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怕見的是怪,難躲的是債】(諺)害怕見到的是鬼怪,難以躲過的是債主。指舊時窮人往往無錢還債,但想躲又躲不過。
【第2句】:【戶口本】中國人一出生便要落戶口,否則就是“黑人”。戶口本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國家戶籍管理的重要依據(jù)。人口登記,歷朝歷代都有,但類似于現(xiàn)在戶口本一樣的,則是在明朝。 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在全國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時,寧國知府陳灌創(chuàng)建的“戶帖制”在南京試行。朱元璋遂取以為式,頒行天下。由戶部制作“戶帖”(即登記表),統(tǒng)一格式和內(nèi)容,逐一下發(fā)。主要內(nèi)容有:戶主姓名、籍貫及丁口數(shù);記載全家其他成員的“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及與戶主的關(guān)系;“事產(chǎn)”一項,詳載該戶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動產(chǎn)和動產(chǎn)情況;最后是“戶別”,即屬于“軍戶”、“民戶”、“匠戶”等?!皯籼钡呛煤?,集中“存轉(zhuǎn)”,封存于戶部。 由此可見,“戶帖”實質(zhì)上已是一種比較嚴謹?shù)摹皯艨诒尽?,真比現(xiàn)在的戶口本還詳細,拿來那時的“戶帖”,就完全可以當(dāng)現(xiàn)在的“戶口本”用。
【第3句】:【眼中釘,肉中刺】這一俗語用來比喻最可恨、最痛惡、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時期。 據(jù)《新五代史·趙在禮傳》記載,后唐明宗時,趙在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節(jié)度使。他為官貪婪,橫征暴斂,巧取豪奪,見錢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對其恨之入骨,將其比作眼中釘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調(diào)趙在禮去鎮(zhèn)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傳開后,宋州百姓拍手稱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釘,樂哉樂哉!”這家伙終于走了。不料,這話傳到趙在禮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決定對宋州百姓實施報復(fù),馬上給后唐明宗寫了一個奏折,講了一大通理由,請求繼續(xù)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請求。 趙在禮的計劃得逞以后,立馬發(fā)出一道告示:凡屬宋州百姓,每戶繳納一千文錢,自號“拔釘錢”。百姓見了哭笑不得,知道這是趙大人報復(fù),懼于他的權(quán)勢,只好繳納“拔釘錢”。“眼中釘”由此而來。 不知道誰還嫌“眼中釘”不夠分量,又把“肉中刺”拿來與“眼中釘”合用,成了對句,說起來上口,進一步加重了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塊使用。
【第4句】:【又想吃大餅,又不愿累牙】(慣)比喻既想得好處,又不愿出力。
【第5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6句】:【有其師必有其徒】(諺)指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會教導(dǎo)出什么樣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師傅,有什么徒弟”。
【第7句】:【管閑事,落不是】(諺)閑事:跟自己無關(guān)的事;無關(guān)緊要的事。指插手管閑事,往往會落得是非纏身,受人指責(zé)。 也作管閑事,落閑事。 管閑事,生閑氣。
【第8句】:【一個鍋里磨勺子】 釋義:比喻在一起生活。也比喻攪混在一起。“磨勺子”又作“掄勺子”、“摸勺子”、“耍勺子”等。 例句:明兒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今兒是咱們一個{咼里磨勺子的最后一天了,也算不上是開什么會,一塊掏掏心里話吧!
【第9句】:【女兒不斷娘家路】(諺)指出嫁的女兒不會中斷與生身父母及兄弟們的親密關(guān)系。
【第10句】:【耗子見了貓】見“老鼠兒見了貓”。
【第11句】:【墻上的泥坯——去了一層又一層】(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層,掉了一層可以再涂一層,舊時歧視婦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個又再娶一個。
【第12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 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 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p>
【第13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諺)小節(jié):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細枝末節(jié)。
【第14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諺)指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丟人敗興的事,是家家都難免的。
【第15句】:【罐里養(yǎng)王八——越來越活】(歇)本指越來越有活力,轉(zhuǎn)指活動越來越厲害,越來越不像話。常含責(zé)罵或譏諷意味。
【第16句】:【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dāng)時】 釋義:寒露: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白露種麥子有點早,寒露種麥子有點晚,秋分種麥子正是時候。 例句:老人見她走過來,說:“該種小麥了,農(nóng)諺有云:‘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dāng)時,’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到了?!?/p>
【第17句】:【冤殺旁人笑殺賊】(慣)殺: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無辜的人,讓壞人高興。
【第18句】:【班門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魯班,春秋末年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為祖師。弄:舞弄。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含譏諷意味。 也作“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第19句】:【沒好事上門,光鬼火來家】(慣)鬼火:磷火的俗稱,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白中帶藍綠色,人和動物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能自燃,夜間在野外有時可以看到。指家里沒遇上好事,卻來了壞人。
【第20句】:【娘勤女不懶】(諺)指母親勤勞,女兒受到熏陶,就不會懶惰。
【第21句】:【吃定心丸】(慣)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藥丸。比喻因得到某種許諾,而心緒安寧。 也作吃鎮(zhèn)心丸。 吃安心丸。
【第22句】:【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蜷曲。將要起飛的大鳥,總要先斂起翅膀;將要迅跑的走獸,總要先弓起腳。比喻人在即將采取大的行動之前,總有一段短暫的靜默期。
【第23句】:【人在福中不知福】(諺)指人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由于沒有經(jīng)過艱難困苦,便不覺得這是享福。也指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已經(jīng)享福了,還嫌不受用。 也作身在福中不知福。 生在福中不知福。
【第24句】:【老王賣瓜——自賣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賣的瓜好,轉(zhuǎn)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獎自己人。 也作“老王賣瓜——人不夸自夸”。
【第25句】:【沒病攬傷寒】(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傷寒: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指沒病找病。比喻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第26句】:【騎馬不撞著親家公,騎牛便就撞著親家公】(慣)比喻體面的時候沒能讓人看見,不光彩不體面時偏偏讓人看見了。也比喻想讓人知道的事沒能讓人知道,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別人偏偏知道了。 也作騎馬遇不著親家,騎牛反要遇著。 騎馬沒碰到親家,騎牛反碰到了。
【第27句】:【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慣)常用來斥責(zé)人不是父母生養(yǎng)的,不孝順或沒人性。 也作石頭縫兒里爆出來的。 石頭縫里跳出來的。
【第28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諺)步行一百里路,走過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指最后的十里,走起來最吃力。借指凡事越接近成功,越難以堅持。常用來勸勉人做事貴在善始善終。 也作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半九十。
【第29句】:【二人轉(zhuǎn)】“二人轉(zhuǎn)”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shù)形式。 流行于東北各地,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chǔ),吸收“蓮花落”發(fā)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歷史。過去它有蹦蹦戲、大口落子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后才定名為“二人轉(zhuǎn)”。原有三種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對口演唱的二人轉(zhuǎn);二是一人演唱的單出頭;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場戲。近來又有發(fā)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語所謂的二人轉(zhuǎn)主要指第一種,即二人對口演唱的形式。
【第30句】:【白紙寫黑字】(慣)指有了可靠的文字憑證。 也作白紙上畫著黑字兒。 白紙黑字。
【第31句】:【水過地皮濕】(慣)1形容事情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2指從所經(jīng)手的事情中撈到了好處。 也作“雨過地皮濕”。
【第32句】:【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慣)比喻才貌出眾的姑娘嫁給了丑陋或卑鄙的丈夫。也比喻聰明能干的女子生活在不能發(fā)揮才智的地方,或珍貴的東西落在不適合擁有它的人手中。 也作好花插在牛屎上。 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33句】:【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堯:傳說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養(yǎng)的狗向著堯狂叫是為了衛(wèi)護它的主子,轉(zhuǎn)指各人都為其主子效勞。
【第34句】:【黃連水里泡苦瓜】 釋義:把苦瓜泡在黃連水里。比喻苦上加苦。 例句:龍北斗嘆息道:“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來這里的人,哪一個沒有一段苦事,誰不是黃連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總是這個樣兒?!?/p>
【第35句】:【醫(yī)有醫(y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yī)有行醫(y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yī)生要以醫(y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36句】:【春雨落地,草苗一塊兒長】 釋義:比喻各種力量同時興起。 例句:人們?nèi)α?,說:“不要緊。這叫春雨落地,草苗一塊兒長,廣大人民的抗日要求是很高的。明天高部長到那里去,整理整理就好了?!?/p>
【第37句】:【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諺)溺愛:無原則、無節(jié)制地偏愛。指對人溺愛,就不能明察;貪婪財色,就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第38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褐C“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39句】:【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見“打起來沒好拳,罵起來沒好言”。
【第40句】:【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 釋義: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 例句:余家富連連點頭,“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種各的,又怎會你跟我生氣,我跟你吵嘴?”
【第41句】:【狗怕彎腰狼怕站】(諺)狗怕人彎腰,是怕人們從地上撿磚頭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準它開獵槍。指狗和狼雖兇,但都有它們的恐懼點。
【第42句】:【和氣生財】(諺)指待人和氣,彬彬有禮,自然就能得到顧客的滿意,生意好,多賺錢。為商業(yè)場中的常語。
【第43句】:【叉手不離方寸】(慣)方寸:指心。兩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44句】:【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 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有時也會疏忽。 例句:她時時留意著,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終于有一天,老頭出門鎖沒有鎖死,叫她拔開了。
【第45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釋義:比喻山再高,水再深,總有路可通。 例句:行者笑道:“師父說哪里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M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p>
【第46句】:【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諺)指舊時女兒一出嫁,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不能收回來一樣,從此不能再算是娘家的人了。 也作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
【第47句】:【見著禿子不講瘡,見著瞎子不講光】(諺)見了禿子,不要提說“瘡”字;見了瞎子,不要提說“光”字。 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犯了別人的‘禁忌或觸及別人的隱私。
【第48句】:【九重天】古人常說九重天,來代表天之高遠,不可莫測。天到底有多遠呢?《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說天“去地五億萬里”。古代人說的九重天,雖然含有玄遠之意,可這并不是指天有九層,而是依據(jù)方位將天劃分為九個部分。 秦《呂氏春秋》中記載:“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fēng)有八等,水有六川。”將天分成九部分,這九部分最中央是鈞天,東方是蒼天,東北是變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顥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東南日陽天,每一層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 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稱為天子?;实郾救艘脖环Q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名詩《左遷到藍關(guān)示侄孫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當(dāng)時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韓愈反對此舉,故而向皇帝上《諫佛骨表》一篇,可是卻被貶到八千里之遙的潮州,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第49句】:【刀砍的不如旋的圓】 釋義:旋:用車床切削或用刀子轉(zhuǎn)著圈地削。用刀砍的不如用旋子旋的圓。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樣,好壞分明。也指不會說話,或胡編瞎話,說不圓全。 例句: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刀砍的不如楦(旋)的圓。我看老遲私心太重了,這樣的黨員給墾荒隊掌舵,弄得不好,非把船開得翻個兒不可。
【第50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guān)鍵。
【第51句】:【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釋義:舊時用葫蘆裝藥。比喻弄不清真相。 例句:王工作員雖然也來過幾次,可惜人年輕,識不透人家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見人家表格細致,訓(xùn)練忙碌,反以為人家工作認真,大大稱贊。
【第52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jié),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53句】:【門前結(jié)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 釋義:人一旦有了權(quán)勢,不是親戚的人也來認親戚。 倒句:俗話說的:“門前結(jié)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武大郎有了這樣一個好兄弟,鄰舍聽見了,自然都趕來問長問短。
【第54句】:【茄子黃瓜一鍋煮】(慣)形容人員很雜,好人壞人混在一起。
【第55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56句】:【惡虎難斗肚里蛇】 釋義:比喻鉆進內(nèi)部的敵人難對付。 例句:大家都點頭:“對!常言道,‘惡虎難斗肚里蛇’,只有打進他們的心臟里邊去,這是一著最好的棋子,包贏不輸?!?/p>
【第57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58句】:【啄木鳥找食——全憑嘴】(歇)嘴:本指嘴巴,轉(zhuǎn)指說話。指人光會耍嘴皮,說漂亮話。含譏諷意味。
【第59句】:【舉頭三尺有神明】(諺)神明:神靈。迷信認為神明就在人的頭頂上方看著人,人的一善一惡都瞞不過神明。
【第60句】:【軟刀子殺人下見血】 釋義:比喻用陰險毒辣的手段害人。 例句:“說到陳尚仁對付農(nóng)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p>
【第61句】:【物有偶然,事有湊巧】見“事有湊巧,物有偶然”。
【第62句】:【上山打柴,過河脫鞋】(諺)上到山上就打柴,要過河水就脫鞋。比喻到什么環(huán)境,就要有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力。也比喻遇到什么情況,就要采取什么措施,不可拘泥。
【第63句】:樹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第64句】:【上卦不靈下卦靈】 釋義:這次不行下次行。 例句:“闖蕩江湖總得冒點風(fēng)險,免不了有個三長兩短。上卦不靈下卦靈,只要實權(quán)在手。”
【第65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第66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歇)黃鼠狼:黃鼬,又名黃皮子,喜歡吃雞。指假裝好意或偽裝善良,卻包藏禍心。 也作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第67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nóng)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zhuǎn)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68句】:【鴨子不吃癟稻——肚里有食】(歇)癟:不飽滿。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為肚子不餓。
【第69句】:【犟驢怕惡鞭】(諺)犟(jiang):倔強,不聽話。惡:毒狠。犟驢不聽使喚,用鞭毒打就能迫使它聽使喚。比喻不論怎樣固執(zhí)的人,采取強制手段就能迫使他就范。
【第70句】:【柳樹上開花,沒結(jié)果】 釋義:柳樹的種子外面有白色絨毛隨風(fēng)飛散,很像一團團白花,叫柳絮,種子非常小,不顯眼,人們錯以為柳樹不結(jié)果。比喻事情沒有個結(jié)果。 例句:唉,他說命太苦,頭一回說親說了個你,鬧了一回子,誰知道柳樹上開花,沒結(jié)果。
【第71句】:【賊偷賊,難防備】(諺)指賊熟悉賊的生活規(guī)律,偷起來很難防。也泛指同行人或知底細的人,要起了偷盜同伴的心,很難防備。
【第72句】:【嚴婆不打笑面】(諺)嚴厲的婆婆不會打笑臉相迎的媳婦。指以和善的態(tài)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73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諺)蓮生,必定是因為有根的緣故喻事情的發(fā)生必有其根源。
【第74句】:【阿拉伯?dāng)?shù)字】“阿拉伯?dāng)?shù)字”在我國又稱“小寫數(shù)字”,比起中國的大寫數(shù)字簡省、方便得多。它現(xiàn)在是世界通用的數(shù)字,發(fā)明者可謂對世界科學(xué)進步貢獻大焉。 阿拉伯?dāng)?shù)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國家,它的發(fā)源地在印度。印度在自然科學(xué)方面,最杰出的貢獻就是發(fā)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shù)法,創(chuàng)造了包括“?!?在內(nèi)的10個數(shù)字符號。那么,為什么叫阿拉伯?dāng)?shù)字呢?是因為這種數(shù)字符號和計數(shù)法產(chǎn)生后,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了西方,被命名為“阿拉伯?dāng)?shù)字”。
【第75句】:【虎無傷人意,人有傷虎心】(諺)老虎本沒有傷害人的打算,但人卻有傷害老虎的心意。比喻人與人相處要有警惕,你對他一片善心,他卻可能暗里算計你。
【第76句】:【少年木匠老郎中】(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木匠重體力,要年輕;郎中重經(jīng)驗,要年老。指木匠是年輕的好,郎中是年老的好。
【第77句】:【害死人還看出殯的】(慣)出殯:把靈柩送往墓地。害了人還站在一邊看熱鬧。指人喪盡天良,滅絕人性。
【第78句】:【風(fēng)有風(fēng)頭,雨有雨頭】(諺)風(fēng)刮來時,先有風(fēng)頭;雨下來時,先有雨頭。比喻任何群體行動,總得有個帶頭的。
【第79句】:【常抱的娃娃不會走】(諺)比喻對年輕人不敢大膽任用,只會妨害他們的成長。
【第80句】:【吃在臉上,穿在身上】(諺)吃得好,就會紅光滿面;穿得好,就會精神煥發(fā)。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壞的結(jié)果。
【第81句】:【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第82句】:【胡同】城鎮(zhèn)、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據(jù)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說:“街也,今京師巷叫‘衙衙’?!薄靶k衙”乃“胡同”的異體字。明朝沈榜《宛署雜記》說:“元人呼街巷為胡同。”可見,“胡同”一詞產(chǎn)生于元代。 據(jù)考證,“胡同”一詞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詞。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語和女真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語調(diào)和語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來漢族人把“火瞳”譯為“胡同”,成為漢字化的外來語詞。 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 胡床人們常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見到“胡床”或“床”字,有時誤解為是睡覺的臥具,即現(xiàn)在的床。其實,古時候,“床”并不是專指臥具,而大部分作為坐具使用。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至遲到唐代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睡覺的床(寢具)。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于現(xiàn)在的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軍旅之中,相傳大約是公元二世紀的漢靈帝從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稱“胡床”??梢?,“床”在前,“胡床”在后,床與胡床是兩種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靈活。胡床若用繩繃扎,則稱“繩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轉(zhuǎn)動折疊,故又稱“交床”?!堆莘甭丁吩疲骸敖裰淮玻票咀蕴攣?,始名胡床,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笨磥磉@種坐具非常便于攜帶,因而常為戰(zhàn)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后來便發(fā)展為權(quán)力的象征——交椅。
【第83句】:【毛草繩先從細處斷】見“麻繩單從細處斷”。
【第84句】:【豬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給什么果】(歇)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像荸薺,可以吃;也指荸薺。指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待遇。
【第85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諺)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天塌下來有地頂。 天塌了,自有地接。
【第86句】:【水清見底,明鏡照心】 釋義:比喻以誠相見。 例句:嘿!頭回李書記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話說的:水清見底,明鏡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覺悟。
【第87句】:【平地跌跟頭】(慣)比喻在順境中出問題,或在不該犯錯誤的地方犯錯誤。 也作“平地摔跟頭”。
【第88句】:【給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89句】:【瞎指揮】(慣)指不顧實際情況地發(fā)號施令。
【第90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yīng)。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91句】:【一鋤頭挖不出一口井來】(諺)深并不是一鋤頭下去就能挖成的。 指做事要有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簡單處置。
【第92句】:【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諺)騾子能負重,但比不上馬善跑;是騾子還是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實踐中檢驗一番便見分曉。 也作是騾子是馬,遛一遛看吧。 是騾子是馬,上陣遛遛。上陣:上戰(zhàn)場。
【第93句】: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第94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wù)自己職權(quán)內(nèi)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95句】:【瓜皮搭李皮】(慣)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把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人或事強拉在一起。 也作瓜皮搭李樹。 瓜皮搭柳樹。
【第96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97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yīng)的得力工具。
【第98句】:【草怕嚴霜霜怕日】 釋義:指一物降一物。 例句:馬鳳蘭說:“草怕嚴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要垮臺了?!?/p>
【第99句】:【高不成,低不就】(慣)多指在擇偶或擇業(yè)上,因愿望脫離現(xiàn)實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湊,低不就。 高門不達,低門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