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即心即佛,心性如一,佛性平等,自信自立,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第2句】:思考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轉來轉去,更不要死鉆牛角尖,這樣只會越來越遠;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這樣才會有所突破。
【第3句】:【禪語人生】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無有分別,離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種種虛妄分別去掉,才能真正無掛無礙。
【第4句】:你要知道,你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是因為一件東西好,你才千方百計去擁有它。而是因為你已擁有了它,才一心一意覺得它最好。
【第5句】:染污末那,為識依止。彼未滅時,相了別縛,不得解脫。末那滅已,相縛解脫。(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五
【第6句】:【禪語人生】我們天天在追求成功,得到的卻是別人看到的成功;我們天天在追求幸福,得到的還是別人看到的幸福;能惠及他人才是真正的成功;內心的寧靜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7句】:你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
【第8句】:【佛心禪語】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p>
【第9句】:【禪語人生】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感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傳說著這么一個故事,一座廟,一群人,或者一座廟與一群人的傳說。
【第10句】:【禪語人生】我們覺悟了,別人給我們氣受,冤枉我們,我們就不會惡意相報,我們會很感激。
【第11句】:做個縣官還嫌小,要到朝中掛紫衣。不足歌,不足歌,人生人生奈若何?若要世人心滿足,除非南柯一夢兮!
【第12句】:【禪心佛語】智不為愚者謀,勇不為怯者死。謙虛內斂是圣賢,鋒芒畢露是豪杰。上才之人不受內因外患影響。
【第13句】:若見見世間,見則世間相,如實等無異,此名真見者?!度A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14句】:【禪心佛語】蟬,最沒有理由快樂,但它最快樂,這就是知缺的哲學態度所迸發出來的生命禪意。
【第15句】:【禪心佛語】沒有條件創造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環境,但可以追求低調、樸素、有內涵的生活。
【第16句】:我們總是爭強好勝,爭來爭去一場空忙,不是不應該努力,而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
【第17句】:【禪心佛語】心如虛空,無所不容。我慢不除,明師不遇。百千法門,皆歸一心。森羅萬相,不住即無。善緣惡緣,咸屬心造。
【第18句】:【禪語人生】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第19句】:【禪心佛語】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第20句】:悟是不能完全用語言及文字表達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顆糖,感覺很甜美,這甜的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知曉,沒有吃過糖的人是不易體會的,“悟”是自證自覺的境界。
【第21句】:我們必須確知:人只要是活在錯誤當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煩惱當中。而人最大的弱點是姑息自己、苛求別人。——耕云先生
【第22句】:【禪心佛語】女人,也許該讓自己把持著足夠多的自知與自省,清醒地知道何時該穿豹紋高跟,何時該穿棉布拖鞋。何時該耀眼,何時該淡然。何時該犀利,何時該溫婉。
【第23句】:春風拂拂花正飛,紅霞碧靄籠高低。越山日暮少林客,應聽子規深夜啼?!睹饔X禪師文案》
【第24句】:當你覺得累,不是因為路上坎坷太多,而是因為忘記了要去哪里。人生路上,難免被瑣碎人情所牽制,也常常因此忘記了方向。人生最幸福的事:有方向,在路上。
【第25句】:如人因地跌,還扶而得起,因佛獲過罪,亦因佛而滅?!洞笄f嚴論經》卷二
【第26句】:【濟世禪音】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于跟我們有怨的人,要去寬?。粚τ诟覀冇卸鞯娜?,要去報恩。
【第27句】:佛說:“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將錯就錯、不肯悔過;二是不可一錯再錯、積重難返?!闭^: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28句】:面對不能把握的時間,我們只能安住在當下的每一刻,不給自己制造多余的煩擾與牽掛。
【第29句】:知足的人,即使只有一分力量,也可以發揮一分功能,為人群奉獻愛心。
【第30句】:【禪語人生】希望還有祈禱,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于希望的粉身碎骨,人生最大的希望莫過于在失望中無數次的復活。
【第31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尋求快樂呢?
【第32句】:順其自然并不是消極地去等待,并不是聽從命運的安排,順其自然是尋求生命的平衡。
【第33句】:【佛家禪語】欲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第34句】:【禪心佛語】人應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漸,小惡可以積成大惡,終必釀成大害。
【第35句】:【佛語禪心】我們行善的最大收獲,不是能夠給社會多少善,而是在行善的過程中,能否培育自己心中的善田,能否在我們心中播下善的種子。
【第36句】:一個人面臨絕境時,還能心存感恩很是難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較不會陷入絕境。
【第37句】:【禪語人生】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們沒有必要總是保持高速沖刺的生活;這樣太累。有時候,按部就班地享受生活的一點一滴,是很幸福的享受。
【第39句】:【禪語人生】一個經常換善知識的人,事實上他全然沒有任何一位善知識。
【第40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所有考驗,恰恰是活在人間的一種內涵,用一種活潑的心態去善待生活,得失一段緣,來此一百年??雌频男拈e,迷惑的空忙。
【第41句】:【禪心佛語】命運把人拋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折的最佳期。誰能積累能量,誰就能獲得回報;誰若自怨自艾,必會坐失良機。
【第42句】:【佛心禪語】把終點拿到起點來用,我們今天就能過著很解脫的日子了。
【第43句】: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寶貴,做人做事當有緊迫感怎樣利用有限的時間?佛日:是日已過,命亦遂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斗疬z教經》
【第44句】:善人死者,福應生天,受五欲樂;惡人死者,應入地獄,受無量苦。善人樂死,如囚出獄;惡人畏死,如囚入獄?!段丛幸蚓壗洝肪砩?/p>
【第45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隨緣隨心,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凡事看淡點看開些,順其自然,無意于得,就無所謂失。人生,看輕看淡多少,痛苦就遠離你多少。
【第46句】:【禪語人生】真實的止滅(涅槃),是經由修行戒律、專注的禪定及智慧等實修道路而達成。
【第47句】:【禪語人生】在一切的姿勢中,我們應當擁有一顆當下的心和自我的覺醒。
【第48句】:《孟子》有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49句】:【禪心佛語】佛說:大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第50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法并不是每生每世都能聞到,而這一世已經聞到了佛法就應該及時享用佛法,如果現在沒有時間,何時才有時間?選擇修學佛法是人生道路最佳的選擇。
【第5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別人,放下我執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諦。
【第52句】:【禪心佛語】困陷在諸行(因緣條件)中,黏著快樂、黏著痛苦,會陷在自我見和世俗見中。如果在這兩種方式中輾轉的話,他將永遠成不了一位清楚地知曉世間的人。
【第53句】:物質上的豐收總是會越用越少,只有精神上的財富才會越用越多,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正的財富。
【第54句】:包容: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和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以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第55句】:【禪語人生】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第56句】:【佛心禪語】「須臾返照、順境全空。」你在剎那之間好好的就回光返照。
【第57句】:【禪心佛語】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善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第58句】:【禪心佛語】古來得道之士,自己既充足,推己之余,應機接物,如明鏡當臺,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非著意也。若著意則有實法與人。
【第5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對社會付出過什么,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
【第60句】:【禪心佛語】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
【第61句】:【禪心佛語】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義,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凈、平等。
【第62句】:世事豈能兩全,我們的一生中,得到的同時也總在失去,幸與不幸的區別只在于得失之間孰重孰輕。
【第63句】:【禪語人生】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第64句】: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為萬法之根本。故經云:“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薄恶R祖》
【第65句】:【禪語人生】因為奉信一句:沒有回頭路可以行走。在四方的生存里求取生活。在風里哭過,亦在雨里笑過。得到過太多的陌生與熟悉的朋友們的幫助,成長著。
【第66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體實踐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從“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來著手。
【第67句】:一阿那波那門,二不凈觀門,三慈心門,四因緣門,五念佛三昧門。此五法門,通攝一切諸禪。(隋)智額《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三
【第68句】:空無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電腦、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離不開空。
【第6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能接受法,成長慧命;獲得回響,就是“回因向果”。
【第70句】:【禪語人生】相互信任是愛情的基礎。懷疑對方有時是一種怕失去的擔心,主要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兩個互相猜疑的人,卻愛的死去活來。兩個人越是吵架越是難分難舍。
【第71句】:【禪心佛語】面對現實,解決自己能解決的所有問題,解決不了的留著,時間能改變一切。
【第72句】:【禪語人生】應該放下身心,精進求道,于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第73句】:【禪語人生】學生又是一陣笑聲,這次不是輕視的笑了。尾關禪師完全釋然放松,做了一次成功的演講。
【第74句】:【禪語人生】新煩惱又來了。只要還在輪回中,不要奢求不再有煩惱。認識到了,就是開智慧;想開了,就會無所求;做到了,就是修行人;游戲煩惱,就會得自在。
【第75句】:【禪心佛語】勝利者知道無快捷方式可達到高峰,他們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去,直升機對他們毫無用處。
【第76句】:【佛心禪語】報復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與心理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但愿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懷有仁愛寬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對人施報復的人。
【第77句】:人若能在寧靜的心態下生活,便會有精力欣賞世界可愛的一面,體會世間的人情道義和善良,因而才有機會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間,叫作生活,生活需要一份勇氣,需要一份不妥協,需要我們從生活當中吸取一份正能量,讓生活更陽光、更堅強。
【第79句】:【經典佛語】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第80句】:【禪心佛語】判斷定律:到了某處你說的越多,就會聽得越少,判斷就越容易出錯。
【第81句】:【禪心佛語】當你跌倒的時候不要白白的爬起來,任何一種磨煉,都是寶貴的經驗。
【第82句】:【禪語人生】制勝不憑體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跡靠軌跡。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關鍵在于能否將手中的壞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第83句】:寧在諸惡趣,恒得聞佛名,不愿生善道,暫時不聞佛?!度A嚴經》卷六十,入法界品
【第84句】:觀察事物,太遠了看不真切,太近了也看不清,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看人看人生亦如此。
【第85句】:【禪心佛語】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第86句】:粗茶淡飯,清心靜欲,生活簡單了,人就快樂了;燈紅酒綠,利欲熏心,生活世故了,人就變老了。歡笑增加的只是臉上皺紋,而煩惱卻是刻在心上的皺紋!
【第87句】: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第88句】:【禪心佛語】人體最軟的是舌頭,最硬的是牙齒,但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東西,卻相處得很好、很久。為什么?對立中往往存在著統一。禍福、好壞、陰陽、黑白等也是如此。
【第89句】:對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深具信心的人不會被別人錯誤的批評、無理的挑釁所擾亂、所傷害,讓你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往往是自己內心的疑慮。
【第90句】: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是見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緣經》
【第91句】: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斗ň浣洝肪硐?,象喻品
【第92句】:多聞圣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見者?!峨s阿含經》卷三,第64經
【第93句】:【經典佛語】遇到任何苦難,我們就發愿來世能救度這類苦難的眾生。那豈不是‘煩惱即智慧’嗎?(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
【第94句】:【禪心佛語】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第95句】:【禪語人生】相對于宇宙,地球是一粒微塵;相對于地球,人是一粒微塵。
【第9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行走在沙上,身后留下一串腳印。要留下人生的腳印還不容易嗎?此人想。
【第97句】:【禪心佛語】世尊的圣弟子們是四雙或八輩的圣者,這圣者可以是男人或女人。
【第98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7】寬意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注生前。隨高隨下隨時過,或短或長莫怨牽。家富家貧休嘆息,自無自有總由天。平生衣食隨緣好,才得清閑便是仙。
【第99句】:【心靈平靜的禪語】恒榮法師:自尊是一種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卻是一種自私和陷阱。別人的尊重是一種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則是命運崩潰的開始,也是警醒。
上一篇:佛語禪心-有關佛語禪心的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