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三五、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2句】:往事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夢,而你是我唯一鮮明的記憶,那綠葉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淚滴。
【第3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我福報很小,要珍惜福報,能簡單吃用的,盡量簡單吃用。吃進去了,也變成垃圾出來,所以不要追求太好吃,吃飽就好。
【第4句】:不與父母爭,不和兄妹斗,只愿家庭和睦。做人的道德和為人的品格,是從善待自己的家人開始做起。
【第5句】:人在倒霉時,往往是因為自己體內收集的濁氣太多所致,太多負面的能量存儲在體內,就好似被病毒侵襲的電腦,侵蝕久了,就會癱瘓,就會發生麻煩事。
【第6句】:【佛心禪語】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不定的心態難以成事,既然難以撫定如此之心,那只可為不定之事。
【第7句】:【禪心佛語】聰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準,高明人看得遠。智者的聲音是愚者的方向,無法放棄過去的無知,就無法走進智慧的殿堂。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第8句】: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的存在就像一個神奇的咒語,具有改變事物的力量。當身、語、意處于完美的統一狀態的時候,在我們講出一個字之前,咒語就已經發揮效用了。
【第9句】:【禪語人生】勇敢,是鋒利的鋼斧,巖石也能劈開;怯懦,是卷刃的鈍刀,禾苗也難割斷。很難說什么是辦不到的事情,堅信一個信條:集中精力便會爭取最大效應。
【第10句】: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愿多聞,于義不了。《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獅子吼菩薩品于如來教,唯文字想,而無人解,皆名謗法。《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11句】:【禪心佛語】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第12句】:努力賺錢,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愛情受到別人金錢的考驗——這就是現實。
【第13句】:顯大機,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絕塵絕亦,透聲透色。重重無盡,事事圓融。——《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14句】:【禪語人生】由此我想,佛一定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宿吧。三千大世界,一切眾生他都視如己出,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惡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規勸人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15句】:菩薩先除五趣眾生愚癡,令住智慧,此則名為菩薩出家。《金光上勝毗尼經》
【第16句】:獨覺聲聞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禁戒教他護。《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7句】:如果生命是一樹繁華,那么愿默守枝椏,隨風塵起落;如果生命是一種淺淡,那么愿帶著禪意,開出一朵青蓮,默默釋放純情。
【第18句】: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對佛法有真實感悟,說出來自然能感動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僅是知識,聽的人只會覺得累,不會有感動。
【第19句】:【禪心佛語】佛曰: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
【第20句】:站在時光的彼岸,回看此岸的光陰,茫茫人海,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美麗;每一場離散,都是一場放逐。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會支撐自己。
【第21句】:【佛心禪語】四祖道信說:“性雖無形,志節恒在然。幽靈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悟佛性者,名菩薩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識理人,亦名得性人。”
【第22句】: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證嚴法師
【第23句】:【禪心佛語】雖然我長的不是很帥,但小時候也有人夸我左邊鼻孔很偶像派。
【第24句】:積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看書。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花草需要雨露,女人需要溫撫。
【第25句】:佛說:不要親近惡知識,也不要跟愚者共事,應當親近善知識和人中最優秀者。人性本無惡,模仿、親近惡知識,時間長了必然種下惡根,看不見的危害直至終生。
【第26句】:【禪心佛語】沒有德行的美貌,轉眼即逝,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常在。
【第27句】:革命從來就是革他人的命,而不是革自己的命。懺悔如同革命,若以為是“我”,便不能真懺悔。
【第28句】:【禪心佛語】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第29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對生命的尊重,金錢會讓我們的人性變得越來越惡劣,無論親情友情,全部反目成仇。
【第30句】:【禪心佛語】假使心的煩惱(雜染)很多,「道」就無法呈現。可是,如果我們對「道」的領悟很強的話,那么,煩惱就無法彰顯。
【第31句】:【禪心佛語】徹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徹底認識了永恒的自己。
【第32句】:和為祥,驕為衰。勢利人裝腔作勢,都只在體面上鋪張,可知其百事皆假;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用功,定卜其一事無成。
【第33句】:【禪語人生】有用處的東西才有市場。立足生活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其追求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如腳踏實地地干些實事。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本職工作干好。
【第34句】:【禪心佛語】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
【第35句】:傾聽是一門學問,生活需要傾聽。內心浮躁的人不能傾聽,傾聽需要一顆安靜的靈魂。
【第36句】: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人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第37句】:【佛心禪語】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吶。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第38句】:【禪心佛語】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第39句】:【禪心佛語】如果注定要承受痛苦,那么就把痛苦當作是一種磨練,既然一切不可避免,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第40句】:【禪語人生】已經將整個青春都用來檢討青春,還要把整個生命都用來懷疑生命。
【第41句】:【佛心禪語】※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心放下了,永恒的安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來了。
【第42句】:與人相處時,善意的開始必然帶來快樂融洽的結果。面帶微笑,心存真誠,兩人相對視第一個瞬間,必定能傳達出發好的信號。
【第43句】:【佛心禪語】有一位教授帶著小兒子,到市場去買水果,在水果攤位上挑選時,小販很不耐煩地說:“你這樣挑來挑去,到底買不買?”
【第44句】:人生,本身就是由一串美妙不止的音符交錯匯聚而成,花兒開了又謝,落了又開,草兒翠了又枯,枯了又綠。能夠用心去愛上你現在的時光,就是對生命最大的珍愛。
【第45句】:【禪語人生】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奮耕耘終將帶來一片翠綠。
【第46句】: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來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動濟世志業的心愿。
【第47句】:如法布施有五種施,名為大施,何者為五?一者時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人;四者說正法人;五者詣他國者。《大寶積經》卷-=。,廣博仙人會
【第48句】:【佛家禪語】對于有意識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之旅,但對于無意識地去生活的人來說,人生的確是一種大的懲罰。
【第49句】:秉指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云:“火不待日而熱。”“磨與未磨時如何?”師云:“風不待月而涼。”——《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50句】:【禪語人生】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在把自己當作死了一樣,也就是不貪,不嗔,不癡。
【第51句】:【禪心佛語】當逆境來臨時,抱怨消沉與事無補,唯一的選擇是坦然面對,勇敢的砸碎痛苦,方能戰勝逆境,把逆境化為動力,更加發奮努力。
【第52句】:【佛心禪語】做事如果缺乏至誠的信念,就很難成功;既使成功,也如同建筑于沙灘上的閣樓,經不起風吹雨打,并難逃傾覆的命運。
【第53句】:活在當下,這是禪語,但是你必須明白,不要被過去未來所左右,要為現在這一刻的事情努力。
【第54句】:【佛心禪語】佛陀的真理,點燃著人們內心的智慧明燈,照亮了無明的輪回。
【第55句】:【禪心佛語】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第56句】:愛是恒久的富源,能愛人,有人愛,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唐.靈云志勤
【第57句】:【禪心佛語】哪怕再渺小,也要勇敢面對這個世界,讓所有人為自己歡呼。
【第58句】:又復當護人心,勿使夸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妙葉禪師)
【第59句】:【禪心佛語】經歷了長夜,守到了黎明,穿行過黑暗,還相信陽光,帶著強大的內心上路。臉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看山看水,走走停停,天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第60句】:劉念臺云:“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第61句】:【圣經文案】47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19:7)
【第62句】:一個家庭不能只是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更該著重于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之間的關系和諧、圓滿。
【第63句】:定是慧之體,慧是定之用。譬如燈光,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二者互顯,不可偏重。——《禪宗直指》
【第6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似乎無法將「法」牢記于心。然而,如果你罵他們的話,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第65句】:一個內心憂郁又孤寂的人面對打擊,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反擊中保護自尊。
【第66句】:做好丈夫的秘訣:吃飯要回家,身邊少帶錢,出門成雙對,出門有去處。做好太太的秘訣:溫言慰辛勞,飲食有妙味,家庭像樂園,凡事要報告。《星云大師講演集》(四)
【第67句】:【禪心佛語】懺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
【第68句】: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便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第69句】:窮人因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見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積起財富,有一顆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過得快樂。
【第7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第71句】:【禪心佛語】離開了其他人,一個人是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73句】:【禪心佛語】第三、四句,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妄心沒了,這時候純善起作用了,跟性德完全一致,吻合。
【第74句】:莫使父母憂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要讓父母煩惱、操心。
【第75句】:【禪語人生】學佛明白宇宙萬相無非緣聚緣散,亦無非眾生的心生心滅,無非是歷練我們,保持內心的慈悲與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覺照里,是一片清凈光明。
【第76句】:【禪語人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第77句】:【禪心佛語】守端聽了嚇了一跳說:“大師此言怎講?”方會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怕人家笑。”守端聽了,剎那間頓悟了。
【第78句】:【經典佛語】“得”是一種本事,一種善行的結果,“舍”是一門學問,一種善舉身教,沒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沒有悟性的人舍不得。
【第79句】:她來過,她愛過,她努力過,得之是幸,不得是命。當然,年少時的我們如何會相信會有得不到的宿命。
【第80句】:觀如來界五種功德:不可說,無二相,過一異,過覺觀境界,一切處一味。《無上依經》卷上
【第81句】:所以,如果一個人身上的場態呈陽性,運氣旺盛,那他看風水也會看得很準。
【第82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狀況中做這種選擇,因為每一項經驗都可被建構出一種正面的意義,我們可以由任何人、事、物上汲取快樂。
【第83句】:【禪語人生】只求好好的、實實在在的活在當下的這一秒鐘,不擔心下一秒鐘會怎么樣,像這種活在當下的心理,才是最積極的態度。
【第84句】: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圓覺經》卷下
【第85句】:【佛語悟道】罪惡從心里產生,還從心里消滅,因為從源頭上說,一切善惡都是來自于人自己的心,所以說心是最根本的東西。
【第86句】:【佛心禪語】「菩提心」是期望并樂于幫助每一個眾生,視任一有情眾生如親朋好友,無一例外。
【第87句】:【禪心佛語】如果要給偏執下一個粗略的定義,那就是:一個沒有觀點和主見的人卻喜歡發脾氣。
【第88句】: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唐)長沙景岑禪師(《傳燈錄》卷十)
【第89句】:【佛心禪語】最佳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氣去恨一個不相干的人。
【第90句】:【禪心佛語】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者,不僅惹是生非、傷人傷己,甚至永遠無法化解仇恨、圓融人事。
【第9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若達到禪定的境界,其心能夠持續地維持在極度喜悅、快樂、寧靜和殊勝的狀態一段很長的時間。
【第92句】:【禪心佛語】人們正是由于這四個字而不惜余力的勞碌,也正由于這種不正常的心理原理使人們失去本質上的生存價值觀。
【第93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放棄,輕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第9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充滿信心,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所從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會兢兢業業地去做。
【第95句】:教化眾生是菩薩園林,不疲倦故。。一切魔宮殿是菩薩園林,降伏彼眾故。《華嚴經》卷五十四,十地品
【第96句】:【禪心佛語】通過放生學會尊重生命,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完美。一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靈魂是殘缺的。如果每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出問題。
【第97句】:【禪語人生】一天,坦山和尚與徒弟在去某地說法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河水雖不大,也不湍急,但因為剛下過大雨,河溝泥濘不堪。
【第98句】:如來藏自性清凈,轉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楞伽經》卷二
【第99句】:【禪心佛語】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