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盡世間安樂,從愿他樂生;盡世間苦惱,由欲我樂生。愚童作自利,能仁為利他。(古印度)寂天《入菩薩行論》
【第2句】:【天地有美不能言,花開花落總是春】1.做生活的有心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2.送人玫瑰,手留余香。3.莫煩憂,你若努力,天自安排。
【第3句】:【禪心佛語】隨著年紀愈大,我們對情感、對友誼或對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視,重點成了什么種族、什么宗教和什么國藉。我們把最緊要的拋卻腦后,然后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第4句】:掬一絲暖意,璀璨靈魂,草木閑情,摘花泡茶,四季如詩,聽風吟唱,執一枝素筆,繡一段靈魂深處的遇見,持一顆禪心,以一種別有的姿態行走于喧囂的塵世,在荷的溫婉中靜默,在花的聲音里清喜。
【第5句】:【禪語人生】再多,也要節省。再冷,也要熱情。昨天,封存。今天,留著。明天,爭取。對的,堅持。錯了,放棄。
【第6句】: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長阿含經》卷八,《散陀那經》
【第7句】:【佛心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8句】:【禪心佛語】對一切眾生要有博愛的心,博愛的心就是菩薩心,放下自私和自愛的心,重視別人,熱愛別人、慈愛別人,為別人可以失去生命的愛就是博大的愛。
【第9句】:【佛心禪語】莫讓淚水淹了眼,莫讓仇恨燒了心。“一個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第10句】:【禪語人生】一個節日存在的意義,更多是讓我們知道珍惜所擁有的,感恩所得到的,知足看待所沒有的。
【第11句】:寒風激水成冰,呆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義。——《清隱清源禪師》
【第12句】:【禪心佛語】燃燒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強壯的身體也有疲勞的時候,勞逸結合是一種生存的策略。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第13句】:莫以惡小而為之佛說:“不可輕視小惡,小惡也會遭到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不用覓知音,知音不在海角天涯,知音就在旅途,就在一路的相隨之中。心寬無處尋仇敵,心寬亦無鎖眉事,一顆寬心容世界,知音何必須相知。
【第15句】:有錢人總是追著錢跑,佛菩薩總是追著功德跑。名號是總功德,當我們稱念時,一切佛菩薩都追著跑來。
【第16句】:【佛心禪語】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傘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
【第17句】:忠之一字,義貫萬行。仁若存心以忠,必能孝親、敬兄、睦族、信友、矜故恤寡,仁民愛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矣。《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楊椒山言行錄序》
【第18句】:【禪心佛語】對自己要存不滿的要求:眾生之我貪、我執、我嗔、我怨、我妒、我私等等,都是缺陷,都是業障,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知過能改才會增進道德人格。
【第19句】: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得上是幸福的“放”。
【第20句】:【禪語人生】星云大師答: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說得到,做得到。
【第21句】:【佛心禪語】五、當你是對的時候,你并不需要說什么;在你理虧的時候,不論你說什么也沒用。如果你是對的一方,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那一方,你沒資格去發脾氣。——覺醒法師
【第22句】:【禪語佛心】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第23句】:【禪心佛語】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吃飯和喝茶。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第24句】:我們不要給自己制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這樣我們才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25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26句】:【禪語人生】修行,即是將執著的力量化為無的觀念,透視它的無常性、無永恒性、因緣和合性。
【第27句】:多聞圣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于貪伺,凈除其心。《中阿含經》卷三,業相應品
【第28句】:佛家所說的一切皆幻.只是自然現象,如何從自然現象中取其所需,才是最要緊的。求悟其真而求至樂,順應其幻而求小樂,都是有趣的活法。
【第29句】:【禪心佛語】生于此世界,我們融入它,但保持清醒;我們熱愛它,但不抱幻想;我們為它奉獻,但不懷期望;我們欣賞它,但不沉溺;我們感恩它,但不纏綿。
【第30句】:【禪心佛語】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又對這份工作馬虎應付、實則是種罪過、是不道德的體現,盡心盡力忘我做事是一種功徳、為大眾創造一種好的環境實是一種大布施。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
【第32句】:【禪語人生】怎樣平衡快樂與悲傷?佛曰: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第33句】:【佛學人生感悟經典文案】將自己的最低需求作為貧富分界線,人就容易知足,將別人的狀況作為貧富分界線,則永不知足。
【第34句】:【禪心佛語】第九句:因為生活簡單,我多了聆聽松濤、靜觀風雨、仰望星空、敞開心扉的機會,靈性俱足。千萬不要錯過欣賞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機會,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
【第35句】:【佛心禪語】總盯著別人弱點看的人,他的心里一定也是陰暗的。為什么不用你那顆富有彈性的心去尋找一些人性中的亮點呢?
【第36句】:生而為人,能感受哀苦,覺得傷痛,所以應推己及人,憐憫貧病、苦難的眾生,付出愛心救助他們;使饑餓的人飽食,讓受寒的人溫暖,給生病的人醫藥。
【第37句】:【圣經文案】235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32)
【第38句】:月未沒,日又出,日月往來無間隔。奉觀禪流莫追尋,追尋特地生疑惑。——《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
【第39句】:人生總不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冤枉,有許多無理橫加,種種的這些事情。但我們要怎樣忍辱呢?
【第40句】:【佛心禪語】不必在意死后的事,只需重視眼前所發生的事,然后一一克服,如此也等于在解決未來的事。
【第41句】:【清雅基地】【禪悟】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倉央嘉措
【第42句】:【佛心禪語】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也可以說一切法皆不是佛法。總之,學佛要放下任何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不可得,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43句】:【禪語人生】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難,就能戰勝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
【第44句】:【佛心禪語】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一個美好的日子。該來的都會來,該走的全會走,別抗拒,別挽留,別貪戀,別不舍,別擔心。
【第45句】:【禪語人生】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第46句】: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47句】:體力、腦力、精力、心力都不具可儲存性,年輕時的體力并不能保存到老年使用,故體力、腦力、精力、心力充盛時要充分使用以培德積福,增智發慧;只要使用得當,不僅不會消竭,反而源源增長。
【第48句】:心靈相通的人,不會因為時空的阻隔而疏遠,反而會更加親近。如彈簧兩端,越是被拉伸、延長,其向內的聚合力越大。
【第49句】:【佛語摘抄精選】如伎兒,王前作樂,王許千錢。后從王索,王不與之。王語之言:“汝向作樂,空樂我耳;我與汝錢,亦樂汝耳。”(《百喻經·伎兒作樂喻》)
【第50句】:【禪心佛語】大凡事物發展過快則衰亡也快,緩慢穩定的發展則容易有圓滿的成果。早晨開花的草,到了傍晚就凋落了;茂盛的松柏,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不會枯萎。所以,德高才大的君子忌諱速成。
【第51句】:【禪語人生】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第52句】:自己的苦只能自己承擔,生活中的一切也只能自己去體驗,依靠他人總是有限的,因為他人不可能替你活著。
【第53句】:【禪心佛語】人們只有在徹底了解,什么是自己沒有必要去做的事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須去做的事;不做沒有必要做的事,自然會去做該做的事。
【第54句】:【禪心佛語】很多很多的過分強調,不合時宜的強調:佛教的正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就被無情地賤賣了。
【第55句】:【禪心佛語】善識己之短,善識人之長;要善于取先輩之長、取師長之長、取學友之長、部下之長,不善于取長補短的人很難會有所成就。
【第56句】:【禪心佛語】男人的情話都離不開山盟海誓,可是男人最擅長忘掉自己的承諾,只有被愛情沖昏了頭的女人才相信情話,可是世上有不曾被愛情沖昏了頭的女人嗎?所以,男人的情話,永遠有效。
【第57句】:【佛心禪語】不要拖延、不要猜測、不要遲疑,當有機會、有沖動、有內在靈感推動的時候,行動吧。
【第58句】:【佛心禪語】自卑是站在低處看人,自傲是站在高處看人,二者都不是一顆平等心,人生的目標不是與他人比較,而是不斷提升自己。
【第59句】:感眾生恩——怨親平等、恒順眾生;以知足感恩的心,包容一切順、逆之境,以歡喜心廣結善緣,上求下化成就眾生。
【第60句】:【禪心佛語】第一,舍利弗在個人修持方面,可謂完美無缺。“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遠離”,便是生動的寫照。
【第61句】:【禪語人生】這是非常瀟灑自在的,不像一般世俗的凡夫,蝸牛角上去爭奪蠅頭微利,整個世界青山綠水都是我的家。
【第62句】:人最忌諱跟別人比較,因為比較容易起分別心。分別心會使人產生貪、嗔、癡三毒,引導一個人不斷追求,從而否定自己如來的生活。——鄭石巖
【第63句】:禪,就在自己與萬法應對之處,不能當下坦蕩,就會分別妄想、煩惱千差。妄想起時,切莫用佛性對治,不執妄、不執佛,佛妄宛然,卻不礙我當下之坦蕩,到此地步,即可與祖師同心。
【第64句】:【禪心佛語】然而最終發現——除了變化,無一例外。所有結局都是新開始;只是我們當時沒察覺罷了。
【第65句】:工作繁忙,生活壓力日增,忽遇閑靜便以為解脫之境,靜緣了罷,直面紅塵中事,心又熱躁。靜鬧皆是緣,誰在應緣?誰在感受緣生緣滅而隨之輪轉?
【第66句】: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錯,甚至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就會勞而無功。不論干什么,都要開動腦筋抓住關鍵,掌握正確的方法,僅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夠的。
【第67句】:【禪語人生】原諒別人過失,改進自己缺點,留駐真摯愛心,追求美好人生。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譴責別人就是虧待自己。
【第68句】:【禪心佛語】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惟一的、永遠的依靠,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應當象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大自然,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恩寵。
【第69句】:【佛語悟道】看出由五蘊和合而成的世界沒有絕對“我”,也沒有“我”單獨存在的場所,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空”。
【第70句】:戒度無極如金剛,不毀不犯無漏失,持心護戒如壞瓶,此名戒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71句】:人生之真諦,本來就很單純。饑來吃飯,困來即眠。眼橫鼻直,生老病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何等自然,何等簡單明白。大可不必無事找事,惹一堆煩惱。若心寬一寸,路就能寬一丈。
【第72句】:【禪心佛語】學佛人易出現的弊端:遇事聽之任之、隨波逐流、有頭無尾、無真無假、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丑無惡,這種人實是軟骨頭、無主見、活死人,千萬不能和這種做朋友,更不能和這種人共事。
【第73句】:一個人生命的范圍,就是他所走過的路,遇過的人。走過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收獲那不同的心情。
【第74句】:許多人,窮其一生才弄明白,原來在我們追逐物欲,被欲望左右時,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每處細微都值得好好珍藏。
【第75句】:念佛:念一聲“阿彌陀佛”,是集一切善言、愛語、利行。一句無量佛,即包含宇宙一切善法。
【第76句】: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第77句】:【佛心禪語】笨人的愛情是批發出去的,僅憑“讓我一次愛個夠”的蠻力;聰明人的愛情是零售出去的,懂得“只愛一點點”的精妙。
【第78句】:【佛心禪語】內不隨念轉,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79句】:【禪語人生】占有別人的東西等于在吸收別人的業障、布施給別人的東西等于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第80句】:【一日一禪】佛陀告訴我們,人都有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是不可以量化的,只能感覺,知足為福。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走。
【第81句】:【佛心禪語】佛說:“財富是從布施中得來的。”只有適當地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多。,放手,得救的最妙藥方學會了“放下”的智慧,就能從根本上解脫我們自己。
【第82句】:【禪語人生】一路走來,你只知道應該還有其它的生活方式,一種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觸生命的方式。
【第83句】:【禪語人生】知足者常樂。知足者經常有滿足感,經常有快樂感。渴求是貪的表現,我們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這個,希望得到那個,總在焦慮中,總在渴求中,總在痛苦中。有求皆苦,無求自樂。
【第84句】:【禪語人生】燕子以自己辛勤態度,銜泥筑巢,它成功了;而浮云終不能遮蔽天空,它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兩種不同態度的結局,人生也是這樣。
【第8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不要認為活著是一場累,也不要認為自己被命運拋棄,不過就是生活里多了一些變幻不定,也不必要從內心去抵觸,有一種痛得要命叫做生命,更有一種活的從容叫人生。
【第86句】:【禪心佛語】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平心靜氣。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第87句】: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為利益眾生而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為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海濤法師
【第88句】:【禪心佛語】艱難給我成長,信任給我責任,愛心給我奉獻,無私給我魅力,無我給我幸福,誠信給我成功,無戰給我不敗。
【第89句】: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壇經·般若第二》
【第90句】:【禪心佛語】人活著應該盡情揮灑,即便這一生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往,也要讓它成為最閃亮的瞬間。
【第91句】:是非皆因多開口,煩惱只為強出頭。懼法天天樂,欺天日日憂。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深山竟能藏猛虎,大海終須納溪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第92句】:【禪心佛語】人生有時候需要沉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積累,只有常回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向前看是夢想、是目標;向后看是結果、是修正。
【第93句】:【圣經文案】477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
【第94句】:意亂當數息,意定當相隨,意斷當行止。得道意當觀,不向五陰當還,無所有當為凈也。《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上念誦苦行等,雖常時修習,心余散亂者,佛說為無義。(古印度)月稱《入菩薩行論》
【第95句】:【禪心佛語】記住恩,忘掉恨,你的人生才有意義。「恩」讓你覺得一切皆可貴,「恨」只會讓你舊疾復發,終至使你形成另一種傷害。
【第96句】:阿陀那識甚深細,我于凡愚不開演。一切種子如瀑流,恐彼分別執為我。《解深密經》卷一,心意識相品
【第97句】:人被私心障蔽,便不能明見事實真相,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片樹葉居然能遮蔽泰山,是因為它離眼近。私心、私情、私利離我們最近,若置心眼之前,便障蔽了真相、真理。
【第98句】:佛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可思議。不管你怎么去思維、探索,都得不到真實的結論與實證。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門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第99句】:一切諸佛所開演,無量方便皆隨悟,設諸如來所不說,亦能解了勤修習。《華嚴經》卷三十一,十回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