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蓋復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于身性中萬法皆現。——《壇經一阡悔第六》
【第2句】:人必須把心中的貢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發展出寬容、忍辱和尊重別人的謙和,從而發展圓融的人際關系。——鄭石巖
【第3句】:【佛心禪語】耕耘先生說:“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去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第4句】:【禪語人生】續說殘顏、那一抹廖痛、何解沉思愁、今夕離散、歡悲而落幕、千里行至、送須莫歸求。
【第5句】:【禪語人生】業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作風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第6句】: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第7句】:欲居尊位,莫若培德;欲作大謀,莫若拓知;欲任重事,莫若充力。(明)澫益《周易禪解系詞下》
【第8句】:失與得:凡夫常因患得患失,導致心境無法安定,思慮無法澄澈;患得患失的心態,徒增無量苦惱憂愁,心靈時刻隨著境遇的變化而起伏動蕩。
【第9句】: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我們淚流滿面,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遠的路。淚流滿面是因為內心還溫柔,咬著牙走了很遠的路是因為依然倔強。對于這以后遙遠的未知的生活,我們溫柔的倔強。
【第10句】: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仆從、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用心生活。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為物欲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第12句】:師長:父母生育、教養我們的親情止于這一世;而師長開啟我們的慧根,成就我們千秋萬世的慧命。師長之德重于乾坤,因此弟子事師不敢輕慢。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昨天已經過去,是過了期的支票,明天還沒有來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只有活在今天是最現實的。
【第14句】:【做好人間事】學佛的人,應正視「生」與「死」。握做人的機會做好人間事,則家庭和樂,社會安寧。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災人禍,達到消災延壽、福祿綿長的境界。
【第15句】:【禪心佛語】年輕時候,不太容易愛上一個人;愛上之后,不太容易說放手;不得不放手的時,不太容易重新開始。有的人留在原地,有的人則走到盡頭,有的人念念不忘,有的人從來不曾記起。
【第16句】:【禪心佛語】人類因為生活在錯覺而一直不能覺悟,然后借著錯覺去假設他的生命觀,那更糟糕。
【第17句】:佛說:對一切因緣造作的現象,應該這樣來看:都像夢幻泡影一樣,并不真實;都像朝露和閃電一樣,瞬間生滅。
【第18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存一筆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貸了一筆利率最高的貸款,它會不斷削弱你的人生。
【第19句】:【禪語人生】有一種境界叫舍得;有一種心態叫放下;有一種智慧叫低調;有一種明白叫糊涂。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第2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快樂的感覺和快樂的境遇,是無常的、不永恒的、遲早要改變的。它改變的時候,就產生了痛苦、苦惱、不樂;這種變遷都包括在變易的苦中。
【第21句】:【禪語人生】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第22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只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第23句】:【經典佛語】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東方微博)
【第24句】:【禪心佛語】梁武帝時達摩傳衣東土,漢傳的禪學方奠基華夏,逐漸形成了中國自己核心性的佛學。
【第25句】:學佛者必定要有正知正見,今生的一切果報都是眾人業力造作而感應的。人命的奧秘不可言說,也不可理解;因為命隨著人的動作而不斷改變,而且命也是定業的延續。
【第26句】:【人生禪語】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一些過往,可以淺印在心頭;一些遺忘,可以飄散在風中。
【第27句】:【禪心佛語】守端聽了嚇了一跳說:“大師此言怎講?”方會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怕人家笑。”守端聽了,剎那間頓悟了。
【第28句】:【佛心禪語】不要貪著此生的榮譽和安樂,莫要被名相所縛,而讓名相牽著自己的鼻子到處跑。應當盡此一生,矢志修行。你若這樣去做,其他許多人也為仿效你去努力修行的。我說的這些話,請勞記于心。
【第29句】:【佛心禪語】剛撒完種子,就飛來幾只小鳥,在土里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把小鳥都趕走了,然后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師傅說:“急什么,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第30句】:常有人把“修行”誤以為是出家人的專有名詞,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行為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
【第31句】:心光:在黑暗長夜中盲目摸索,會使人心恐慌、迷亂不安;若能點燃一支燭火,就可照亮四周,開啟光明。
【第32句】:【禪心佛語】過去的已然成為過去,無法挽回,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當下,別再留下更多的遺憾。
【第33句】: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人。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人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佛遺教經》
【第34句】:圣人鄙視虛名,視虛名為國之敵、人之敵、己之敵。佛家的得道高僧無不視虛名為身外之物,連沾染了一絲閑名都要在死前除去,好以一具清清凈凈的內身去往極樂西方。
【第35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雪覆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筍筍須生。”——《洛浦元安禪師》
【第36句】:【禪心佛語】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第37句】: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第38句】:人的愛好,在生死關頭總會拯救他。因為漫長的時光是無法打發的,這些愛好,可以與時間為敵。雪小禪《瘦金體》
【第39句】:【禪心佛語】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
【第40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能活得狹隘自私,而是應當利用佛法來開發自己的生命,令生命有光有彩、有意義、有價值。
【第41句】:貪財者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一顆心如同永遠填不滿的溝壑,無法找到滿足和安寧。一個為財迷失了自我的人,不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跌進不幸的深淵。
【第42句】:秤:于大眾書房的角落里,放置一個磅秤,看到它的人,都會自然地站上去,量量自己的體重,是胖了呢?
【第43句】: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輝。我們所有的勤奮和努力,都是為了人類生命更好地存在,為了人類的和平進步。信仰是和平的種子,所謂菩薩,就是那些為了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奉獻自己光芒的人。
【第44句】:若自能舍己樂,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眾生異故。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眾生未成就,自利則為具足。(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第45句】:【經典佛語】試著讓自己的生活盡量簡單,慢慢就體驗到了解脫的滋味了。物欲的念頭一個接一個,就意味著痛苦一個接一個。圓滿的人生就是學會了放棄欲望,安住在寧靜祥和的覺性之中.
【第46句】:【禪語人生】我想走,誰也攔不住。我走了想改變這個公司,誰也擋不住,投資者在中國就得聽我們的。
【第47句】:【禪心佛語】人們看浪花,大浪與小浪沒有什么分別,沒有哪一個更榮耀,可是同樣的問題反映到人類世界卻變了樣子,人們在本無所分別中妄取分別,又在這種妄取的分別中妄受煩惱。
【第48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落花隨水去。”日:“意旨如何?”師日:“修竹引風來。”——《石霜慶諸禪師》
【第49句】:【禪心佛語】首先管得住自己的身口意,才有資格要求別人,別人才會誠信我們、維護我們,身口意管好了,結果一定會好。
【第50句】:佛說:能夠躬行忍的人,才能夠稱之為有力量的大丈夫。如果說他不能歡喜地忍受別人惡毒的罵聲,如同喝蜜糖水一樣,那么他就沒有真正得道,不能稱之為智慧人。
【第51句】: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52句】:世間熙攘喧囂,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囂處為自己留一份清靜,不時從熱鬧的俗世中退回來,調和內心,就能在紛擾中安頓自己。
【第53句】:【禪心佛語】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第54句】: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戲謔,慎勿形言。結怨仇,招禍害,傷陰騭,皆由于此。
【第55句】:【禪心佛語】人人都能看到的,你也能看到,這不算什么。用甚深、多元的智慧,發現普通人發現不了的神秘,這才是智者的選擇。要記住,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往往是很多人看不到的。
【第56句】:【禪心佛語】其實在一群鴨子里總有大鴨,也有小鴨子,游出的路一定也有大、小之別。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各有各的因緣福報,所以對于別人的成就,我們應該贊嘆,但是不用羨慕。
【第57句】:【禪心佛語】但是,也必須要有觀念的引導。惠能大師真正開悟是聽到了《金剛經》,使他能夠發現所謂「執著」與「不執著」,「我」和「無我」等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第58句】:【禪語人生】無論錢多錢少,無論日子是否艱難,只要得到的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失去的和自己的預想差不多,那么生活的每個階段,每一刻都可以有一種平衡。幸福感也就由此而生。
【第59句】:【禪語人生】心中毫無牽掛,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心中裝滿欲望,執著種種心外之物時,即是身心被困時。為人欲得解脫自在,必須放下種種的欲望和一顆執著的心。
【第60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點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卻隱含著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禪心云水,在萬般喧囂中,拾一點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靜。
【第61句】:【禪心佛語】凡是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能夠經年累月地堅持自己的規劃,每一天當中明白何時該做何事——這也是持戒的內涵。
【第62句】:【佛心禪語】做人三箴言:誠實守信、知己律己、容人助人。誠實守信,是治業之根本;知己律己,是立身之要道;容人助人,是處世之良津。
【第63句】:不必要急于去解釋那些誤解與成見,這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與認可呢,學會隱忍,學會釋懷,學會安詳,由它風雨摧,心地存柔軟。
【第64句】:一個傲慢的人常常會因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了身邊人的感受,會漠視甚至傷害到身邊的人,傲慢的人往往經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別人的批評或者責怪,就容易憤怒,甚至攻擊別人,以求自衛。
【第65句】:【佛心禪語】二僧見風吹幡動,一說:“幡動”,一說:“風動。”慧能禪師對二僧說:“幡沒有動,風沒有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第66句】:在家出家共相習近,同喜同憂,同樂同苦,凡所為作,悉皆共同,是名習近相贊嘆。《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1經
【第67句】:人生最美,是淡然;日子最美,是安恬;生活最美,是素雅。淡泊才能明志,寧靜方可致遠。用一顆云水禪心的修為,過平淡充實的日子;修一份安然知足的心境,品世間的真善美。
【第68句】: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無形、無染而無求的愛。——證嚴法師
【第69句】:【禪語人生】我想,「慢活」的意思,就如同禪修所說,放松、不要緊張。打拚是很緊張的,但慢慢地來,是在欣賞自己的人生,走任何一步,都是在享受、欣賞。
【第70句】:【佛心禪語】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個當不好士兵的將軍一定不是好將軍。
【第71句】:抱著功利主義的思想去學佛法,動機不正,因地不真,虛偽的因,必得幻滅的果。無論做何事,最要緊的是動機,所謂因正果圓,如果因地不真,便會果遭報業。
【第7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減少的過程,所以要學會放棄與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和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
【第73句】: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賞他人,又是如何欣賞的。如果視別人如冤家,看他人一無是處,最終自己也將難有大的作為。
【第74句】:【禪心佛語】佛力加持不可思議,找到了解脫的方向,繼續堅持修,認真修,老老實實地修,不能退轉,時時刻刻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就不會有違緣和障礙。
【第75句】:人活到一身隱私,一開口就有秘密,就需要躲躲閃閃、遮遮掩掩,那是最不自然的活法。活到凡事問心無愧,“事無不可對人言”,那是最本真的活法。兩種活法,苦樂各異,還是本真一點比較好。
【第76句】:【禪語人生】有些東西,你可以計較,但別過深,多了會磨損心性,沉重你的步履;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別太久,長了會消減斗志,迷失你的方向。
【第77句】:【佛心禪語】懺悔能戰勝自己內在的敵人,打掃自己靈魂深處的污垢塵埃,減輕精神痛苦并凈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78句】:佛法是救世的良藥——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于病與貧的狀態中。無論天然災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和而引起的病態;既然產生病態,即需治世的良藥,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藥。
【第79句】:深觀察十緣生句,當于真言行通達作證。云何為十?謂如幻、陽焰、夢影、干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大日經》卷一,住心品
【第80句】: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十男九偷,十女九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閑生苔,人閑生病。時間無私,歷史無情。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事不宜遲,兵貴神速。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第81句】:【禪心佛語】女人流連于容顏姣好,男人忘情于世界和美麗女人。我們發明和設計了一切去對抗時間流逝,殊不知,只有內心金剛不壞,才能對抗夢幻世間變幻無常。
【第82句】:【禪心佛語】如果真有來世,我愿即刻化做輕煙隨風飄去,將今生的遺憾化為來世的緣;將串串淚珠化做芬芳的雨露,熔化冰封的心扉;留一枚永遠的種子,期望來生,重生一片完美的情緣。
【第83句】:【禪語人生】想愛不能愛才最寂寞,我試著勇敢一點,可我無法面對鏡中顫抖的雙眼,所以只能跟靠近我的每個人說再見。
【第84句】:【禪心佛語】能夠在喜、怒、哀、樂面前,應付得過去、排解得開、不生心、不動念,那才是真正的自在,那才是我們做功夫所要達到的境界。
【第85句】:【禪心佛語】人所認識的世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片斷,是極不完整的。這種極不完整的感覺,所得知的種種知識,多半是不正確的一種假象,而人們往往認假為真,把心態都扭曲了。
【第86句】:【佛語摘抄精選】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習善得善,亦如種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法句經》)
【第87句】:門下青山潑黛,途中細雨如膏。靈云陌上桃花,處處芳菲溢目。——《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88句】:【佛心禪語】愛心是陽光,讓人感受到溫暖,愛心是溫暖,讓人嘗到甘甜的泉水,愛心是泉水,讓人聽到希望的歌聲,愛心是歌聲,讓人獲得慰藉。
【第89句】: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即使冬天萬木凋零,也依然能夠看到滿眼的青翠,生命之樹便會常青。
【第90句】:最終,傾城舞,舞落了一生的思量,舞盡了一世的繁華。可,看舞的人已經不復醒了,另辟的禪房,成為了這一生的救贖,也成為了這一生的畫地為牢。
【第91句】:人的一生,真正在做事的時間極有限。一天二十四小時——睡眠八小時,三餐飲食約二小時;一年十二個月,就睡了四個月、吃掉七百二十小時。
【第92句】:【禪心佛語】世間上沒有天生的東西,大自然因緣聚合會生森羅萬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惡諸法,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第93句】:【禪心佛語】滿足,是至高無上的財富。健康,是至高無上的利益。安詳,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第94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遠。人若無遠慮,必會有近憂。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完善了自我,才能會超越自我。
【第95句】:【禪心佛語】佛法是輪回暗夜里的唯一明燈。它能解決內心的煩惱,喚醒我們沉睡的佛性。
【第96句】:人是社會關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個體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第97句】:【佛心禪語】黃檗禪師有首詩:“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凈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做世間慈悲人。”
【第98句】: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法句經》卷上,惡行品
【第99句】:【禪心佛語】李一借教斂財的“神話”被揭穿,溫泉寺逃過此劫,卻沒有逃出另一個“李一”——柏聯的手心。廟產經濟讓古剎無時不在搖搖欲墜的危難之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