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如入寶山空手回】(慣)比喻本來可以有很大收獲,結果卻什么也沒得到。
【第2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釋義:形容實現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第3句】:【靠右行】“靠右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交通規則(火車除外),它源自歐洲。古代歐洲軍隊在路上相遇時,就有靠右邊走的規定,這是為了避免右手執的武器造成碰撞發生誤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羅伯斯庇爾發布命令,所有巴黎的馬車和行人一律靠右邊行駛。后來被拿破侖征服過的歐洲國家,如瑞士、德國、意大利、波蘭和西班牙等,相繼實行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后來,全世界多數國家采納了這一交通規則。
【第4句】:【上午三十一,下午腳無力】(諺)指人的年齡一過三十歲,生命的活力就在逐漸減退。
【第5句】:【賤陀螺——不打不轉】(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時用繩子或布條纏繞后用力抽開,使直立旋轉,越抽打轉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轉,轉喻不施加壓力或不來硬的就不聽從。
【第6句】:蝗蟲飛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第7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給老鄭家——鄭何氏】(歇)舊時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為姓名。鄭何氏:稱嫁給鄭家的何姓女子,諧“正合適”。指正好符合實際情況或需求。
【第8句】:老子納妾兒宿娼——上行下效
【第9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糞缸。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名聲壞。比喻越鬧騰名聲越壞。
【第10句】:【人熟狗不咬】(諺)狗見到熟人不咬。指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11句】:小軍學習很馬虎,作業也常常是抄襲別人的。爸爸知道后,嚴厲地說:“地不可不種,心不可不用。再這樣下去,當心你的腦子要生銹!”(廣西·南寧)
【第12句】:【拔一根汗毛,比別人腰粗】有錢有勢,說話頂用。或說:伸 一個指頭,比別人腰粗。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我就 說呀,人家拔一根汗毛,比咱們腰都壯呢!你不奉承他去罷 了,你怎還得罪他呢?”
【第13句】:【婆娘做鞋——一針一線往前錐】(歇)錐:諧“追”。指一點一點地深入追問。
【第14句】:【踏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15句】:【吃官飯,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補】(諺)官:公家的。舊時指干公家事不必過分認真,對公物也不必仔細愛護。
【第16句】:落雪天喝冰水——從頭涼到腳
【第17句】:這幾天,我天天偷抹表姐的口紅,被媽媽發現了。媽媽說:“丑人多作怪,癩子找花戴。再打扮,也好不到哪兒去。”(安徽·天長)
【第18句】:【喝西北風】(慣)指沒有飯吃,餓肚子。也指受冷風侵襲。 也作“吸西北風”。
【第19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諺)行軍打仗,沒有固定的陣勢,就像水的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指打仗要隨機應變,不能死守教條。
【第20句】:小侄子到處亂跑,總不停腳兒。媽媽說:“你看,他就像蜜蜂蜇了屁股一樣。”(湖北·英山)
【第21句】:【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慣)聽到、看到了沒聽過、見過的事物。 指所聽所見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沒有聽過或見過。 也作“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第22句】:孫子用兵——以一當十
【第23句】:【 咸吃蘿卜淡操心】感覺淡而吃咸。咸、閑諧音,淡,無味, 謂白操心,不值得。張賢亮《綠化樹》:“他也是成吃蘿卜淡 操心!咱們的事,不要人多嘴!我有我的主意。”
【第24句】:【三天兩后晌】(慣)晌:一天內的一段時間。形容很短的時間。 也作三天兩晚上。 三天兩早上。 三早起兩晚晌。
【第25句】:【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軍營存在,士兵卻不住的變動。借 指人員不停地流動。余杰《火與冰》:“這個行業是流動性最 大的行業,房間還是原來的房間,小姐卻換了無數個新面 孔,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門口永遠是閃爍的燈火。”
【第26句】:【千金難買好音訊】(諺)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的音訊。指使人振奮的好消息是最有價值的。
【第27句】:【呼風風來,揮雨雨去】具有駕御形勢的高超能力。成語: 呼風喚雨。張潔《無字》:“朦朧中……我又看見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風風來、揮雨雨去的諸葛亮,如何地運籌帷 幄。”
【第28句】:【上山八條路,下山路八條】(諺)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來的路。常比喻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不著發愁。
【第29句】:老張家的雞把老李家的碗蹬掉在地上打爛了,老張太太和老李太太吵上了。看熱鬧的人唯恐吵得不兇,更是雞一嘴鵝一嘴地慫恿著。孫爺爺路過此地,笑哈哈地說:“小孩子家喜哄,老媽子家喜寵。大伙多寵寵,就會更有好戲看了。(安徽·利辛)
【第30句】:我和媽媽上街趕集,來到雜貨攤前,只聽賣鼠藥的高聲叫道:“少吸煙,少喝酒,滅鼠藥這里有。老鼠爺,老鼠孫兒,還有老鼠外甥女兒,吃了我的藥,扭頭就伸腿兒。”媽媽笑著說:“你看這賣藥的,貨不甜,嘴甜!”(河南·內鄉)
【第31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諺)惺惺:聰明智慧的人。聰明的人總是喜歡聰明的人,英雄好漢總是愛交英雄好漢。指杰出的人物總是相互仰慕的。 也作惺惺惜惺惺,好漢愛好漢。 惺惺相惜,英雄相愛。
【第32句】:變形的鋼板——難校正
【第33句】:凌冰窩里打哈哈——冷笑
【第34句】:小林說話總是吞吞吐吐。她媽媽說:“難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著熱茄子似的,難聽死了。”(安徽·肥東)
【第35句】:【打獵的不說魚網,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無關的話。
【第36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奶奶說:“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37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諺)蹊(xi):小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可它們的花果很吸引入,人來人往,樹下自然就踩出了條條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第38句】:【 孫猴子七十二變】變化不定。或說:屬孫悟空的,七十二 變。類似的:一天十八變。成語:變化無常。古華《浮屠 嶺》:“放了口風。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還講 什么孫猴子七十二變,一個跟頭能打出十萬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來佛的巴掌心。”
【第39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40句】:媽媽炒了一盤兔肉,我邊嘗邊問媽媽:“怎么這樣香啊?”媽媽說:“常言說得好,‘天上飛禽——鴿子鵪鶉;地上走獸——兔子狗肉’。”(河南·鄧縣)
【第41句】:晚上做完作業后,媽媽總愛催我練琴。一次我煩了,就告訴媽媽:“琴今晚有毛病了,音老調不準,怎么練啊?”媽媽說:“腳癢別往頭上撓,累了就去睡覺吧!”(陜西·武功)
【第42句】:【 長痛不如短痛】處理為難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長期 痛苦。賈平凹《廢都》:“即使唐宛兒走了,莊之蝶保不準將 來還有個張宛兒、李宛兒的,與其這樣,長痛不如短痛,罷了 罷了。”
【第43句】:呂布拜董卓——挑肥揀瘦
【第44句】:鄰居大嬸在和奶奶說閑話。大嬸說:“你整日操心,這兩年顯得老多了。”奶奶說:“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塊肉,何況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江蘇·鹽城)
【第45句】:【處處有路通長安】釋義:借指各種辦法都能達到同一目的。例句:“朋友!‘處處有路通長安’,不會餓死人的,慢慢來!”
【第46句】:【一頭撞倒南墻】(慣)形容入固執、認死理,碰了釘子或遭到失敗也不回頭。也形容人立場堅定不動搖。
【第47句】:奪下羊羔放走狼——留下后患
【第48句】:【打虎先掰牙】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鄧培武說了一句。“壇子里捉烏龜,跑不了的。”陶大伯樂呵呵地說。
【第49句】:猴兒照鏡子一里外不是人
【第50句】:【投以木桃,報以瓊瑤】釋義: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種植物,果實,味酸澀。瓊瑤:美玉。比喻對別人給的好處,以十倍百倍來報答。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報以瓊瑤。”你小姐既有玉瑤之投,我焉可無木桃之報?
【第51句】:老師要求我們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學校的展覽室,同學們正為此事而發愁。班長站了起來,充滿信心地說:“人多出韓信,智多出孔明。咱們大家在一起合計合計,一定會做出好作品來。”(廣東-龍門)
【第52句】:戴了笆斗進廟門——冒充大頭鬼
【第53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54句】:狐貍找豺狼——個刁,一個狠
【第55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釋義:語出《尚書·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亂之后,刀槍不再用了,過和平生活。現用以比喻不作戒備,解除武裝。例句:周大鐘說:“任務可大了,要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形勢逼人,你們可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呀。”
【第56句】:【上嘴片碰下嘴唇】(慣)形容人只會說。也形容要說的話非常容易、輕巧。 也作上嘴唇兒一碰下嘴唇兒。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第57句】:【有個葉便添梗】(慣)比喻敘事時隨意夸大渲染,增添內容。
【第58句】:【打破沙鍋問到底】釋義:“問”與“璺”諧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鍋打破了,裂紋直通到底。比喻刨根問底。“沙”又作“砂”。例句:張金龍說:“咳,你看你這個人!打破沙鍋問到底,緊著問什么呢?”
【第59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60句】:【前有車,后有轍】釋義:借指前人做過的事,后人可以學著做。例句:“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們的榜樣!”
【第61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原義為:秀才在家讀書,就能知 道社會上的事情。借指人知識廣博,或消息靈通。魯迅《南 腔北調集》:“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 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第62句】:蜘蛛網——四通八達
【第63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64句】:快考試了,我還像沒事似的看電視。媽媽不高興地說:“你是睡在棺材里不知死活。”(云南·瑞麗)
【第65句】:【不知天高地厚】(慣)語本《韓詩外傳》卷八“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 1形容人狂妄無知,盲目自大。 2比喻人不諳世事,沒有處世經驗。 也作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不曉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第66句】:【未曾水來先壘壩】(諺)壩:堤壩,攔水的土建筑物。發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壩筑好。指防洪要提早準備。也泛指凡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第67句】:【報喜不報憂】釋義:只說好的,不說壞的。比喻虛報成績。也說“報吉不報兇”。例句:“會不會因為馬之悅去年犯了錯誤,現在想要討好、表功,故意跟自己報喜不報憂呢?”
【第68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諺)心:思慮。力:體力,力氣。老年人往往喜歡多操心,年輕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69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窮開心
【第70句】:白布蓋墨印——黑白分明
【第71句】:【斑鳩嫌樹斑鳩起】釋義:斑鳩討厭樹,只能斑鳩飛起,而樹不動。比喻客人與主人之間有了矛盾,只能是客人離開。例句:誰不愿遵守軍紀,請不要留在我的大旗下邊,斑鳩嫌樹斑鳩起,任諸位遠走高飛,我決不相留。
【第72句】:【記性好不如爛筆頭】應重視作筆記,作筆記可以幫助記 憶。語文圖書:“俗話說:記性好不如爛筆頭。搜集材料,寫 作筆記,是很有必要的。”
【第73句】:【鴨子浮水——面上不動暗里在動】(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聲色,卻在暗中行動。
【第74句】:【戰斗環境出英雄,艱苦條件出智慧】(諺)指一個人的智謀、膽量,都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
【第75句】:【促織不吃癩蛤蟆肉——都是一鍬土上人】(歇)促織: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運相同的人。
【第76句】:我去大姨家,大姨對我說:“我們這兒有個人非常懶,莊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我說這人真是懶如豬。大姨說:“豈止懶如豬啊,簡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動一下呀!”(河北·平泉)
【第77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做事要有響應者。沈從文《邊 城》:“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78句】:【扯著耳朵腮幫子動】關系密切,互相牽連。《小說月報》 (1982,4):“他們是被看成大公無私者,與任何一個農民都 沒有扯著耳朵腮動彈的瓜葛,他們吃的是商品糧,年景豐歉 無所謂,鐵飯碗照端。”
【第79句】:單槍匹馬上陣——孤膽英雄
【第80句】:一天,爸爸約幾位朋友來打麻將。我問爸爸:“你戒了,怎么還打牌啊?”沒等爸爸回答,媽媽就接上了:“他啊,吃的蔥胡子,戒的蒜苗子。”(甘肅·天水)
【第81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82句】:【交椅】現在所說的“交椅”,是人們對權力的另外一種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組織、某單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處?傳說“交椅”與唐玄宗李隆基有關。這位李三郎風流成性,喜好旅游,經常游山玩水。可是,出遠門不能坐龍椅,那些太監設計出輕巧方便且能折疊的椅子,不用就疊上,用時再打開,而且還能靈活轉動一周。玄宗坐上一試,果然舒服,比龍椅還要受用。因為這種椅子可以折疊,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傳旨,將此皇家專利產品命名為“交椅”。不過,“交椅”在史料中確有記載。宋代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這段話明確指出,在漢代稱胡床,在宋代稱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較實用,樣子猶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雙足交叉,可以折疊,好像現在的馬扎。到隨朝,因忌諱“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為“交床”。約在唐以后,人們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隨即榮升為“交椅”。到了南宋時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當時的“交椅”有直背與圈背兩類,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漢中坐第一把交椅,別忘了,那小說是明朝人寫的,不過,文藝作品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第83句】: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第84句】:借票子做衣裳穿——渾身是債
【第85句】:【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口氣,指呼吸,也指有志氣。 謂爭名利顧臉面。類似的:人爭一口氣,鳥為一口食。高云 覽《小城春秋》:“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哪個不 要面子!”
【第86句】:【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諺)蔫(nian)牛:慢慢騰騰不起性的牛。同樣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臥在門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總顯得輕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時候都顯得忙碌。 也作“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
【第87句】:【印把子在手里】謂掌握政權。相關的:刀把子在手里。 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運氣來到,拿門板也擋不住。朝 廷硬把印把子塞到你手里,你能夠堅決不要,得罪朝廷么?”
【第88句】:【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俗語,指的是無事不來,來者必有所求。它源自佛家活動場所。 “三寶”,指佛、法、僧三者。佛,指大知大覺的人;法,指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的人。而“三寶殿”又是什么地方呢?據明代學者歸有光的解釋,“三寶殿”是佛教的佛、法、僧三大活動場所。“佛”的活動場所,是指佛教徒登場辦事的地點大雄寶殿,閑人不能隨便進門游覽;“法”的活動場所,是指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也不能擅自進去;“僧”的活動場所,是指僧人燕息(睡眠)的“寧靜禪房”,他人不得擅人。正因為“三寶殿”是個清靜高潔的特殊地方,又多建在高山之上或深山之中,凡人很少涉足,以保持佛家清凈之地。沒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是不進去的。所以人們便用“無事不登三寶殿”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找上門來。現在,寺廟多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多數已成為旅游景點,“三寶殿”多已開放,佛俗交流前所未有,三寶殿變得游人如織。
【第89句】:【年三十看皇歷——好日子過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轉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第90句】:【騎上毛驢找毛驢】(慣)比喻到處尋找就在自己身邊的東西。
【第91句】:【提著頭過日子】(慣)比喻時時處于危險的境地。
【第92句】:【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慣)你提出什么問題來,我都能回答你。指人善于應對。
【第93句】:【沒水不煞火】(諺)指只有用水才能撲滅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種暴力,就必須動用它的克星。也指離了金錢就辦不成事。
【第94句】:【在炕頭上耍威風】(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脾氣。
【第95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96句】:懸崖邊上打太極拳——臨危不亂
【第97句】:茶館的火剪——倒霉(搗煤)
【第98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99句】:板凳倒立——四腳朝天
上一篇:網紅民間俗語金句【300】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