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給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2句】:【猢猻入布袋】(慣)猢猻:猴子。 比喻行動不自由,受約束。
【第3句】:張老頭是村上有名的生意精。一次,他去理發店收頭發,別人問他做啥用,你猜他咋說:“常言說,一把頭發可溫半碗粥,溫粥用。”(山東·臨沂)
【第4句】:還沒過門兒呢,芳芳就今兒向婆家要衣服,明兒向婆家要首飾。婆婆不耐煩地說:“我看她不是盞省油的燈。”(河南·虞城)
【第5句】:【拿別人的鞭子抽自己】(慣)比喻拿別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來懲罰自己。
【第6句】:【 平地栽跟頭】在順利情況下遇到挫折。《在和平的日子 里》:“在殘酷的戰爭中都沒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過不下去 了!俗話說,‘平地栽跟頭’,一點都不假啊!”
【第7句】:【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釋義:一經比較就能看出人或物的優劣。例句:“斜對門就是糧食加工廠,哪個省勁,哪個費力,哪個快,哪個慢,一看就清楚了。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第8句】:【筷子插在豆腐里——穩當當的】(歇)形容穩妥可靠。
【第9句】:【人行有腳印,鳥過有落毛】(諺)人走過總會留下腳印,鳥飛過總會落下羽毛。指人只要有行動,即使再隱秘,也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第10句】:【擠訛頭】(慣)比喻敲詐勒索。
【第11句】:奶奶看電視,新聞報道說罪犯逃跑了,她便自言自語地說:“蛤蟆再跳,跳不出水塘;壞人再逃,逃不過法網。”(廣東·龍門)
【第12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第13句】:麥克風前吹喇叭——里外響(想)
【第14句】:【出處不如聚處】(諺)出處:物品的原出產地。聚處:物品的貿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產地不如在貿易場所充足。也指從原產地購物,遠不如從貿易場所購物方便。 也作“產處不如聚處”。
【第15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緒安定下來的言論或行動。定心丸不僅治“心病”,還確有其藥,它源自明代軍中。古代戰爭是很殘酷的,刀光劍影,人嘶馬鳴,一場激戰下來,死傷很多。受了戰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場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戰傷,有個起碼的條件,首先要恢復心神,于是人們就專門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為明代軍中必備之藥。明朝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的“定心丸”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分,母丁洋減半”,把這幾味藥合煉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戰爭結束后,傷員們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來,有些傷員轉回老家養傷,也把軍中這種吃定心丸的口語帶回了家鄉。凡遇到心中有底數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語來比喻。
【第16句】:【駝子跌在街心上——賣翹】(歇)翹:諧“俏”。指人故意造作嬌媚姿態來誘惑人。含譏諷意味。
【第17句】:婊子立牌坊——假裝正經;令人作嘔
【第18句】:媽媽吵我時,我在低頭偷笑。媽媽說:“你真是死豬不怕熱水燙!”(河南·確山)
【第19句】:【人有良心,狗不吃屎】謂人沒有良心,什么事都做得出。 《民國通俗演義》:“人有良心,狗不吃屎,現在的人,哪里還 有什么信義!”
【第20句】:【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釋義:指太陽落在云層里,后半夜一般要下雨。例句:看來,今天是不該走了。諺語說:“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這也是天意呀!
【第21句】:【大丈夫報仇,十年不遲】謂遇到事情要沉著,找機會對侍。 類似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報 仇十年不遲,何況只用等幾個月?氣壞了身體可不值!”
【第22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23句】:【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諺)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滿口仁義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對于表里不一的人要嚴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術,須防人不仁”。
【第24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25句】:人老還穿兒時衣——過時貨
【第26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27句】:【夾緊尾巴做人】行為收斂,做事謹慎。古華《浮屠嶺》: “還要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夾緊尾巴做人。”
【第28句】:【低棋也有神仙著】(諺)著(zha。):下棋時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爾也會走出一步極其高明的棋著。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爾出言謀事也會有過人處。 也作“低棋陣里有高著”。
【第29句】:溪水遇到擋路石——繞道而行
【第30句】:下雨了,王大爺一邊收著麥子,一邊埋怨說:“這老天爺真讓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卻讓我曬到雨肚里。”(河南·原陽)
【第31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32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曾為歷史上有名的繁華 都市,謂可與天堂相比。海外陳若曦《突圍》:“從前相信上 有天堂,下有蘇杭,如今相比之下,發現蘇杭大為遜色。”
【第33句】:鸚鵡的嘴巴——會說不會做
【第34句】:爛泥坯子貼金身——壞了胎
【第35句】:人有三年旺,鬼神不敢擋;人有三年霉,草草倒了也咬人。(四川·小金)
【第36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諺)淵魚:深水中的魚。隱匿:瞞人的秘事。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魚,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別人的隱私,定會招禍遭殃。指把聰明智慧用到窺探別人忌諱的暗事上,會招來不吉乃至禍殃。
【第37句】:一天,我正在做作業,爸爸在看電視,我說:“把電視關了吧。”爸爸說:“不行。”這話被正在做飯的媽媽聽到了,她說:“做大不正,教壞子孫。”(江西·上饒)
【第38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釋義:路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例句:“……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就弄明白。我也不用多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
【第39句】:【撩虎須】見“捋虎須”。
【第40句】:奶奶叫小倩端爐灰,可一連催了幾次她都沒動。奶奶邊掃邊說:“我寧可少耕二畝地,也不跟你這牛慪氣。”(河北·冀州)
【第41句】:【官大不壓鄉鄰】(諺)指官位再高,回到故鄉也不宜在鄉親面前擺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風。 也作“官大青樹林,不壓鄉里”。
【第42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釋義:形容弱小的被壓迫者有打敗強大的壓迫者的堅強決心。例句:我記得在戰國時代,楚國被秦國滅掉之后,當時流行著這樣兩句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一個歷史教訓。因此宋代詩人陸放翁才有“楚雖三戶能亡秦”的驚人之筆。
【第43句】:吃了一團爛麻——心里亂糟糟
【第44句】:【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諺)江山:江河山川。稟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賦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變,人的本性卻難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
【第45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46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桑科,原產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47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釋義:猩猩:猿類,形似人。能言:指經過訓練,可發幾個簡單的音節。猩猩縱然能說話,也還是禽獸本性。例句:鸚鵡能言,不禽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第48句】:屬馬鱉(螞蟥)的——凈吸人家的血;吸血鬼
【第49句】: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第50句】:【野馬上了籠頭】受到拘束,多指兒童開始入學。相關的: 沒籠頭的野馬。清代《紅樓夢》:“寶玉下學回來,見了賈母。 賈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馬上了籠頭了。”
【第51句】:【吃拳何似打拳時】(諺)出拳打人雖然痛快一時,遭人拳打卻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時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第52句】:【小品】在報紙雜志上經常可以看到“知識小品”、“科技小品”等欄目,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相聲、小品等曲藝類節目。小品并不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在我國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們很早就成為文學家族的一員。因為小品有雋永而精辟的特點,文章短小,寫來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發展。魯迅先生的小品文達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經典。因為在佛經中,有全本和節本之分,全本稱為“大品”,節本稱之為“小品”。如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呵般若波羅蜜經》,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兩種。二十七卷本稱為《大品般若經》,十卷本稱為《小品般若經》。文學中的“小品”便由此而來。小品又向文藝領域發展,并且異軍突起,一枝獨秀,是當前民眾離不開的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的小品節目,更是受到億萬觀眾的青睞。
【第53句】:【能書不擇筆】(諺)書:書法。指書法高手不在乎毛筆的優劣青樹林文案館網,憑的是他寫字的功力。
【第54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諺)尾巴梢上的毛發白,表明這匹狼已經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對付。 比喻歲數大、經驗多的敵人,難以制服。
【第55句】:我去姥姥家吃飯,姥姥說:“今天我們做魚吃。”從來不做飯的舅舅說:“今天我給你們來個老鼠掀簾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第56句】:三伏天的爛魚——臭東西
【第57句】:一同學從前打架斗毆,無所不干;如今是助人為樂,勤奮向上。他爸爸高興地說:“大樓中的電梯能上能下,沙發中的彈簧可屈可伸。他開始走正路了啊!”(陜西·西安)
【第58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59句】: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說會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卻不善表達。奶奶笑著對我說:“你小姐姐說起話來有梗就能添出個葉,有苗就能說出朵花;你小弟可差遠了,他是茶壺里煮餃子,肚子里有貨嘴里卻吐不出。”(黑龍江·哈爾濱)
【第60句】:【千朵桃花一樹生】(諺)盛開的眾多桃花,都是一棵樹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總是親如骨肉。也比喻兒女雖強,總離不開生身的娘親。 也作干朵桃花,一樹所生。 干朵鮮花一樹開。
【第61句】:【知錯改錯不算錯】(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就不算錯誤了。指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能改。 也作知錯能改不為锘。 知錯改锘不算錯,知錯不改錯中錯。
【第62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諺)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藝,此處指武術。人只要有點技藝,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專業習武,也應學點護身自衛的武功。
【第63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到某處。“千丈” 又作“干尺”。“葉落”又作“落葉”。例句:兀術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卿家若然思念家鄉,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第64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事情逐步進行,不可急躁。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老人家別著急,咱們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鋤頭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 啊?這可是瘸子擔水,得一步一步來么!”
【第65句】:【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諺)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足智多謀。三個普通人的智謀,能頂個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三個縫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人頂個諸葛亮。
【第66句】:【開眼界】(慣)指見到從未見過的事物,增長見識。
【第67句】:新學期一開學,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并風趣地說:“跟著鳳凰走,不是鳳凰也是個俊鳥;跟著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第68句】:【三公后,出死狗】(諺)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稱。死狗:借指人群中的敗類。三公的后代,往往出敗類。指養尊處優的環境容易使人墮落。
【第69句】:【飽暖生閑事,饑寒發盜心】釋義:生活富裕就會發生不正當的事,饑寒交迫就會產生盜竊的想法。例句:日間與人講拳論棒,甚是有興;夜來孤身自眠,未免有些寂寞。正是:飽暖生閑事,饑寒發盜心。
【第70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71句】:【河有九曲八彎,人有三回六轉】(諺)九曲八彎:形容彎彎曲曲。三回六轉:形容曲曲折折。指人生的道路和河水的流程一樣,曲折多變,絕非一條直線。
【第72句】:【 油干燈草盡/油盡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鵬程《保衛延 安》:“李昆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盡捻子干了!”
【第73句】:【擦屁股】(慣)比喻不情愿地替別人處理其沒做完或沒辦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辦糟后做補救工作。
【第74句】:【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諺)凡做事要給人多留情面,以便日后再見面時好相處。指待人處事要寬厚,為日后留有余地。 也作凡事留人情,后來好相會。 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
【第75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76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第77句】:【挑字眼兒】(慣)指挑人措詞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78句】:【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諺)歲考:清代各省學政對所屬府、州、縣學生員舉行的考試。指秀才們怕的是歲考,就像討飯的乞丐怕狗咬一樣。
【第79句】:下午我和媽媽從姥姥家回來時,天還明亮亮的,可剛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媽媽說:“太陽是早晨騎著馬,中午騎著牛,晚上騎著轱轆球。”(河北·深縣)
【第80句】:【 貓兒眼,時時變】貓眼隨陽光強弱不斷變化。借指情況 多變,難以捉摸。成語:變幻莫測。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 傳》:“申耀宗是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81句】:我們村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子女都怕自己吃虧,不愿贍養他,老人過得很凄涼。媽媽對我說:“他老人家是壁上掛團魚——四腳無靠的喲,你長大了可不能學那些不孝之子啊!”(湖南·邵陽)
【第82句】:【玉不琢,不成器】釋義:玉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器物。比喻人不經過教育、學習,不會成材。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惱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學,老何為?”
【第83句】:【黃瓜菜都涼了】釋義:黃瓜菜本來就是涼的,這是一種詼諧的說法。比喻什么都晚了。例句:劉三兒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著你們兩個找葫蘆,黃瓜菜都涼了。”
【第84句】:【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釋義:蘿筐繩子再長,用彎扁擔也能把籮筐挑起來。比喻計策再高明,對方也有對付的辦法。“索”又作“繩”;“彎”又作“翹”。例句:我們特派員雖然計謀多端,終究比不過人家,真是“你有七算,人家有八算;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
【第85句】:【牽著鼻子走】像牛一樣被牽著,謂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會走那條現成的路,我不會讓他們牽 著鼻子走。” 牽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鍵穿住牛鼻子,一頭系上韁繩,用 以牽牛。指抓住關鍵。《北京日報》(1988,8,3):“市化工總 公司牽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個企業年內基本完成勞動 組合。”
【第86句】:《三字經》橫著念——人性茍(狗)
【第87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諺)記憶力再強,也不如用筆把事記下來可靠。指筆記勝過記憶。 也作好記性當不得爛筆頭。 好腦瓜子不如爛筆頭子。
【第88句】:啥巴狗戴金圈兒——有錢的畜生
【第89句】:校長帶頭挖坑栽樹,同學們干得格外起勁兒,提前完成了植樹任務。回去后我給奶奶一說,奶奶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你們校長這個頭帶得好。”(河南·信陽)
【第90句】:【不叫的狗咬人】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為王秋赦總結過一句話,當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91句】:【疑心生暗鬼】(諺)懷有疑心,看什么都似乎有鬼附身一樣。指疑心重的人,對一切都疑神疑鬼。
【第92句】:【燈靠油,人靠飯】(諺)指人靠飯食,才能維持生命,產生力氣;這和油燈靠油才能點燃照明是一個道理。
【第93句】:錯走一顆子,輸了一盤棋。
【第94句】:【見錢眼就鉆】(慣)比喻利用各科機會撈取錢財。
【第95句】:【打架忘了伸拳頭】(慣)形容人緊急關頭慌亂得忘了自己該做什么。
【第96句】:【燈消火滅,水盡鵝飛】(慣)比喻財勢消盡,依附者散去。
【第97句】:【河水不礙船】(諺)河水寬廣,船只往來互相并不妨礙。比喻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的,人們盡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沒有妨礙。 也作“河廣不礙船,路寬不礙車”。
【第98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99句】:【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諺)指長期窗下苦讀無人過問,一旦取得功名便名揚天下。
上一篇:快手俗語,越看越入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