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之一字,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覺,不可知。蓋見聞覺知,皆屬情妄,非心法也。——《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2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不可以失去無限的希望。我相信這世間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不經意間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
【第3句】:【禪心佛語】當我沉默地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第4句】:【禪語人生】無論有多少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是心態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就是人品的問題。未成人、焉能成佛。
【第5句】:【禪語人生】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第6句】:【禪心佛語】煩惱使我受著極大的影響。我一年多沒有收到月俸,我和窮困掙扎;我在我的憂患中十分孤獨,而且我的憂患是多么多,比藝術使我操心得更厲害。
【第7句】:【禪心佛語】格魯派關于“凈相法”判定標準有二:其一為獲得凈相之師長需具備師長之德相,二為所獲取之凈相需符合正法。
【第8句】:【佛心禪語】不要抱怨生命中的每一天,美好的日子帶給你快樂,倒霉的日子帶給你經驗,最糟糕的日子帶給你教訓。
【第9句】: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10句】:有情不是罪過,癡愛才生煩惱,在自己感覺幸福的時刻,就要認真享受它,這樣才能在情愛適度的狀態下平靜生活,不起煩惱。
【第11句】:【佛家禪語】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12句】: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的關系。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跟著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養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第13句】:【禪語人生】永遠記住每次成功都可能導致你的失敗,每次失敗好好接受教訓,也許就會走向成功。
【第14句】:【禪心佛語】如來使者當依放下為心靈,依包容為身體,依忍辱為衣服,依精進為空氣。見佛法興出家是湊熱鬧,見佛法衰出家是發心。
【第15句】:冥冥之中的一切,就在這瞬間注定。所以,漫漫紅塵,我必定飽嘗抵死泅渡的一路酸楚,凄凄獨吟相思碎孤心,隱隱繞禪香的離殤,苦苦追找那遙遠記憶里綠色婆娑的身影。
【第16句】:【圣經文案】48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語,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19:14)
【第17句】:【禪心佛語】簡單定律:小的時候幸福是簡單的事兒,長大了簡單是幸福的事兒。
【第18句】:【禪心佛語】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處都是好處,這才是解脫。
【第19句】:娑婆世界苦難偏多,人事萬般雜亂,無量艱難困厄,皆由眾生頑劣剛強,造就亂世禍殃,導致家國不安。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無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必須要邁的坎邁過,把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放下。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外。
【第21句】:【禪心佛語】佛說: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第22句】:【禪語人生】諸行無常,是要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變化;諸法無我,是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寬闊。
【第23句】:悟,是一種生命的大突破、大飛躍。這種境界,只有通過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夠擁有。
【第24句】:譬如藥師持藥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療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不能自利。《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25句】: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春來草自青。”——《云門文偃禪師》
【第26句】:【佛心禪語】我知道,天不算冷,我也知道,風不算大,可我就是不知道不算冷的天,為何身上這樣涼,我也不明白不算大的風,為何渾身冷嗖嗖的·····
【第27句】: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慳貪勸令住舍。《大寶積經》卷一,三律儀會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學佛菩薩以開闊的胸襟面對所有的生命。不管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要一視同仁地將對方當成是親人來看待。
【第29句】:【禪語人生】相聚和離別,仿佛一個轉身,一圈接著一圈,連成生命的舞蹈,有的人還會回來,有的人知道再見太難。
【第30句】:【禪心佛語】從1979年到1986年的七年間,在彌光老和尚的推動下,揚州的大明寺、旌忠寺、高旻寺、觀音寺紛紛恢復開放政策。
【第31句】:修了福德還要兼修智慧,智慧要從佛法中求得;有了智慧,才能認清人生真義。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高尚的:并不是別人還記得你的好,而是自己忘記了給別人的好處。
【第33句】:凡事都要隨緣(有度),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只憑自己的主觀努力一意孤行,不管怎樣也會無法達成自己的意愿的。
【第34句】:【美句共賞】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35句】:百千萬億講經法師,趕不上一個坐禪比丘。佛法是持戒坐禪體證傳承下來的,不是光說不練就可傳承的。
【第36句】:【禪心佛語】大多數時候,我們太熱中于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也就是熱中從別人而來的支持、名聲,它意味了熱中世俗法,不是真實法——不是真理。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有余地。須知每個人都會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第38句】:【禪心佛語】良知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應該趁著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短暫過程里,作一些對自己和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第39句】:【禪心佛語】請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變,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吸引力,讓見者不知不覺心生傾慕。
【第40句】:不欺諸佛,不自欺己,不誑眾生,是為菩瀘第一至誠。《寶女所問經》卷一
【第41句】:如瑞法師:自在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要觀自在呢?觀就是說的一種觀照的智慧。觀可以讓我們生起來管理自己情緒的智慧,能夠反省內心的智慧。因此,自在離不開觀照。
【第42句】: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第43句】:出家而破戒,二俱無所成:謂失在家儀,及壞沙門法。寧吞熱鐵丸,烊銅而灌口,不受人信施,而毀犯尸羅!《本事經》卷四
【第44句】:謂無作者義、有因義、離有情義、依他起義、無作用義、無常義、有剎那義、因果相似攝受義、因果差別義、因果決定義,是緣起義。《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卷三
【第45句】:【禪心佛語】孽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46句】:如果對自己太過苛求,就會陷入痛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難免庸人自擾。
【第47句】:【禪語人生】要停止不做某事,比開始去做某事要難得多。如果你想去除不悅的想法,就專心致力于喜悅的想法上。
【第48句】:【禪心佛語】當你心中充滿善念,周圍無一不是好人;當你心中充滿惡意,周圍無一不是敵人;當你心中充滿堅強,一切遭遇都是通往成功的大道。
【第49句】:【禪語人生】遇到別人不公正的評論,只要不傷及到你個人的尊嚴,那就讓他說去吧。
【第50句】:【禪語人生】用空性思想去修習忍辱,那么我們的忍辱,才能夠與佛陀所說的忍辱相應。
【第51句】:我不見一法疾于心者,無以方法,不可摸則,心回轉疾。。常當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經》卷四,一子品
【第52句】:因果:“千里之路始于初步,合抱之木發于毫芒”——“因”能生“果”,果乃因成,從因到果,需要時間的累積。
【第53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綠水無憂,因風而皺。禪是解脫,不是纏縛。禪是看別人更客觀,更理解,更善意。
【第54句】:【禪語人生】無論走到哪里,都該記住,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
【第55句】:【經典佛語】一個人的善行決定了今生、也決定了來世的解脫與快樂。莫嫌小善而不為,莫嫌善大而恐懼,大小全在一念間。善行是解脫痛苦、獲得快樂的惟一途徑.
【第56句】:【禪語人生】有一位凡事放得下的老人,一心只想施舍、盡力付出。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生。
【第57句】:世人皆喜日出,因為日出昭示著希望;許多禪門中人則喜日落,因為觀日落可以得定,可以發慧,落日柔和清涼有慈悲相,可提醒是日已過的無常。
【第58句】:【禪心佛語】俗話說: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可俗話又說: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第59句】:【禪心佛語】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第60句】:恒榮法師:自尊是一種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卻是一種自私和陷阱。別人的尊重是一種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則是命運崩潰的開始,也是警醒。
【第61句】:【禪語人生】用慈悲的心情去探照,用溫柔的角度去取景,看待過往的視野,可以浮現生命寬闊的影像。
【第62句】:【佛心禪語】禪師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自找傘去。”
【第63句】:【佛心禪語】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
【第64句】:【禪心佛語】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第65句】:平常心是清靜心,是光明心是博愛心,是敬業心,是正直心;平常心是超脫名利,不溺欲海。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實不平常。
【第66句】:【禪心佛語】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第67句】:【禪心佛語】輪迥與涅盤皆在自心中。悟而修乃是解悟,修而悟乃是證悟。俗習斷盡自融佛道。心物相應,無事不成。
【第68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6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70句】:【禪語人生】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在把自己當作死了一樣,也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第71句】:在勞動中收獲滿足感,勞動能創造財富,這種財富包括具體財富和內心的財富。
【第72句】: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綿而后勁,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卻用一生來品出甜。一個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讓人受益一生。
【第73句】:【經典佛語】“任憑你三尺大雪,壓不住一寸靈松。”卻是褒揚堅持退守的。
【第74句】:彼無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馳趣于女色,猶豬樂糞穢。《大寶積經》卷九十七,優陀延王會
【第75句】:有生就會有死,因為生就是死的開頭;反過來說,死也就是生的起點。凡夫生死不能由己,隨業力而舍此投彼,今生依照各人所造不同的業力,來人間受著不同的苦。
【第76句】: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第77句】:佛家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個人做一件善事容易,但堅持終生行善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堅持終生行善呢?那就要時常懷有一顆“菩提之心”。
【第78句】:【禪語人生】有德不孤、必有鄰。依行為完善思想、依思想指導行為,依行為修福修慧,無行為、則無一切。
【第79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80句】:山盟海誓是一種經常讓高山和海洋領受尷尬的重量級承諾。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第81句】:【禪語人生】我的裁縫每次都幫我重新量身,但其它人總是用舊標準來看我。
【第82句】:【禪心佛語】貪欲、嗔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見等會影響說話與行為,久而久之,成了習慣,便有一種力量,這就是苦惱的招集者,名為眾生的苦因。
【第83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有一些時刻,慢下來,靜下來,聽濤聲,聽風聲,聽經聞法,禪修經行,內觀自在,聽花開無聲,聽星月有聲,聽幸福的聲音,聽快樂的聲音。
【第84句】:【禪心佛語】什么是生活禪?從物質到精神,就是生活禪;從迷失到覺悟,就是生活禪;從染污到凈化,就是生活禪;從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禪。
【第85句】:【禪語人生】著相造善,著相造惡,皆是輪回。一定要契入空性的思想。
【第86句】:【心靈禪語】這是“報應說”的觀點。如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果真能夠像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成為“鐵的法則”,那么千百萬善良的人們是最為高興的。
【第87句】:廣欽老和尚開示說:“受戒是受忍辱,耳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那就是戒。”與其讓別人說你好話,遠不如別人罵你來的痛快。
【第88句】:布施,財物多寡無關緊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神佛,關鍵在于是否虔誠。
【第89句】:【禪心佛語】創業路上需要激情,執著和謙虛,激情和執著是油門,謙虛是剎車,一個都不能缺少。
【第90句】:【禪心佛語】往事悠然一笑間,不必空憂。我們一路走來,只是為了告別往事,走入下一段風景。倘若讓憂傷填補了生命的空白,就真的是褻瀆了生命。
【第91句】:【經典佛語】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不適的愈多財富就愈大.
【第92句】:【禪心佛語】佛說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93句】:【禪心佛語】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傷;多一分真實,少一分虛偽;多一分悠閑,少一分忙亂。這四多四少很重要,有了它們就活得心情舒暢。
【第94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養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財物來,只要有這種心態,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第9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并不是煩惱,人們也把它當成煩惱。
【第96句】:問:“精神統一與禪定何異?”答:“凡專心一事,不問正邪,皆可日精神統一。禪定華譯日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惺惺之一種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97句】:【禪語人生】現代社會極其欠缺佛法知識對大眾的普及,當社會事件發生,佛教徒參與其中引導社會輿論向客觀公正的方向發展,這應該是一種社會責任。
【第98句】: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99句】:【禪心佛語】活著的氣度則是要剛柔并濟,胸中有天地。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要傲骨俠腸,正直勇敢。
上一篇:京發現經典摘錄佛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