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日禪:【用寧靜的心擁抱世界】閉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為心浮氣燥而搞砸過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環境、被人所影響?是不是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不放過自己?心里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第2句】:喜歡與愛有什么區別?師傅看到,一個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離開,孩子被花的美麗迷醉,不由伸手把花摘下。師傅說,這就是喜歡。接著,師傅指了指另一個男孩,見孩子滿頭大汗在給花澆水,又擔心花被烈日曬著,就站在花前擋太陽。師傅說這就是愛。喜歡是為了得到,而愛卻是為了付出。
【第3句】:誰掌握了真理呢?真理在誰手中呢?自古以來,哲人、智者、國王、強盜爭辯不休,皆毫無意義。唯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斷稱念者,便是掌握真理的人。
【第4句】: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劑。人活著要順其自然,不受外界環境的任何影響。過于倚重外物與環境只會讓人充滿煩惱,無從解脫。古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確,天底下大多數煩惱其實都是自找的,解脫本是多此一舉。
【第5句】:婆羅門不受別人引導;他考察諸法,不予采納。因此,他超越爭論,不崇尚任何觀點。信奉教條的人不會帶來純潔,他推崇臆想的觀點,聲稱依靠它就有光明。就有純潔,他看到的僅此而已。不隨心所欲,不信奉教條;他擺脫觀點,成為智者,不執著世界,不自怨自艾。《經集》第四品,第十三章《大積集經》
【第6句】:如果說世界只有一種顏色,只有一種聲音,那是把山河認作法眼,并沒有穿透祖師佛法的境界。客觀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只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世間萬物,世界每時每刻都很豐富精彩。
【第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自己的心地是自己的世界,不要在意生活中的七顛八倒,固守內心世界的一方安寧、清凈,或者說是一份寂寞,生活如茶,品的是一種忘卻,忘記別人的怨恨,忘記別人的過錯。
【第8句】:【禪心佛語】聽一曲梵音,訴一段心經,超然物外,置身自然,心靈倍感舒暢;飲一杯茶,思一段情,茶香飄遠,故事走遠,心靈若釋重負。念其心,思其心,梵音超凡脫俗,茶香淡然飄塵,還是難掩心之寂然,靜處的物,遠走的人,依如昨日事,時隱時現在眼前。
【第9句】:不計人間事,便能使心靈獲得釋然,使人生獲得快樂。把心放平,就是一泓平靜的水;把心放輕,就是一朵自在的云。云散因為風吹,美好因為寬容。立身處世,以忍為上;與人相處,能忍則安。天下雖大,大不過忍;江河雖寬,寬不過忍。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第10句】:【禪語佛心】當一個人忽略你時,不要傷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誰都不可能一直陪你。最尷尬的莫過于高估自己在別人心里的位置,其實你明明知道,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不過人心。是你的,就是你的。有的東西就像手中沙,越是緊握,就會流失得越快。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其他的,交給命運。
【第11句】:【禪語人生】-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間最苦是鐘情,縱然是夫妻也莫過如此,有緣則聚,無緣則散。好在這年齡已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冷靜自己還是有一定把握的。說到底,人生都是獨行者。
【第12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蝶是會飛的花朵,如夢的蝶生生不息的輪回與再生,年年歲歲在春天蘇醒那段不了情。美如仙子的精靈曾是毛毛蟲所變,經過涅槃之后破繭成蝶,這期間正是不懈追求與痛苦沉思的過程。其實我們都是毛毛蟲,只要心中有化蝶的愿望,珍視人生,修煉自身,便會如蝶一樣自由自在的飛舞了!
【第13句】:【禪語人生】我是如此的愛著“簡靜”,似乎那里,是我前世里一場靈魂的修行。一直也認為,心中有慈悲的溫良,無需佛祖前參拜,經卷里了悟,只在一種簡靜的世味里,便可以頓悟到禪意的菩提。
【第14句】:【禪語人生】在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因為長期工作,她的衣服很臟,大家都很討厭她。每次見到她,人們總是掩著鼻子走過。但佛陀卻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精進。
【第15句】: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欲望。
【第16句】:【禪心佛語】二戰時,一猶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愛你的人會一直愿意為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愿意為你付出。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
【第17句】:【禪心佛語】去習性,化稟性,養天性。止宿命,消陰命,增長天命。修人心,養道心,達圣心。正行為,凈化心靈,回歸天性。——達此境界,可成圣人。
【第18句】:人活著的意義應當是在過程,而不是結論。所以一個人不應該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去影響另一個人,何況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都不一樣,人生的酸甜苦辣應當自己嘗一嘗,嘗試才是人生。
【第19句】:【禪語人生】眾生都能夠從我們這一念善心當中獲得良好的信息和加持,我們個人的福德因緣才會由之而擴大。關鍵的一條,就是回小向大、回少向多。
【第20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習慣了冷漠,遇到事情只想保護自己,對身邊的人不聞不問,對社會也沒有責任感,那終究會為此而付出代價。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潛藏著慈悲,只是它被覆蓋了而已,若能將其挖掘出來,這一定會成為你人生中的無價之寶,于人、于己都將受益無窮。
【第21句】:【禪心佛語】傷害,對于每個人,都是一道必經的風雨,如果我們把它看作風景,它就是風景;把它看成砥礪身心、增長智慧和才干的助緣,它就是良好的增上緣;把它看成凄風苦雨,它就是凄風苦雨。心態是什么樣子,生活就會變成什么樣子,命運就會成為什么樣子。
【第22句】:【禪心佛語】關于這個自性、佛性的狀態,它的實相到底是怎么樣的?六祖說:自己開悟以后,他沒有想到這個生命的自性、佛性,它居然本來就是清凈的,本來無染,用不著你去刻意地追求清凈,自性它本來就是沒有染污的,即使顛倒造業、萬劫輪回,這個自性、佛性也從來沒有被染污過,一絲一毫都沒有。
【第23句】:在一些無油無鹽的場合,我嘴上和人說話,心總是無法遏制地瞌睡。生活在人群中,這樣的場合總是難以回避,你要是一味地回避就會被打人另類,另類的日子并不好過。其實我不想做另類,最后還是做了另類,因為我瞌睡的時候,嘴里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蹦出沒來由的瘋話,既驚了別人,也嚇了自己。
【第24句】:【禪心佛語】我們一生會遇到三個能夠改變命運的人:第1人是老師,一個人多優秀,他的導師很重要;第2人是同伴,一個人走什么樣的路,能走多遠,與誰同行很重要;第3人是敵人,一個人能多成功,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很重要。這個對手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逆境,甚至是我們人性深處的另一個自己。
【第25句】: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外在的一切最終絲毫也帶不走,晚放下不如早放下。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自在。
【第2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貪婪者常憂,知足者常樂。如果人生是一粒沙,欲望就是無底洞;如果人生是一滴水,欲望就是滾滾長河。用短暫的人生,去和無限的欲望賽跑,誰人能贏?人生的欲望,一苦為求不得,再苦為放不下。貪婪者反復深陷其中,知足者見好就收。不如淡看風云,有緣來者,好自珍惜;無緣去者,安然隨它。
【第27句】:【禪心佛語】對啜得趣:邀一知交好友相對品茗,心有靈犀,傾心相談便是人生樂事;眾飲得慧:眾人品飲,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盡在滿室清幽,不經意得人生百味。
【第28句】:【處事哲理】花開生兩面,人生佛魔間。人要能吃虧。生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反而會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許更多。正聰明的人,不會在乎表面上的吃虧,他們看重的是實質性的"福利",因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第29句】:【禪語人生】我們總是喜歡在時光里,回憶那些錯失的美麗,或悲風畫扇,或姹紫嫣然。曾經最美,也只是過往。學會忘記,歲月才無恙;學會放下,才能奔赴更美的繁華。有些事,只要曾經擁有過,曾經珍惜過就已經足夠。來是偶然,去是必然,心有沉香,何懼浮世。
【第30句】:【禪心佛語】受觀念處:以「覺受」為所緣而禪修,并且如實見到這些覺受只是覺受,不是實有、不是實體、也不是自我,它們也是非自非它。
【第31句】:【禪心佛語】內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平心靜氣。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實安詳,云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
【第32句】:【佛心禪語】坦山和尚聽了小沙彌的問話,訝異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過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沒想到你卻把她緊緊背著,到現在都還沒放下來。”
【第33句】:【佛心禪語】《佛遺教經解》中說:“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常樂,即是福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居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第34句】: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贊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第35句】:【經典佛語】“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福德跟功德是兩回事。功德在哪里求呢?“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中求。
【第36句】: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酒逢知已飲,詩向會人吟。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從來名利地,易起是非心。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一勤交十懶,不懶也要懶;一懶交十勤,不勤也要勤。仰無愧于天,俯無愧于地,行無愧于人,止無愧于心。
【第37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為人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愁與憂。只有錦上添花客,少有雪中送碳人。
【第38句】:世間大多數人的悲傷,不是因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為別人得到了。我們應該懷有一顆坦然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成敗,都要釋然;不管得失,都要淡定。別人成功了,肯定有他的原因;別人得到了,自然有他的道理。物我兩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心平氣和地接受一切結果,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第39句】:【禪心佛語】夫妻幸福的條件,不是建立在金錢的互賴,而是對彼此感情的終生信任。美滿家園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誠互諒上,猜忌懷疑會毀掉辛苦建設的家。
【第4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是一個所有人都思考的問題,也是所有人活出的經歷,我們每天從故事里經過,和故事擦肩而過,生活在哪里美好,這要問自己,從孤僻到理解,從隔閡到溫暖,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份意義的一部分。
【第41句】:你也唯有細碎聆聽那些起伏與凋落的禪音,找那沉陷于此時的暗涼傾覆與紅塵朝夕,且襯著這煙塵華暖里的鐘磬彌彌,以及那沉迷于舊事里,花朵映落于流水的情意。
【第42句】:【禪語悟道】恒路法師:自己的心地是自己的世界,不要在意生活中的七顛八倒,固守內心世界的一方安寧、清凈,或者說是一份寂寞,生活如茶,品的是一種忘卻,忘記別人的怨恨,忘記別人的過錯。
【第43句】:【經典禪語】經歷了生活的炎涼冷暖,身邊是路過的繁華世界,看到什么,遇見什么,欣賞什么,命運不會冷落誰,只有內心的患得患失,才是最大的溫度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一場對生命的尊重,活一場生活的坦白,對青山低頭,對浮云讓路。淡然、清醒一些,生活真的不是一種苦心經營,它更是一種恬淡的分享。
【第44句】:【禪語悟道】當我們擁有很多錢財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對的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懂得感恩之人變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來做更多的好事,其結果是良性循環;私欲膨脹之人變得更加貪婪,并利用它來做更多的壞事,其結果是惡性循環。
【第45句】:【圣經文案】125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象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塞53:7)
【第46句】:【禪心佛語】禪是禪非【人生只有三天。】【第1句】: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第2句】: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第3句】:人生不必斤斤計較,讓自己怒火攻心。【第4句】: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第5句】: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生活;生活簡單了,就有時間享受人生。
【第47句】:【禪心佛語】“我很好”不是指有了錢、有了朋友、有了人照顧的日子。而是你終于可以習慣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人照顧的日子。“我很好”是告訴他們,你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越來越現實。
【第48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任何一個人,如果始終都有一種害別人的心,自己遲早會吃虧的。這個因果報應誰也沒有辦法毀掉,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相當于我們種下種子,最后自己獲得這種果報。這個種子一定會生果。
【第49句】:【佛心禪語】愛原來就為的是相聚,為的是不再分離;若有一種愛是永不能相見,永不能啟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種,孤獨地,凝望著黑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