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星期天,兩位表哥在家玩游戲機,外婆覺得煩,就到她表姐家去散心。可剛進她表姐院內,只見兩個小外孫正在打架,外婆嘆氣說:“真是從蒸鍋跳到煮鍋里。”(陜西·吳堡)
【第2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啊!
【第3句】:劊子手燒香——假慈悲
【第4句】:我要給牛篩草,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剛才把篩子放哪兒了。媽媽說:“不是讓你放到東……”媽媽的話還沒說完,我便搶過話茬:“知道了,知道了。”媽媽說:“人家背起來了,你也扛起來了;人家說出來了,你也想起來了。”(河北·深州)
【第5句】:【給個熱罐子抱著】讓人感到熱乎乎的。指假意關懷。李 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讓他去體驗,也不過是先給他 個熱罐子抱著,如他不‘改換門庭’,不拿出個積極的行動 來,提干的許諾,也僅僅為畫餅充饑而已。”
【第6句】:【現官不如現管】(諺)現官:現任的官員。現管: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指不怕現任官員職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
【第7句】:燈草打人——軟弱無力
【第8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9句】:養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10句】:老鼠蹲糧倉——吃住不愁
【第11句】:【紅花還得綠葉扶】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例句:老羅兄弟,我這是替你們想啊!你瞅哪個在臺上掌權的沒幾個貼心人?紅花還得綠葉扶嘛!
【第12句】:【駝子作揖——起手不難】(歇)作揖:舊時男子見面的禮節,雙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彎,表示敬禮。本指駝背人作揖不難,轉指事情容易做到。
【第13句】:【護家之狗,盜賊所惡】(諺)惡:憎惡。指盜賊最憎惡忠實護家的狗。比喻陰謀作惡的奸詐之徒,最忌恨忠貞正直之士。
【第14句】:【滑天下之大稽】(慣)滑稽:逗人發笑。指天下最可笑而荒唐的事情。含譏諷意。
【第15句】:【蓮花出于污泥】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境中會產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16句】:【吹枕邊風】(慣)指妻子向丈夫灌輸自己的觀點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頭風”。
【第17句】:【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諺)嗔(chen):怒目而視。指等候人不見來時,最容易感到時間過得太慢;對某人憎惡時,總覺得他的面貌長桕特別難看。 也作等人易久,嗔人易丑。 嫌人易丑,等人易久。嫌:厭惡。
【第18句】:【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釋義:比喻清楚明白,沒有差錯。也比喻彼此關系清白。例句:他們眼如鼠,心如虎。這些人,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誰跟他打私交啊!
【第19句】:【虎狼當道,不治狐貍】見“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第20句】:麻媳婦拜見歪嘴婆——對丑
【第21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對仇敵或丑類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惡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兒是愛憎分明的。
【第22句】:冬子伯父的脾氣是村上有了名的。一個老漢說:“那人哪,脾氣暴得很,連蠅子都不敢往他身上落。”(河南·鄧縣)
【第23句】:【惡有惡報】(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惡善到頭總有報。
【第24句】:【水過鴨背不透毛】謂不深入,不徹底。《北京日報》(1987, 7,10):“簡單生硬的說教,好比廣東人說的‘水過鴨背不透 毛’,不能深入到人們的頭腦里去。”
【第25句】:草尖上的露水——不長久;留不住
【第26句】:【輸棋不輸品,贏棋不贏人】(諺)輸了棋,人品卻不可輸;贏了棋,要保持虛心,不可顯得傲氣凌人。指下棋既要講究棋藝,更要講究棋德。
【第27句】:【失敗乃成功之母】(諺)失敗是孕育成功的母體。指事業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敗教訓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28句】:【吃了扁擔——橫了腸子】(歇)指橫下心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事。
【第29句】:哥哥談對象,談了吹,吹了談,總沒著落。媽媽著急地說:“你是瓜地挑瓜,挑著眼花,啥時挑到頭啊?”(河南·林州)
【第30句】:我有個小鄰居,平時學習總不努力,臨到考試了才著急,沒日沒夜地復習。她媽媽說:“平時就努力嘛,大年三十喂年豬,一夜肥不了多少。”(湖南·邵陽)
【第31句】:【猢猻入布袋】(慣)猢猻:猴子。 比喻行動不自由,受約束。
【第32句】:【熱臉貼冷屁股】指巴結討好,自找沒趣。香港梁鳳儀《西 風逐晚霞》:“顧力真有點難為情,無端端地把熱臉孔貼在冷 屁股上頭,尤其是他心上有鬼,更有點下不了臺似的。”
【第33句】:【架舌頭】(慣)比喻翻閑話,搬弄是非。
【第34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有關“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經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現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全面;藍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備,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作。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地漁民發現,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海”之說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35句】:【偷的鑼兒敲不得】(諺)比喻做下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來的鑼鼓敲打不得”。
【第36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37句】:【識時務者為俊杰】意思是能夠認清當前形勢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但,這不包括那些見風使舵的投機分子,他們往往把這句話當做投敵變節的托詞。 “識時務者為俊杰”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講述了東漢末年,劉備曾向潁川名士司馬徽請教世事,司馬徽說:“那些儒生俗士怎么能夠看清當前的形勢呢?識時務者為俊杰,臥龍和風雛就是這樣的人物。”劉備問二人指誰,司馬徽說:“他們就是諸葛亮和龐統啊。” 實踐證明,諸葛亮就是識時務者,“隆中對”就是最好的解釋。
【第38句】:【殺雞焉用牛刀】此語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誰能想這樣一句俗語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論語·陽貨》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聽到城里有弦歌之聲,微微一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說,武城這樣一個小地方沒有必要推行禮樂大道。子游一本正經地說:“過去您教導我們說:‘君子懂得禮樂之道就會有仁愛之心,小人懂得禮樂之道就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導去做的呀!”孔子聽后對其他學生說:“子游說得對,我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第39句】:程嬰舍子救孤兒——大義凜然
【第40句】:【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慣)形容奄奄一息,即將斷氣。
【第41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第42句】:【金戒指】“金戒指”原來并非定情之物,鎖定姻緣,一定終身。“金戒指”原為“經戒指”,意即婦女經期應該戒止性生活,因“經”、“金”諧音而改名。早在漢代,宮廷已經盛行戴金戒指了,開始時,只限皇后和嬪妃戴,每逢皇后或嬪妃月經來潮時戴用,示意在此期間,帝王不可與之同房。因為月經一詞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諱的“穢語”,不能直接說出,而當她的手戴“經戒指”時,帝王見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來,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屬相繼效法,成為古代文明禮節與衛生的習慣,并逐漸風靡民間,演變為現在的金戒指,詞義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第43句】:【核桃大的字,沒有認得一巴掌】釋義:諷剌人不識幾個字。例句:這隨你選好了,不論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黃昏子,核桃大的字,沒有認得一巴掌。
【第44句】:小軍學習很馬虎,作業也常常是抄襲別人的。爸爸知道后,嚴厲地說:“地不可不種,心不可不用。再這樣下去,當心你的腦子要生銹!”(廣西·南寧)
【第45句】:東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報
【第46句】:蝎子馱馬蜂——上下都是毒
【第47句】:杜十娘沉百寶箱——人財兩空
【第48句】:縛在線上的螞蚱——跑不了
【第49句】:鞭子敲耳朵——打聽
【第50句】:板凳上放雞蛋——危險
【第51句】:不要虛胖,但求實壯。
【第52句】:腦袋上刷糨糊——糊涂透頂
【第53句】:【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找死。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語騙人,想不到還敢來,這真是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沈中說。
【第54句】:【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諺)惡:惡劣,不肖。碩:碩大,豐盛。人們總是不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不認為自己的田禾比別人的長得好。指人情一貫是:看兒子是自家的好,看莊稼是人家的好。
【第55句】:掃帚作揖——拜把子
【第56句】:【上不巴天,下不著地】釋義:形容沒有著落,沒有依靠。例句:咱們頂好是各走各的路。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著地,你要是不識好歹,咱倆免不了同歸于盡!
【第57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關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說一樣的 話,別你說東,他說西,打自己的嘴巴!”
【第58句】:【本錢易尋,伙計難討】(諺)伙計:商鋪里的店員。指開店做生意,本錢容易籌措,但要找合適可靠的伙計卻很難。
【第59句】:【氣大不養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精神。指養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人。 氣大傷身。
【第60句】:說書人的功夫——耍嘴皮子
【第61句】:【男不跟女斗】(諺)指男強女弱,以強欺弱,不是男子漢的做派。一說,舊時男尊女卑,以尊斗卑,有失男子漢的尊嚴。
【第62句】:【軟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無法對付。老舍《龍須 溝》:“你這個家伙,軟不吃,硬不吃,沒法兒辦!”
【第63句】:【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挖空心思。成語:絞盡腦汁。浩然 《艷陽天》:“你想想,這些日子,他們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 都沒有找到一個缺口,這下子可有了,他們不當法寶似的抓 著用嗎?”
【第64句】:【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釋義: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例句:你鄭科長原來怎么說的?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吃著咱們種的糧粒兒,你還為不為民作主?
【第65句】:【值幾個錢一斤】謂沒有價值,或不起作用。表示輕視。 值,也說:賣。張恨水《八十一夢》:“正氣賣多少錢一斤?你 那點本領,在我這里吹什么正氣?”
【第66句】:尿盆里起霧——臊氣
【第67句】:【掏肚子涮腸】(慣)比喻竭力思索,絞盡腦汁。
【第68句】:【杜撰】沒有根據地胡編亂造,稱為“杜撰”。它的來源與姓杜的有關,哪個杜,說法不一,“杜默”、“杜牧”說較多。杜默說。《野客叢話》明確指出:“杜默作詩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稱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歡寫詩,但多不合韻律,許多都是他任意編造的。有一次朋友問他作詩方法的根據何在,他竟大言不慚地說:“杜撰。” 意即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編造出來的。后人就把沒有任何根據的胡編亂造叫做“杜撰”了。杜牧說。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人稱“小杜”(杜甫在前,稱老杜),律詩和絕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風華流美之致,氣勢豪宕而又情韻纏綿。(繆鉞語)”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與典故不合。《隱居詩話》評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時候為趁韻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實的故事。”遂稱“杜撰”。倆“杜”相比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老杜、小杜”都是作詩的高手。
【第69句】:【滿嘴跑舌頭】(慣)比喻信口胡說。
【第70句】:【讓貓看肉,讓獾守田】(慣)獾:即狗獾,哺乳動物,毛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趾端有長而利的爪,善于掘土,晝伏夜出。比喻為壞人干壞事提供方便。
【第71句】:【掀差了皇歷,做錯了夢】釋義:比喻打錯了主意。例句:誰要還想把窮人當成算盤珠,愿怎么撥拉就怎么撥拉,那是掀差了皇歷,做錯了夢!
【第72句】:蝎子打呵欠——毒氣沖天
【第73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教訓重新干起。
【第74句】:【出污泥而不染】釋義:比喻人從污穢的環境中出來,卻能保持純潔的品質,不沾染壞習氣。 “污”又作“淤”。例句:田月軒立刻尊敬地說:“對。這就是叔的可貴之處。‘漸于蘭則芳,漸于鮑則臭’,叔久居鮑魚之肆,尚能分別香臭,出污泥而不染,難得呀!”
【第75句】:【秋風過耳——早休休】(歇)指早就完了。
【第76句】:【鬼門關】“鬼門關”用來比喻兇險的地方。原指迷信傳說中的陰陽交界的關口。其實,人間也有鬼門關,不過是地名,且有三處。一處,據《唐書·地理志》記載:“客州北流縣南,有兩石相對,遷謫至此者,罕得生還,俗稱鬼門關。”《北流縣志》中也有記載:天門隘高崖邃谷,路徑其中,舊名“鬼門關”。很清楚,“鬼門關”就在廣西北流縣以西,介于北流、玉林兩地之間。這里左右兩峰夾峙,其間只隔三十步。關南氣候溫熱,茂密的山林中彌漫著能使人生病的瘴氣。古代官僚文人獲罪遷謫蠻荒,多經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還。所以民謠說:“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二處,在今南京中華門外約九公里處的鐵心橋鄉后莊,斷臂山與將軍山之間有一山坳。西側的龍泉寺前布滿黝黑巨石,狀如生物,或蹲或立,陰森恐怖,兩側斜伸的巖石擋道。當地人稱此處為“鬼門關”。三處,在南京通濟門。這里古樹蓊郁,奇石萬狀,小徑僻靜險要,被稱為“鬼門”。不管是傳說中的“鬼門關”,還是作為地名的“鬼門關”,都與兇險有關。
【第77句】:【天下無有不散的筵席】(諺)再好的宴席,總會有散的時候。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為散傷情。
【第78句】:【只有買錯無賣錯】(諺)指真貨、假貨,賣者清楚,買者不知,所以只有把假貨當真貨買去的買者,沒有錯把真貨當假貨賣掉的賣家。
【第79句】:【大肚羅漢瞧觀音——睜只眼,閉只眼】(歇)羅漢:阿羅漢的簡稱,佛教稱斷絕了一切嗜欲,解脫了煩惱的僧人。觀音:即觀世音菩薩。 看見了裝作沒看見。指敷衍了事,不認真去管。
【第80句】:【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象,內 行人能夠看出規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第81句】:【 哪有媒人包生小孩】不能打包票,不可能萬無一失。《臺 灣小說選》:“那是應該的,哪有做媒人包生小孩?”
【第82句】:【砍一枝,損百株】(諺)砍傷一根樹枝,會使百株樹受損。比喻傷害一人,會連累相關的許多人。 也作砍一枝,損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83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釋義:殃:災禍。池:護城河。城門失火,要到護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牽連。例句: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84句】:【 以人血染紅頂子】頂子,清朝官員帽子的裝飾品,表示官 階,即所謂頂戴花翎。此語意為:靠殺害別人升官進爵。魯 迅《墳》:“民國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說是康黨,后說是革黨,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榮,但也未 始沒有那時所謂‘以人血染紅頂子’之意。”
【第85句】:【招貓遞狗兒】(慣)比喻不務正業,招惹是非。
【第86句】:【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釋義:比喻越來越糟。一代不如一代。例句:待黎倀當家時,更是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人死家破,一敗涂地,只剩下黎倀一人,以教私塾為生。
【第87句】:【萬夫不當之勇】(慣)萬夫:萬人,泛指眾多的人。當:抵擋,阻擋。形容人武藝高強,極其勇猛。
【第88句】:【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慣)頂門:頭頂。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體內,又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體則人生,脫離人體則人死;道家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極度恐慌或恐懼。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丟了三魂,喪了七魄”。
【第89句】:烏鴉扮孔雀——不倫不類
【第90句】:【好肉里挑刺】故意找毛病。劉云若《紅杏出墻記》:“往后 我做出來你瞧,可不許我明明是紅,你卻瞞心昧己的好肉里 挑刺。”
【第91句】:【萬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不依賴別人。老舍《駱駝祥 子》:“我要是個男的,要是也拉車,我就得拉自己的車;自拉 自唱,萬事不求人!”
【第92句】:媽媽回家晚了,我問她是怎么回事。她說:“隔壁王大媽說話真是狗扯羊腸,越扯越長,讓我聽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聽到了,接過話茬兒:“你說話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樂平)
【第93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諺)在路邊說話,要謹防草叢中有人偷聽。 指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說話總要注意保密。 也作路上講話草兒應,河邊講話魚兒聽。 大路講話,草窩有人。
【第94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95句】:江邊插柳一一生了根
【第96句】:【撈一把】(慣)比喻趁著某種機會得到非分的利益。 也作“撈一票”。
【第97句】:野豬刨紅薯——全憑嘴硬
【第98句】:【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見“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
【第99句】:【貪天之功,據為己有】(慣)把天意成就的功勞,說成是由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指把別人的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 也作“貪天之功為已有”。
上一篇:經典文案句句穿心,留著做簽名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