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學佛就是要調(diào)適這念心,使我們的心能平靜、無怨恨,不受外境好壞的影響而自我煩惱。能夠如此,學佛確實是“至道無難”,當下即是法啊。
【第2句】:【禪心佛語】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第3句】:光明,希望和愛,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也最稀缺的元素,缺或不缺,全看你是否良善。
【第4句】:【禪心佛語】為何我們?nèi)绱思臣秤诿绻粋€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樣的速度,或許他耳中聽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讓他隨他所聽到的旋律走,無論快慢或遠近。
【第5句】:【禪語人生】一生好學受百益。少年好學,如日出之陽;中年好學,如日中之光;老年好學,如秉燭之明;終生好學,如珍珠之亮。閑時不學用時悔,黑發(fā)不學白發(fā)悔。
【第6句】:生活里我們要檢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頭和拖延的理由,這個世界怎么樣,它和我們的心地是不是溫和有關(guān)系,和我們的心態(tài)是否友好有關(guān)系,這天下事就像牙齒咬舌頭,一切都在協(xié)調(diào)中存在。
【第7句】:學佛無非是學做人,所謂“善知識”,就是在做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人。跟“善知識”學做人,把人做好了,距佛也就不遠了。
【第8句】:【禪心佛語】做官不象官可以,但是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和尚不開悟可以,但行為不能不象個和尚。
【第9句】: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面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人生的必修課。
【第10句】:別人對待你的方式,都是你所教的。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忘記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記住自己。
【第11句】:平常心是一種平等心,是一種沒有選擇的愛,是面對蕓蕓眾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第12句】:【禪心佛語】那些得不到的,與之擦肩而過的,不必裝作若無其事,哭就大放悲聲,傷后痛定思痛,然后再往前走,前頭總有風景。
【第13句】:【佛心禪語】把持希望的人,增加的是信心的質(zhì)量;一蹶不振的人,遺失的是完整的自我。虛度生活的人,揮霍的是精彩的人生;玩弄感情的人,失去的是真愛的收獲。
【第14句】:人生是一個遺憾的過程,遺憾帶給人的是對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沒有經(jīng)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讀懂了遺憾,才算讀懂了人生,學會從遺憾中領(lǐng)略圓滿,簡單地享受生活,就會快樂許多。
【第15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你的腳步是如此輕盈,就像蒲公英在空中婀娜,生活變得這樣美好,你會發(fā)自心底地恭敬萬有,你會變得更加安詳、自在,心里無有一絲的掛礙。
【第16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怕重任、怕承擔、怕辛苦,則永遠不會進步;如果一個人怨天地、怨命運、怨他人,則永遠沒有作為。
【第17句】: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第18句】:修習佛法并非學聰明,而是要開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專念一,從事入理,即能產(chǎn)生智慧。
【第19句】:【佛心禪語】事后仁清法師為何改口稱,“管理委員會是盤龍寺的管委會,不是政府的”,為何竭力掩蓋與管委會的激烈矛盾?
【第20句】:太陽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每天落下又升起。迎來白天送走黑夜,送走黑夜迎來白天。年年如此,歲歲如此。宇宙天體運行簡單至此,生命亦應(yīng)簡單如此?;畹煤唵吸c兒吧!簡單地活著,其實很簡單。
【第21句】:【經(jīng)典佛語】“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進山不懼虎豹,是獵人之勇;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這無一不說明了放下的力量所在。同樣也說明了放下的快樂所在。
【第22句】:【禪心佛語】生命如樹木,是依靠我們的活力延伸它堅實的根基。因此,保持旺盛的精神,我們才能有效地發(fā)散生命的熱能。
【第23句】:智慧是我們領(lǐng)悟了世間萬象互為緣起的事實后,內(nèi)心呈現(xiàn)出的高度的覺照和辨別力,它能使我們擺脫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種種碰壁。
【第24句】:活出境界的人,心是瘦的。減去浮躁,減去名利,減去虛榮,減去癡妄。坐下來,慢慢品一杯清茶,享受的是一種瘦下來的時光,慢下來的時光。天青。山青。水清。心清。清風過去,茶香猶存。
【第25句】:【禪心佛語】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26句】:其實,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內(nèi)心。陽光是一扇窗戶,閱盡世間滄桑,感知諸多愛恨冷暖;陽光,源自心靈深處,是對生命的沉淀,是對世界的微笑。擁有陽光般的情懷,是美麗的,是永恒的。
【第27句】:【禪心佛語】皈依佛門,皈依三寶,皈依就有了心靈的歸宿,說明你皈依三寶的這種因緣到了。
【第28句】:狗急了會跳墻,人急了往往會有創(chuàng)意。要感謝給我壓力的人,有些壓力會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加厚實。
【第29句】:一直以為,我還喜歡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住在我心里的,是回憶中的他,而我——忘不掉的是我對他付出的感情,而不是他!
【第30句】: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读鎵?jīng)一阡悔品》
【第31句】:愿生彼安樂凈土者,要發(fā)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fā)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愿生,亦當不得往生也。(北魏)曇鸞《往生論注》
【第32句】:【禪心佛語】明鏡止水:泰山喬岳以立身,明鏡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應(yīng)事,光風霽月以待人。
【第33句】:【禪心佛語】人們在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同時,孕育了人間苦與樂,演繹了人間悲劇與喜劇,成就了人間森羅萬象。
【第34句】:交好朋友的處方:好心一片,愛語三句,忍耐一時,慈悲全用,布施五錢,信用始終,感謝萬分,體諒一點,恭敬十成,方便不拘多少?!缎窃拼髱熤v演集》(四),第239頁
【第35句】:為什么愛心是給自己的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地關(guān)心自己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一分善念。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應(yīng)和聰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應(yīng)和老實人交朋友,不要和愚笨人交朋友;。
【第37句】:【禪心佛語】看遠,心地的安穩(wěn),不是來自于外界的力量,就像這人生,不要去追問這人生有多艱難,自己要知道自己應(yīng)該在哪里堅強,得與失的糾纏,悲與歡的較量,才能了解命運的真相是一種平衡。
【第38句】:【經(jīng)典佛語】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大巧若拙,大拙若巧;至誠至敬,天人感應(yīng),敬至無求,同至無分。)
【第39句】: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第40句】:由眼識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謂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初是眼識,二在意識,決定心后,方有染凈,此后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zhuǎn)。(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一
【第41句】: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樣一個道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在各種不期而至的境遇中學會忍耐,忍則有益,斗則必損。忍得一時之辱,才能得到更強大的力量和更長久的發(fā)展。
【第42句】:【禪心佛語】進法,即是進去,前進到更深更美更廣闊的世界,徹底走向生命的真實本面,無條件地感受原本具足的身心清凈和莊嚴,一切美好的、超越的、如意的實事,全都在一念之間呈現(xiàn)無遺。
【第43句】:【禪語人生】有一種感覺總是在失眠時,才承認是“相思”;有一種緣分總是在夢醒后,才相信是“永恒”;有一種目光總是在分手時,才看出是眷戀;有一種心情總是在離別后,才明白是失落。
【第44句】:【禪語人生】一切的發(fā)生皆是依賴因緣,已經(jīng)發(fā)生的請放過自己,即使經(jīng)歷是痛心的,沒有發(fā)生的請聽聽心聲,即使現(xiàn)象是誘人的。
【第45句】:【佛心禪語】不論你的地位有多崇高,你必須一直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永遠是無知的?!?/p>
【第46句】:【禪心佛語】天賦異稟也罷,資質(zhì)愚魯也罷,庸常中人也罷,只要能認清自己是誰,就能腳踏實地,抱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47句】:地等和合,微塵之聚,若離于心,即無所得。《大乘密嚴經(jīng)》卷中,顯示自作品諸有對色,皆識變現(xiàn),非極微成。(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一
【第48句】:【禪心佛語】佛經(jīng)有一句話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怎能心靜'這時,才恍然明白,人啊。
【第49句】:煩惱如同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疾病,淡定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則是免于煩惱的健康生活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并非每個人都有,即使是得道的高僧也會偶爾心生妄念,自尋煩惱。
【第50句】:【禪心佛語】漫長的人生也是瞬間人生,讓心孤獨地去感悟吧,也許當心傷痕累累、流盡最后一滴心淚的時候,人生就不再有漫長,也就沒有了瞬間。
【第51句】: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造口業(yè);也不要把能行動的身體,用在吃喝玩樂、耽戀物欲。
【第52句】:故知千圣皆目此一念心起時了不可得,是真不思議,離此決定別無殊勝。(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四十一
【第53句】:現(xiàn)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傷心,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斷與別人的子女相比較,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子女,結(jié)果引來子女的反感。
【第54句】:【禪語人生】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shù)迅速發(fā)展的時代,世界如朝霞暮靄般瞬息萬變。這個世界是跳躍的、絢麗的、鮮活的,商品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
【第55句】:【禪語人生】智慧,是長在傷口處。人人都會經(jīng)歷傷痛,卻未必人人都會擁有智慧。這是一場靈魂的博弈,只有最終沒被傷痛壓垮的人,才配得到它。讓你痛不欲生的,就是能讓你脫胎換骨的。
【第56句】:【禪心佛語】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不能改變?nèi)菝玻憧梢赃x擇表情;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預(yù)支明天,但你必須用好今天;你不能件件成功,但你可以事事順心。
【第57句】:這就好比用芬芳的油脂涂抹在頭頂,卻以為是自己的頭頂散發(fā)出芳香。如果有人像這樣愚蠢,那么他就如同這個婢女一樣迷癡無智了。不要混淆視聽、故步自封、自以為是,要準確地認識和判斷自己。
【第58句】:【佛學經(jīng)典文案金句】如何面對對生活中不期而至的蠻故?佛日:菩薩應(yīng)如是自莊嚴,于世間驚怖處不生驚怖。——《大乘頂王經(jīng)》
【第59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紐帶,讓我們彼此相連,讓我們認清彼此,珍惜生命。
【第60句】:當我們真正認清了無常的本質(zhì)和世事的不穩(wěn)定.能夠時刻保持一顆積極的平常心,就能夠坦然面對人生悲苦喜樂的無常變化,渡過生活的困厄。
【第61句】:【禪心佛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惜福結(jié)緣感恩德,一個時常心懷感恩的人,心里很清靜自在,口中自然就會經(jīng)常贊美別人。
【第62句】: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第63句】:【佛心禪語】佛陀繼續(xù)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內(nèi)心驕傲、無禮,心靈污穢。要知道,她外表的骯臟容易洗凈,你們內(nèi)心的骯臟才難于改善呀。內(nèi)心的潔凈才是真正的潔凈”
【第64句】:【禪語人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常有必要掌握減壓的智慧。在我們面臨的壓力中,有些是不得不承受的,有些則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自找的,如果有了佛法的智慧,許多壓力就能輕松化解。
【第65句】:【禪心佛語】佛說:別人的傷害如果是滿滿一杯的苦水,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種福分。
【第66句】:【禪心佛語】世界曾經(jīng)顛倒黑白,如今回歸絢麗色彩。世界曾經(jīng)失去聲響,如今有你們陪我唱歌。
【第67句】: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洞蟀隳鶚劷?jīng)》卷三十,獅子吼菩薩品
【第68句】:等到子女長大了,為了求學或就業(yè)而離鄉(xiāng)背井,剛開始時,他們還會想念父母,但日子久后會慢慢把這分親情移轉(zhuǎn)到朋友身上及異性的感情上,于是親情就慢慢被淡化遺忘了。
【第69句】:【稱己智者皆非智】稱己智者,皆非智也;自處明者,其迷甚矣。(《法律三昧經(jīng)》)☆自以為聰明的人,都不是聰明人,自以為明白事理的人,往往非常糊涂。
【第70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生活里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蛘咴?,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第二性,悟性。中國有句老話: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因為一旦我們步入社會,我們接受的社會規(guī)則,除了有字面上的規(guī)則之外,還有字面下的規(guī)則。必須靠自己去領(lǐng)悟的。
【第72句】:非未見諦,而能見識。識不可視,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識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識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應(yīng)當見識。賢護,恒沙諸佛見識無色,我亦如是?!洞髮毞e經(jīng)》卷一一0,賢護長者會
【第73句】:【禪心佛語】視物純粹欣賞是一種境界,據(jù)物為己有是一種能力,能力好培養(yǎng),隨處可見其人;境界稀有,非一世二世所成。與有能力的人共事,與有境界的人交友。
【第74句】:真正參禪的人,要發(fā)無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頭,讓自己的真情感擴張。——耕云先生
【第75句】:關(guān)懷生命,使愛心博大寬廣;聞思佛法,讓智慧展現(xiàn)發(fā)揮;實修實證,令佛性全然顯露、大徹大悟。
【第76句】:【禪心佛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因為陶淵明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因此不會“心為行役”,這就是生活的美感。
【第77句】:菩薩精神永遠融入眾生的精神。要讓菩薩精神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不能只有理論,必須有實質(zhì)的表現(xiàn);慈悲與愿力是理論,服務(wù)眾生的工作是實質(zhì)的表現(xiàn)。我們要把無形的慈悲化為有形、堅固、永遠的工作。
【第78句】:【禪語人生】長江后浪推前浪。做長輩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晚輩身上,晚輩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可能更好。
【第79句】:【禪語人生】愿此法幢化度三界,統(tǒng)御?;郏宄址鸬溃轁山?,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第80句】:【禪心佛語】涅槃可以翻譯為寂靜安祥,當我們的心恢復(fù)平常的狀態(tài)時是寂靜安祥的,那就叫做涅槃。
【第8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痛苦,來自‘無明,對‘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緣,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證得涅槃。
【第82句】:怎樣體悟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奧妙?佛日:剎那剎那具生老死,即沒即生。一《佛說無垢稱經(jīng)》
【第83句】:【禪語人生】未能把握佛法精神的,都是隱形的真實,而把握了佛法根本之后,則是一種顯現(xiàn)的佛法,然此二者均為生命之真實。
【第84句】:【圣經(jīng)文案】493所以應(yīng)當回想你是從哪里墜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里,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5)
【第85句】:【禪心佛語】儒家的“三綱”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盡情理有勇。
【第86句】:【人生十度修煉】忍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頂?shù)米毫?;擋得住誘惑;經(jīng)得起折騰;受得起打擊;丟得起面子;擔得起責任;提得起精神。
【第87句】:【禪心佛語】世間沒有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皆是因緣所生之物,都離不開緣起緣滅之狀態(tài)。
【第88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睿智,一種樂觀的面對人生的勇氣。它能驅(qū)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淚,它能傳播心靈的快樂和微笑。寬容勝產(chǎn)幽默,減少人生的沉重感,讓人生充滿快樂和歡笑。
【第89句】:【禪心佛語】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當,及善于保養(yǎng)道體等等圓頓道理。
【第90句】:【禪語】人生在世,行路匆匆,任何打擊都不應(yīng)該成為你墮落的借口,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
【第91句】:生活中,我們?nèi)粢砸活w禪心行走,就會處處待人和善,事事應(yīng)對得慈悲,就不會因為得失成敗而喜怒,也不會因為過去未來而哀樂。
【第92句】:【禪語人生】一半馨香,一半薄涼,一城秋色,一抹斜陽,一路希望,將所有的收獲裝入我的行囊。手握人間煙火,心素如簡靜默如蓮,坦然地接受稍縱即逝的美好光陰,笑對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第93句】:【佛心禪語】要有道德心,要以道德作為標準。正是:寧可守道貧賤而死,不可無道富貴而生;寧可持戒進德而死,不可失戎顯達而活。有道,無道,有法,無法,是為君子,小人之別也。——星云大師
【第94句】:【禪心佛語】人啊,有時候也挺奇怪的。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傷心,還去聽一些悲傷的歌曲,讓自己更加悲傷。
【第95句】:毗盧以普賢為身,普賢以眾生為身。若以眾生為心,是為荷擔如來正法矣。(明)憨山《示玄津壑公》
【第96句】:【禪心佛語】沒有學不好的知識,只有不好學的知識;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不好做的事情。沒有改不了的惡習,只有不愿改正的態(tài)度;沒有垮不過去的門檻,只有不奮起的腿腳。
【第97句】:【禪心佛語】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
【第98句】:剎塵心念可數(shù)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盡說佛功德?!度A嚴經(jīng)》卷八十,入法界品
【第99句】:【禪心佛語】生活,其實是一種非常真實的讀物。身邊發(fā)生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許多真相:生老病死等人生的酸甜苦辣,如夢如幻等萬物的規(guī)律本質(zhì),但我們卻不太留意這些事實,所以一直都很迷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