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2句】:【禪語人生】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處處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第3句】: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4句】:【禪心佛語】達真堪布:修行中,不要害怕對境。在對境中,即使這次失敗了,下一次再提起正念、戰勝它,也是一種成就。只想順利,是不會成功的。
【第5句】:【禪心佛語】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自然之道理,不必過于執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才是正理,才得灑脫。
【第6句】:【禪心佛語】他在毫無準備的情形下上臺演講,因為太緊張,上階梯時,突然絆了一跤。
【第7句】:社會是群體的,只有一個人好或只有一個人向善還不夠;希望擁有一個好家庭、好社會,就必須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第8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佛說:今天已經過去了,生命也減少了一天,應當勤奮努力,千萬別貪圖安逸。
【第9句】:凈土極則事,無念外之佛為念所念,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時,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四之一,《答卓左車茶話》
【第10句】:或有一類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見,贊嘆一乘微妙法,隨犯隨悔障消除。為諸眾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11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第12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他人有愛心,對他人有感恩的心,對他人有關懷的心。而這種關懷也好,愛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沒有任何目的,是本當如此的,這就是佛法的精神。
【第13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善是“上善若水”,水是什么?是海納百川。是寬容與諒解。
【第14句】:【圣經文案】337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3)
【第15句】: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巧明處,以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
【第16句】: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你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那么你便識得有事隨緣皆有禪味。
【第17句】:【禪心佛語】你希望人家對你言聽計從,對方倒希望你百依百順;即使是自然環境也常有天災地變、風霜雨雪等的障礙。
【第18句】:我愛,愛月色穿過竹簾,低眉一朵花的風雅;我愛,愛披上時光羽衣,舞一段云水禪心,看陽光在眸間盛開成別致的清亮。
【第19句】:學佛者必定要有正知正見,今生的一切果報都是眾人業力造作而感應的。人命的奧秘不可言說,也不可理解;因為命隨著人的動作而不斷改變,而且命也是定業的延續。
【第20句】:固執己見,雖聞佛法而不信,一句話——業障重。業障重,不能信佛,反而自詡,愚癡之極。
【第21句】:人世間的以惡治惡,無法起到根除邪惡的效果;當一個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敵人的時候,那種能量是比刀劍更強有力的武器。
【第22句】:【禪心佛語】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第23句】:【禪心佛語】佛法,就是教導人們遠離貪愛、執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貪愛執著。你行善不為人知,不求回報,就是菩薩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第24句】: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境無故識無。(古印度)彌勒《辨中邊論》卷下
【第25句】: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出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華嚴經》卷六,如來現相品
【第26句】:【禪語人生】因緣果報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邊見、成見執取的。
【第27句】:諸天大系縛,無過于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大薩遮尼干子經》
【第28句】:恒唯法師:生活里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或者原諒,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第29句】:菩薩見人親里死亡,若亡失財物,種種憂苦,若惡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卷一
【第30句】:【禪語人生】眼看快到家了,佛還沒有出現。年輕人又氣又悔,以為是高僧欺騙了他。
【第31句】: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會中道。(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七
【第32句】:【禪心佛語】人只有一個問題——執著的問題,就因為這一樁事,人們互相殘殺,但最后卻沒有一個人得到任何東西。
【第33句】:【禪心佛語】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第34句】:【禪心佛語】車如果沒有剎車,遇到危險的路段,就會出事。人如果沒有控制能力,當自己的煩惱極度爆發時,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來。
【第35句】:【禪語人生】我們以善法之水,除去身穢心垢,內在熱惱頓歇,身心寂靜和適。不寒不熱時,今夕橫塘自碧,田田幽香,飛入素月小窗。
【第36句】:【禪語人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第37句】:【佛心禪語】證嚴法師云:“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費事了。”
【第38句】:用清凈的心眼看人,就不會彼此碰撞。聲無形無量,色乃假相,不必拿聲、色來壓迫自己的心眼。言為重,千言無用。言重則信重,信重則有大用。
【第39句】:【禪語人生】要得富貴福澤,天主張,由不得我。要做賢人君子,我主張,由不得天。
【第40句】:【禪語人生】無論何種生命:若弱、若強、若可見、若不可見、若將生、若已生—皆愿彼幸福,無一例外。
【第41句】:不與父母爭,不與兄妹斗,只愿家庭與睦。做人的道德與為人的品格,是從善待自己的家人一開始做起。
【第42句】:【禪心佛語】貧無達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水流任意景常靜,花落雖頻心自閑。
【第43句】:丈夫將財產交給妻子管理,妻子應有家庭觀念,妥善安排,而不是據為己有。
【第44句】:來生愿為蓮,菩提樹下修輪回,守一份清寧待菩提花開結因果,不管輪回因果,禪心依舊如故,觀凡塵平生,唯愿遇見的他生生安好。
【第45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當你感到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46句】:【禪心佛語】貪欲其實很苦惱,凡夫迷惑顛倒誤以為樂,智者深見其苦。
【第47句】:【禪語人生】原來我只不過是只華麗的木偶,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才發現身后無數的金絲銀線,牽動我的...哪怕,一舉手,一投足。
【第48句】:【禪心佛語】清凈律儀,傳佛法燈,延續大光明。住持三寶,領眾薰修,蕩滌娑婆城。
【第49句】:【經典佛語】“慧”的解釋是抉擇,能夠分辨清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這種能力是眾生第六意識本來具有的功能,佛教稱之為“識”。
【第50句】:【禪心佛語】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就會嫉妒你;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你。
【第51句】:盲目陷情愛,必被欲網覆,被魔羅擒捉,如魚被筌捕。《即興自說·貪欲經二》
【第52句】:什么是布施?佛日:若得大財勸于己身,及愍眾生救助惠之,是日布施。一《賢劫經》
【第53句】:【禪心佛語】你不愿意觀想也得觀想,不愿意念誦也得念誦,不愿意做課也得做課。因為你不是想解脫、想成佛嗎?今生想解脫、成佛,必須這樣做。
【第54句】:迷真起妄,假號眾生;體妄即真,故稱為佛。(唐)澄觀《大華嚴經策略》
【第55句】:眾生多“嗔”——愛發脾氣,這是煩惱的根源;這些根源不除去,智慧就無法增長,觀念也無法正確。
【第56句】: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無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顴《摩訶止觀》卷一
【第57句】:如果你有1元錢,卻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
【第58句】:【禪心佛語】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第59句】:禪悟,以法眼看透凡塵,我悟,做事要信自己。禪悟,可以渡一切凡塵,我悟,可以激勵自己。為自己定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總有那么一天,你會很自信。
【第60句】: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第61句】:【禪語人生】一切妄念統統放下,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勸人念阿彌陀佛,這就報佛恩了。
【第62句】:任何東西都有代價。釣鉤是魚垂涎魚餌的代價;被名利所蠱惑的心,往往也要付出讓心靈遭受折磨的代價。
【第63句】: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64句】:【禪心佛語】聰明的人,喜歡猜心,也許猜對了別人的心,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氣的人,喜歡給心,也許會被人騙,卻未必能得到別人的。
【第65句】:衣裳破后重重補,糧食無時旋旋營。一個紀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一《筠州洞山悟本禪師錄》
【第66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無德禪師
【第67句】:只有解脫所有束縛,掃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人生的天空下。
【第68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69句】:【禪心佛語】其實我是一直相信的,我根本不需要想起什么,因為我從來沒有忘記過。
【第70句】:【禪心佛語】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第71句】:【禪語人生】著眼當下、著眼現在,這是我們人生命運轉變的關鍵所在。
【第72句】:有的人面對挫折,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陷入苦惱的沼澤,而無法自拔。其實最要緊的事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善待自己。
【第73句】:若言有我,我為有知?我為無知?我若無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援。既有攀援,則有染著。。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盡舍,是則名為真解脫也。《太子大善權經》
【第74句】: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75句】:【禪心佛語】同輪十二因緣的感果次第,應為:六因六果――即無明、行、識、愛、取、有六因。
【第76句】:【禪心佛語】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77句】:【禪語人生】污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培養孝子;洪爐可以鍛煉鋼鐵,困境可以成就偉人;苦澀可以蘊釀甘甜,煩惱可以轉化菩提。
【第78句】:【禪心佛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第79句】:【禪心佛語】多少故事都如浮云一片,多少歲月都是空手拋卻,不要把生活看的復雜,看得沉重。說好話,存好念,做一個簡單的人,不是壞主意。
【第80句】:【佛心禪語】趙州禪師說:“你不缺少的東西,正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恰恰就是你本來不缺的東西。”
【第81句】:【禪心佛語】假若我們這樣不斷地觀想,我們的心就會清凈與柔和。這是個人生命中幸福、發展與繁榮以及人類社會中共同工作與生活的美麗詩篇。
【第82句】:我們一定要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著?是不是固執己見?如此慢慢擺脫對自己身心錯誤的妄執和貪戀,能夠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漸漸走上覺悟。
【第83句】:【圣經文案】465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1:19)
【第84句】:人總是習慣向外看,向外去尋找,其實有時候,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向內心看,向內心去尋找的。
【第85句】:【禪語人生】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第86句】:風的搖曳,是一道自然的風景,無需牽強;雪的飛舞,是一頁自然的詩詞,無需奢念;心的悸動,是一抹自然的情愫,無需過多地在乎。給自己一個微笑,人生處處是陽光。
【第87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88句】:業力牽引命運,也就是世俗人說的“運氣”。許多人前途茫茫,不知所從,無形中被業力所牽引而不自覺;凡夫一切都受命運安排,心理與行為亦受運氣所轉。
【第89句】:【禪心佛語】僧團是佛教的代表,如果大眾眼中的僧團真的發生了“身份改變”,這一改變將是“致命的”。
【第90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天都要保持喜悅的心情,歡喜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歡喜地面對每一分鐘。有了喜悅,生活中的牢騷就會煙消云散,一切妄想執著、人我是非都會一笑了之。
【第91句】:【禪心佛語】談錢不亂心,以職為重;見錢不貪婪,以德為先;賺錢不越軌,以道取之,有錢不奢侈,以儉為本。
【第92句】:【禪心佛語】人對金錢的欲望一旦無休無止的膨脹起來就會迷失自己的心性。
【第93句】:【禪語人生】我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
【第94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錯誤地看待事物,就沒有任何功德可言,也沒有任何幫助了。
【第95句】: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第96句】:【古風基地】玲瓏心,花事染,一點相思一縷怨;誦詩卷,云水禪、臨窗聽雨念君安。
【第97句】:生活在某一個盒子里,未必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把我們的精神鎖在盒子里,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
【第9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從生下來到死亡之間,都受著無常的主宰,沒有一個生命是常存的。
【第99句】:【禪心佛語】處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不服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