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每個人的潛能都足以創(chuàng)造奇跡,最大障礙不是別的,而是目標不定、精力分散。只要你將潛能專注于一個目標,奇跡就會在你手中發(fā)生。
【第2句】:【佛心禪語】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嗎?”
【第3句】:古人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第4句】:【佛心禪語】禪師說:“花的新鮮與我們身心清凈的道理是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常自我凈化、調整心念,才能適應環(huán)境;無法要求環(huán)境來適應我們的心啊。”
【第5句】:【圣經文案】59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
【第6句】: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則,不要牽強應酬;常去應酬,往往度不到對方,反而會被拖下水!
【第7句】:其學第一禪,精勤甚難致。其余三禪者,方便遂易至。譬如學射法,初始甚難中,已能中大準,閉目破一毛。《修行地道經》卷五
【第8句】:牛與僧在禪者的眼中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不同。禪師是在告誠學僧,參禪學道不要受外物世相的牽絆,更不要執(zhí)著于是非觀念,這就是禪者所應達到的境界。
【第9句】:茶也好,禪也好,應歸于一處,原本茶之事,最重為德,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德清自然茶純。
【第10句】:學問會扼殺人的靈性,使人走上不歸路,不論是世間學問,還是佛門學問。只可信仰駕馭學問,不可學問脫離信仰。
【第11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的說法,人之所以能夠長壽,要歸因于他過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請想想那些年紀輕輕就夭折的人,并慶幸自己能夠享有長長的一輩子。
【第12句】:【禪心佛語】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第13句】:根本無明最極微細,未有能所、王數(shù)差別。(唐)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
【第14句】:一件東西能充分使用時,就會突顯它生命價值的存在;如不加以愛護惜用而任意毀壞丟棄,就如同扼殺了它的生命。
【第15句】:【禪語人生】我的裁縫每次都幫我重新量身,但其它人總是用舊標準來看我。
【第16句】:【佛心禪語】在只重衣衫不重人的勢利小販眼中,認為穿簡樸的老先生不是有錢人,很不以為然地脫口表示:“你挑的這些水果都很貴哦,你買得起嗎?”
【第17句】:【佛語悟道】冰雖然由水凝結而成卻會阻止水的流淌,冰消融時水才能通暢地流動;這就像虛假雖然是從真實中產生的卻能夠迷亂真實,除盡了虛妄才能顯露真實。
【第18句】:【禪語人生】在八供中說鮮花等諸供品如云海般供佛,這是心在上供諸佛,這是表法,不是數(shù)量多少的問題。
【第19句】:若有智慧人,一念發(fā)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20句】:【禪語人生】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21句】:【禪心佛語】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第22句】:【禪心佛語】你熱,我便清涼,決不激化你的沸騰;【第6句】:你冷,我便沸騰,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第23句】:覺性形之于語言,必然是清凈語、慈愛語、柔軟語,由此而達至我們的口業(yè)清凈;覺性見之于行動,必然是慈悲奉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由此而達至我們身業(yè)的清凈。
【第24句】:【禪心佛語】什么叫做佛,就是覺者,智者,通俗的講就是覺悟了的人就叫佛。
【第25句】:福報的來源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財至,福消財散。
【第26句】:【禪語人生】要記得你已經很好了,你的本性是美麗的,所以你無需比別人更好,無需擔心別人比你更好。
【第27句】:【禪心佛語】佛教是心靈科學,重視心靈真相的探討,重視心靈規(guī)律的認識,講究實驗實證。佛教哲學對于心靈現(xiàn)象,心靈與世界的關系,有著系統(tǒng)而又深刻的論述。
【第28句】:【禪心佛語】是(靈)之本又是(心)之秘機.「身」陰陽五行主.精神舍宅.情欲之本。
【第29句】:【禪心佛語】當我們依我們的職責盡心工作,我們就是誠正修學的人,而且是尊重規(guī)定和尊重自己的人。
【第30句】:一個人要會講、會寫、會聽、會看、會想、會笑、會唱、會做。全部都會最好,否則至少也要會得一半以上。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31句】:福盡而死是真理,故當惜福少享福。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第32句】:【禪心佛語】如果人能夠平心靜氣地思考問題,就會降低誤判的風險,消除很多誤解和矛盾。
【第33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不是對別人的恩惠,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可以說原諒是一種風度,原諒是一份胸懷,一念之間能解脫自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收獲。
【第34句】:【禪心佛語】生命里肯定有些曲折起伏,也許酣暢淋漓,也許痛不欲生。不管有多少磨礪坎坷,絲毫也不影響命運的給力。你的堅強,就是世界的方向。
【第35句】:【禪語人生】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是各人飽,各人生死是個人了。
【第36句】:【禪心佛語】輕信他人容易招致欺騙,但若信任得不夠,自己會陷入更大的苦難。
【第37句】:很多有錢人,住的是高樓大廈、錦衣玉食,可惜沒有智慧,終日醉生夢死,為愛痛苦煩惱,這便是有福而無慧。
【第38句】:【禪心佛語】但求世間人無恙;哪怕架上藥生蟲。成敗一知己;生死兩婦人。鼠因斷糧絕跡去;犬為家貧放膽眠。
【第39句】: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而并非完全由客觀環(huán)境造就。以平常心觀世間無常,就能夠在塵世間獲得幸福。
【第40句】:【禪語人生】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
【第41句】:【禪心佛語】所謂「禪」,是指不管何時、何地,皆能心平氣和的生活。
【第42句】:【佛心禪語】不到最后一刻,千萬別放棄。最后得到好東西,不是幸運,有時候,必須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有后面的偶然相遇。
【第43句】:【經典佛語】“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要不離覺悟來講奉獻,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會偏于一面。
【第44句】:人可以欺騙世界,但人永遠不能欺騙自己。可能人都是這樣,你越是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就越會失去自我。所以,坦坦蕩蕩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夠了。
【第45句】:【禪語人生】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第46句】:若父母不聽汝于正法律中正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我不得度汝出家學道。《中阿含經》卷三十一,《賴咤和羅經》佛言
【第47句】:人們一直在尋找天堂與地獄的真相,其實這兩者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存在著。
【第48句】:佛家禪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yǎng)容人之德。
【第49句】:【禪心佛語】為人在世,一個“笑”字。笑對名譽,不爭;笑對邪財,不取;笑對生活,不求;笑對波折,不惱;笑對權貴;不卑;笑對人生,無拘;笑對得失,無憂。
【第50句】:【禪心佛語】如果難過,就努力抬頭望天空吧,望著望著就忘了。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生難得解脫,難求灑脫;解脫只是自救,灑脫才是自在。
【第52句】:【佛心禪語】佛說:「凡執(zhí)著某一見解,而藐視其他見解為卑劣,智者叫他做纏縛。」
【第53句】:【禪心佛語】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xiàn)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
【第54句】:慈心愛念,常與眾生樂;悲心憐憫,能拔眾生苦,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皆大歡喜。怨親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常念眾生無憎無欲,廣修善行。
【第55句】:【禪心佛語】君子泰然自若,不會驕傲;小人驕傲自滿,不能泰然。良好素質使人寵辱不驚;不良習性使人難蓋劣徑。做人要學君子,不學小人。
【第56句】:【禪語人生】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第57句】:【禪心佛語】生活,就象一個無形的天平,站在上面的每個人都有可能走極端,但這最終都是為了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使自己站的更穩(wěn),走的更好,活的更精彩。
【第58句】: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第59句】:【禪心佛語】如果大家都被教化,那世界可以和平。如果一半人被教化一半人沒有,那會變成欺壓。如果大部分人沒有被教化,那么隨時都有戰(zhàn)爭。
【第60句】:【禪心佛語】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第61句】:生活有時候是需要等待的,尤其是在命運的門前,不妨多拿出一點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個小時、多等一分鐘,結果可能就會截然不同。
【第62句】:【禪語人生】只是我對你的愛覆水難收,不可自制。這是我追尋了千年的腳步,這是我執(zhí)著了千年的殘缺。
【第63句】:上帝問來人:要名還是要利?只給一樣。來人答:要名。上帝又問:為何要名不要利?來人大笑:你傻呀,這世道,有名還怕利不來嗎?
【第64句】:【禪心佛語】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第65句】: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為真假顛倒,把假的當成真的,而去爭執(zhí)、計較,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另有人把真的看成虛妄的,不用心體會,讓真理流于俚俗。
【第66句】: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第67句】:【禪語人生】優(yōu)點二:無私奉獻。荷花全身都是寶,其全株植物體都有利用價值。
【第68句】:【圣經文案】341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第69句】:【禪心佛語】忍受令人生氣的事是忍辱;受到別人的褒揚而不驕傲自滿,也是忍辱之一,卻要難得多。
【第7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本質超越時空之外,「死」只不過是此世他生形式的改變,但生命卻不因此而消失。
【第71句】: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第72句】:不從有所得中無所得,不從無所得中無所得。須菩提,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是名無所得。無所得,即是得,以是得,無所得。《摩訶般若經》卷二十三,三慧品
【第73句】:【禪語人生】這個婆羅門心里暗想:這個人可真不像話。兒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還想吃飯,真沒有人情味啊。
【第74句】:佛法難聞,雖然號稱佛法的書很多,但其實多是人天法,尚非聲聞、緣覺之法,何況佛法。“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于今猶是。
【第75句】:【禪心佛語】你不要只不滿人家,你應該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76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應該約束而又最難約束的是自己,如果你善于控制自己,那么約束別人就太容易了。
【第77句】:【禪語人生】在開放的心靈中,遠離了期待、恐懼與判斷,整個世界便會宛如蓮花般不斷綻放出美好。
【第78句】:【禪語人生】選擇勇敢,做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不能低下高貴的頭,甘心投降在小小的障礙里。
【第79句】:【禪語人生】許多人常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不如開心一點。同樣,抱怨要活著,不抱怨也要活著,那還不如不怨地活著。抱怨多了,人老得快。
【第80句】:【禪語人生】有些是我們從過去世到今天慢慢一直累積下來的,當碰到境界的時候,那些不好的業(yè)習就會反應出來,這是煩惱生起的最主要原因。
【第81句】:【禪心佛語】善知識是佛法在世間的傳播者,解釋者,開顯佛法義理的,如來真實義的持有者。所以親近善知識非常重要。善知識就是引導我們走向解脫成佛的領路人。
【第82句】:所言降魔者,謂即諸魔心,是心即如來。若能調伏心,無復諸魔嬈,是即降魔軍。《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七
【第8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84句】:【禪心佛語】花樣越多,越顯出一個人的淺薄,如同水流,只在淺灘上才水花四濺。
【第85句】:生于無生中受生,死于無死中受死。既日無生死,安有受生死者?蓋迷卻自心,而妄見有生死耳。——《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86句】:【禪語人生】我們初發(fā)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第87句】:【禪語人生】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對別人要寬容,能幫就幫,千萬不要把人逼絕了,給人留條后路。
【第88句】:自我修養(yǎng)如同開辟一畦良田,先前一定要下功夫去除雜草、亂石,也就是要先清理自己的心地。
【第89句】:【圣經文案】224天使回答說:圣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稱為神的兒子。(路1:35)
【第90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懂得說話要適時;有些人寬容別人是因為他們胸懷寬廣,有些人寬容別人是因為他們不講原則。
【第91句】: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病態(tài)、有麻煩,所以要將“我”看淡些。
【第92句】:【佛語悟道】得與失相互轉換,福和禍相互承襲。惡行積累得多了自然要遭到來自上天的禍殃,形成了罪惡就要遭到來自地獄的懲罰。這些都是必然的規(guī)律,是不容置疑的。
【第93句】:【禪心佛語】傳播、傳承什么文化,就會成為什么文化的載體,它會不知不覺影響到你的觀念、心態(tài)及人格。因此,對于文化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生命的發(fā)展。
【第94句】:弘法從來不平靜,平靜只在心中尋;臨終佛圣來接引,一切諍論一時平。
【第95句】:我們要割舍小愛、擴展大愛,要抱著一分寬闊的心胸,普愛一切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
【第96句】: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97句】:【禪語人生】也許有人喜歡熱鬧,畏懼孤獨,其實走近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孤獨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第98句】:【禪心佛語】都是背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會跌的那么重;都是藏了太多的謊言,我們分手才會那么傷。
【第99句】:背叛是男人的血統(tǒng),博愛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頭禪,見異思遷是男人一貫的風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