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佛陀宣演的八萬四千法門,正是相應不同根機而傳講的實修之道。聞思修當中,修行最為關鍵。聞思是為實修做準備的,只有實際去修才能真正解脫煩惱。
【第2句】:【禪心佛語】人一輩子,總要忠誠一次,才能干大事。想賺大錢,必須仁義仗義。利者,義之何也。
【第3句】:【佛心禪語】修行者道:“你說得也有道理,為了表示公平起見,鴿子身上肉有多?,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第4句】:【禪心佛語】大德與大愛,本無分別。生活中的修煉,不外乎,身心內外。
【第5句】:【禪心佛語】凡事以善意解釋,心無旁騖的工作,自能不受末節枝葉的事所困擾。
【第6句】: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第7句】:【禪心佛語】生活是多元的,但要把握分寸,知所割舍,才算成功的人生。
【第8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第9句】:生活中不需要過多的欲求,否則它們會牽扯你過多的精力的。在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執意于財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實上財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讓你的幸福永駐。
【第10句】:【禪心佛語】佛和魔也許只在一念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當你的心趨向惡時,地獄之門便打開了;當你的心趨向善時,天堂之門則打開了。
【第11句】:【圣經文案】252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里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4:14)
【第12句】:【佛心禪語】在只重衣衫不重人的勢利小販眼中,認為穿簡樸的老先生不是有錢人,很不以為然地脫口表示:“你挑的這些水果都很貴哦,你買得起嗎?”
【第13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14句】:【禪語人生】我們的人生,如果太計較會很苦的。有時,浪費就是浪漫。
【第15句】:【禪心佛語】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違做人之道。
【第16句】: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第17句】:【禪心佛語】佛說: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第18句】:【禪語人生】心放松,精神不這么爭名奪利,我們的聰明才智會自然跑出來,我們越輕松工作越好。
【第19句】:臉龐因為笑容而美麗,生命因為希望而精彩,若說笑容是對他人的布施,那么希望則是對自己的仁慈。
【第20句】:【禪語人生】我們來世界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愛,為了能夠接納自己;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拯救世界。
【第21句】:【禪語人生】只有那些奮力登攀的人,才能踏過崎嶇,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瞰風光無限。
【第22句】:【禪語人生】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我們能夠解脫,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我們能夠放下,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無所執著,因為有空的思想我們能夠進入涅槃。
【第23句】:凈化自心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四十二章經》
【第24句】:君子與小人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夠包容普天下的眾生;小人則只在乎自己。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生多有福,想開就知足。思量愚昧苦,聰明就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就是福。思量勞累苦,清閑就是福。思量孤獨苦,友多就是福。福祿系于心,心正得大富。
【第26句】:【禪語人生】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認真、快樂的活在當下。
【第27句】:【禪心佛語】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好,活著是最燦爛的輝煌,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歡笑,才有幸福,才有靈動,才有感動和輝煌。人生,沒有下輩子,當不虛此生。
【第28句】:【禪心佛語】掃除塵跡入山林。如幻林間伴野禽。懶慣云山閑似我。覺來宇宙小于心。萬緣頓息息何住。一念皆空空自吟。此徑已通前后際。和光混俗罕知音。
【第29句】:“慈心生而嗔火滅”,能化除一分煩惱,多一分修養,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第30句】:【佛心禪語】比如吃橘子之前,要嗅一嗅;比如睡覺前,閉目泡腳10分鐘。在快節奏時代,“緩慢”是很奢侈的東西,比如等愛人的一個郵包,而不是電話、更不是電子郵件。
【第31句】:【禪心佛語】生命,就象是一塊黃金,金燦燦的,閃著光芒,厚重踏實。
【第32句】:【禪心佛語】佛陀從各種面向教導我們,但也教我們要避免邪道惡法,因為邪道與惡法是墮落和毀滅的肇端。
【第33句】:【佛心禪語】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壇經》
【第34句】:【禪心佛語】風景再美,若沒人一起欣賞,也會有種莫名的憂傷。再好的生活,若沒人一起分享,也會有種莫名的凄涼。
【第35句】:你因而也無須擔心失去什么!你無法失去,即使是你的生命也是如此!因為,它與你同在。
【第36句】:【禪心佛語】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第37句】:【佛心禪語】愛惜生命并非計較壽命長短,而是應時時提高警覺,把握分秒利益人間。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使人臣服,但可以共生共存。我們不必擁有太多的智慧,但應該接受智慧的光輝。
【第39句】: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喜悅無處不在,你便擁有了一個完美的世界。
【第40句】:【禪心佛語】佛教雖然強調“苦”,但并不否認生命有快樂和幸福的存在。
【第41句】:【禪語人生】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換個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樣子。
【第42句】:【禪心佛語】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第43句】:【佛心禪語】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第44句】:【禪心佛語】青年人要做有覺悟、有智慧的人;要做懂得惜緣惜福的人,要做有信仰、講因果的人;要做有良心、講道德的人:為我們未來生命的發展,走好第一步。
【第45句】:【禪心佛語】痛苦來臨是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有問過這個問題。
【第46句】:見有德人,應贊不贊,見他贊嘆不生歡喜,是慢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47句】: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48句】:【佛心禪語】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擁有真正的快樂。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外,還需要懂得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
【第49句】:【禪心佛語】南傳佛教的國家,哪怕是從藏地、漢地去的僧人,都須遵守“過午不食”,你不能做得連居士都不如。
【第50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過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見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雖然清貧,但并不缺少快樂。
【第51句】: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過得富足,每日說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讓每一天都充實無憾地度過。
【第52句】:【禪心佛語】命運的好壞是靠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是自己行為的承擔者。同時,我們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53句】:【禪語人生】在人類善良的靈魂里,隱藏著自然的珍貴感情。它并不是只贊成自己的幸福,而是在別人的幸福中,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54句】:【圣經文案】243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約1:3)
【第55句】:【禪語人生】優化自身素質靠智慧;和諧自他關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覺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獻人生。
【第56句】:【禪心佛語】老家有一座小寺廟,有一段日子,我情緒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去寺廟走走,借此滌蕩內心的郁悶。
【第57句】:【禪心佛語】概念是我們思想的符號,并非事物本身。問題是,天長日久的,我們逐漸忘記了它是符號,以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第58句】:【禪心佛語】佛不保佑人,是人需自保;佛不救人,要人自救。佛之度人見心,不保心滿意足。
【第59句】:【禪心佛語】容忍:花生在被人遺棄的廢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生在愛欲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第60句】:【佛心禪語】宰相問:“為什么?”唱歌的人回答:“因為對能夠改變的事情,我竭盡全力,追求美好;對不能改變的事情,我順其自然,隨遇?安。”
【第61句】: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此名最上實,世人不能度。(古印度)龍樹《般若燈論》
【第62句】:【禪心佛語】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時,樂于此時,因緣于今世的,不要急著要去趕到來世,也不要急著要跨回前世。
【第63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悟,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往往在你別人的眼里,別人看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所以要活出幸福的名副其實。不要辜負了別人送來的那些幸福的目光。
【第64句】:學佛是要轉換身心氣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們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不斷地在持戒、修定、證慧的過程中斷除。
【第65句】:感恩一切順境,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感恩一切逆境,增強了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
【第66句】: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仆,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大寶積經》卷五十七,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第67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68句】: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禪,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第69句】:一一塵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塵中有,無量種佛剎。《華嚴經》卷四十九,普賢行品
【第70句】:養好你的大氣,大氣不是性格,是一種人格魅力,相信你。大氣是一個人的氣質或氣度,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外觀表現,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對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第71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正視順境與逆境的客觀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一樣。
【第7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并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第73句】: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涌出生命力,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第74句】: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第75句】: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證嚴法師
【第76句】:【禪語人生】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
【第77句】:【禪語人生】在很多日子里,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漠然,把他們忘記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認為父母撫養我們,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
【第78句】:【禪語人生】星期一的早上喜悅一下也無妨吧。在下個星期一到來之前,也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
【第79句】:【禪心佛語】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無法由煩惱中解脫出來。所以學佛者要訓練自己,以對最親愛之人的心,去對待討厭的人。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81句】: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法句譬喻經》卷一日夜常遷流,壽亦隨損減,人命漸消亡,猶如小河水。《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4經
【第82句】:【禪語人生】我真想在你腦子里裝個抽水馬桶把你腦子里那些惡心的東西都沖掉。那他整個腦子都要被沖掉了。
【第83句】:【禪語人生】學禪要開智慧、要覺悟,要了解這個世間的事實真相。世間的一切皆為虛假,正如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第84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第85句】:【佛心禪語】一股冰涼不自覺的從心底滲出。一聲長嘆,世情薄,人情冷。所有的事情終究如流云逝去,如落花飄散,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又有什么難以釋懷呢?
【第86句】:可以說,世界上真正的大業,都是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的;在人類一步步從過去走向未來的過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還沒有。
【第87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無德禪師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生死世世所造的業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業重妄想多,業輕妄想少,成為正比例。
【第89句】: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第90句】:【佛心禪語】財物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財物,而且能放下對物質的貪執。下對物質的貪執,才是真正的財物布施。舉祖師岡波巴大師說:“不執一物,比供施所有財物殊勝。
【第91句】:【佛心禪語】子在他世界里,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
【第92句】:【禪心佛語】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當,及善于保養道體等等圓頓道理。
【第93句】:【禪心佛語】男人有了煙,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錢,有了姿色,也就有了悲劇。
【第94句】:【佛心禪語】做人切記三不要: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二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三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
【第95句】:【禪心佛語】世界是無常的、無我的,沒有固定的本體,而我們總是執有、執固定、執暫時的現象為真、為永恒。我們的認識與客觀真理不相應,所以我們就有很多煩惱。
【第96句】:【禪心佛語】良好的綜合素質形成來自多方面的良好習慣,道德的文明、思想的健康、作風的正派都是來自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97句】:教育的基礎課程應該是教會學生微笑,帶著微笑學習知識的學生變壞的可能性不大。
【第98句】:真正的好東西,沒有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還有你的、我的,說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人也一樣:還有你我,不算好人;沒有你我,才是好人。
【第99句】:【禪語人生】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上一篇:搜狐網經典的佛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