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背棄祖國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鶯。
【第2句】:野豬走在狗前頭——本末倒置
【第3句】:坐飛機旅游——世界觀
【第4句】:麻稈做扁擔——擔當不起
【第5句】:頭頂燈草——輕巧
【第6句】:【衙門錢,一燧煙;生意錢,六十年;種田錢,萬萬年】(諺)一燧煙:一股煙。衙門內掙的錢像一股煙,頃刻消逝;生意賺的錢,可享受一輩子;種田掙的汗水錢,可世代享用。指靠辛勤勞動掙的錢最踏實,最長遠。
【第7句】:【 黃泥巴落在褲檔里,不是屎來也是屎】謂處境令人懷疑。 屎、事同音借用,借指事情說不清楚。類似的:黃鼠狼站在 雞棚上,不是偷雞也是偷雞。汪幸福《浪跡臺灣島》:“那些 家伙一口咬定我們支持淫亂,我們現在是黃泥巴落在褲襠 里,不是屎來也是屎。”
【第8句】:【還債容易還情難】(諺)情:人情。指人際間的情誼比錢財更寶貴。
【第9句】:每到考試的時候,我的心里就緊張,成績總不理想。媽媽對我說:“當瓢子的不怕湯燙,當學生的咋能怕考試啊?”(福建·霞浦)
【第10句】:【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釋義:一經比較就能看出人或物的優劣。例句:“斜對門就是糧食加工廠,哪個省勁,哪個費力,哪個快,哪個慢,一看就清楚了。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p>
【第11句】:【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諺)相隔千里,民風就不相同;相隔百里,習俗就不一樣。指地域不同,民風民俗就互不相同。
【第12句】:【 砍倒蒿子顯出狼】指徹底暴露。成語:原形畢露。申躍 中《掛紅燈》:“砍倒蒿子就顯出狼來了!除了搶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p>
【第13句】:【行李】“行李”指出門時所攜帶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車設有行李車。但它最初指稱的對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 “行李”一詞,源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倍蓬A注:“行李使人也?!啊笆谷恕奔赐饨皇构潯9糯耐饨还贋槭裁唇小靶欣睢蹦??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卷六中說:“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边@段話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國外以辦理國家事務的人。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左傳》中“行李”有時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到了漢代,“行李”的意義,由“行人”引申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難?!睆奶拼_始,“行李”的詞義有了顯著變化,它由“行旅”引申為“行裝”。白居易題贈李盧中丞詩云:“聞君每來去,砣砣事行李。”這里的“行李”就是出門時帶的東西。從此以后,“行李”的含義,便逐漸由指人過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廣泛。蘇軾《與程德孺運使書》云:“約程四月末間到真州,當遣兒子邁往宜興取行李。”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早晚即行,試遣人往求之,時行李已出房。”此兩處“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裝。至明代,繼續沿襲“行李”即行裝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見,“行李”詞義演變的脈絡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裝?;身樋诹锞褪牵菏构澮鲂?,艱辛伴旅程。隨身攜物品,饑寒有保證。
【第14句】:殺雞給猴子看——懲一儆百
【第15句】:【兩口子】“兩口子”指夫妻,如“小兩口”、“老兩口”。源出清代。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某縣有個才子叫張繼賢,他與惡少石萬倉之妻曾素箴一見鐘情,后夜夜來往。不料,石萬倉因酗酒過度而亡。石家人懷疑是曾素箴所害,便告到官府里,硬說是“奸婦害本夫”。官府也不問個青紅皂白,就將張繼賢和曾素箴抓進大牢,問成死罪,從府里押解到京城。一個偶然的機會,乾隆皇帝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文筆不俗,十分驚訝,便親自到獄中,看望張繼賢的相貌,試過了他確實有才,遂起惻隱之心。乾隆下江南時,途經微山湖,逗留過幾天,熟知那里的地理環境,便御批張繼賢發配臥虎口,曾素箴發配黑風口。張、曾二人來到“兩口”之地,依然情不斷、心相連。今天他去黑風口,明天她來臥虎口,你來我往,自由自在,故被人稱為“兩口子”。據說,被稱為夫妻的兩口子,就來源于此。
【第16句】:木魚張嘴——等著挨敲
【第17句】:老牛反芻——吞吞吐吐
【第18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獨一無二
【第19句】:自習課時,我正在左看右瞧的,猛不防老師從背后拍了我一下并說:“你東看老鴰西看燕的,到底在干什么?”(河南·伊川)
【第20句】:自行車爆胎——氣崩了;氣炸了:泄了氣
【第21句】: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
【第22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寶】(諺)指人只肯動手、不肯動腦,也就只能長得大手大腳,從事粗笨的體力勞動;勤學習善用腦的人,手腳靈巧,能創造價值大的物質財富。
【第23句】:【寫字像畫狗,越描就越丑】(諺)指寫毛筆字貴在一氣寫成,如果對不順心的筆畫加筆再描,就會越描越走樣。也借指對缺理事越辯解就越不能自圓其說。
【第24句】:牛耕田馬吃谷———個受累,—個享福
【第25句】:【被窩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釋義:比喻人少,力量小,起不了什么作用。例句:說啦,家屬委員會凈搞名堂,出風頭,幾個臭娘們兒,什么巡邏查夜,頂啥用?被窩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還有更臟的話。
【第26句】:年三十夜撥算盤——滿打滿算
【第27句】:【喊倒好】見“喝倒彩”。
【第28句】:狗撕皮襖——亂扯
【第29句】:人家都在種麥子,可爸爸卻像沒事人似的。媽媽催他,他卻說:“三個月不同點,三個月同收。慌個啥哩?”(四川·達縣)
【第30句】:【逼著姑娘上轎】(慣)比喻硬逼別人做不愿做的事。
【第31句】:學科競賽那天,我鄉五里堂小學的一位老師來我校監考??荚嚱Y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飯,他執意不肯。班主任笑著說:“吃個便飯吧,咱們是同行,和尚不親帽子還親呢!”(河南·虞城)
【第32句】:【—花引來萬花開】發生了好的影響。成語:發揚光大。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光有英雄事跡而沒有哺育英 雄的經驗,好比收獲了莊稼而沒有留下種子,既不能一花引 來萬花開,更不能體現園丁的辛勤?!?/p>
【第33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惱】(諺)比喻人多物少,供不應求,事情很難辦。
【第34句】:廟里的觀音——站得住腳
【第35句】:媽媽買了幾塊西瓜,弟弟吃了一塊又一塊,看起來非吃完不可。媽媽指著弟弟說:“你呀,有了狠著,沒有忍著?!保ê幽稀せ搓枺?/p>
【第36句】:【炒下豆子眾人吃,打爛炒鍋一人賠】(慣)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禍事一人承擔。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擔。 炒豆大伙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第37句】:前有狼后有虎——進退兩難
【第38句】:【知錯改錯不算錯】(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就不算錯誤了。指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能改。 也作知錯能改不為锘。 知錯改锘不算錯,知錯不改錯中錯。
【第39句】:蚌殼里取珍珠——謀財害命
【第40句】:【冤仇宜解不宜結】結仇沒有好處。魯迅《仿徨》:“我想, 你們也鬧得夠了。不是已經有兩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 宜解不宜結的?!?/p>
【第41句】: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第42句】:【黑瞎子揚巴掌,全是壓人的把戲】釋義:黑瞎子:黑熊。把戲:蒙蔽人的手法。比喻耍花招壓制人。例句:“什么驢團、馬團的,盡編著法兒調理人!”有人在底下憤憤地嘀咕著?!笆茄?,黑瞎子揚巴掌,全是壓人的把戲!”又有人在低聲議論著。
【第43句】:【 長痛不如短痛】處理為難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長期 痛苦。賈平凹《廢都》:“即使唐宛兒走了,莊之蝶保不準將 來還有個張宛兒、李宛兒的,與其這樣,長痛不如短痛,罷了 罷了?!?/p>
【第44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諺)真的就是真的,不能變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與假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45句】:【千軍容易得,一將最難求】(諺)干軍萬馬都容易招募,一個智勇雙全的將領卻不容易求得。指領兵的將才自古以來就很難得。 也作“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第46句】:【咽不下這口氣】(慣)比喻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咽不下這口屈氣。
【第47句】:花生還沒收完,豆子又炸了一地,奶奶邊拾邊數落:“能舍千谷,不舍一豆啊!”(河南·寧陵)
【第48句】:【缺門牙的——嘴巴不關風】(歇)指嘴里存不住話,保不住密。
【第49句】:【只有千年的朋友,沒有千年的伙計】(諺)伙計:合作經商的人。朋友間友誼長久,而合作經商有利則干,無利則散。指人際關系,建立在情義上的長久,建立在金錢上的短暫。
【第50句】:【 古老當時興】一種尚古的社會心理和風尚,以古代特色 為時髦。香港阮朗《蒼天》:“古老當時興,這句話在我們時 裝這一行來說,一點不希奇,是這么一回事。”
【第51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謂看情況如何,以后再看結果。馬 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打量你們這些毛賊也成不了器!二 老爺沒有工夫和你們磨牙。騎驢看唱本,咱走著瞧!”
【第52句】:【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釋義:農歷每月初八和二十三這兩天潮水最小,整天能看到海灘。這是漁民總結出的潮水規律。例句:老七說:“你沒聽說嗎?‘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這幾天去趕海正是時候呢。”
【第53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能夠解決問題,有效果,才算好。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 ‘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 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54句】:【無兒不使婦】(諺)沒了兒子,就不要打算使喚兒媳婦。指兒子死后,最明智的做法是讓兒媳婦另嫁。 也作無兒不留媳。 無兒難置婦。
【第55句】:蝦子落鍋——死了還是紅的
【第56句】:【倒打一釘耙】(慣)比喻反咬一口。 也作倒打一耙。 倒打一棍。
【第57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眾多的幫 助。相關的: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朋友堵一道 墻。李準《黃河東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左鄰右 舍,老鄉朋友認識了一大堆。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第58句】:一天,老師對我們說:“不怕腦子笨,就怕不勤奮。只要人有恒,萬事都可成?!保ê幽稀ち_山)
【第59句】:【上臺容易下臺難】(諺)指受任官職,有職有權,自然容易;罷免丟官,無職無權,自然難堪。
【第60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61句】:閉口葫蘆——肚里空
【第62句】:【手里捧著個刺猬】事情棘手,難于處理。周立波《暴風驟 雨》:“我看他姓蕭的算是手里捧著個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這不是斗了三茬了?”
【第63句】:【依葫蘆畫瓢】“依葫蘆畫瓢”比喻一意模仿,沒有創新,不求上進。它源于宋太祖趙匡胤?!稏|軒筆錄》記載了一個宋太祖與文人的故事:五代時有個人叫陶轂,自幼喜好學習,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文翰為一時之冠”。宋太祖時,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學士。當時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這些人的文采聲望都不及陶轂。陶轂心中不平,指使黨羽向太祖上疏,說其久在翰林,出力實多。他自己也上書表示不滿。宋太祖笑日:“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何宣力之有?”太祖認為翰林學士只是玩弄文字,不會創新,因此沒有功勞可言。陶轂對這個評價很不服氣,乃作詩,書于玉堂之壁:“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碧嬉娖淇瘫≡雇菦Q意不用他了。后來人們就用“依樣畫葫蘆”比喻刻意模仿,沒有創新,今口語變作“照葫蘆畫瓢”。這個故事表面看來是宋太祖出身軍人,對文人有所鄙視,其實,宋太祖追求的是實際有用,反對墨守成規。宋太祖對文人治國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樹立者,宋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
【第64句】:【搟面杖吹火——節節不通風】(歇)比喻處處、事事碰壁,行不通。
【第65句】:【易求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勸人重兄弟之情,輕財產之利。
【第66句】:父親訓斥去賭場的兒子,母親卻說父親:“有哪種老,就有哪種小,你不是經常泡在賭場嗎?”(河南·新野)
【第67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第68句】:【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親熱,暗地里陷害。清 代《紅樓夢》:“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 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 全了?!?/p>
【第69句】:【再好的摔跤手,也敵不過人多】(諺)指再精明能干的人,也對付不了多數人的力量。
【第70句】:【臉皮比城墻厚】不知羞恥。成語:厚顏無恥。杜鵬程《年 輕的朋友》:“你是誰的女婿呀?臉比城墻還厚哩?!?/p>
【第71句】:【 彈不到一股弦上去】彈、談同音借用。謂說不到一起去, 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亦可用反義。馬烽《劉胡蘭傳》: “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說不了三句話就頂板,和誰都彈不到一 股弦上。”
【第72句】:【 得了鍋臺想要炕】提出過高的要求。或說:進了屋門想 上炕。成語:得隴望蜀。浩然《山水情》:“得啦,得啦,給你 鍋臺就上炕,越說越沒個分寸了。”
【第73句】:【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站在旁邊的人議論吹 倒的樹干有多長。謂自有公論。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這里金蓮使性兒不提。”
【第74句】:指到黃牛便是馬——信口雌黃;自欺欺人
【第75句】:【退一步想,過十年看看】事情眼光要遠,不要爭一時的得 失。清代《兒女英雄傳》:“古語云:退一步想,過十年看。這 兩句話似淺而實深?!?/p>
【第76句】:【舅舅面前說姥姥,姥姥面前說舅舅】背后議論別人。尤鳳 偉《中國一九五七》:“可不是這樣,他是在舅舅面前說姥姥, 在姥姥面前說舅舅?!?/p>
【第77句】:拿了秤桿忘秤砣——不知輕重
【第78句】:我學了一年的小提琴,盡管天天練習,卻始終沒有多大進步。星期天,我又在院子里苦練,鄰居王阿姨從門口走過,冷冷地說:“你呀,根本就是西瓜皮打鞋掌——不是那塊料,別在那兒捉起臭蟲放在自己腦殼上?!杂懣喑粤恕!甭牶螅也环獾卣f:“你也別總是隔著門縫看扁人……”(河南·孟州)
【第79句】:大年初一,一幫小孩站在柴火垛上玩“打仗”。一位老爺爺看見后說:“腳下的娃子,真是鬼難拿??!”(河北·萬全)
【第80句】:【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諺)指年年都儲備糧食,縱然遇到災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時在錢財上有積存,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受制。
【第81句】:歪墻開旁門——斜(邪)門
【第82句】:【求出來的雨點是不大的】(諺)向神靈求雨,降下的雨點不會大。 比喻向別人求助,是不能徹底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第83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第84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85句】:【大意失荊州】(諺)荊州:在湖北,三國時期劉備政權的軍事重鎮。劉備取西川,關羽鎮守荊州,只因驕傲大意,被東吳襲取了荊州城。指麻痹大意,必定遭受失敗。
【第86句】:【當了兵不認親,吃了糧不認娘】(諺)吃糧:舊時當兵吃官糧。指為公家辦事,就不能徇私情。
【第87句】:【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諺)未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間安定快樂的生活遠比黃金更寶貴。 也作“休道黃金貴,安樂價更高”。
【第88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試探著走,或有步驟地去做某事。
【第89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90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習,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河南·永城)
【第91句】:【有錢一時辦,無錢空自喊皇天】(諺)有錢辦事,立馬就成功;無錢辦事,再喊老天也無用。指辦事的成敗遲速,經濟基礎是關鍵。
【第92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籃子里就是菜。
【第93句】:魯班皺眉頭——別有匠心
【第94句】:【破車之馬,可致千里】(諺)指有狂力能把車拉破的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領。比喻有魄力沖破舊規矩的年輕人,往往有異乎尋常的能力。
【第95句】:【敗為寇,成為王】見“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第96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97句】:【抓住手腕子】(慣)比喻當場抓住作案的罪證。 也作“抓住手脖子”。
【第98句】:河邊沒青草——不要多嘴驢
【第99句】:【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謂人要忠厚、誠實。巴金《我的幾個 先生》:“他活著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恨社 會,他還保持著一個堅定的信仰:忠實地生活。用他自己的 話來說:火要空心,人要忠心?!?/p>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