死榆木頭——不通電;不通氣
【第62句】:七月里的荷花——時鮮
【第63句】:河水不犯井水——各干各的
【第64句】: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第65句】:今年與去年相比是一個豐收年。爸爸說:“這就像小禿長個臉面胡——缺處有補。”我建議把一部分糧食賣掉,可爺爺說:“莊稼佬生得怪,東西越貴越不賣。”(河南·新野)
【第66句】:渾水摸魚——撈一把
【第67句】:談心不點燈——說黑話
【第68句】:吃狼奶長大的——兇惡極了
【第69句】:盆子里擺的山水——假景(加勁)
【第70句】:倆寡婦掉淚——不說都清楚
【第71句】:槽頭上買馬——看母子
【第72句】:【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歇)吹胡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
【第73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成不了事;磨洋工
【第74句】:狗嘴里掉不出象牙來——什么人說什么話
【第75句】:彌勒佛頭上筑鵲巢——喜上加喜
【第76句】:大路朝天——各人一邊
【第77句】:黃牛打架——死頂
【第78句】:小窟窿——掏不出大螃蟹
【第79句】:大爺比太爺——只差一點
【第80句】:城隍菩薩拉二胡——鬼扯
【第81句】:屋里風箏——高飛有限
【第82句】:濕柳做橋——歪歪扭扭
【第83句】: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第84句】:水過地皮濕——經手三分肥
【第85句】:【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歇)龍王:傳說中掌管興風降雨、統領水族的神。指不認識自家人,或自己人之間發生誤會。
【第86句】:拔了蘿卜窟窿在——有根有據
【第87句】:休息休息再說——歇后語
【第88句】:船上打傘——沒天沒地
【第89句】: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不離
【第90句】:狗頭長角——裝羊(佯)
【第91句】:不見棺材不落淚——死心眼
【第92句】:急需的圖章——刻不容緩
【第93句】:搬起樓梯上天——高攀不得;無門;找不到門路
【第94句】:拆東墻補西墻——湊合著過
【第95句】:黃鼠狼和狐貍結親——臭味相投
【第96句】:生蟲的拐棍——靠不住
【第97句】:腳踩蹺蹺板——上一下
【第98句】:【行李】“行李”指出門時所攜帶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車設有行李車。但它最初指稱的對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行李”一詞,源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杜預注:“行李使人也。““使人”即外交使節。古代的外交官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卷六中說:“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這段話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國外以辦理國家事務的人。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左傳》中“行李”有時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到了漢代,“行李”的意義,由“行人”引申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難。”從唐代開始,“行李”的詞義有了顯著變化,它由“行旅”引申為“行裝”。白居易題贈李盧中丞詩云:“聞君每來去,砣砣事行李。”這里的“行李”就是出門時帶的東西。從此以后,“行李”的含義,便逐漸由指人過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廣泛。蘇軾《與程德孺運使書》云:“約程四月末間到真州,當遣兒子邁往宜興取行李。”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早晚即行,試遣人往求之,時行李已出房。”此兩處“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裝。至明代,繼續沿襲“行李”即行裝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見,“行李”詞義演變的脈絡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裝。化成順口溜就是:使節要出行,艱辛伴旅程。隨身攜物品,饑寒有保證。
【第99句】:吃棉花長大的——心軟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很經典很走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