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兩袖清風】“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正廉潔。此詞確實源自清官。明朝時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機會奉旨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帶上許多當地的“土儀”(即土特產)去獻給皇帝和朝中權貴。當時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謙,在外省當巡撫(相當于現在的省長)。有一次,于謙也奉命進京面見圣上,但他既不張羅禮物,也不采辦“土儀”,而是準備空手前去。有人問他什么緣故,于謙作了一首詩回答:“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痹娭小敖伵痢?、“蘑菇”、“線香”借指土特產,“閶閻”借指老百姓。為了避免老百姓議論,黎民指斥,于謙做到了“為官不擾民”。后來,人們就把居官清正、一塵不染贊頌為“兩袖清風”。
【第2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3句】:【嘴軟的小牛有奶吃】(諺)吃奶時不頂撞母牛乳部的小牛,奶就吃得飽。比喻說話謙和溫順的人辦事就順利,成功的幾率就高。
【第4句】:【吃過水面】(慣)本指面條煮熟后在涼水中過一下再吃,比喻在商品交易中轉手倒賣,從中獲利。也比喻替別人辦事,從中得好處。
【第5句】:老子納妾兒宿娼——上行下效
【第6句】:清道夫拉貨——拉的全是廢物
【第7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長,常在家里說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評她說:“人無十全,瓜無滾圓,不要吹灰塵找芝麻縫,要多看看人家的長處?!保ńK·海安)
【第8句】:【酒】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太重要了。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崩畎追粗S日:“借酒澆愁愁更愁?!崩畎走€說:”舉杯邀明月”。蘇軾說“把酒問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無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誰發明的呢?關于酒的發明,說法很多。一種說法是“猿猴造酒”。傳說猿猴將采摘的蘋果儲存起來,時間一長,蘋果發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說始于大禹時代的儀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記載,上古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造酒,是指儀狄用此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是個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另一種說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文解字》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傳說杜康生于周朝,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裝進竹筒里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記帶走。半個多月后,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遺忘之物,打開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經發酵變成液體了。村里人喝了都夸這種液體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了,并辦起了杜康酒店。
【第9句】:【話傳三遍假變真,藥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諺)傳言流傳多遍,假的也能傳成真的;藥方抄來寫去,容易把藥名弄錯,吃死病人。指謬誤流傳,害人不淺。
【第10句】:【成不了氣候】釋義:指做不成大事。例句:“我看咱們少當家的成不了氣候?!?/p>
【第11句】:【一只腳棺材里,一只腳棺材外】謂處于死亡邊緣,或處于危 險境地。電視劇:“五十六歲了,快退休了,已經是一只腳跨 進棺材里了。”
【第12句】:【等到黃河清】黃河水夾帶泥沙,渾濁。借指等待時間太 長,沒有指望。成語:遙遙無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們負屈銜冤,實在無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黃河清,日頭從西邊出來。”
【第13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引人發笑。
【第14句】:【飽病難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15句】:一個好朋友的爸爸經常虐待他媽媽。他媽媽死后,他爸爸只好又當爹又當媽,十分狼狽。我媽媽見了說:“真是龍在不知恩,龍走土也崩啊!”(湖南·東安)
【第16句】:姨父來我家閑談,一扯就是大半夜。爸爸送走姨父后說:“真是的,屁股沉得像座山,一坐就是大半天?!保ê颖薄ば吓_)
【第17句】:【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諺)治世:沒有動亂的太平盛世。亂離:兵荒馬亂的動蕩時局。寧可在太平年間做狗,也不要在動亂年間做人。指動亂年間人們苦不堪言。 也作寧做太平狗,莫做亂世人。 寧作太平犬,毋為亂世人。
【第18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19句】:【四兩棉花八把弓——細細彈】(歇)弓:彈棉花的繃弓兒。彈:諧“談”。指仔細地傾談。 也作“四兩棉花八張弓——細細地彈”。
【第20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21句】:【胳膊朝內彎】護著自己人,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類似的: 拳頭朝外打,胳膊向內彎/一把指頭總向內/十個指頭往里 彎/千個豬爪朝內彎。楊絳《洗澡》:“他們要我幫助你,我可 沒說什么,咱們胳膊折了往里彎!”
【第22句】:【砸飯碗】(慣)比喻失業,沒有了經濟來源。
【第23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24句】:【飛到九霄云外】(慣)形容跑得很遠或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25句】:沙雁群里的頭雁——警惕性高
【第26句】:老鼠偷秤砣——盜鐵(倒貼)
【第27句】:拔掉屋檐當柴賣——窮極了
【第28句】:【要想前臺顯貴,必須后臺受罪】人前的成功,來自人后的苦 練。相關的:只見人前富貴,不見人后受罪。《新鳳霞回憶 錄》:“要想前臺顯貴,必須后臺受罪呀!小鳳就是偷著看戲 學的本事?!?/p>
【第29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30句】:扁擔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第31句】:【老牛力盡刀尖死】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32句】:奶奶問我們誰偷吃了葡萄,我們都說自己沒吃,只有表弟一個人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來。奶奶風趣地問表弟:“不吃魚,口不腥;不做賊,心不驚。是不是你?”(湖南·來陽)
【第33句】:吃了胡椒啃甘蔗——嘴甜心辣
【第34句】:【肥豬拱廟門——自來】(歇)指自己送上門來。
【第35句】:【打棍子】(慣)指羅織罪名陷害人,打擊人。
【第36句】:砍斷了的毛竹——直著身子倒下去
【第37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人容易被眼前利益所 迷惑,不計及后果。類似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清代《鏡 花緣》:“每見世人惟利是趨,至于害在眼前,哪里還去管他。 所以俗語說的: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p>
【第38句】:學校的禮堂蓋了兩個月了還沒竣工。我問爸爸:“蓋房子怎么這么慢?”爸爸說:“孩子,不容易??!拆屋一陣風,起屋動千工?!保ńK·靖江)
【第39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慣)形容兩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懸殊。
【第40句】:【開弓不放箭】釋義:拉開弓而不射箭。比喻故作姿態、虛張聲勢,或拉開架勢,待機行事。例句:事還是竟弄破了好,還是“開弓不放箭”,大家弄幾個錢有益?
【第41句】:【脫了褲子放屁——費兩道手】(歇)指多此一舉或自找麻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脫褲子放屁——多費一道手續。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第42句】:灶王爺栽跟頭——砸鍋
【第43句】:【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慣)比喻夸大其詞,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第44句】:【退后一步自然寬】退讓,避免對峙,可以從容處理。沙汀 《淘金記》:“常言說,退后一步自然寬。他會萬事亨通地這 么樣說。”
【第45句】:【 大河沒有蓋子】無法遮掩。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 們》:“我沒得辦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沒得蓋蓋。” 貓拉屎自己蓋上貓有拉屎扒土掩上的習性。借指自己 遮丑??滤{《瀏河十八灣》:“自己收場,自己把賬本收回去, 來個貓子屙屎自己蓋?!?/p>
【第46句】:【直巷趕狗,回頭一口】(諺)直巷:沒出路的死巷。將狗趕到死胡同,狗無處逃,只得咬人奪路。比喻壞人沒了出路,就會死命頑抗。
【第47句】:谷子地里長玉茭[玉米]——突出
【第48句】:吃了一肚子賬本——心中有數;肚里有數
【第49句】:【 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壞又頑固。或說:糞 坑的磚頭,又臭又硬。海外張愛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戶,越是茅廁里的磚頭,又臭又硬。”
【第50句】:【話到舌尖】留半句說話時應該有所警惕。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話到舌尖留半句,轉過話頭對天寶說: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飯去,還等什么?”
【第51句】:【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釋義:比喻一代年輕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例句:旁的東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臺里頭坐了個小老板,二十來歲,柜臺外頭站了個跑堂的,十八九歲。俗語云:“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边@也要算得一新。
【第52句】:【虎門無犬種】出自名門的人,不會太差。相關的:將門出 虎子。茅盾《子夜》:“這就出山了!我原說的,虎門無犬 種!—一自然要請客羅!”
【第53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原詞比喻愁多。長江的水向東流 去,借指向東轉移?!豆饷魅請蟆?1986,7,10):“有的邊遠地 區本來人才奇缺,由于內地出價高,曾出現‘一江春水向東 流’的征兆。”
【第54句】:【急水灘頭慢行船】(諺)指船行到水流湍急的地方,行船必須緩慢謹慎。泛指做事到關鍵時刻,務必不急不躁,從容小心。
【第55句】:我沒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跟客人搭話。姐姐說:“你不要螞蟥聽水響,夜蚊子聽巴掌,把事情搞清楚再發言?!保ê薄らL陽)
【第56句】:石頭縫里長山藥——兩頭受夾
【第57句】:【烏眼珠見了白銀子】(慣)黑眼珠看見了白銀子,死死地盯著不放。形容人見錢眼開,十分貪婪。
【第58句】:【耗子見了貓】見“老鼠兒見了貓”。
【第59句】:拉一根弦的胡琴——單調
【第60句】:【吃人飯拉狗屎】(慣)吃的是人飯,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盡壞事。 也作“吃人飯不拉人屎”。
【第61句】:【瞎子害眼——也就是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經這樣,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第62句】:【老表】“老表”是江西人的別稱,此稱從來沒有外傳或擴大地域,是江西人的“專利”。為什么稱江西人為“老表”呢?傳說朱元璋同元軍作戰,被打得大敗,而且身負重傷逃到江西康山地方,當地貧苦鄉民知道他是反對元朝的,就把他藏到山洞里,治傷供食,使朱元璋的傷口很快治愈。當要離別鄉親時,他非常感激,老鄉們好像未卜先知地對他說:“你要是將來當了皇帝,恐怕就不認得我們平民了!”朱元璋連忙回答說:“不會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們只管來找我。”老鄉們說:“皇宮大院的,我們去哪里找你?就算找到了,我們平民又哪里進得去?文案高興高興算了?!敝煸皡s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就說是我朱元璋表親來找就行了?!?1368年,朱元璋真的當上了明朝開國皇帝。有一年,江南一帶發生了旱災,尤以江西為重。廣大農民每年還是分夏秋兩季向朝廷交納賦稅,并要按丁服“徭役”。貧苦鄉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想起了“朱老表”,于是,鄉民來到朝廷后,自稱是朱元璋的老表,獲準進了皇宮大院。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召見了他們,并詳細地聽了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結果.在這一年,朱元璋下令減免了他們的稅收。從此,“老表”便成了江西人的代名詞。外人不知道就里,還以為“老表”是笑話江西人土氣呢。
【第63句】:【狐貍做夢也數雞】(諺)比喻邪惡之徒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做壞事。
【第64句】:頭當斗笠,背當蓑衣——自欺欺人;自騙自;自己哄自己
【第65句】:【 打著了狐貍,兔子搬家】懲罰行動威脅到有關的人。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打著了狐子兔子搬家,聽見鬧革命崔二 爺心害怕?!?/p>
【第66句】:塘里的荷花一眾人其賞
【第67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68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諺)能逃脫的,就不算是災禍;真的災禍是無法逃脫的。舊指災禍是命中注定而無法逃脫的。 也作“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
【第69句】:火焰駒上路——日行千里
【第70句】:【千丈麻繩總要有一個結】(諺)麻繩縱然長到千丈,也總會有一個結梢處。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煩,總會有個結果,不能無限期地拖著。
【第71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72句】:【馬桶】“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習慣稱其為“馬桶”。人用的東西為什么叫馬桶呢?它源自何處?在中國,最早的關于“馬桶”的詳細文字記載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在木馬子之前,漢朝稱之為“虎子”。這個名字由來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一次,他射死臥虎后,命人鑄成虎形的器具盛裝小便,以此表示對猛獸的蔑視,意在表示蔑視強敵。久而久之,這種專門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為“虎子”了?!段骶╇s記》上就有關于這種“馬桶”的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為了避諱,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后就俗稱“馬桶”了。中國古代使用的馬桶是木制的,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貴族使用的馬桶,為了顯示身份,材料高級的多,甚至還有黃金制成的。到了現在,才發展成以陶瓷馬桶為主了。至于抽水馬桶,確實是外國人發明的,1596年英國人哈林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
【第73句】:馬戲團的小丑——走過場
【第74句】:【端著金碗要飯吃】(慣)比喻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而處于困境之中。
【第75句】:見了駱駝說馬腫背——少見多怪
【第76句】:幾場秋雨過后,天氣有些冷了。我問爸爸:“冬天還沒到,咋這么冷呢?”爸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三場秋雨換上棉。”(陜西·寶雞)
【第77句】:鄰居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爺爺勸架說:“人吃的是鹽和米,講的是情和理。有話好好說,有理慢慢講,何必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翻臉,傷和氣?”(江蘇·高郵)
【第78句】:姥姥死去幾年了。一天,舅姥爺到我家來,媽媽上前拉住舅姥爺的手親熱地說:“拉著舅的手,聞到娘的香?!保ㄋ拇āつ辖?/p>
【第79句】:【 掉進冰窟窿使人寒心。】成語:不寒而栗。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又似三九天掉進冰窟窿,直打寒戰,字字像冷箭 射在心尖。”
【第80句】:洞庭湖的老麻雀——見過大風浪
【第81句】:檢驗員量車件——卡得緊
【第82句】:【雞蛋里尋骨頭】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83句】:【蝎蝎螫螫老婆漢像】(慣)螫(shi):蜂、蝎等用毒刺刺人。蝎蝎螫螫:指在小事上過分留意。形容人畏畏縮縮、膽小怕事,雖是男人,卻一副婆婆媽媽的樣子。
【第84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第85句】:淘氣的小表弟把剛買的塑料管劃了一個大口子,結果挨了妗妗一頓揍。妗妗還說:“犯了錯就該打,打是親罵是恩,不打不罵是遠人。”(山西·太原)
【第86句】:【君子成人之美】謂應幫助別人,成全別人。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又覺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風 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87句】:中午放學回家,我問媽媽吃啥飯,媽媽說:“燉豬骨頭?!蔽乙宦?,不高興地說:“豬骨頭有啥好吃?”媽媽笑了說:“豬的骨頭羊的髓,吃過死都不后悔。”(陜西·橫山)
【第88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89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釋義:舊時北方民俗,臘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節吃黃米包棗做的粽子。指過了端午青黃不接,窮人日子難熬。只有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子才會好過一些。例句:人常說:“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一過五月端午,窮人就又該受冷挨凍。要是一過臘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爺的麻糖棍棍,話說就又是春暖花開,窮人也就又熬出頭來。
【第90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出氣筒,發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91句】:【睜著眼做,合著眼受】(慣)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罰。 也作“開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92句】:【瓜籽不飽是人心】(諺)瓜子雖然不起眼,卻能表達人的心意。泛指禮物縱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誼。 也作瓜子不飽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93句】:【報喜不報憂】(慣)只報告喜慶的消息,不報告壞消息。指隱瞞真實情況。
【第94句】:【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嚴格執行法紀。成語:賞罰分明。 姚雪垠《李自成》:“今后剿賊首要在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 罪必罰?!?/p>
【第95句】:【三家四靠,倒了鍋灶】(諺)三家四家要是都靠著一家來接濟養活,那這一家就非倒灶不可。指接濟要有限度。
【第96句】:【拿著銀碗討飯吃】(慣)比喻自己有極好的條件不知利用,卻伸手乞求別人施舍。 也作“捧著金碗討飯吃”。
【第97句】:【關起門來罵皇上】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第98句】:奶奶聽了爺爺說了句小孩話,笑著說:“看你,烙饃卷蒜薹——面老心脆,還說得出口?!保ò不铡づR泉)
【第99句】:【—粒耗子屎,壞掉一鍋粥】壞的成分加入,破壞了質量。 類似的:一個死蒼蠅壞了一鍋粥/一泡雞屎,壞了一缸醬。 劉心武《班主任》:“你弄個小流氓來,陷到作他個別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還有精力抓教學質量?鬧不好,還弄個一粒耗 子屎壞掉一鍋粥!”
下一篇:返回列表