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甜瓜地里種甘蔗——從頭甜到腳底
【第2句】:【書無百日工】(諺)書:書法。學寫毛筆字,練習一百天是不會見效的。指漢字書法難度很大,必須長期下苦功,方能自成一體。
【第3句】:奪下羊羔放走狼——留下后患
【第4句】:張大娘雖然說話刻薄,卻樂于助人,大伙兒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冷面子熱心腸”。(貴州·金沙)
【第5句】:石頭落水——越往下越厲害
【第6句】:【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慣)比喻耍兩面派手法。 也作“明著一套,暗著一套”。
【第7句】:小強的姐姐考上了大學,小強媽就硬逼著小強努力學習,要他也考上大學。結果小強非但沒考上學,反倒落了弱視加腦神經(jīng)衰弱,氣得小強爸直埋怨:“我早就說‘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結果怎樣,這不把孩子給坑苦了?”(河南·輝縣)
【第8句】:【全國一盤棋】從全國全局著眼,合理運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隨筆》:“綜上所述,今天的美國,愛國心已分開了許多 層次。換言之,美國已經(jīng)不可能全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
【第9句】:鱉蛋上抹香油——圓滑;又圓又滑
【第10句】:【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釋義:比喻殘酷地壓榨勒索。例句:你從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窮酸爛氣,倒像個叫花子,要說起卡脖人來,真是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第11句】:【往虎口里探頭兒】(慣)比喻冒險或找死。
【第12句】:【圖窮匕首見】戰(zhàn)國時期,燕王派遣荊軻入秦,假意要獻出 土地,刺殺秦始皇。打開地圖,現(xiàn)出匕首。借指陰謀暴露, 計劃敗露。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圖窮匕首見, “四人幫”的狼子野心已暴露無遺。”
【第13句】:最近一段時間,陰雨連綿,眼看麥子到熟的季節(jié)了,天氣卻不見晴好。爺爺發(fā)愁地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部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濕了老鴰毛,麥子必從水里撈。”(河南·西平)
【第14句】:【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歇)比喻片面追求數(shù)量,反而達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第15句】:【 搖羽毛扇子】戲曲中扮演軍師之類的人物,常手執(zhí)鵝毛 扇,借指出謀劃策。相關的:狗頭軍師。丁玲《太陽照在桑 干河上》:“咱們都是老實人,別人有搖羽毛扇的,賽諸葛。”
【第16句】:【駿馬雖良,不中農(nóng)夫之用】釋義:比喻雖有本領,卻不被其他行業(yè)的人賞識、重用。例句:寶刀雖利,不動文士之心。駿馬雖良,不中農(nóng)夫之用。英雄雖有掀天揭地手段,那個識他、用他?還要奚落他。
【第17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18句】:【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見“老不以筋骨為能”。
【第19句】:弟弟很調皮,整天爬上爬下,東跑西竄,弄得滿臉灰塵,黑糊糊的,但他最不喜歡洗澡。一天,媽媽要他洗澡,他又要跑。爸爸樂呵呵地說:“你看看,還不想洗澡,這脖子黑得都能給烏鴉當舅舅了!”(湖南·會同)
【第20句】:【軟不吃,硬不吃】(慣)指不管態(tài)度好壞,都不怕。也指人特別難纏。 也作軟的不吃,硬的不怕。 軟硬不吃,橫豎不咽。
【第21句】:【不施萬丈深潭計,怎得鰲魚上釣鉤】(諺)鰲:海里的大龜。指不施展奇特的計謀,就不能釣來大海底層的鰲魚。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22句】:【拴不到一個槽上】(慣)形容兩個人合不來。
【第23句】:許仙碰著白娘子一天降良緣
【第24句】:【豆腐拌成肉價錢】花費太大,成本太高,不值得。類似 的:蘿卜花了肉價錢。茅盾《子夜》:“好!為了舍不得那四 成爛賬,倒又賠上十倍去,那真是豆腐拌成肉價錢的玩意!” 肥水不流外人田為自己人著想,不讓外人占便宜。海 外張愛玲《沉香屑》:“這回子可趁了心了,自己骨血,一家子 親親熱熱的過活吧,肥水不落外入田。”
【第25句】:【水清無魚,人清無朋】釋義:水過于清了,就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就沒有人與他交往。例句:在今天,“清如水”是做不到的。“水清無魚,人清無朋。”不但無朋,而且會四面樹敵,使你連正常的工作也干不下去。
【第26句】:天快黑了,王伯還想再拉一車糞。王大媽說:“東山日頭一大堆,有多少鴨子趕不到河里去啊?還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郟縣)
【第27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jīng)一失,長一智”。
【第28句】:爸爸希望小濤換座位之后能夠好好學習,可是他忍了兩天就又瘋玩起來,氣得爸爸直瞪眼:“新挖的茅廁還香三天,你這才忍了幾天啊?”(山東·夏津)
【第29句】:【有理不在高聲】(諺)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說服人,不在于聲音大、嗓門高。指辯勝對方靠的是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憑氣勢壓人。
【第30句】:河灘上的石頭——冰冷無情
【第31句】:【老漁翁釣魚——坐等】(歇)指人消極等待。
【第32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33句】:鴨子吃小魚——囫圇吞
【第34句】:【姐姐】“姐姐”現(xiàn)在指同父同母或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且年齡排行大的女子。延伸至其他同輩中凡年齡比自己大的女子都稱姐姐。但,“姐姐”的起源并非如此。 “姐”本義是母親的別稱。很多字典里都解釋說“姐”的本意是指母親,古代的蜀人就把母親叫做姐。段玉裁在為《說文解字》作注時認為“姐”字乃“方言也,其字當蜀人所制。”也就是說“姐”源于四川方言。到了宋代已習慣稱女兄為姐。南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認為:“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隨著詞義的演變,衍生為對一般同輩女性的敬稱。宋以后的一些小說出現(xiàn)把“姐姐”濫用的現(xiàn)象,甚至到齷齪的地步。如所謂“姐愛俏,鴇愛鈔”就是這種用法,貽害后世,很不嚴肅。
【第35句】:我一邊吃瓜子一邊對爸爸說:“瓜子快要壞了。”爸爸笑著說:“要壞到肚里去了吧!”(江西·宜春)
【第36句】:【好花等它自謝】好事順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語:聽其自 然。臺灣電視劇《京華煙云》:“不用報仇。好花讓它自謝, 壞人自有惡報,我勸你快離開你哥哥。”
【第37句】:玉皇大帝講天書——空談
【第38句】:樹上的爛杏——數(shù)它壞
【第39句】:【趁臺階下驢】(慣)下驢:卸驢,指把拴在驢身上的套解開取下。 比喻趁機罷手不干。
【第40句】:【開會馬拉松,發(fā)言長而空】馬拉松,原指長距離賽跑。借 指會議時間拖得太長,不解決實際問題。《人民日報》 (1991,12,29):“最近,江蘇省南通市領導對開會發(fā)言實行 限時發(fā)言的新招,有效的整治了開會馬拉松,發(fā)言長而空的 會風。”
【第41句】:一放學我就看電視,媽媽說:“學習吧。”我說時間還早。媽媽又說:“大豆不擠不出油,時間不擠會白溜。”(黑龍江·雙鴨山)
【第42句】:【好漢怕賴漢,賴漢怕急漢】(諺)賴漢:死乞白賴、胡攪蠻纏的漢子。 急漢:生性急躁或被逼急了的漢子。指不要臉面的無賴、性急拼命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做出來的。
【第43句】:魚靠水,人靠集體。
【第44句】:小叔和姑姑又在為看電視爭論不休,奶奶在外面一邊乘涼一邊說:“小偷逮個賊,誰也別說誰。出來涼快一個,不就啥事也沒有了?”(河南·南召)
【第45句】:【人生七尺軀,畏此三寸舌】(諺)七尺軀:七尺高的身軀。三寸舌:三寸長的舌頭。指人言可畏,讒言可以殺人,惡語能夠傷人。
【第46句】:【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諺)指在飲食上寧可少而精,不要一味貪多。 也作“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
【第47句】:【臘月天賣涼粉——不趕個時候】(歇)涼粉:一種用綠豆粉等制作的涼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間不適宜。
【第48句】:【船到江心補漏遲】(諺)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補,已經(jīng)無濟于事。借指凡事必須預先防范,已經(jīng)造成的錯誤臨時補救便來不及。 也作船到江心補漏遲,懸崖勒馬才收騎。 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馬到崖頭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49句】:扳不倒兒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第50句】:我做事,常常是事沒辦成反倒惹出麻煩來。媽媽批評我:“你呀,真是吃一碗,拉一炕,還甩了一窗臺子。”(河北·藁城)
【第51句】:逮兔打狐貍——舉兩得
【第52句】:【大家拾柴火焰高】(諺)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 也比喻大家開動腦筋,想出的辦法就多。 也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53句】:【拴不到一個槽上】弄不到一塊兒。申躍中《掛紅燈》:“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應分的事。誰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個槽上呢?”
【第54句】:【肥了騾子瘦了馬】一個討便宜,一個吃虧。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wǎng)》:“那你也不能有偏有向,肥了騾子瘦了馬!”
【第55句】:王叔和張姨常斗嘴,李嬸勸解說:“一人不稱十人心,十人不稱一人意,小兩口的,相互寬容點不就好了嗎?”(安徽·利辛)
【第56句】:【比登天還難】極言困難,簡直做不到。李白詩:蜀道之 難,難于上青天。老舍《駱駝祥子》:“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 兒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
【第57句】:老狗跳樓梯——不得勢
【第58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釋義:比喻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例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薛蓮到連隊的第一天,就不知道羞恥地逢人亂吹:“我爸爸在我生日時,從新疆帶回一朵雪蓮花!……”
【第59句】:近視眼捉螞蚱——瞎撲打
【第60句】:【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歇)芝麻:油料作物,花白色,莖直立,每開一層花,就往上長一節(jié)。比喻日子越過越好,或事物不斷發(fā)展、提高,情況越來越好。
【第61句】:柏油路上開汽車——穩(wěn)穩(wěn)當當
【第62句】:圈里豬兒——有日數(shù)的
【第63句】:獨樹難擋風,獨柴難燒紅。
【第64句】:【鹽緊好賣,賊緊好偷】(諺)鹽在緊缺時容易賣出,賊在人們緊張忙亂中容易行竊。偏指人應當從容謹慎做事,不要匆忙慌亂,給竊賊留下可乘之機。
【第65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66句】:蟲憑蠕動尋食,人憑勞動養(yǎng)身。
【第67句】:以前,我做事總不徹底。媽媽便常說我是“洗鍋不洗勺子把兒,洗臉不洗耳門岔兒,掃地不掃門旮旯兒”。(山西·太原)
【第68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69句】:癡情女子負心漢。
【第70句】:【 恭敬不如從命】謙讓不如服從,不必謙讓。臺灣朱秀娟 《女強人》:“我國有句成語,恭敬不如從命。但愿在很快的 將來,讓我也有盡盡地主之誼的機會。”
【第71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72句】:【忠孝不能兩全】原指封建社會中為君盡忠與為父母盡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難以兼顧。曹禺《北京人》:“我這公公 也要顧,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現(xiàn)在是忠孝不能兩全。”
【第73句】:打開西窗看風光——晚景;夕陽無限好
【第74句】:【不怕肚不飽,就怕氣不平】(諺)不怕受餓,就怕受氣。指受人凌辱比挨餓更難忍受。
【第75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fā)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76句】:【笑破不笑補】(諺)指人們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補的懶人,而不是穿補丁衣服的窮人。
【第77句】:我和媽媽上街趕集,來到雜貨攤前,只聽賣鼠藥的高聲叫道:“少吸煙,少喝酒,滅鼠藥這里有。老鼠爺,老鼠孫兒,還有老鼠外甥女兒,吃了我的藥,扭頭就伸腿兒。”媽媽笑著說:“你看這賣藥的,貨不甜,嘴甜!”(河南·內鄉(xiāng))
【第78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79句】:【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第80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81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釋義:比喻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例句:“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尚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82句】:【在劫難逃】“在劫難逃”形容遇到不可解決或無法挽救的災難。這個詞語的中心詞是“劫”,“劫”是佛教用語,表示時間極長,同“一剎那”相反。古印度傳說認為,世界經(jīng)過若干萬年就要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關于劫的長短,各佛經(jīng)說法不一,但總的說來,一劫都要經(jīng)歷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叫做“四劫”。到“壞劫”時,將會有水、火、風三災出現(xiàn),最后世界歸于毀滅。也有說法認為,劫分為大劫、中劫、小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兩小劫,而每小劫則為一增(人壽自f一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或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的時間。這樣看來,將永遠恢復不了的東西比喻為萬劫不復還真是恰當。如果遇到“四劫”當中的“壞劫”,當然是“在劫難逃”了。
【第83句】:【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蜷曲。將要起飛的大鳥,總要先斂起翅膀;將要迅跑的走獸,總要先弓起腳。比喻人在即將采取大的行動之前,總有一段短暫的靜默期。
【第84句】:寧犯天公怒,莫惹眾人惱。
【第85句】:【說嘴郎中無好藥】(諺)說嘴:自我夸耀。郎中:稱中醫(yī)醫(yī)生。指喜歡自我吹噓的醫(yī)生,往往沒有治病的本事。也泛指愛自夸的人,總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也作“說嘴大夫沒好藥”。
【第86句】:姥姥帶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車不行,姥姥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增產(chǎn)不節(jié)約,好比漏底兒鍋,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過日子可不能這樣大手大腳的。”(陜西·西安)
【第87句】:老鼠嫁女遇老貓——先喜后憂
【第88句】:黃鼠狼和狐貍結親——臭味相投
【第89句】:【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貼天飛】(諺)家養(yǎng)的雞,再打也只在家里轉;野生的雞,一打就高高地飛走了。比喻自家人打鬧不離開,外人一打鬧就跑開了。
【第90句】:【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91句】:八十歲奶奶的嘴——老掉牙啦
【第92句】:【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表示堅決鎮(zhèn)壓。巴金《探索 集》:“他們將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要叫我.永世不 得翻身’。”
【第93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fā)出來。
【第94句】:【秦】“秦”字是人們很熟悉的一個字。然而,它的來歷非同一般。傳說在秦朝之前,是沒有“秦”這個字的,秦朝的國號當時寫做“菜”。據(jù)說,“秦”這個字是秦始皇造出來的。他造的“秦”字流傳千古,武則天造的“墨”字,卻是曇花一現(xiàn)。秦始皇滅六國之后,倨傲得意。他覺得“王”已經(jīng)不能適應自己的功德,還要再找一個比“王”更高大的詞,來標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號。國家也是一樣,他覺得國號“琹”字不好,“一塊木席上坐兩個王,這怎么行?要找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個好字。突然,他瞥見案頭的史書《春秋》,心想,《春秋》里寫的是秦朝以前的歷史,而歷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邊字合在一起,寫出一個“秦”字,然后傳令下去,將國號“栗”改為“秦”。從此“栗國”就成了“秦國”。然而,秦始皇雖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遠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夢很快就破滅了,秦朝僅傳兩代便被起義軍滅掉了。秦朝雖短,不影響秦始皇千古一帝。
【第95句】:包大人的告示一開誠布公
【第96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97句】:【大夫】我國北方稱醫(yī)生為“大夫”,南方則稱“郎中”。這種稱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唐末五代時期,朝政腐敗,戰(zhàn)禍頻繁。統(tǒng)治階級窮奢極欲,甚至把國家的官職拿來賣錢,致使官銜泛濫。當時,以官名相互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比如叫讀書人為“相公”,稱工匠為“待招”,賣茶人叫“茶博士”,當鋪老板叫“朝奉”,有錢人叫“員外”。這既反映了當時賣官鬻爵的混亂,又反映了人民對那些封建官職的藐視,幾乎社會上任何一個職業(yè)都可以用一個相應的官職名稱來稱呼。醫(yī)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誰都離不開,因此人們就用官職中品級極高的“大夫”、“郎中”來稱呼他們。但是,醫(yī)生稱“大夫”真正的起始則在我國宋代。大夫在古代也是一種官職,自周至唐都有。到了宋代,醫(yī)官也開始設置“大夫”官階。醫(yī)官中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再次是“醫(yī)效”等。后人因為“大夫”是醫(yī)官中最高的職位,所以把“大夫”作為醫(yī)生的尊稱。這一稱謂沿用至今。
【第98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搖籃里。
【第99句】:【懷著鬼胎】(慣)比喻心里有不能告人的想法和隱情。 也作“懷著一肚子鬼胎”。
上一篇:心理健康打油詩(心理健康一首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