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人們的一切善惡言行,都是由心生起。心既然能導致一個人的一切行為,那么,“若能伏心,則伏眾法”。要想防止做惡業,就必須“當好制心”,應當好好地制伏我們的心。
【第2句】:【禪言禪語】人生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放棄。能自由選擇的人是幸福的,能適度放棄的心是灑脫的。可惜,有時我們的選擇,只有等待,沒有結果,該離開就得離開;有時我們的放棄,迫于無奈,哪怕心中不舍,也只能決然的轉身。所以,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深埋心底;有些希冀,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慢慢遺忘!
【第3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用純凈的心交赤誠之友,2.真朋友總能雪中送炭,3.你希望別人怎么對你,你就怎么對待別人。
【第4句】:【佛禪語】學會知而不言,因為言多必失;學會自我解脫,因為這樣才能自我超越;學會一個人靜靜思考,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更清醒、明白;學會用心看世界,因為這樣才會看清人的本來面目;學會放下,因為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開始;學會感恩,因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幫助我們在逆境中尋求希望,在悲觀中尋求快樂。
【第5句】:時光總是無情的帶走某些東西,然后讓我們想念,或許生命的美好,就在于相遇與別離間留下的歲月的痕跡,那么如若遇見,別問是緣是劫,淺淺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第6句】:【禪心佛語】所謂正知正見,是指能幫助我們了斷痛苦煩惱的知識見地,依這種見地,我們將調整自己對世界及人生的態度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從狹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寬闊、溫柔、和諧圓融,從不傷害自己及他人及一切眾生,到幫助利樂一切眾生,從痛苦到安樂,從輪回到解脫。
【第7句】:【佛說】百態之世存百態之人,人即有百態,世也便需百態,又何分苦海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來,歷百難而成,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樹,便需歷百態而成百態,喜則喜矣,悲則悲矣,痛則痛矣,樂則樂矣,一味無欲便樹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氣。
【第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禪定是心平靜下來的一種狀態,我們的心總受外在環境所左右,訓練自己不要太多執著,不對過去未來太多想望,讓心安住于自然中立的狀態;禪定不僅是打座,做任何善事都可以具備禪定,比如你要利益眾生的心始終堅定、比如你放生時一心祈禱佛陀,這就是禪定;我們快樂的生活來自平靜安定的心。
【第9句】:【禪心佛語】須知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善樂,那是一種自覺的真心付出,是一種自然的真情流露,是一種自序的真摯施舍。和善的與人相處是十分平易近人的,從善如流是大愛無疆的蔓延,積善成德是讓愛充滿人間的動人方式。
【第1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分歧和批評,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為別人的批評而生分別,原本自己的那些固執的追求,也并不是非常可觀,友好的面對一切,本來就是人生的智慧和涵養。
【第11句】:【心靈禪語】覺悟,不是像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的悟。能看到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覺悟;能看到別人的好,是一種覺悟;能在善行前義不容辭,是一種覺悟;能在利益前管住自己的貪,是一種覺悟;能放下成見學會包容,是一種覺悟;能遇事不計較豁達大度,是一種覺悟。人生本就是一趟覺悟之旅,點點滴滴歲歲年年。
【第12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和煩惱追逐,更不是和煩惱拼個你死我活,生活的質量就在于對人的態度和對事的看法,克己是一種覺醒,諒人是一種重生。莫求事事如意,但愿心平氣和。
【第13句】:【佛心禪語】“嘴茬子厲害”未必是好事,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辯只會讓人看不起你,留起一些話,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境界,嬉笑怒罵悠著點,委婉說話,不拆臺不揭短,總唱反調樹敵多,不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獸有長舌不能說,人有短舌不該說,遭人反感的諷刺最好不要用,忠告也應不逆耳。
【第14句】:【禪語人生】這是一個充滿物欲與浮躁的時代,沒有人在意你想什么,也沒有人留心你做什么。在你做出成就之前,你要忍受心靈的寂寞孤獨,端正憤世嫉俗的心態,抵御時常襲來的誘惑冷箭。如果沒有功成名就,就不要過分強調你的自尊,失去了成功的保護光環,自尊只是一張薄薄的紙,誰都可以輕易地捅破它。
【第15句】:【禪心佛語】上流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如工作壓力、競爭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是身體上的苦受,如缺衣少食、超強度勞動等。這兩種痛苦恒時不斷地損惱著蕓蕓眾生。
【第16句】:【禪心佛語】人們都希望得到幸福而不愿面對煩惱,但是,如果沒了煩惱,我們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生活中,總有一些是不盡如意、是無法逆轉的,對于這些,我們明知擺脫不掉,倘若依然耿耿于懷,就會更加痛苦。讓我們善待生命中的缺點,以寬容之心面對自己,以豁達之心面對生活,其實,微小的缺點也美。
【第17句】:恒秋: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的把握它,也可以淡然的面對它,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失望時不妨自我嘲笑一下,興奮時不妨告訴自己,山重水復深一腳淺一腳,不一定哪一腳踩到了幸運,學會忘我無我,一念起知止,一念消知止,如如不動,即菩提。
【第18句】: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贊嘆:“離貪自在行,誰亦不相干,王侯亦難享,知足閑居歡。逐欲未得足,生惱復失意,若人無所求,彼福無窮盡。”知足便能快樂,心無所求,福分便能無窮無盡。而不知滿足的人哪怕擁有再多的財產,也不會覺得自己富有。
【第19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一個福袋,你往里裝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你對它做什么表情,它就會回報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鏡子,世人是自己的一個比照。
【第20句】:【圣經文案】56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里求問。(詩27:4)
【第21句】:【禪語人生】我的財富并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是各人飽,各人生死是個人事。看輕別人很容易,要擺平自己卻很困難。
【第22句】:【佛道禪語】佛教微博經典:要使人的一生過得有意義和價值,可能并不是死得如何的壯烈輝煌,而是生命過程的體驗是否有意義和價值,是否享受了自己的人生。誰享受了生命的過程,誰就得到了人生快樂的真諦。一個真正感到幸福快樂的人應該是享受過程的快樂,而不是期待結果給自己帶來驚喜。
【第2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不要把狹隘當清高,認為不喜熱鬧喜歡獨處是一種心靈高尚。你的內心拒絕外在的世界、外在的人們,那是一種心靈的冷漠。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沒有哪一個個體生命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單獨生存于天地之間。
【第24句】:【心靈禪語】人的一切,都是由他自己的行為決定的。這個觀念,從反面說,就是自作自受。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我這是自作自受!”但愿他說了這句話之后,便有所反省和總結。
【第25句】: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受享過分,必生災害之端;舉動異常,每為不祥之兆。誰言碧山曲,不廢青松直;誰言濁水泥,不污明月色。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隨緣;一生牽惹之勞,總因好事。無病第一利,美譽第一富,友善第一親,知足第一樂。
【第26句】:【禪心佛語】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覺悟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覺悟;例如:貪愛是煩惱,但把貪愛轉為大慈大悲也是愛。懂得精進,自愛,自律就是覺悟,把這些轉換用在道上就是圣賢人了。
【第27句】:【人心禪語】或許,我們的生命中,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留住記憶,如最初相識的感覺一樣,哪怕一個不經意的笑容,便是我們最懷念的故事。但愿,時光,如初見。
【第28句】: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會越痛苦。你舍棄的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分擔別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溫暖,可以得到別人溫暖的饋贈。這就是愛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無愛、閑得無聊,這些都是增長煩惱的根源。
【第29句】:拜山應該說是朝山,朝是方向,將自我的身心、行為,朝著一個目標、方向前進。山表示德高如山,所以朝山并不是拜哪座山,而是參悟自己崇高的心德,也就是——自性的高山。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如能時時將朝山之心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即是“修行”。
【第30句】:【禪心佛語】金錢買不到幸福。很多我們渴望的東西都很昂貴。但那些真正讓我們滿足欣慰的,確實免費的,他們就是愛、笑聲和飽含激情的工作。
【第31句】:歲月如水,成長是岸。人生的小舟行于水上,左岸是漸行漸遠的童真,右岸是與日俱增的成熟;左岸裝飾著簡單,右岸糾結著復雜;左岸奔跑著快樂,右岸蹣跚著傷痛;左岸住著七彩的夢,右岸排列著觸目驚心的現實;左岸充滿祈盼,右岸鋪滿掙扎。人生的兩岸,一個安撫你入眠,一個把你喚醒,缺失誰都不行。
【第32句】:恒東法師:解脫,不能靠他人,只能靠自己。事實上,沒有誰束縛自己,心上的繩索都是自己綁上去的。醉心于功利,便會被“名韁利索”所縛;斤斤于褒貶毀譽,必會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縛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解脫不難,只需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以平和恬淡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第33句】:試著做一個溫柔的人,平和而感恩的對待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求得萬人愛慕,而是讓你自己,可以在面對生之孤獨時,巧妙而安穩的漫步這一生。
【第34句】:第一功德:佛陀言:“諸苦難中病為最苦。”所以看病功德為第一,人生一切苦之中,病痛確實是最痛苦的;因此,救助痛苦眾生,是最具有意義的利生工作。
【第35句】:【靜心的禪語】遠離喧囂,脫離紅塵,過與世無爭的淡然素凈生活。與世無爭,與人無愧,恬靜悠然如菊。若能遇一知己,雪天圍爐煮酒,更是人生之莫大幸事。若無知己,清水煮茶,卻也悠然。日子若能過得如水般清凈無波,也算是幸福人生了吧!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身邊有60億人。但是,這一輩子,我們最多活在60個人中間。而讓我們至愛與至痛、至喜與至悲、至生與至死的,最多不過幾個人。這幾個人,才是自己的世界。所以,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都不必去在意。在意得越多,就會沉陷得越深,就會糾纏得越久,就會被折磨得越苦。簡單點,簡單便是快活。
【第37句】:【經典禪語】命運何往,得失如何,是非較量,魯莽易傷,還記得那句老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非天天都在有,謙虛不聽自然無。抬頭看,明月在天。放眼量,郁郁蔥蔥。
【第38句】:不論在人間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將心念停留于過去的成就;不論施人多少,亦莫討人情、求報酬。過去的留不住,未來的難預測,守住現在,當下即是。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第39句】:【禪語人生】有些煩惱是我們憑空虛構的,而我們卻把它當成真實去承受。想得太多只會毀了你,讓你陷入忐忑,讓實際上本不糟糕的事情,變得糟糕。陽光這么好,何必自尋煩惱。
【第40句】:人跟人之間的關系實在很微妙,當以善意相待時,和諧、喜悅的感覺會在彼此心中氳開;若懷著疏離、怒意相向時,彼此的關系也將日趨緊張。于是,心因歡喜而能自在,心因芥蒂而需緊繃;歡喜自在的心,正如那繚繞在空中的野姜花清香,味雖淡卻怡人,使人陶醉、欣賞。
【第41句】:恒榮法師: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困惑和悲傷,內心如何感受,內心如何覺醒,去平和那些內在的浮躁,剔除那些自我的固執,不必要徘徊在那些悲情的負面情緒里,用自己的內心光明,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句話這么說,自己的時光自己雕刻。
【第42句】:【禪心佛語】煩惱怎么來的?簡單一點說,主要是欲望太多,心胸太小,眼界太窄,這叫貪、嗔、癡。降伏貪嗔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習。先慢慢扭轉觀念,再逐步養成新的行為習慣。
【第43句】:【古賢文教兒經37-26】先是祖宗陰德好,又是風水來湊成。私積陰德人不曉,更是讀書認得真。五經四書字字熟,詩詞歌賦件件能。惟愿鄉鄰做官宦,不是親來也是鄰。讀書往來門第過,自然氣象不同人。有文有理子孫好,說句話兒也相親。我愛斯文人愛我,為人都是一樣心。買田買地憑文約,文約之中無弊情。
【第44句】:【禪心佛語】青年問禪師:我對生活很絕望,因為我老婆把所有錢都帶走了。禪師拿出一個斧頭砍斷了桌子,青年若有所思的說:禪師是讓我用力打破眼前的的恐懼嗎?禪師說:沒錢還想找我嘮嗑。信不信老子砍死你。
【第45句】:【吃貨注意了。東西上癮是精神疾病。佛羅里達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劉一軍稱,食物成癮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已得到證實。物成癮患者的大腦神經影像與毒癮患者相似。糖分的食物與快餐都是誘因。戒掉需1至2年,復發率80%。僅會導致變胖,還會損傷大腦腦白質,讓人變笨。
【第46句】:【禪心佛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人跑跑腿,說幾句好話,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都能起很大的作用,別人就會感激你。你再給他講佛法,他才會相信。要不然,就算你講得天花亂墜,也不會有人相信。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目標是追求自我實現。人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實現中最終實現自我。少年時要恢宏氣度,青年時肯吃苦耐勞,壯年時不妄自菲薄,老年時能傳遞經驗。人生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爭光,給兒女最好的禮物是榜樣,給社會最好的禮物是奉獻。
【第48句】:【圣經文案】146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里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
【第49句】:自見斷十惡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歡悅;生歡悅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覺樂;身覺樂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經》卷四,《波羅牢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