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憨人自有憨福】見“呆子有呆福”。
【第2句】:家有一老,猶如一寶,有了疑問,問之便曉。
【第3句】:壁上的地圖——江河雖多沒有水
【第4句】:【走背字兒】(慣)指遇事不順,倒霉。 也作“走背運”。
【第5句】:【谷雨三朝看牡丹】釋義:谷雨:節(jié)氣名,在每年陽歷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三朝:三天。牡丹在谷雨開花,谷雨以后三日正是觀賞牡丹的好時機。例句:牡丹花,俗稱“谷雨花”,以其在谷雨節(jié)開也。諺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第6句】:【里壯強如表壯】見“表壯不如里壯”。
【第7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這句俗語現(xiàn)在用來比喻辦事情一切準(zhǔn)備就緒,只欠一個條件或只等一個命令。它源自《三國演義》。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于建安十三年末,即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209年1月23日之間,正值冬季,按照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的常識,這個季節(jié)絕對不會有東風(fēng)。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裴松之注《三國志》說:“……凱風(fēng)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這就告訴我們,赤壁之戰(zhàn),確實起了南風(fēng)。當(dāng)時,曹操與孫劉聯(lián)盟一個在江北,一個在江南,兩軍對峙。曹軍不習(xí)水戰(zhàn),船在江中不穩(wěn),一則暈船嘔吐,二則站不穩(wěn)不利作戰(zhàn)。龐統(tǒng)獻計“將船用鐵釘連接,如履平地”,實則為孫劉火燒戰(zhàn)船做準(zhǔn)備。曹操不知是計,大喜,采納。周瑜與孔明不謀而合計劃采用火攻,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只是東風(fēng)不來。周瑜因此急火攻心,病倒不出。孔明前去探視,屏退左右,開出藥方,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周瑜看過藥方,愁眉立展,病競?cè)_@才引出“諸葛亮借東風(fēng)”這出好戲,創(chuàng)造了赤壁火燒戰(zhàn)船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第8句】:頭發(fā)捻繩子——不合股;合不了股
【第9句】:【好漢生在嘴上,好馬生在腿上】(諺)好漢的嘴是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的,好馬的腿是矯健有力、日馳千里的。指看人要看他的語言交際,看馬要看它的奔馳功力。 也作好馬出在腿上,好漢出在嘴上。 好馬在腿,好漢在嘴。
【第10句】:【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瞎指揮,形成混亂。相關(guān)的:上 邊放個屁,下邊一臺戲。古華《浮屠嶺》:“公社主任梁友如 親自把這一光榮任務(wù)布置給田發(fā)青。真是上邊動動嘴,下 邊跑斷腿,田發(fā)青可作大難了。”
【第11句】:【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與水相反,人總是追求進步, 向往幸福。類似的:人往高處走,鳥往高枝飛/水往下流,魚 往上游。浩然《山水情》:“是呀,是呀,人總是往高處走,水 總是往低處流嘛。我也盼著給閨女攀高枝兒,有個出頭之 日。”
【第12句】:【肚皮貼著脊梁骨】(慣)肚子里沒有一點食物,癟癟的。形容非常饑餓。 也作“肚皮餓得貼脊梁”。
【第13句】:小惠吃起飯來很香,睡起覺來又很甜,這不,剛寫完作業(yè),電視也不看就睡去了。媽媽說:“這娃一天就是窮吃餓喝霉瞌睡。”(陜西·延長)
【第14句】:【隔著門縫兒瞧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15句】:【開天窗】(慣)1比喻利用職權(quán)克扣錢財。2比喻抽去已排好的文章,使報紙的版面上留下成塊的空白。
【第16句】:一個兩歲的孩子,媽媽抱著哭,奶奶抱著還哭,輪到爺爺抱才算不哭了。爺爺樂呵呵地說:“這孩子,屙屎也揀狗。”(廣東·化州)
【第17句】:【愛河】“愛河”指愛情,男女青年相戀,常說墜入愛河,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它的出處卻與今義大相徑庭。愛河,源自佛教。佛教中的“愛河”卻并非美好的寓意,而是指情天欲海。原意是指愛欲溺人,阻礙修道。此外,也喻指人的貪愛之心,執(zhí)著于物而不離舍,猶如水之浸染于物,故以河水譬喻。《華嚴經(jīng)》卷二十六有“隨生死流,人大愛河”之語。《楞嚴經(jīng)》也有“愛河干枯,令汝解脫”之說。《浴像經(jīng)》說:“愿永出愛河登彼岸。”“菩薩皇帝”梁武帝也曾在文章中慨嘆:“登長樂之高山,出愛河之深際。” 可見,“愛河”在佛教中并不代表積極的一面,也不代表美好的一面,“愛河”卻指人心受到欲的浸染,溺沒而不能自拔,希望大家能夠早日脫離。佛教一門主張平等清靜而擯棄私欲,世俗間“愛河”的意義以男女的感情欲求為基礎(chǔ),是與佛教所崇尚的理念背道而馳的。當(dāng)然,愛物、愛民、愛父母、愛師長等,佛教認為是正當(dāng)?shù)摹7鹩蟹鸬溃子兴椎溃髯韵喟玻餍衅涞溃皭酆印本屠斫馇宄恕?/p>
【第18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諺)只要砍刀鋒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斷。比喻只要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敵手強硬,不怕困難重重。
【第19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20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21句】:雞毛當(dāng)令箭——大驚小怪;假傳將令;輕事重報;小題大做
【第22句】:石頭縫里長山藥——兩頭受夾
【第23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借指勢所必至,無法避免。成語:勢 在必行。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然而這里仍得舉,因為 寫到這里,必須有例,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者是也。”
【第24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25句】:身子是干活的本錢。
【第26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diào)一致。
【第27句】:單筷難夾菜,獨翅難飛天。
【第28句】:玩著轱轆打主意——想轉(zhuǎn)了
【第29句】:十指頭生瘡——毒手
【第30句】:沙石積在一起是座山。
【第31句】:獾豬歸洞——鉆進去
【第32句】:【勤能補拙,儉可養(yǎng)廉】(諺)勤勞能彌補自己笨拙的缺點,儉樸能培養(yǎng)自己廉潔的品德。指勤和儉不僅可以使人擺脫貧困,更可以培養(yǎng)人的美德。 也作“勤能致富,儉能養(yǎng)廉”。
【第33句】:【大海擱不住勺子舀】釋義:海水雖多,禁不住用勺子舀,終有舀盡的可能。比喻只要下苦功,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比喻禁不住浪費,要一點一滴節(jié)約。例句:她轉(zhuǎn)念又想,沒關(guān)系,只要埋頭下功夫,大海擱不住勺子舀,一萬重山也有爬到頭的時候。
【第34句】:樓頂上唱歌——高調(diào)
【第35句】:【天下官管天下事】(諺)天下:國家。國家設(shè)置官員,就是讓他們管理國家事務(wù)。指盡職盡責(zé)管理國家事務(wù),是官員的本分。
【第36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37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原指下棋。引申為:旁觀者無切身利 益,看情況比較冷靜全面;當(dāng)事人有切身利益,常執(zhí)著一 端。語序亦可換置。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我只是一個 局外人,沒有權(quán)力來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語說得好,當(dāng) 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38句】:【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姚雪垠《李自 成》:“你我是世家公子出身,又涉獵了幾部經(jīng)世致用的書, 平日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多么了不起。”
【第39句】:【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諺)烈士:壯士,俠義、豪壯的人。 佳人:美女。有寶劍就贈給俠義的壯士,有紅粉就贈給美貌的佳人。 指寶物應(yīng)該送給最需要、最合適的人。 也作“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
【第40句】:【人人心里一桿秤】(諺)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對客觀的認識與評價。
【第41句】:【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第42句】:隔壁的三嬸娶了兒媳婦,可她仍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大小事都要管。媽媽說:“當(dāng)家三年狗也嫌。該退的時候就得退了,不然就出力不落好啦!”(甘肅·武威)
【第43句】:【根不動,梢不搖】(慣)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第44句】:【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別是重大謀逆罪,要誅滅九族,一是斬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歷來說法并不一致,早在漢代就有古文今文兩種說法。古文說代表人物孔安國、馬融等認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根據(jù)是《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國安解釋說:“以睦高祖、玄孫之親。”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說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guī)定,九族專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編纂的蒙學(xué)讀物《幼學(xué)瓊林》卷二“祖孫父子”篇介紹說:“何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可見,九族專指父宗一脈在明代已成定論。今文說代表人物許慎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此種提法受到統(tǒng)治者的欣賞,因為這滿足了帝王們利用血緣姻親關(guān)系進行統(tǒng)治的需要。他們在賞賜、懲罰、屠殺時是以今文說的“九族”為界限。 “九族”一說的出現(xiàn),與封建社會的刑罰制度有很大關(guān)系。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以增大犯罪成本獲得國家平安,往往事與愿違。株連最廣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樂帝朱棣誅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師族”,包括方的老師和學(xué)生,都連帶著遭了殃。
【第45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46句】:貴州驢子學(xué)馬叫——南腔北調(diào)
【第47句】:【駝子作揖——起手不難】(歇)作揖:舊時男子見面的禮節(jié),雙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彎,表示敬禮。本指駝背人作揖不難,轉(zhuǎn)指事情容易做到。
【第48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凍”與“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49句】:【一根腸子閑半截】(慣)形容人吃不飽。
【第50句】:江心補漏——不濟事
【第51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52句】:一馬不行百馬憂。
【第53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54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習(xí)性。謂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場現(xiàn)形記》:“你讓他吃吧,橫豎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第55句】:畫鬼容易畫人難。
【第56句】:喜歡狗,狗舔口;喜歡貓,貓上灶——不識抬舉
【第57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xùn)|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zhuǎn)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58句】:【頭頂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了】(歇)壞:本指身體情況惡劣,轉(zhuǎn)指人的思想品質(zhì)惡劣。透:本指穿透,轉(zhuǎn)指透頂。指人壞到了極點。含責(zé)罵意。 也作頭頂長瘡,腳跟流膿——壞透啦。 頭上長瘡,腳心底流膿——壞透了。
【第59句】:媽媽叫我去買饃,我不去,后來挨了罵才去的。媽媽見我把饃買了回來,樂呵呵地說:“你這是‘鞭子也打了,磨子也曳了’。”(陜西·耀縣)
【第60句】:【耗子舔貓鼻梁骨】釋義: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膽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媽是耗子舔貓鼻梁骨,我張作霖從前清打到民國,多大的陣勢沒見過!
【第61句】:【甜哥哥蜜姐姐】(慣)形容用甜言蜜語討好對方。
【第62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無水吃】(諺)指人少責(zé)任分明效率高,人多相互推諉事難成。
【第63句】:螞蟻爬皮球——無邊無沿
【第64句】:張老師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xué)習(xí)。他說:“時間好比東流水,只有流去無流回;水流東海不回頭,誤了少年空發(fā)愁。”(安徽·肥西)
【第65句】:隔壁搖鈴——聽到嗚(名)聲,未見其人
【第66句】:樹葉遮屁股——不頂用;不頂事
【第67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68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69句】:【親兄弟,明算賬】(諺)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間也要算清賬目。也泛指關(guān)系再親密的人之間,在錢財上也必須有透明度。 也作親兄弟,勤算賬。 親姐妹,明算賬。
【第70句】:【朝山的不全是為了敬神】釋義:朝山:到山上的寺廟敬神。比喻在某種活動中人們會有不同的動機。例句:“事情可不簡單哪!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一’
【第71句】:雞給黃鼠狼拜年——巴結(jié)到家反被害
【第72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73句】:【開后門】(慣)比喻利用職權(quán)給人以不應(yīng)有的方便和好處。
【第74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第75句】:【金龜婿】“金龜婿”指稱心如意的女婿。龜,烏龜也,用在男人身上是罵名,為什么老丈人還稱心如意呢?這里的“金龜婿”保留了古代的含義,沒有受到半點污染。《禮記》載:“麟、風(fēng)、龜、龍,謂之四靈。”龜能躋身于神物之列確實不凡。龜作為地球的古老居民,生存已有若干億年。它行動遲緩,適應(yīng)能力卻很強,壽命也很長,是長壽的象征。另外,“龜”與“貴”諧音,又是富貴的象征。周代專設(shè)“龜人”的官職,由其“掌六龜,若有祭禮,則奉龜以往”(《周禮》)。在漢代,丞相、列侯、將軍所用的金印,印紐一律作龜形;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的銀印,印紐也是如此,簡稱金龜。在官飾上,武則天改佩魚袋為龜袋,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陸游到了晚年,自號“龜堂”,并用龜殼做了一頂帽子戴在頭上,以示尊貴。直到元代以后,龜?shù)拿曇宦淝д桑優(yōu)槌舐豢啊9糯斣c高官聯(lián)系在一起,高官握有“金龜印”,嫁得高官,也就得到了金龜婿。詩人李商隱一首名為《為有》的詩中這樣寫道:“為有云屏無限嬌,風(fēng)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描寫了一個貴族女子在冬去春來之際,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為要赴早朝而辜負了一刻千金的春宵。可見,在唐代時“金龜婿”就是當(dāng)高官的丈夫了。稱心如意的女婿稱為“金龜婿”,沿用至今。
【第76句】:胡豆地里種芝麻——雜種
【第77句】:【老母豬扎壇子——顧腦袋不顧腚】(歇)扎:鉆進。腚:屁股。形容驚慌失措,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第78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釋義:比喻各人所懷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例句:蛋子和尚的心下欣欣喜喜,好像撐船的逆風(fēng)收港,有個結(jié)束了;眾莊家心下疑疑惑惑,好像看把戲的,不知搬出甚故事來;只邢孝心驚驚恐恐,好像解察院的訪犯—般,有罰無賞。正是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
【第79句】:水煮石頭——難熬
【第80句】:【識得秤來姜賣完】謂學(xué)會了本領(lǐng)用不上,有力無處使。 文章:“到了這種地步,后悔也晚了,正應(yīng)了那句老話:識得 秤來姜賣完。”
【第81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諺)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82句】:【六月戴氈帽——不看氣候】(歇)氈帽:嚴寒時所戴的用羊毛氈做的帽子。比喻不識時務(wù)或不看時機。 也作“六月間戴氈帽——不合時宜”。
【第83句】:【貂惜皮毛象惜牙】(諺)貂皮和象牙都很珍貴,貂愛惜它的皮毛,大象愛惜它的牙齒。借指人愛惜的是自身的名利地位。
【第84句】:種瓜得豆——變種
【第85句】:【有藥敷在疼處,有話說在明處】(諺)藥用在疼處,見效快;話說在明處,少懷疑。指有話擺在明處說,不要背后說閑話。也指說話要直截了當(dāng),不要吞吞吐吐。
【第86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
【第87句】:爸爸和表叔聊天。爸爸說:“你身為農(nóng)機局的局長,怎么還騎這么破的車子啊?”表叔說:“一家不知道一家,和尚不知道道家。篩子大眼兒多啊!”(河南·淮陽)
【第88句】:大雪天走路——步一個腳印
【第89句】:【豆芽菜長不成大樹】釋義:諷刺人沒有出息,不成材。例句:趕明日叫那幫害人精都給轟去……呔,那小子還一勁窮倒騰,我看呀一“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第90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諺)士人為賞識自己的人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女子為鐘情于自己的人裝飾打扮。指人生難逢知己,所以會竭誠報效。
【第91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92句】:晚上沒有電,媽媽點著蠟燭,放在酒瓶上。我問媽媽為什么放那么高,媽媽說:“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獲嘉)
【第93句】:鄰居的媳婦和一個老人在吵架,只聽那個老人說:“冬瓜有毛,黃瓜有刺;漢子有錢,媳婦有勢。”(河南·焦作)
【第94句】:【魚大現(xiàn)形,樹大招風(fēng)】(諺)魚的形體大了,容易顯現(xiàn);樹的形體大了,容易招風(fēng)。比喻目標(biāo)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95句】:【燕子含泥壘大窩】釋義:比喻積少成多。例句:“咱們不是正缺柴嗎,咱就要求上山打柴:咱的竹杠都是些空大竹,可以把竹節(jié)打空,裝上米,帶上山去。這么著人多點,次數(shù)多點,‘燕子含泥壘大窩’,就能把糧運上去。”
【第96句】:手拿謎條猜不著——執(zhí)謎(迷)不悟
【第97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98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99句】:星期天,媽媽加班給街道加工廣告,忙得顧不上做飯,讓我和爸爸一起到飯館吃。鄰居阿姨笑著說:“你這是外面撿塊兒板,家里丟扇門。”媽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阿姨說:“你加班掙點錢,他們又要下館子吃,不是太浪費了?”媽媽一聽,趕緊讓爸爸去買菜做飯。(河南·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