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愛·科克說,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每一條安全法規,都是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從一樁樁血案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教訓。安全法規也許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但是有益于保護大多數人免于危險,有益于建立良好的現代社會秩序。遵從安全法規,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也是對自我生命的最大珍愛。真正的智者,總是把安全寫在人生的第一章。
【第2句】: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十男九偷,十女九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閑生苔,人閑生病。時間無私,歷史無情。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事不宜遲,兵貴神速。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第3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蒼蠅貪甜,死在蜜里。狐貍看雞,越看越稀。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與者無仇,恕者無怨,忍者無辱,仁者無敵。冷眼觀人,冷身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白日所為,夜來省己,是惡當驚,是善則喜。
【第4句】:【古賢文教兒經37-29】教訓兒孫敬老者,老者安之圣人心。朋友信之千個好,少者懷之愛要真。齊家治國平天下,勢大不可壓鄉鄰。做官莫打家鄉過,三歲孩兒喊乳名。所以孔子與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圣人尚且重鄉掌,何況你我平常人。鄰居或來借物件,應他之急感我情。鄰居或來托辦事,盡力而為幫其成。
【第5句】:【勸孝歌】一 母親整夜不合眼,時時喂奶怕擱耽。為了給你買玩具,父親居然戒了煙。 為了教你學走路,日日彎腰把你牽。終于熬到你上學,父母更是把心擔。
【第6句】: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長上有問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虛言戲謔,不可斜側驕矜。莫呼長上表號,開口就要尊稱。飲食先讓長者,行路當隨后行。蘇 洵。
【第7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手足】孝友傳家千古重,兄兄弟弟同根生。常言兄弟如手足,無手無足不像人。兄友弟恭全家樂,切莫忤逆鬧紛爭。獨柴一根難引火,朋柴火焰自光明。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打虎還要親兄弟,上陣更是父子兵。三兄四弟人抬舉,無兄無弟被人輕。走東走西少幫助,種田作地有誰跟。世間難得親兄弟,兄弟同心家必興。
【第8句】:【家風家訓家規】 餐具要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感覺上也會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要簡單精美,即使是自己種的蔬菜,也勝過山珍海味。
【第9句】: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強迫不成買賣,捆綁不成夫妻。茄子不開空花,男兒不說空話。青年飽經憂患,老來不畏風霜。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第10句】:【家風家訓古文】 家中兄弟子侄,總宜以“勤敬”二字為法。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之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者風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諄諄以訓吾昆弟子侄,務宜刻刻遵守。 ——清代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第11句】:【勸世文】 做人姑嫂要善良,家丑不可對外揚。為人當惜好光陰,勤能補拙是例證。 姑嫂之間要禮讓,且莫小事爭短長。信實待人人看重,自欺欺人事無成。
【第12句】:【千古賢文---禮儀篇】1,善待人,親加親,惡待人,情誼分。2,人微笑,禮周到,人生行,多平道。3,有禮貌,眾說好,無禮貌,說傻孬。4,己敬人,人敬己,倡文明,知禮儀。5,人禮儀,要通俗,重情誼,要簡易。6,人交際,行賄禮,是為利,非禮儀。7,人交際,有禮儀,少爭禮,多有禮。8,人怪僻,又無禮,遠四鄰,敗自己。9,有禮貌,易做到,比博學,都重要。10,友親名,易叫清,顯親近,増友情。
【第13句】:很多年輕人把微信看做一種較為私密的社交方式,所以不愿意父母闖入。而正因為微信的私密,所以讓父母成為你的微信好友,是對父母最大的信任,并使家庭的溝通增添一種更為便捷和親切的途徑。支持父母愛好,尊重父母生活。
【第14句】:【家風家訓古文】 凡人生而無業,及有業而喜于安逸,不肯盡力者,家富則習為下流,家貧則必為乞丐。凡人生而飲酒無算,食肉無度,好淫濫,習博弈者,家富則致于破蕩,家貧則必為盜竊。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第15句】:【千古賢文--傳家訓】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莫以一世換財名。
【第16句】:溝通是連接父母與孩子情感的橋梁,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器。有的父母對孩子缺乏耐心,動輒加以呵斥,甚至棍棒相加,這是家庭教育的重大誤區。殊不知,只有平等的對話、深入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17句】: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后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四海與平之福,只是隨緣;一生牽惹之勞,總因好事。眼界要寬,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諸史。
【第18句】:《現代陋室銘--訣竅銘》 位不在高,頭尖則靈,官不在大,手長則行,斯是訣竅,唯吾鉆營,對上捧粗腿,對下隨便蒙,吹牛不眨眼,拍馬不碰釘,可以開后門,講交情,無正義之細胞,無原則之準繩,煙酒來開路,有錢能通神,孔方曰:“何鄙之有?”
【第19句】:【三字經家訓家規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第20句】:修身豈為名傳世,做事惟思利及人。千秋事業原非易,萬代根基由來深。大公無私人人敬,自私自利人人恨。不是天下無好人,是你顧己不顧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能受苦者為志士,肯吃虧者非癡人。
【第21句】:【勸孝歌】 墳塋修好時常看,莫教風水有傷殘。假若墳墓有缺陷,破甲傷丁不產男。 丁蘭刻木真有顯,王衰行孝跪墳前。人有誠心天有感,善事父母能格天。
【第22句】:積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看書。家丑不可外傳,流言切莫輕信。儉用亦能夠用,求足何時知足。見了兔子開槍,見了老虎上香。將怕陣前失馬,人怕老來喪妻。驕傲源自淺薄,狂妄出于無知。叫往東別往西,叫打狗別罵雞。
【第23句】:適度消費,就是合理有度地安排自己的消費。消費過度做“月光族”,或者過分節儉,都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如何把握“度”,這是對生活態度與生活智慧的雙重考驗。只有適度消費,才能造就品質生活。
【第24句】:【古賢文教兒經37-15】恐防父母思念我,何如朝夕不離身。縱無銀錢買酒肉,菽水承歡亦可行。米要舂熟菜要爛,飯要新鮮味要勻。皆因父母年紀大,無湯無水口難吞。俱健父母容易過,孤單父母更傷心。要茶要水靠兒子,兒子出外叫孫孫。縱然媳婦能孝敬,兒女更該高一層。全在兒女行孝道,孝子萬古永傳名。
【第25句】:【做人與做學問】 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個性、觀點、習慣,不以自己的標準強求別人,評價別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以“尊重”為前提,更要以不侵犯他人為準則。 哈佛校訓這個道理推及到為人處世中,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懂得尊重和欣賞。做人不可偏激,僅憑一己好惡,來談處世之道,去誹謗他人。智慧和友善的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包容他人,處處與人為善,用對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他人,用約束別人的要求來約束自己。這樣的人,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使自己和周圍的人生活在愉悅之中。
【第26句】:【勸孝歌】 羊羔跪乳將恩感,禽獸還知孝為先。子盡孝道頭一件,為媳盡孝賢名傳。 賢孝二子說不盡,再勸不孝忤逆男。世上有等忤逆漢,忘了根本欺了天。
【第27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秀才不入社,做官不結黨。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鈷鉤。虛心以求理,平靜以處物。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了不溫習,雨過濕地皮。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第28句】:人生何處不相逢,莫因小怨動聲色。好義固為人所欽,貪利乃為鬼所笑。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和尚歸寺客歸店,麻雀夜了歸屋檐。榮寵旁邊辱等待,貧賤背后福跟隨。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閑事受人磨。如若十分都使盡,遠在兒孫近在身。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29句】:屋漏偏遭連夜雨,船慢又遇頂頭風。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昔日螳螂去捕蟬,豈知黃雀在后邊。會做炸魚也要鹽,要打官司也要錢。閑是閑非莫要管,渴飲清泉悶飲茶。買賣全憑算計深,斗秤公平要本心。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善業可為須著力,是非閑雜莫勞心。
【第30句】:會使不在家豪富,風雅不在著衣多。雞蛋碰不過石頭,胳膊扭不過大腿。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積金玉莫如積德,問富貴只須問心。忌才招致蕭墻禍,謙讓換得將相和。佳人有意郎君俏,紅粉無情子弟村。
【第31句】:【家風家訓家規】 恭敬、節儉是福的車乘,而驕傲、奢侈則是一種引起禍患的機栝。乘坐福輿能得到安康,而踏著禍機即刻便會有傾覆的危險,你們要引以為戒啊!我死之后,入棺時要穿平時穿過的服裝,祭祀時也不要殺豬宰羊,棺木只要能裝得下尸體就行了,埋葬時只要不讓棺木露著也就可以了。
【第32句】:【成家篇】 生養兒女不可慣他,時時教訓義方家。前房兒女不可虐他,寬心大量賢良家。 幼年兒女不可打他,好言開導教訓家。閨中長大不可留他,少貪財禮送婆家。
【第33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讀書】放學路上休跑跳,免得旁人說先生。回家先把父母拜,見了伯叔禮相迎。家富長讀不改腳,家貧不過兩三春。縱然難把功名就,也算知書識禮人。讀得書多無價寶,一字不識好傷心。別人寫字不認得,癡眉癡眼望著人。曾見幾個無用子,頑皮賴臉惹禍精。在家制謊哄父母,學內制謊哄先生。父母先生被他哄,長大后悔怨誰人。自古常言說得好,一無成來百無成。
【第34句】: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人說,幫助別人是預防和治療憂郁癥的最好良方。愛你就是愛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們去幫助別人,不僅可以溫暖別人的心,把幸福傳遞給別人,也讓我們自己擁有了一份快樂幸福的心情。
【第35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敬重老師但也決不會因為愛老師而寧可讓真理受到損害,而是恰恰相反,為了真理,寧可反對老師,而決不姑息老師。
【第36句】:【家風家訓古文】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游,若常見其短,而不見其長,則時日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之交游可也。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第37句】:《現代陋室銘--賭博銘》 人不在多,能賭就行。技不在精,使詐則贏。斯是賭徒,實在想贏。幾天不睡覺,身體倒為輕。參賭有高官,聚財有平民。可以賠萬元,輸千金。無偷搶之風險,無實干之勞形。今天是你勝,明日是他贏。心里云:神快顯靈!
【第38句】:【林則徐家訓】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正,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救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淫惡肆意,陰陟無益。
【第39句】:【千古賢文---交友------慎酒】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難之中兄弟真。一生但愿多知己,諸事當求少違心。萬卷詩書如好友,一樽談笑伴高人。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河塘雖美勿須戀,蝦有XXX魚有針。世事茫茫難自料,清風明月冷看人。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試金須待三日燒,知人須要三年交。非親有誼須當敬,是友無情不可交。世事靜觀知曲折,人心甘苦見交情。
【第40句】:行行有利,行行有弊。行要好伴,住要好鄰。行義忘利,修德忘名。好人多難,好事多磨。好人怕夸,壞人怕扒。好賒好還,再賒不難。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好言難得,惡語易施。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第41句】:【家風家訓古文】 將適合,求毋固;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扃奉,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后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躇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兩漢戴圣《禮記·曲禮上》。
【第42句】:虎豹掉進深井里,英雄無用武之地。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木立世皆素雅,人生清白盡芬芳。花因色嬌遭蝶采,雀因聲巧被籠牢。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43句】:【三字經家訓家規譯文】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啟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復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第44句】: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輩新鮮一輩陳。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層山水一層人。悶坐書館閑操心,看來全是論古今。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生之計在于勤,少年便要識得真。一世修來同船渡,十世修來共枕眠。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稱少年。一心善良行正道,自然福祿不會虧。是非不與人爭論,得失皆由命所該。
【第45句】:水是故鄉清,月是故鄉明。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欲除心頭病,拔去眼中釘。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讀書趁年輕,臨老始看經。有書真富貴,無官一身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下。自得山中趣,誰論世上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第46句】:有志肚里可撐船,無志肚里難容針。識時俊杰匡時政,濟世良謀醒世人。居家不為在家計,處世常存出世心。愿做高樓鋪腳石,甘當大海導航人。心系民情拓富路,政昭法制降甘霖。鑼敲千錘方定音,金經百煉始見純。
【第47句】:【家風家訓古文】 世間輕財好施之子,每到骨肉,反多恚吝。其說有二:他人蒙惠,一絲一粒,連聲叫感,至親視為固然之事,一不堪也。他人至再至三,便難啟口;至親引為久常之例,二不堪也。他到此處,正如啞子吃黃連,說苦不得。 或兄弟而父母高堂,或叔侄而翁姑尚在,一團情分,利斧難斷,稍有念頭防其干涉,杜其借貸,將必牢拴門戶,很作聲氣,把天生一副惻怛心腸,蓋藏殆盡,方可坐視不救。如此,便比路人仇敵,更進一層。豈可如此? 汝深記我言。 ——明代陸氏《溫氏母訓》。
【第48句】:【顏氏家訓——就養有方思不出位】 直言進諫的人,在于糾正國君過失,一定要站在該進諫的地方,然后才盡其規勸輔佐國君的責任,不容許茍且偷安,不過問政事。至于侍奉國君主要的方法,應各司其職,所考慮的問題不要超出自己的職務范圍,如果超越自己的職位去冒犯國君,那就會成為朝廷的罪人。所以《禮記·表記》上說:“侍奉國君,如果因和君主的關系疏遠而去進諫,那就形同諂媚了;如果因和君主的關系密切卻不去進諫,那就是無功受祿。”《論語·子張》上說;“沒有取得國君的信任就去進諫,國君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第49句】:【家風家訓古文】字諭紀澤兒:爾幸托祖父余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吾憂爾之過于佚也。(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清代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上一篇:句句入骨的佛心禪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