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這是佛教界所萬萬不能出現的情況。假如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放棄門票;如果已收取門票,就一定不能再猶豫,不能再無視于佛教整體被傷害。
【第2句】:【佛心禪語】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開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也是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們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
【第3句】:【佛心禪語】作賄賂,佩服豪杰,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什么,世間有煩惱,頭上有有青天,兩眼一睜忙到天黑,因為人生需要做些什么,也就不必要再埋怨什么,不要忘記自己是個快樂的青年,活一顆心,悟一些緣。
【第5句】:“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并解開眾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第6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只因年齡而衰老,我們是因放棄我們的理想而衰老。年齡會使皮膚老化,而放棄熱情卻會使靈魂老化。
【第7句】:【佛家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8句】:【禪心佛語】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9句】:【禪心佛語】若能讓自己放輕松,心理上退一步,我們就能開始認識到,種種念頭不過是在海闊天空的心中來來去去的現象,而心就像虛空一樣,無論其中發生什么,虛空根本不受干擾。
【第10句】:隨緣,是面對,是接納,坦然面對一切外境,欣然接納一切結果,有此心境,則無所憂畏,無善而不可求。
【第11句】:【禪語人生】修行就好比彈琴,琴弦張得太緊或太松,都無法彈奏出美妙的樂音。過分勇猛的修持,但忽略了修行所需要的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可能會導致反效果。因為,過與不及,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第12句】:【禪心佛語】身體是向死神發愿暫借修學佛法利益眾生而用的,不應該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身體上,沒有正確發揮身體的作用它會憤怒,不與你合作,不聽你指揮,死神很快收回。
【第13句】:【經典佛語】“端坐正思惟”這句話不能看呆,六祖大師在《壇經》中講“坐禪”并不是打坐,坐是不動,心不動叫坐,對五欲六塵不動心謂之坐。禪是不著相,外不著相日禪,內不動心日坐。
【第14句】:【禪心佛語】和沃克女士一樣,許多人本著一顆善心,投身于幫助他人,最終帶來的都是對自身的救治。
【第15句】:【禪心佛語】君子泰然自若,不會驕傲;小人驕傲自滿,不能泰然。良好素質使人寵辱不驚;不良習性使人難蓋劣徑。做人要學君子,不學小人。
【第16句】:【禪語人生】一切褝修皆離不開止觀,一切禪定功夫皆來自止觀,世出世間法皆離不開止觀,止是修定、觀是修慧,功徳福報皆來自止觀雙運雙修的結果。
【第17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什么?快樂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貴是什么?尊貴是敬重之心;財富是什么?財富是施濟之心;解脫是什么?解脫是寬恕之心。
【第18句】:圣人的心思是——清凈性。清凈的本性,即良知、慈悲、利人、救世濟世之仁懷,有教化眾生、利益社會人群之行誼,這是圣人的清凈性。與凡夫心有天淵之別!
【第19句】:法界大,菩薩多,有個眾生即是我。世智難測如來意,超脫三界當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疑什么?
【第20句】:【佛語摘抄精選】一切奸猾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奸私,是故智者應察真偽。(《法苑珠林》)
【第21句】: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出發,登頂,而后回歸。我們力爭畫好這條拋物線就夠了,管它是不是彩虹呢。
【第22句】:【禪心佛語】念佛的人,每每毀謗參禪;參禪的人,每每毀謗念佛,好像是死對頭,必欲對方死而后快。
【第23句】:【禪心佛語】生為星辰之浩瀚,活著為陽光之燦爛,死為月光之靜美。這是我們生命的三大境界。
【第24句】:墻上一蔸草,風吹兩邊倒。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第25句】:【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也。(孟子》)☆以您(宣王)現在的做法來實現現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這句話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勞而無功。
【第26句】:【禪心佛語】你做每件事情,都必須清楚、醒覺地去做,當你了解透徹,便不再有任何的必要去忍耐或強制自己了。
【第27句】:世上人性本來清凈,萬事萬物都在自性中產生。如果思量一切惡事,就會作惡;如果思量一切善事,就會行善。所以一切事物都在于自性。如果執著于外界事物,虛妄之念像浮云覆蓋,自性便不能明凈。
【第28句】:【禪語人生】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禪趣,不亦樂乎?不會使觀者癡迷,不會使賞者沉淪,更不會使戀者瘋狂。淡名,淡利,無爭,無奪,一切順其自然。
【第29句】:【禪語人生】有人問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無益諾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當頭。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螂捕蟬。
【第30句】:佛言:當持五戒,自歸于三,何等為三?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視吉良日。《般舟三昧經》
【第31句】:人們一直在追求外物帶給自己的快樂,卻不知真正的快樂就在自己的內心,在自己的生命深處,自性需要自度,取悅自己需要自度。
【第32句】: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咸使快樂。《華嚴經》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第33句】:【佛心禪語】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里缺的是選擇,骨子里缺的是勇氣,肚子里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的是改變。
【第34句】:【禪語人生】我希望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都要學大乘菩薩的精神,學佛的精神,學歷代祖師的精神,在塵勞中找到安身立命處,在塵勞中明心見性了生脫死,然后又在生死岸頭廣作佛事,廣度眾生。
【第35句】:【禪心佛語】時機未到時,就不要太囂張,時機未成熟時要學會忍氣吞聲,毛羽不豐時要懂得讓步,欲速則不達。
【第36句】:【經典禪語】每天多說一些歡喜的話,常結歡喜緣,讓人世間多一些溫暖和笑容,人生不須悲傷。
【第37句】:以一分誠于內的感恩心待人,以一分彼此信賴的心意從事人間事業,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多么純真懇切的人生軌道。
【第38句】:【禪語人生】因為人都有自我的一面、自私的一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容易,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卻很難,所以與人相處不易,了解別人更難。
【第39句】:對付狡猾的“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徹底離棄它,不要受它的騙,尤其警惕不要受它以修行的名義送來的賄賂。
【第40句】:寧無事而家貧,莫有事而家富。寧無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廣廈。寧無病而食粗飯,莫有病而食良藥。
【第41句】:蘇格拉底還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第42句】:【佛心禪語】那個人說:“能放下的我已經都放下了,現在我兩手空空,沒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你到底讓我放下什么呢?”
【第43句】:【佛語悟道】通曉治理社會道理的人,寧可舍棄一個惡人來保護全家;寧可舍棄一個不好的家庭來實現對一個地方的治理。
【第44句】:【禪語人生】學佛得人一定要發愿,愿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邁進,不會誤入歧途。發愿不實行,好象開妄華的樹沒有用處。
【第45句】: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專心于今日的道念,把握今天的時間,注意自己今日的行動。忘卻昨日種種煩惱,絕不計較過去是非。
【第46句】:【禪心佛語】突然不加思索的想起死,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正視它、認識它,并接受死在一步一步接近我們的事實,卻又能平安、喜悅地活下去。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髙的修養境界是內方外圓,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季合其序,與神靈合其吉,與眾生合其善。
【第48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第49句】:尊師非在文字或口傳,而重身體力行;要有舍身、遵從大法的決心,以師志為己志,守志奉道,才算是報師恩。
【第50句】: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51句】:要讓學生對讀書發生興趣,教師先要熱愛讀書,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而不是通過說教。我認為一所學校愛讀書的老師越多,教育越有希望,好學生必定層出不窮。
【第52句】:驀然回首,望斷天涯,我心猶憐,總想學人參禪,渴望一曲梵音襲耳,便盤坐佛前,轉動一串佛珠悄悄抹去心中那份埋藏已久的執念。
【第53句】:【佛心禪語】習性是物欲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第54句】:【禪心佛語】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臨事抱佛腳,不如平時燒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友愛與競爭,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第55句】:【禪心佛語】絕望的那一刻,往往是希望的開始;危機的盡頭,往往就是轉機的來臨;山窮水盡的地方,往往就有柳暗花明。
【第56句】: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五
【第57句】:禪,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滌我們心靈上的塵埃;如天上的白云,讓人可以漂流十方,任性逍遙。禪是不離開人間的,禪是幫助吾人在人間獲得解脫的不二法門。
【第58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萬行法師:能量是不滅的,當你把這股能量引向愛的地方,它就變成了愛的能量,當你不愛的時候,這股愛的能量并沒有消失,它只是變成了恨的能量。
【第59句】:慈悲更是一種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人品是否高尚,既關系到自身的修養,也關系到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事業的成功。要想使別人信服擁戴,必須首先讓人心悅誠服,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非慈悲心莫屬。
【第60句】:【禪心佛語】為了在時間上配合安排在11月份的外事活動,明賢法師他們無論多晚每天都要抵達組委會指定的地點。
【第61句】: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楞嚴經》卷四
【第62句】:以文字般若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觀照般若讓安定的心穩固,以實相般若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63句】:【禪心佛語】慢慢地周利盤特從外而內,由淺而深,一一透徹明了佛陀的教法,并且在僧團中步步精進,而身心清凈、守戒奉法,終于修得非凡成就。
【第64句】:【禪心佛語】人和人,短期相處看脾氣,所以需忍讓;長期相處看性格,相合是朋友;一生交往看德行,德行皆佳方穩妥。
【第65句】:【禪語人生】我的心,是一座小城,沒有雜亂,沒有喧嚷,只有一團薄霧,一陣微風,裝著童年的純真。
【第66句】:【禪語】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實安詳,云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
【第67句】:一把陳壺,裝上二月的新綠,歲月的爐火,烹煮云水生涯,日子在茶中,過得波瀾不驚。菊花釀酒,雪水煎茶,幾許詩意,幾許風雅。
【第68句】:【禪語人生】因為是他促進了你的進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不足;每日三省己身,即使是無中生有的評頭論足,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的處世態度來處理。
【第69句】:【禪心佛語】或者說,文藝實際是宗教精神的一種外延。所以,假如是在“用境歸心”這件事上,偶像崇拜是可行的。如果是如來藏和清凈境界所系,那么它就是道體、是“道”之所在,更需要如法地看待。
【第70句】: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世路崎嶇須慎走,事情復雜要多思。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世如閱水應堪嘆,名是浮云豈足論。
【第71句】:【禪心佛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這三問被人們稱為三大人生哲學問題。
【第72句】:【禪語人生】這幅景象常留在我的腦海中,雖然看似平凡,卻真情流露,多感人。真的“人間最美是溫情”。這分親情多么溫馨感人,也使彼此的心靈富足、感恩。
【第73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珍惜身邊所有的人,珍惜愛你的人,珍惜你身邊一直陪伴你的人,珍惜每一份緣,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相逢。只要用心去體會,人生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74句】:【禪心佛語】佛云: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
【第75句】:【禪語人生】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行,則越到后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第7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夠維護好一個好的心態,生活的煩惱天天都在,不迷惑,不盲從,不黏著,回頭往事一場云煙,投火的飛蛾總是癡迷,人生一份好心意,便是人間自在行。
【第77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的內心狀況非常糟糕的時候,比如:與家人或朋友吵架、被別人侮辱時,立即停下來看看:到底誰在不開心,不高興者究竟是什么?其答案也許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第78句】: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一一打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容顏易逝的長吁短嘆上,不如細致地經營生命中每一塊園地,在生命的終點翹首回望,你會看到一路繁花似錦。
【第79句】:【禪心佛語】所謂不一樣的風景,不是你走了一條鮮為人知的路,而是你走了一條本就只屬于你一個人的路;所謂生活在別處,不是你遠走十萬八千里,而是你站在原地心里也能裝下十萬八千里之外的景色。
【第80句】:【佛心禪語】海濤法師說:“為了修持慈悲心,一個人必須丟開自私的愛,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愛是以自我為中心,人們只愛個人的自我。”
【第81句】:當你覺得累,不是因為路上坎坷太多,而是因為忘記了要去哪里。人生路上,難免被瑣碎人情所牽制,也常常因此忘記了方向。人生最幸福的事:有方向,在路上。
【第82句】:【佛心禪語】「失去」的本身,并不真的那么可惜。可惜的是,「擁有」的時候,沒有認真對待。
【第83句】: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做事唯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第84句】:【禪語人生】在人生道路上,如果我們迷茫了,不知道應該怎么做了,甚至產生了消極情緒的時候,希望你能念一句“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可以讓你離開迷茫。
【第85句】:實義者,所謂不虛妄,即真如也。此法自內所證,非有文字能施設之。《大乘寶雨經》卷五
【第86句】:【佛心禪語】搬走吧,讓田野的綠色進來,讓天上的白云進來,讓記憶里那些鮮艷的花兒進來——讓它們在內心中組成一片溫暖、柔弱的原野。
【第87句】:【佛家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88句】:【佛心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89句】:【禪心佛語】多小的善事也要做。給予永遠要比索取愉快得多,樂善好施甚至能延長人的壽命。每天做件好事,就能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越來越充實。
【第90句】:平常人的心都有:貪婪、嗔怒、愚癡、驕慢、猜疑。這五種心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照顧好,才會一一現形。
【第91句】:【禪心佛語】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第92句】:方經殘臘,早見仲春。日月奔馳,榮衰互換。人生只此,休更紛紜。我觀前際已去不可追,后際未來不可問。一《黃龍晦堂心和尚文案》
【第93句】:【禪心佛語】時間確實可以累積功德,過去迷惑顛倒的歲月,不算是真正的人生,若真正能夠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第94句】:【禪語人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想辦法和什么樣的人混在同一層面,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自然就能交易,可惜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整明白這點事啊。
【第95句】:【佛心禪語】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溶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第96句】: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身上的習氣在某些時候會成就他的事業,但在某些時候卻成為一種致命弱點,讓他一敗涂地。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尚不能吸取教訓,那他真是無藥可救了。
【第97句】:【佛心禪語】《八大人覺經》中說了這“不念舊惡”的道理,依然要以“不忘念”和“不變隨緣”作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想不念舊惡依然很難。
【第9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悟到人類生命本質時,所有的焦慮、恐懼、怨恨,都會像一陣輕輕的風,從我們身邊飄過,卻不會傷害我們,也不會使我們去傷害他,這叫做煩惱即菩提。
【第99句】:我們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事都有兩個面,有得必有失,有甜必有苦,有喜必有悲,有笑必有淚,有成必有敗,有福必有禍。兩個面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一個人好事占盡,也不會一個人倒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