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
【第2句】:佛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著的意義。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一分禪心來解救。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顆禪心。
【第3句】:于正法中生起藥想,于和尚阿閣黎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說法者起明醫想。《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中
【第4句】:生活就象是跟老天對弈,對你而言,你走棋,那叫選擇;老天走棋,那叫挑戰。
【第5句】:人們一直在追求真理,卻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內心,在自己的生命深處。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體性,就只能永遠被外境所決定,而不能決定外境,只能轉于物而不能轉物。
【第6句】: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明窗高掛菩提月,凈蓮深栽濁世中。——慈受懷深
【第7句】:【禪語人生】心是活動的,本來就無所住。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心的本能。
【第8句】:【禪心佛語】后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后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后悔。
【第9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快樂的,并不是別人給你帶來了快樂,而是你給別人送去了快樂。
【第10句】:廉者樂無窮,貪者常不足。要打當面鑼,不敲背后鼓。樹倒須人扶,人弱要人護。偷吃不會肥,做賊不會富。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谷。錢多腰桿硬,力大嗓門粗。
【第11句】:【佛心禪語】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愿: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第12句】:【禪心佛語】常常原諒自己,不改進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第13句】:三性一際,舉一全收;真妄互融,性無障礙。(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第14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第15句】:君子如玉,他豐富,內斂,溫情,仁愛,因而高貴。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是當今社會稀缺而珍貴的品質標簽。
【第16句】:【佛家禪語】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17句】:【佛心禪語】不要在別人的眼光里找快樂,否則你會變成快樂的奴隸;不要在別人的嘴巴里找尊嚴,否則尊嚴會成為你的負擔。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只有快樂使生活美好。
【第18句】:二月中春物象鮮,盡塵沙界一般天。蒼莓雨洗去冬雪,野火風飄昨夜煙。危嶺乍聞猿嘯日,長江時見客乘船。人生幾度逢斯景,好是誠心種福田。——《法演禪師文案》
【第19句】:【禪語人生】在世界的歷史中,每一偉大而高貴的時刻都是某種熱忱的勝利。
【第20句】:當你將全部的生命與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生活中時,哪里還有時間關注自己鬢角催生的白發、額上乍現的皺紋呢?
【第21句】:【禪心佛語】人有福報,自然會感召到富貴家庭。而且嫁給窮人,都會把窮人給旺成富人。這就是福報的重要性。錢別人會搶走,但福報不會被搶走。
【第22句】:【佛家經典禪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23句】: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不名義施。《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24句】:難束我時強束我,得饒人處且饒人。善為至上一生樂,心作良田百年耘。欲無后悔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累仁積德根基厚,對空望衡心境真。
【第25句】:若遇人欺我、謗我種種傷害于我,郁怒、反擊均無補于事,只一個不將其放在心上,即是最好的回應,亦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第26句】:【經典佛語】“識”的解釋是了別,就像電腦辨認信息的功能,這是人心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
【第27句】:【禪語人生】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28句】:【爭執失好友,小怨忘大恩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的至親好友。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29句】:【圣經文案】54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詩23:5)
【第30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無爭,并非事事不理,而是與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第31句】:【禪語人生】心理提示:人生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感恩;第二件事,就是結緣。人生要邁兩道坎:情與錢。
【第32句】:【禪心佛語】家庭是道場,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為貴,忍辱包容是妙方;身體是寺院,心靈是佛像,兩耳鐘鼓齊鳴,呼吸梵音嘹亮。
【第33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如一念微動,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實相。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云遮。”
【第34句】:【佛心禪語】黃檗禪師有首詩:“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凈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做世間慈悲人。”
【第35句】:【禪心佛語】論人之過,當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跡,取人之善,惟據其跡,不必深求其心。
【第36句】:【圣經文案】27聽命勝于獻祭;順從勝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下)
【第37句】:所以自作自受,自信自度。遇到什么,就體驗什么,快樂就這么簡單,順其自然。在生命里,我們要學會放棄評判,讓你解脫,也讓別人解脫。
【第38句】:【禪語人生】心態的無常變化,說明這不是常一不變的,所以說無主、無我、無我所。
【第39句】:勿談彼短,我豈無短?莫恃己長,人各有長。未定之事,不可臆斷;無據之事,不可指人。言人之不善,當如后患何?
【第40句】:慈悲的人,往往可以逢兇化吉;覺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一個社會,慈悲的人越多就越和諧;每個人生,慈悲的心念越多就越美好。
【第41句】:如果視別人如冤家,看他人一無是處,最終自己也將難有大的作為。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也是一個競技場,人生是場表演,也是段奮斗歷程,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喝彩。
【第42句】:微博就像戀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才離開兩日,已感地老天荒。于是決定回來。
【第43句】:【禪語人生】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真的很快樂、很幸福。可以將慈愛散播出去后,就這樣盡可能持續地維持下去。
【第44句】:即使一個小小的善念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美好,就從當下一個隨喜的善念而起。
【第45句】: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舍,而無所著,是則能凈檀波羅蜜。《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第46句】: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在于生命的長短,而在于自己為世間付出多少。只要克盡做人的本分,在工作中得到快樂喜悅,就是最踏實、最幸福的人生!
【第47句】:【禪心佛語】對于罪業愈慎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憫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48句】:諸有勇猛施頭目,身體血肉無所惜,妻妾國財及男女,此名檀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49句】:【禪心佛語】賞析: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
【第50句】: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人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雜阿含經》卷九,第240經
【第51句】:【禪心佛語】感性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理性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兩者并行,方為正法。
【第52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世界,不必順從,不必討好,做喜歡的事,哪怕是發呆也那么愜意。
【第53句】:【佛家禪語】佛教微博經典: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第54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兩種人:索取者和給予者,前者也許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絕對能睡得更香。
【第55句】:【禪心佛語】生物里的變態和現實中的變態結合,不得不說,巴克也很變態。
【第56句】:富人說:一千萬就是小錢;佛祖說:連小錢都沒有布施過人,還屬于扶貧對象;行者說:妙,好玩。
【第57句】:【佛心禪語】正如一首詩所描述的那樣:“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58句】: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結緣好比播種,哪有不播種就能白白得到果實的呢?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廣結善緣呢?
【第59句】:心里有陽光,雨天也是一種浪漫。人生,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正是經歷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了生命的醇厚和散發那沁人的清香。
【第60句】:【禪心佛語】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第61句】:【佛心禪語】※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第62句】:生命與身體,苦受與樂受,只是一心相應,剎那迅速而滅。縱使存續了八萬四千小劫的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南傳(錫蘭)覺音《清凈道論·說道非道智見品》
【第63句】:【禪語人生】友情是生活中的一懷清茶,飄著淡淡的清香。愛情是生活中的一懷咖啡,讓我們時時回味嘴角甜甜的香醇。親情是生活中的一味良藥,蕩滌我們所有的傷痛和煩惱。
【第64句】:今生,遇一生緣,守一段情,注定,與文字結緣,與禪心相戀。奈何,落花有意,清風無情。緣初不相識,緣盡不相認,執筆封心思,只為曾有的那段碎碎戀。
【第65句】:【禪語人生】心是個無形的容器,可以只裝一滴水,也可以容納無邊無際的大海,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人生是寬容的進行式。
【第66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下心中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
【第67句】:在佛法里,有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叫做“正知正見”,佛法所弘揚的是如何將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達到至真、至善、至美。
【第68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于輕易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第69句】:【禪心佛語】佛教的「信」,其重點是建立在知見與了解上,這是由確知而生的堅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見,并不是從盲信而生的信仰。
【第70句】:【禪心佛語】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樂就像在冰上蓋房子,雖然華麗,但是隨時會變成墳墓。
【第71句】:【禪語感悟】以貌取人,輕慢他人,驕縱自我,這是人性中深藏難除的劣性,一旦產生這樣的心境,那就會產生傷人不利己的心態。
【第72句】:【禪語人生】要想順利地生存下去,不僅要有無懼危險的勇氣,更要有發現危險的能力,如果你嗅不到明天的危險,那么明天也許就是你的死期。
【第73句】:人生如夢,這場夢不論是美夢、噩夢,我們都是這場夢的主人,可以選擇在美夢里不迷失,陷入噩夢時保有醒覺的能力。一海濤法師
【第74句】:【禪心佛語】倒會因為胃承受不了而帶來痛苦。可見,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別人攀比,學會不貪婪,不奢求,平和寧靜,知足常樂。
【第75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然一切皆為虛空,又何必事事抓牢,不肯放手呢?
【第76句】:【禪心佛語】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并不能永久,因為他并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第77句】:對于外物的追求和執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我們常常對生活太過苛求,因而活得疲憊不堪,遠離了幸福與快樂,生命也變得倉促,充滿憂慮和恐懼。
【第78句】:增上謂外緣,是正報所依,世人不了此,緣劣怨他人。(明)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79句】:一個家庭不能只是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更該著重于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之間的關系和諧、圓滿。
【第80句】:【禪語人生】武士在前面走,鐵眼在后面跟著,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個武士無可奈何地隨手扔下一文錢。鐵眼和尚從地上撿起那文錢,朝武士行禮致謝。
【第81句】:【佛心禪語】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第82句】:【禪心佛語】誰是誰生擲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輪,宿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
【第83句】:【禪心佛語】當念頭和煩惱生起時,你不帶成見地注視它,既不攪亂它,也不捏造更多念頭,它們就能自己沉靜下來。
【第84句】:【禪語人生】信仰的層次,必須藉著智慧、體悟的提升,是故聽經聞法,乃修持上不可或缺的途徑。
【第85句】: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舍無私念純真。
【第86句】: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第88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的人可能錯而不自覺,亦可能明知故犯,這都是日常習氣累積而成的。
【第89句】:【禪心佛語】沒有條件創造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環境,但可以追求低調、樸素、有內涵的生活。
【第90句】:父母精血結合,而成四大假合的肉身,會生會死、有時限;有病有老、污穢不凈。
【第91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希求別人理解自己,那么也要學會擔待別人。給所有的誤解、傷害一些時間,所有的成見都是云煙。
【第92句】: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93句】:【禪語人生】這個婆羅門又告訴了那死者的妻子,誰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第94句】:有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能自尊、自重、自愛。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只能自暴自棄,自絕滅亡。
【第95句】:【禪心佛語】賞析:真不知是人心暫時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還是歲月沖淡了人生水彩的奪目光環。
【第96句】:【禪心佛語】人生你不快樂,還想怎么活,這個時代活潑潑進行,你拘謹什么。
【第97句】:【禪心佛語】你認識我時,我不認識你;你喜歡我時,我認識你;你愛上我時,我喜歡你;你離開我時,我愛上你。
【第98句】:【禪心佛語】繁華如沙,當繁華脫落的時候,那個真實、那個本來的面目就會顯現出來,它不是別的,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
【第99句】:【禪語人生】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上一篇:八字靜心禪語【520】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