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裱糊吉里的紙人一—點就透;—戳就破
【第2句】:【關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大王:即關羽,也稱關王、關老爺、關夫子等。硬:前字指強硬;后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 指人外表強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3句】:【老先生】“老先生”這一稱呼,感情比較復雜,一般是對年事已高有學問的人的一種尊稱。特別民間把有經驗的老中醫尊稱為“老先生”。這種稱呼最早見于《史記·賈誼傳》。到了明朝,把當翰林官的人稱為老先生,盡管有的翰林年齡不大,但仍稱之為老先生。到了清朝,則把做相國或兩司撫臺官員也統稱為老先生。時至今日,老先生這一稱謂有多種含義。它不只尊稱,有時還含有戲謔和譏諷的味道。如有人在會上發言冗長且不著調,旁人勸他說:“老先生,你少說兩句吧!”
【第4句】:【九牛去得一毛】(慣)形容損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極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第5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6句】:【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說話明白直率。成語:開誠布公、 直言不諱。海外於梨華《尋》:“打開天窗說亮話,沒有我們, 哪有他這位美貌的妻子?”
【第7句】:【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宋朝有個州官叫田登,要老 百姓為他避諱,不準說與登同音的字詞。放燈,只能說放 火。元宵放燈,出了一張告示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 姓即創造了這句話來譏諷他蠻橫無理。意為:只許自己橫 行霸道,不許別人有正當要求。清代《紅樓夢》:“可是你自 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偶然說一句妨礙的話,你 就說不吉利,你如今好好的咒他,就該的了?”
【第8句】:鄰居大嫂和二嫂因一些小事鬧矛盾。過了幾天,爺爺從外地回來,勸她們說:“以前的事,來個‘長草短草,一把剜倒’,誰也不要斤斤計較了。”(重慶·奉節)
【第9句】:【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仰人鼻息,不如務農為生,自食 其力。或說:寧可黑臉求土,決不笑臉求人。汪幸福《浪跡 臺灣島》:“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我只想回去與妻兒們 一起過耕作的生活就滿足了。”
【第10句】:【打狗傷主人】釋義:比喻懲處某人,得罪了他的主人或上司。例句:但要擠掉有靠山的部下,總要講究一些方法,采用很婉轉的手段,以免打狗傷主人,引出諸多不便來。
【第11句】:【閻王】在民間傳說中,閻王是陰間最大的官,閻王主管著人間的生死簿,并負責對死者的審判。閻王源于佛教。在許多佛經中,的確都可以見到關于閻王的記載。在佛教傳人之前的中國,盡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黃泉的說法,但卻沒有閻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國時,土生土長的道教對其排斥得十分強烈,但到了魏晉時代,講佛學的引用了老莊,講老莊的引用了佛經,二者相互借鑒。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備,在許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獄”即“閻王”的觀念也被道教接納并運用,“地獄”、“閻王”從而本土化。閻王是由人類編造演繹出的神話人物,有關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陰森恐怖,卻豐富了人類的想象,并成為許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學作品塑造的閻王有兩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義,殘害百姓的人為閻王。一是用來比喻鐵面無私,為民請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傳》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第12句】:【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下里耽擱】(歇)兩下里:兩邊,兩頭,兩方面。指兩頭都耽擱,或兩方面都落空。
【第13句】:【雞窩里出鳳凰】指條件差的地方,出現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績。雞窩,也說:老鴰窩、山窩窩。汪曾祺《大淖記事》: “鐵匠里出了這樣一個一表人才,真是雞窩里飛出了金鳳 凰。”
【第14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第15句】:【 山好能容四面看】謂禁得起挑剔。記錄:“這樣的產品沒 得說,山好能容四面看,怎么著你也挑不出毛病。”
【第16句】:【虎死皮還在】釋義:比喻雖然垮臺,威風還在。例句:諾阿浦木梭,“虎死皮還在”,怎么這樣說,不說以前你們有過部落聯盟,現在單說你們的親戚關系,你想想,你的三家親戚垮了,你阿侯家會有好結果?
【第17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18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歇)仗:講求。干:諧“甘”。本指又甜又脆,轉以形容說話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蘿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擬牙齒咬胡蘿卜時發出的聲音。
【第19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釋義:不要求進取,只求保持現狀。例句:“岳父大人如此關懷這批苦力,中央軍知道了一定感激不盡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是了!”
【第20句】:【 眼大漏神,刷鍋漏盆】粗心大意。成語:心不在焉。馮德 英《苦菜花》:“你呀,唉!可惜你的眼這么大,真是眼大漏 神,刷鍋漏盆。你猜那團長是誰?”
【第21句】:嫦娥臉上長個痣——美中不足
【第22句】:放學回到家,我掏出書和本子寫作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鋼筆,急得我亂轉。奶奶在一旁笑著說:“當官的把印都弄丟了,還中哩?”(河南·內鄉)
【第23句】:【跺跺腳四面城墻亂顫】人有勢力,獨霸一方。或說:跺跺 腳,四個墻角掉土/立在十字街上一跺腳,四街亂顫。成語: 炙手可熱。張孟良《兒女風塵記》:“你問別家我也許不知 道,若提起鼓樓大街劉推事,那是天津有名的人物,跺跺腳 四面城墻亂顫,誰不知道呀?”
【第24句】:【 大河沒有蓋子】無法遮掩。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 們》:“我沒得辦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沒得蓋蓋。” 貓拉屎自己蓋上貓有拉屎扒土掩上的習性。借指自己 遮丑。柯藍《瀏河十八灣》:“自己收場,自己把賬本收回去, 來個貓子屙屎自己蓋。”
【第25句】:【財神爺甩袖子——镚子兒皆無】(歇)镚(beng)子兒:銅子兒,清末流通的圓形無孔的銅幣,大子兒相當于二十文,小子兒相當于十文。 指一個錢也沒有。
【第26句】: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
【第27句】:【丑話說在前頭】(慣)丑話:不順耳、不中聽的話。指事先把需要提出的條件、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等向對方講明白。 也作丑話說在前邊。 丑話說在前面。 丑話說在頭里。
【第28句】:媽媽教我寫作文,連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會寫。媽媽生氣地說:“腦子生銹了?就是個木頭疙瘩,踢一腳也能翻三個過兒。”(安徽·濉溪)
【第29句】:北風刮蒺藜——又風又刺(又諷又刺)
【第30句】:高山上建涼亭——好風流
【第31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釋義:指蔬菜下種后,一般生長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凍。例句:秋日諺云:頭伏蘿卜末伏菜,尖頭蔓箐大頭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第32句】:【狗頭上頂不了四兩油】(諺)狗生性愛吃油脂,只要有點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凈。比喻淺薄的人一旦發跡,便會表現得非常輕浮。
【第33句】:【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偶然的疏忽是難免的。古華《相思 樹女子客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她為了跟一個卡 車司機談戀愛,在公社單身宿舍里,被喬三臘手下的人‘拿’ 了‘雙’。”
【第34句】:坦克的外殼——鐵面皮
【第35句】:有道數學題,我左想右想也解不出來。窗外的知了直叫得我心焦,我就出去撿個石子把它趕走了。媽媽說:“睡不著覺賴枕頭,鳧不過河賴河彎。答不出題也不能拿知了出氣啊!”(廣東·廣寧)
【第36句】:【舌頭帶鉤子】(慣)譏諷人說話帶刺或話里帶著不滿、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帶刺兒。 舌尖子蜇人。
【第37句】:【 說人話,做鬼事】說好話,做壞事。姚雪垠《李自成》:“你 說你平生替孔夫子宣揚仁義,教忠勸孝,盡是說人話,做鬼 事,餓老虎口念阿彌陀。”
【第38句】:【 賣瓜的不說瓜苦】不說自己的缺點,不說對自己不利的 話。類似的:賣酒的不說酒薄。劉云若《(舊巷斜陽)自敘》: “幽默雜志、論語社都有一條社章,是‘不說自己的文章不 好’。這是對的,賣瓜的誰肯說瓜苦呢?”
【第39句】:【法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只耳朵,六耳指三個人。指機密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第40句】:【刀口上不用,用刀背上錢】(慣)刀口:刀刃,比喻最能發揮作用、最用得著的地方。指把錢花在不急需的地方。
【第41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42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第43句】:【殺私牛,賣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諺)舊時私自殺牛、販酒均屬違法,誰能不犯事,就算他走運。 指做了違禁、違法的事而沒有被查獲,只能算是僥幸,不可當作本事。
【第44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45句】:東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報
【第46句】:在縣城一家家具廠上班的哥哥,正干得好好兒的,突然想改行做生意。全家人都勸他,他卻不聽。大伯生氣地說:“駱駝蹄子走猴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踏踏實實,干啥工作也不行。”(河南·西華)
【第47句】:【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諺)賣飯的總希望食客吃得多,吃得越多,越能賺錢。指做生意歡迎的是顧客多,顧客多生意才能興旺。 也作賣面的不怕吃八碗。 賣面的最喜歡餓漢子。 賣飯的不怕大肚子漢,賣酒的不怕海量客。海量:酒量極大。
【第48句】:【兵敗如山倒】軍隊敗退.一蹶不振。成語:一敗涂地。張 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當年還都時,何等地威風和 氣派!過了不到三年,竟兵敗如山倒。”
【第49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釋義: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難攻下。比喻地理形勢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勢便也。
【第50句】:【大處不算小處算】(慣)指大的方面下在乎,卻在小的地方精打細算。
【第51句】:【寧惱遠親,不惱近鄰】(諺)寧可惹惱遠方的親戚,也不惹惱緊挨的鄰居。指在人際關系中,經常打交道的左鄰右舍,比遠居的親戚重要得多。
【第52句】:【在一棵樹上吊死】(慣)形容人心眼兒死,不知變通。 也作在一根樹枝上吊死。 一棵樹上吊死。
【第53句】:弟弟一本正經地要去給鄰居勸架,奶奶笑著說:“你倒真是吹糖人兒的出身,口氣怪大。小小年紀的,螞蟻戴眼鏡——自覺臉面不小啊!”(江蘇·鹽城)
【第54句】:【出了燈油錢,站在黑地里】付出代價,沒有報酬。菡子《糾 紛》:“當年那么大災荒都能帶他們一家糊過來,換了旁人真 不易得的,幫工五六年沒有算過一回工錢,反而倒掏自己腰 包,這筆工錢算算也嚇人,人心換人心,不能叫劉二出了燈 油錢,站在黑地里。”
【第55句】:蟲蛀的老槐樹——腹內空空
【第56句】:【門外漢】“門外漢”即外行人,不論男女。“門外漢”的直接出處來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寫的《壇經·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闡釋佛教道理的詩句),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到門內。”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門外漢”一詞。蘇東坡仕途坎坷,遂篤信佛教,多與僧人交友。有僧人對他加以評論。《五登會元》卷六:證悟法師與庵元禪師二人評論蘇被的佛學修養。證悟認為蘇東坡很有修養,庵元的評價卻是“尚未見路.……是門外漢耳。”由此可見,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門外漢”。后來,“門外漢”泛指外行和對某種業務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第57句】:【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拼個你死我活。葉紫《豐收》:“今朝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老子一定要看看你這個雜種的本事!”
【第58句】:【瞎子摸團魚——摸不到邊】(歇)團魚:鰲。比喻弄不清事物的底細。
【第59句】:【麻將】打麻將牌是我國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時,據專家考證,麻將的雛形應該是明代盛行的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帶。吳地方言,馬吊發言近似為馬鳥,雀又為鳥,所以演變為麻雀、麻將。關于麻將是怎么來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這里只介紹一種主流說法。麻將既然又名麻雀,當然與麻雀有關。一種說法認為麻將是由看守糧倉的小吏發明的,糧倉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為經常的事務。倉官為鼓勵兵丁捕雀,就下發竹制籌牌記數酬勞,籌牌上刻有字,類似有價證券或獎券,可以用來作賭注定輸贏。后來,籌牌慢慢演變為游戲工具,并固定成型,稱作麻將牌,即今天的麻將。麻將的玩法、術語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打鳥用的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用繩捆綁起來的鳥雀,“一索”圖案是一只鳥,“二索”以上圖案像竹節,用來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數量計酬;“萬”即賞錢。此外,風向影響準度,打槍時需考慮風向,所以設“東南西北”風。“中”即打中,受傷鳥出血涂上紅色表示擊中。“白”即白板,放空槍未擊中。“發”,即得賞錢發財。“碰”即“砰”,鳥槍聲。成牌之“和”應為“鶻”,類似老鷹的一種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贏牌日“鶻(和)”。還有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無一不與捕捉麻雀有關。麻將雖好玩,但不要成癮,更不要賭錢,一旦沾賭,貽害無窮。
【第60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時機難得,應加愛惜。 臺灣歌曲:“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后,何日君 再來?”
【第61句】:癩蛤蟆蹲門檻——想裝石獅子
【第62句】:【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諺)市:古時處決死囚的場所。古時富貴人家的子弟犯了死罪,可用錢財贖命。指在金錢萬能的社會里,連死罪也可用錢贖免。
【第63句】:【不蒸包子蒸(爭)口氣】(慣)蒸口氣:諧“爭口氣”。爭氣:要強,
【第64句】:要想身體好,吃飯別太飽:要想身體好,天天要起早;要想身體好,睡覺不蒙腦。
【第65句】:【攪成一鍋粥】(慣)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亂,鬧得無法收拾。2指許多事情攪在一起,理不出頭緒。
【第66句】:【站干岸兒】(慣)比喻冷眼旁觀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67句】:父親訓斥去賭場的兒子,母親卻說父親:“有哪種老,就有哪種小,你不是經常泡在賭場嗎?”(河南·新野)
【第68句】:【往虎口里探頭兒】(慣)比喻冒險或找死。
【第69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慣)指人前裝好人,背地里干壞事。 也作“當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70句】:【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釋義:人心好壞,從外表看不出來。例句:什么恩人呀仇人的?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姓趙的話值幾個錢?
【第71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諺)哪怕只是一文錢,關鍵時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會被難住。指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應珍惜,莫浪費。 也作一文錢急死英雄漢。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第72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73句】:【腳下自有千條道,何必要走獨木橋】表示有很多辦法、道路 可供選擇。電影《紅色娘子軍》:“看來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業,腳下自有千條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這獨木橋。”
【第74句】:頭發冒煙——葉惱(腦)火
【第75句】:【搭鋸就見末】馬上就見成效。或說:鋸響就見末。成語: 立竿見影。李準《老兵新傳》:“這不能說可能。要說能不 能,我們辦事情不能搭鋸就想見末。”
【第76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慣)指表面上待人親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77句】:【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敗家當】見“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
【第78句】:口袋布做大衣——橫豎不夠料
【第79句】:【得了便宜賣乖】(慣)賣乖:自鳴乖巧。指得了好處還說漂亮話。 含貶義。
【第80句】:無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第81句】:【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個框架就可以 了。語文圖書:“說文章結構是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那是 一種極大的誤解。沒那么容易。”
【第82句】:星期天,我同爺爺一起下田割豬草。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我對爺爺說:“今年的麥苗長得真好啊!”爺爺笑著說:“二月二,漫烏鴉;三月三,漫哈巴(狗)。你看這算不算好莊稼?”(湖北·鐘祥)
【第83句】:【寧做雞首,不當牛尾】釋義:在上一級當尾巴,不如在下一級當頭頭。例句:前些年,他還暗自慶幸過,與其在省委大機關當個像豆餅似的擠在中間的中層干部,還不如到T市當個第二把手——“寧做雞首,不當牛尾”。
【第84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諺)年災:當年農作物遭受災害。連災:接連數年遭災害。指一年遭災,災情雖重容易渡過;接連數年遭災就難以活命。
【第85句】:【葫蘆牽到扁豆藤】(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第86句】:“手當筆,地當紙,比你強的是老師。”奶奶經常告誡我,平時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山東·滕州)
【第87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慣)舊時迷信認為人死后還可以投胎轉世。指死并不可怕,沒什么大不了的。 也作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 再過二十年,又是好漢一條。
【第88句】:我跟著媽媽去菜地拔草。媽媽囑咐我不要踩著了菜畦子,可我無意中還是踩了一個深深的腳印。媽媽生氣地說:“沒見你干什么事,你倒把菩薩眼睛搗瞎了。”(安徽·金寨)
【第89句】:【有把門的,可沒有把嘴的】(諺)門可把守,嘴無法把守。指群眾的議論是無法阻止的。
【第90句】:【杏核子——仁兒苦】見“山杏核——苦仁兒”。
【第91句】:閻王爺照鏡子一鬼樣子;鬼相
【第92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語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永遠沒有過失?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講述的是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決定勸諫晉靈公。晉靈公心不由衷地說:“我已經知道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便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第93句】:【飛不上天,入不了地】(慣)比喻跑不掉。 也作“飛不上天,鉆不進地”。
【第94句】:盆子里擺的山水——假景(加勁)
【第95句】:【小時】“小時”一詞,既是舶來品,隨著鐘表的引進而引進,又是土洋結合的產物。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今天的24小時,半夜11點到凌晨l點為子時,1點到3點為丑時,3點到5點為寅時,依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人我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的時間一個鐘點叫做“小時”。當時是“大時”、“小時”土洋并用。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消失,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第96句】:【摻沙子】(慣)比喻安插新人,以改變原來的人員組成。
【第97句】:【士為知己者死】釋義:愿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例句:去年我們給他辦好了去港的手續。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說:“士為知己者死,生為藥廠人,死為藥廠鬼!
【第98句】:【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孫賢】(諺)不希望擁有金玉成堆的財富,只希望子孫后代有品德有才學。指子孫后代成材,比家產富裕重要得多。
【第99句】:【一問三不知】“一問三不知”現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觸回答問題。源自春秋時期。《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因為對敵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議不可輕舉妄動。他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作為一名指揮員謀劃軍事行動,自開始到中間,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種情況都不知道,這不是作難嗎?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筆》中也說:“俗謂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謂“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而言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